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艳青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4,共3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然而,现有大众化途径难以适应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意识形态的单向度"灌输",轻受众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重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轻发挥隐性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直接关系着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然而,现有大众化途径难以适应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需要,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意识形态的单向度"灌输",轻受众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重发挥显性教育的功能,轻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重个体途径的建设,轻各途径间的整合。究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理论的灌输;二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三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滞后;四是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工具化和功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 传统教育 意识形态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与方法创新的难点破解及前景展望
2
作者 唐小芹 《湖湘论坛》 CSSCI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针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的难点,破解之法在于大宣传理念的固化,分层分众的精细化,基层传播载体的亲民化,网络传播的活化,保障机制的强化及经典文本的通俗化等。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的取... 针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的难点,破解之法在于大宣传理念的固化,分层分众的精细化,基层传播载体的亲民化,网络传播的活化,保障机制的强化及经典文本的通俗化等。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和方法有赖于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的取得、民生问题的根本解决、政治生态的改善、思想文化环境的优化及海外传播的拓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途径 方法 难点 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1
3
作者 奥博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09,共11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历史必然、实践必然。实现理论大众化是理论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被束之高阁的逻辑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既是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更是历史必然、实践必然。实现理论大众化是理论自身“谋求生存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不被束之高阁的逻辑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应追求的价值取向;实现理论大众化是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无产阶级革命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史中不断凝结而来的宝贵经验,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伟大奋斗目标;实现理论大众化有助于防范主观主义风险,营造社会文化“沟通感”,提升理论自信、涵育文化自信,凝聚共识,构筑主流舆论新态势,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东方大陆呈现出更多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鲁志美 张璐彤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115,共4页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中国特点。反对庸俗化、教条化、低水平化,要按照中国人...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紧扣时代脉搏,具有中国特点。反对庸俗化、教条化、低水平化,要按照中国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用中国人的语言和气派,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的文本,来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4
5
作者 韦湘燕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注意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与教学、认识与实践三对关系,充分发挥高校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国所有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注意处理好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教材与教学、认识与实践三对关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途径——兼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渗透观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奇 周向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0-108,共9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备条件,它主要通过文化创作和生产、传播体系、不同文化生态环境、科学普及、传承体系和大众文化生活等多个渠道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备条件,它主要通过文化创作和生产、传播体系、不同文化生态环境、科学普及、传承体系和大众文化生活等多个渠道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建设中。只有保证这些融入渠道和融入方式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以及保持这些融入渠道的畅通性,才能真正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精神渗透到社会主义文化创作、生产、传播的各领域、各层次和各环节,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融入 社会主义文化 途径 渗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途径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学文 《湖湘论坛》 2011年第3期23-27,共5页
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广大农村,武装农民群众,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组织领导、方式方法、话语体系、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 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广大农村,武装农民群众,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组织领导、方式方法、话语体系、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当前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农村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问题——评《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
8
作者 谭幸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化、时代化,就需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关注。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在这一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得以扩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宣传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媒体传播 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 传播范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递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途径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基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2,共4页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对接与积极转换,以及新媒介语境下公共参与意识激活的传播渠道创新,这客观上需要实现以下话语范畴的对话与统一:网络事件与价值导向,网络生态与多元话语,网络文化与制度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实现政治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有效对接与积极转换,以及新媒介语境下公共参与意识激活的传播渠道创新,这客观上需要实现以下话语范畴的对话与统一:网络事件与价值导向,网络生态与多元话语,网络文化与制度建设,网络舆论与传播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网络事件 多元话语 微时代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分众化普及方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7
10
作者 苗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25,31,共5页
确立分众化普及方法,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时代特征的应对和考量。分众化普及方法相对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确立分众化普及方法最重... 确立分众化普及方法,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基于时代特征的应对和考量。分众化普及方法相对于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而言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一些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难题。确立分众化普及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分众化普及方法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在运用分众化普及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中要坚持差异化原则,开展细致科学的调查研究,对受众群体进行层层细分,抓住重点人群的主要矛盾,搭建现代化互动载体和平台,从而使分众化普及方法得到有效地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分众化普及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价值逻辑探析
11
作者 孟安琪 侯玉童 《乡村论丛》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由书斋走向大众。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的需要。马克思... 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由书斋走向大众。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同,主要体现在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三个层面,这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进程和新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的途径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艳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214,共3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这些途径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为我们今天探索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教育。这些途径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有效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这一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为我们今天探索多渠道、多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宣传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隐性教育途径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1-213,共3页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平等性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相对与显性教育,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充分实...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教育具有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潜隐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途径的平等性和教育主体的平等性等特征,相对与显性教育,这些特征使它具有拓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等价值。立足于隐性教育,应该通过加强学科渗透、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和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等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途径,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显性教育 隐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困境及解决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广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87-188,共2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导致许多大学生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了...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缺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导致许多大学生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不高。因此,有必要探索一条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帮助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广和运用到人民大众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定和实施彻底的政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向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15-17,共3页
所谓彻底的政策就是科学的政策,就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彻底的理论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政策。科学的政策必然具有人民性和大众立场,必然体现着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的政... 所谓彻底的政策就是科学的政策,就是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这一彻底的理论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而制定的政策。科学的政策必然具有人民性和大众立场,必然体现着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彻底的政策,因其维护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必然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和拥护。因为人民大众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政策,所以,人民大众也必然会认同我们党制定和实施政策的理论依据,从而我们党的理论就能够实现大众化。由此可见,制定和实施彻底的政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任何一种理论要实现大众化,都必须开展理论宣传工作。理论宣传无疑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但是,理论宣传只有建立在制定和实施彻底的政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了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必须始终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坚定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始终坚持党的政策的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彻底的政策 彻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提升途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善侃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归根结底是要推进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奠定基础。推进理想人格的塑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要把理想体现为人格,必须把理想转化为信念,即一种信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化"大众的一个重要前提。塑造理想人格,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这一过程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提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理想人格 科学信仰 化理论为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探微——以抗日根据地的实践为例
17
作者 彭继红 王娟 《湖湘论坛》 2012年第2期20-2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必然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具体由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扫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性与艺术性、实践需要与主体觉醒等四个方面的双向互动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必然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具体由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扫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性与艺术性、实践需要与主体觉醒等四个方面的双向互动组成。这些途径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向了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有效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其大众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9
18
作者 黄明理 赵政委 戴锐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1-44,54,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魅力是其能够大众化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魅力能够对象化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综合性的而非单质性的,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生成而非既成的,唯有通过应对现实的挑战并在其中完善中自己,才能...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魅力是其能够大众化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魅力能够对象化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是综合性的而非单质性的,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生成而非既成的,唯有通过应对现实的挑战并在其中完善中自己,才能增强和显示其魅力。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应当是做到"两个结合":将对马克思主义应有内在魅力的充分展示与发展外在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相结合;将通过大众文化潜移默化的间接引导与合理制度建构的直接导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魅力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 被引量:33
19
作者 朱哲 曾庆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31,共3页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在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辩证的关系,是过程和目的、手段和结果的统一。应当通过大众化和化大众的双向互动,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大众的血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大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条重要经验 被引量:19
20
作者 孙熙国 路克利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6-160,共5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应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的过程,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应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使理论掌握于群众的过程,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把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的过程,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把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当代中国的新"国学"。只有这样的新"国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国广大群众的心中,才能把我们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