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争鸣与反思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元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研究范式的出现,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学术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研究路径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已经出现的研究范式分为问题研究范式、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比较与对话范式。不同范式的存在...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研究范式的出现,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学术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研究路径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已经出现的研究范式分为问题研究范式、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比较与对话范式。不同范式的存在和竞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的动力。开展范式研究,是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问题研究范式 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 比较与对话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深刻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汪信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4,238,共8页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范式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秦龙 赵永帅 《党政研究》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中国化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社会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浩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3-77,共5页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 市民社会是西方近代社会转型的根本问题,市民社会问题是引发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问题意识,也是当代中国“现代性”社会转型所要面对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把市民社会研究(批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意识,可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和自身内在理论逻辑的变革。同时,通过对市民社会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审理,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这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上可以发出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从而沟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导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真正出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理与前瞻: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海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范式作为总体性、根本性、指导性的规范与方式,通过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约定遵循的基本的研究理路,推动着一个学科的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清理国内学术界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 范式作为总体性、根本性、指导性的规范与方式,通过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约定遵循的基本的研究理路,推动着一个学科的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清理国内学术界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并前瞻从这一研究路向出发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以主题定位、历史境遇、生存体认、基本方法、理念提升、立体动态、目标旨向等构成的新的哲学研究范式,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问题的生成逻辑与前提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楼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10-13,90,共4页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启了范式创新与转换的全面探讨阶段。研究范式的路径与形态的协同创新与当代课题的深度探索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与此同时,哲学范式的概念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典范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21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开启了范式创新与转换的全面探讨阶段。研究范式的路径与形态的协同创新与当代课题的深度探索也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课题。与此同时,哲学范式的概念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典范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中国化和新形态建构的三位一体等问题,日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下一步亟需开展的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问题 生成逻辑 历史分期 范式创新 前提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基础与原则
7
作者 庄友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0,共4页
  在当代,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各种新的范式被不断提出来重新阐释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转换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述评
8
作者 张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7期92-96,共5页
在20世纪末期讨论的基础上,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方面形成许多新的不同认识,并开始反思研究范式本身。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样性有余而共识不足的问题。要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使命,正确看待研究范式并推进相关... 在20世纪末期讨论的基础上,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方面形成许多新的不同认识,并开始反思研究范式本身。目前的研究存在多样性有余而共识不足的问题。要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使命,正确看待研究范式并推进相关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式的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探析——兼评柄古行人《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
9
作者 王虎学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4-119,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日本学者柄古行人在其专著《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主张,应该以"马克思式的阅读"方法来读马克思,作者以此为中心探索并回答了读什么、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读马...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日本学者柄古行人在其专著《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中主张,应该以"马克思式的阅读"方法来读马克思,作者以此为中心探索并回答了读什么、怎样读以及为什么读马克思三个紧密不可分割的问题。毫无疑问,阐明"马克思式的阅读",必将为进一步探讨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研究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式的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中国化刍议
10
作者 董云峰 王月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3-184,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持不同的意见。孙正聿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教科书改革&q...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持不同的意见。孙正聿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教科书改革"和"后教科书"三种范式[1]。任平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改革、文本学—文献学研究、中西方思想对话、问题反思等研究范式;郭湛认为最根本的范式转换在于前主体性—主体性—主体间性—公共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哲学研究范式 范式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思想 主体性 文本 中国研究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典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0,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建设(以下简称“范式建设”)的研究,既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学术研究,也是表征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研究。这种研究表明,范式建设研究就是哲学范式自我证成的过程,在此进程中首先要进行范式建设的前提意识之思: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前提研究离不开对“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理论性思维的关注。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问题意识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关切”与“真正哲学”的哲学理想的探讨。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理论根据研究离不开对“理论实践性”与“学徒学术性”的学术反思的研究。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之思表明,范式建设的学术性话语研究离不开对“现实实践性”与“科学学术性”的理论融合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范式建设 前提意识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走向“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培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3,共12页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走向中国”向“中国走向世界”时代坐标转换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站在“作者中心地位”用中国话语、中国精神重新书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对于它的构建来说,其首要环节即是从宏观层面树立起构建的理论目标,明确其理论范式,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成为可能。尝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视界、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与当代全球新变局的哲学之思、中国传统哲学致思的基本向度与未来走向等三个维度出发,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范式,会发现只有以“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合理性与正当性的哲学视域,才能通向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创造出一种符合时代语境、中国语境乃至世界语境的新的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范式 “21世纪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析论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南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个哲学发展的历史上为范式转换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论证,而这就涉及到了哲学上的一系列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尽管由于受知识储备及时间局促等条件限制,这些讨论尚欠深入,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转换仍不失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如果我们把"范式"概念限定在"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的意义上,那么,使用"范式转换"的论者,无论是认为这一转换是"从本体论范式向认识范式,再向人学范式的转换","从本体论哲学范式到认识论哲学范式再到价值论哲学范式的变革",从"物"的哲学范式向"人"的哲学范式转换,从追求普遍性知识的、思辨的理论哲学或意识哲学范式向关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的转换,从"看世界的哲学"向"改造世界的哲学"的转换,还是"由朴素实在论思维方式向实践论思维方式的转换"等等,所欲说明的问题都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半个世纪的形态演变。将马克思哲学视为一种全新的实践哲学,而将它所批评的传统哲学归结为理论哲学,当能更好地表达马克思本人哲学革命的实质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转换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维范式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2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全球化背景中并在对全球性问题的解答中获得新的时代性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当代环境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可能性,在生态理论基础上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理论是我们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在全球化背景中并在对全球性问题的解答中获得新的时代性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当代环境问题出发,探讨建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可能性,在生态理论基础上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理论是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生态范式必然开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视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70年的问题意识及其范式转换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晓斌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28,共8页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演变具有特殊的问题意识,既涉及中国社会现实生活变迁的“时代问题”,也关联理论和文明创新自觉的“学术问题”。7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由诉诸教科书体系的权威性走向诉诸经典文本的现实性,由注重对社会现象的解释走向注重对中国问题的学理论证,从而主动创构了多元的、学术化的理论范式。中国道路的文明自觉作为当代的“中国问题意识”,标明了走在范式转换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取向和历史责任,即在为中国道路的价值理想提供规范性哲学理念支撑的同时,进一步形成具有文明自觉的“中国化”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问题意识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文本文献学范式与考据学范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丽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9,共10页
考据学范式注重考据内容的真实性、微观性和证实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尤其是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形成的文本文献学范式,亦是以考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但与考据学... 考据学范式注重考据内容的真实性、微观性和证实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尤其是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方法论意义.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形成的文本文献学范式,亦是以考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但与考据学范式相比较,文本文献学范式更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宏观性和证伪性.考据学范式与文本文献范式在方法论逻辑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使得它们在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能够很好地相互补充.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既需要运用考据学范式为其提供理论资源性根据,也需要运用文本文献学范式为其提供思想资源性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据学范式 文本文献范式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中国化”创新“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被引量:2
18
作者 曹典顺 范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2,共9页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思想体系逐渐形成,进而,这些思想体系又演变成哲学范式意义上的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汪信砚教授认为,作...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思想体系逐渐形成,进而,这些思想体系又演变成哲学范式意义上的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汪信砚教授认为,作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化中国”逻辑解释或阐释,而是趋向反思性、自觉性和原创性的“马克思哲学”的续写。基于这一问题意识的认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应该是不仅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内容创新”与“范式创新”,还应该是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世界观”创新与“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哲学 哲学范式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晶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44,共4页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点,论证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根据。立足于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方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实现范式转换的路径:合理对待西方科技哲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点,论证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根据。立足于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以及中西方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现时代科技哲学研究实现范式转换的路径:合理对待西方科技哲学,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研究范式;以现代哲学转向为导向,增加科技哲学研究的社会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观 科技哲学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超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研究范式——国内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澜涛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若存在,何为其本质特征?它与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科学之间构成何种关系?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研究所不容回避的三个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历史哲学的研究范式构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存在与否?若存在,何为其本质特征?它与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科学之间构成何种关系?是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研究所不容回避的三个前提性问题。西方传统历史哲学的研究范式构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发展的主要瓶颈,它限制了后者本质精神的发掘与开显。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产生于历史学与哲学的交汇处,历史维度的开启成为马克思超越传统历史哲学研究范式的关键。历史与哲学的交互模式,乃是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本真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 西方传统历史哲学 研究范式 历史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