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析广松涉“恩格斯主导论”的思想史论据 被引量:2
1
作者 姚顺良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34,共8页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 日本学者广松涉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恩格斯主导论"在思想史论据方面存在瑕疵。要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从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的"两次转变论"和各自实现世界观转变的"两条道路说"出发,在确认马克思"第二次转变"即马克思主义最终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肯定恩格斯在"第一次转变"中的主导地位和他"经验社会学研究"的独特道路对"第二次转变"的积极作用。广松涉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版本考证和他的《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一文的最大成果,就在于深化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发展中"第一次转变"和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中"恩格斯独特道路"的研究;他的错误在于夸大了"第一次转变"和"恩格斯独特道路"的意义。广松涉在这一问题上的"偏差"有其世界观的内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形成史 广松涉 两次转变 两条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2,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分期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马克思三题——兼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方法论
3
作者 代建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24,共5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由于未能明确确立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对前苏联研究的这一方法论不足有较为清晰的认知,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不断努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通过文本解读成功实现了研究方法论的转换。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文本解读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有许多具体的理论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研究 方法论 《回到马克思 文本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三大难题
4
作者 邵德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6,共6页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预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片面规定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真理性的维护"。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预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片面规定了马哲形成史研究的意义,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体系"真理性的维护"。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虽然在20世纪50-80年代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囿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僵化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性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动力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意义问题始终没有明确地呈现出来。这不仅影响了前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学术水平的提升,更妨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