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代精神中的批判与和解——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哲学观
1
作者 方博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将哲学视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主张将哲学与特定时代的具体现实性结合起来,这在方法上带有鲜明的黑格尔色彩。但是与黑格尔的哲学着眼于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性的把握,由此促进人与世界的和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 《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将哲学视为“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主张将哲学与特定时代的具体现实性结合起来,这在方法上带有鲜明的黑格尔色彩。但是与黑格尔的哲学着眼于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性的把握,由此促进人与世界的和解不同,在马克思看来,时代精神的目的是持续揭示时代自身的问题,问题比答案更为重要,因此哲学应该是批判的,而非和解的哲学。马克思试图将启蒙哲学的批判取向与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性要求融为一体,以期既能化解现有之物与应有之物的严重对立,又能避免陷入体系的封闭性从而保持哲学对现实的持续的批判和规范的力量,为此他诉诸的是一个康德式的自由的和批判的公共领域,而这一方案很难兼容于其日后的意识形态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时代精神 批判 启蒙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龙佳解 蒋红群 阮德和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59,共3页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薪火相传的批判精神具有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 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薪火相传的批判精神具有理论批判、实践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理论品格。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只有重拾马克思的"批判的武器",践行"武器的批判",去对我们时代的困境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和总结,才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地走进人民,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精神 时代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批判:问题与趋向——对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何萍 骆中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176,共9页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时代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时代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是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逻辑起点是新自由主义批判。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分析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思...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时代概念,而不是一个时间概念。作为时代概念,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是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逻辑起点是新自由主义批判。在这个逻辑起点上,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从分析和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方式入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和新自由主义宣扬的普世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建构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新话语。在这个话语下,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重新思考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宗教理论,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问题,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文化领域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 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 政治哲学 阶级理论 劳工问题 宗教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家园、情感依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28
5
作者 侯小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4-58,共5页
精神家园是对生活意义和生命归宿的一种文化认同。马克思哲学能否给予我们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感觉?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依恋"如何遮蔽了马克思的真精神?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接续和向现代社会... 精神家园是对生活意义和生命归宿的一种文化认同。马克思哲学能否给予我们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感觉?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情感依恋"如何遮蔽了马克思的真精神?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完成传统文化的接续和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轨?通过以上追问,文章提出摆脱哲学研究中的"情感依恋",凸显思想主体,是我们保持民族自性、构建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话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家园 情感依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6
6
作者 李佃来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9,共9页
除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期哈贝马斯以及霍耐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还可以在现代性批判这条理论主线上来得到解读。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直接命定为政治哲学未必恰当,但我们却可以从中挖掘、开显出政治哲学的思想意蕴,... 除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后期哈贝马斯以及霍耐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还可以在现代性批判这条理论主线上来得到解读。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直接命定为政治哲学未必恰当,但我们却可以从中挖掘、开显出政治哲学的思想意蕴,或者至少是从中挖掘、开显出理解政治哲学的广博视域和理论资源。因为事实上,在指向现代西方主导思维方式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全面出场的重要基础;在指向现代西方主流价值取向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为绘制当代政治哲学的图谱提供了一个重要视点;在指向现代西方根本政治存在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介入了当代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中挖掘、开显政治哲学的工作,不管是对于进一步推进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研究,还是对于全面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代性批判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缺失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困境 被引量:7
7
作者 叶险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21,共8页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也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目前中国尚未建构起以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致使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批...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也是中国文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然而,目前中国尚未建构起以资本逻辑与权力逻辑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致使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批判功能在整体上处于萎缩状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历史唯物主义间的逻辑联系,以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对于中国意义的限定表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只有以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才能够"直面中国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实现其现实批判功能,并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哲学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批判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生产范畴 被引量:5
8
作者 景中强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2,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精神生产范畴有三重界定: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二、从认识论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认识的直接来源;三、从人学的视角看...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野看,精神生产范畴有三重界定:一、从唯物史观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二、从认识论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认识的直接来源;三、从人学的视角看,精神生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的本质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神生产 认识论 唯物史观 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批判精神与马克思主义魅力的彰显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成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47,共4页
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魅力生成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而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对广大无产阶级的无限关怀和爱以及对现存一切的理性考量和辩证扬弃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集中体现。... 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魅力生成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而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规律性认识,对广大无产阶级的无限关怀和爱以及对现存一切的理性考量和辩证扬弃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集中体现。当下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魅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缺乏科学的批判精神。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成为彰显马克思主义魅力的根本路径。具体来说,第一,坚定人民大众立场,反对从概念到概念纯理论的空洞研究和"口号"式宣传;第二,直面现实问题,克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现象,在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坚持辩证法精神,既反对无视时代变化拒斥一切,又反对全盘西化,人云亦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魅力彰显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雨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28,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当代西方社会现代性问题的研究 ,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西方社会“异化问题”、“消费主义文化问题”、“社会危机”问题的分析和批判上 ,本文分析了他们的理论得失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会批判哲学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及其当代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本松 《学习论坛》 2006年第9期15-17,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指用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达到在实践中实现不断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的勇气和行为,这是一个不断突破既定现实而不断创新生成新事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是指其在当前的时代中存在的依据和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指用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达到在实践中实现不断破旧立新、以新质代替旧质的勇气和行为,这是一个不断突破既定现实而不断创新生成新事物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是指其在当前的时代中存在的依据和所具有的意义,是指其存在的当代依据、作用(解释力和说明力)、实践意义、话语权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是决定其具有当代性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精神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 被引量:5
12
作者 潘峰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4,共10页
十九大报告是鲜活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时代表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可从以下方面下功夫:人民的观点与十九大主题以及丰富展开,实践的观点与5年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 十九大报告是鲜活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新时代表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可从以下方面下功夫:人民的观点与十九大主题以及丰富展开,实践的观点与5年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发展的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的观点与新时代我党的历史使命,创新的观点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的观点与新时代的新征程、新部署,内因的观点与从严治党和党的建设,再实践的观点与十九大精神的践履笃行。这一向度的功夫下到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就有了层次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十九大精神 理论素养 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区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6,共5页
批判实在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自觉地与马克思主义密切联系起来,并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事实上二者有很多本质区别,这些主要区别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价值论四个领域分别加以澄清。
关键词 批判实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巴斯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3
14
作者 汪信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5-8,共4页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时代 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与开放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批判 开放 主体性问题 哲学创造 哲学 生成论 历史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志安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7-81,129,共5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问题,目前学界不仅缺乏对它的清晰把握和界定,而且还存在着种种误解。其中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结合论"观点;二是"哲学概括和总结论"观点;三是"视域融合论"观点。...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问题,目前学界不仅缺乏对它的清晰把握和界定,而且还存在着种种误解。其中有三种代表性观点:一是"结合论"观点;二是"哲学概括和总结论"观点;三是"视域融合论"观点。上述观点都有失偏颇。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是实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活动的主体逐步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中国实际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精神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创新原则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4,共10页
方法论自觉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前提,批判性创新是破解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屡遭碰壁、屡陷困境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以往进路之所以屡遭挫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源于“以外释内”“以旧释旧”的文... 方法论自觉是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前提,批判性创新是破解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屡遭碰壁、屡陷困境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以往进路之所以屡遭挫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源于“以外释内”“以旧释旧”的文化立场与思维方式。因此,以批判性创新原则超越这一文化立场与思维方式,必须要实现双向批判:既要批判地超越以往苏联教科书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条主义的旧理解、旧框架,也要批判地超越用这一外来旧理解、旧框架来阐释的中国传统哲学。批判与超越是为了创新。这一创新开辟了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阐释路径。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理解经历着不断变革,最终的逻辑旨归表明:只有站在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阐明中国传统哲学创新性转化的可能性,才能真正找到通向顺利构建“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自觉 批判性创新原则 中国话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海波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5,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具有内在一致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家园"路向,是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能路径。探索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精神的中华民族共有价值理念,是通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精神家园"路向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神家园 价值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精神的内在一致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创新意味着破旧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实践思维方式历史地承载 了人类实践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而生存实践观、历史辩证法、劳动异化观则集中体现了批判精神、超 越精神和革命精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 创新意味着破旧立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其实践思维方式历史地承载 了人类实践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特点,而生存实践观、历史辩证法、劳动异化观则集中体现了批判精神、超 越精神和革命精神,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新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创新精神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形态探寻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未知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1-173,共3页
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最高的价值存在,价值精神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是超越性、否定性、实践性的思想存在,根基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 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是具有根本性意义的最高的价值存在,价值精神是价值主体本质力量的哲学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是超越性、否定性、实践性的思想存在,根基并内在地统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辩证法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力量,对于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价值精神 存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