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建兰 李宪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1,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识形态实案例的集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案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推进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的基本功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要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个案汇集编成故事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故事会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并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分专题教育的方式实施教学,使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故事汇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21
2
作者 冯宏良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3,共5页
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进而在世俗生活... 意识形态安全的实质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合法性信仰,在根本上体现为人们对于主流意识形态内在价值主张的高度认同和自愿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内涵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内化于人们的精神生活过程,进而在世俗生活领域形成人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与主张的认同情感与遵从态度,最终达至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实现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构成了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大众传播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3
3
作者 樊宏法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15,共3页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中具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支撑和服务于一定权力和统治关系的象征形式,具有认知功能、目标功能和政治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意识形态象征形式的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蕴... 意识形态是特定社会中具有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支撑和服务于一定权力和统治关系的象征形式,具有认知功能、目标功能和政治功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通过意识形态象征形式的大众传播活动,使理论形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成为制度构建的核心和灵魂,并通过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使这种象征形式所联结的意义指涉,深入人民大众的观念系统,为大众所接受和理解,并转化为内在的信仰。意识形态大众传播的一般特点,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路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形式 意识形态 大众传播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路径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国家与意识形态——一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解读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冬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62,1,共12页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难点,其中关于个人、国家与意识形态的整性研究却欠缺新意和突破。破解"整体性之谜"有赖于问题式转向,必须抓住"还原论"与"整体论"的问题式关键。通过"隐喻论&qu...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难点,其中关于个人、国家与意识形态的整性研究却欠缺新意和突破。破解"整体性之谜"有赖于问题式转向,必须抓住"还原论"与"整体论"的问题式关键。通过"隐喻论"、"过程论"和"互动论"三种原生态整体性解读,可以从辩证思维的系统科学基础这个视角揭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和反一元主义的方法论意蕴,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三形态"社会演进理论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整体性建筑结构隐喻结合起来,并进一步把隐喻贯彻到底——把国家隐喻为"社会钢构",把个人隐喻为"社会沙粒",而把意识形态隐喻为"社会水泥"。三者结构功能互补,缺一不可,整体功能远远大于要素功能之和。这就是关于个人、国家与意识形态的一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整体性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之谜 意识形态 社会有机体 建筑结构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的意识形态世俗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圣熠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11期198-199,共2页
意识形态世俗化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途径,其核心是达成对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同。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发展过程是必然的,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最... 意识形态世俗化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途径,其核心是达成对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的广泛接受和普遍认同。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发展过程是必然的,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不断推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进程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意识形态 世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意识形态演变对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耿密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4-76,共3页
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混乱。近十年来,俄罗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逐步采取措施力图消除意识形态多元化带给国家的消极影响。这一发展历程对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是最佳... 俄罗斯经历了苏联解体后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混乱。近十年来,俄罗斯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意识形态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逐步采取措施力图消除意识形态多元化带给国家的消极影响。这一发展历程对我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言是最佳的活教材。从俄罗斯启示中我们更加明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我国发展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意识形态演变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政党意识形态解读
7
作者 李美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7,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质上是党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意识层面的上层建筑,必须依据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本质上是党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属于意识层面的上层建筑,必须依据世情国情党情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作用的发挥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基础和前提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作用的发挥还取决于党的意识形态观是否科学,即中国共产党是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意识形态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基本经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骥 赵学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科学引领,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探索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的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具有广泛而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了科学引领,取得了十分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探索和改革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思路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9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苏红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49,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燕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团结。因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依据。意识形态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安定团结。因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为应对这些挑战,重建主流意识形态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在青年学生中间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信仰的艰巨任务。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充分利用网络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涵摄社会历史观的进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汤荣光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思想史映现着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轨迹。整体探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基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命题加以延展,社会历史观的表达及其进路涵摄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构过程。首先,总体认识社会历史观的发展路向,致力于探讨马克思主义创立唯物史观所涉猎的命题和范畴。其次,阐明人的问题的科学论断及作用,侧重于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关节点。再次,确证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核心内容。复次,探明社会生活本质及其相关范畴,重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的新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社会历史观 人的问题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的新探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辉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9-209,共1页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永贵等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紧密结合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上做了新探讨.该著从战略高度系统... 意识形态建设关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王永贵等著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紧密结合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在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等问题上做了新探讨.该著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意识形态理论 当代中国 实践研究 人民出版社 评介 中国共产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14
作者 杨永志 朱健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3-7,共5页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关系具有有机性、逻辑性、客观性、纽带性、部分与整体性,这些关系呈现为相辅相成的正相关联系;二者作用机制通过作用与反作用的方式形成;二者互动平台建立在历史的基本经验和现代网络...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之间关系具有有机性、逻辑性、客观性、纽带性、部分与整体性,这些关系呈现为相辅相成的正相关联系;二者作用机制通过作用与反作用的方式形成;二者互动平台建立在历史的基本经验和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等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动员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策略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学俭 高璐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现代社会动员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推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信念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动员方式主要有传媒动员、参与动员和教育动员,其对... 现代社会动员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不仅推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信仰信念的形成和发展。现代社会动员方式主要有传媒动员、参与动员和教育动员,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应该总结现代社会动员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正视面临的问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了解群众心理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动员的作用,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加强群众的参与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队伍建设,同时采取激励手段,建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现代社会动员 传媒动员 参与动员 教育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谦 邵新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学习过程。这种以受众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领多种社会思潮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运普 范颖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3,共3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从而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就是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从而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活、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这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根本途径,是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被引量:15
18
作者 梅荣政 王飞霞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能动作用。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由于... 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意识形态没有绝对独立的历史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能动作用。要自觉地对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由于受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斗争呈现尖锐复杂的局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指导,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政权意识、责任意识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与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变迁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燕 李慧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0,共6页
中国乡村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社会实践场域,中国化、大众化与近代乡村变迁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中共领导群体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和动员以及广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影响,共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乡村是民主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社会实践场域,中国化、大众化与近代乡村变迁处于复杂的互动关系之中,中共领导群体自上而下的理论建构和动员以及广大农民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影响,共同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正是这一双向的互动过程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主要特征,深刻影响近代乡村社会变迁的样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逐渐展开的,只有通过对实际历史过程深入细致的研究和阐释,才可能形成新的分析概念,拓展新的研究内容,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众化 近代乡村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奇 史衍朋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69,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是"魂"与"体"的关系,二者之间因互需、互容、互促、互通而互动,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协同而展现出来。循此机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中介转化、一体并进、...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文化是"魂"与"体"的关系,二者之间因互需、互容、互促、互通而互动,并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协同而展现出来。循此机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遵循中介转化、一体并进、引领整合、协同推进等原则,按照理论创新驱动、先进文化与和谐文化建设拉动、红色文化开发推动、经典著作通俗化带动、大众文化发展联动等模式,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进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效率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 内在关联 融入 原则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