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对立诸形态
1
作者 陆剑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5,共7页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思想领域内现实地存在的矛盾,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规定和它同对立诸哲学的分歧,分析了脱离和肢解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史,同质地看待和引用他的论点,截取他在思想转变过程的某一...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思想领域内现实地存在的矛盾,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规定和它同对立诸哲学的分歧,分析了脱离和肢解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史,同质地看待和引用他的论点,截取他在思想转变过程的某一阶段上的某一种哲学思想或在他之后某位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见解,用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逻辑谬见,据此进一步深入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现实的人”的出发点、科学实践论核心、唯物史观主体,相应地批评了对立诸哲学形态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逻辑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立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探索——读《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随笔
2
作者 张尚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56,共3页
2006年10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卓红教授的专著《历史唯物主义新形态的探索——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研究》。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读罢全书,我有几点想法。
关键词 唯物主义 哲学形态 马克思主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社会存在本体论 人民出版社 随笔 卢卡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学科诞生及其意识形态学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证明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平芳 李宪伦 桂署钦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0-43,共4页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 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主导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催生了思想政治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得到理论与实践证明。而这两个学科研究的有机整合与党的理论工作武装和相关建设有效结合,预示并推动了意识形态学学科研究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在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诞生的哲学证明基础上,就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有机整合形成意识形态学进行了立论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武装工作 意识形态 哲学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几个前提与方法问题 被引量:18
5
作者 欧阳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5-38,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形态 全球视野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史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何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5,共10页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 观念史的研究是对一种思想、一种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法性的论证。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合法性就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内部和外部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对自身的思想变革、尤其是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历程进行系统的观念史研究。因此,以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逻辑起点,对马克思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形成的新观念作一起源和理性结构方面的考察,揭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30年间所经历的哲学传统变革和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展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前景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个问题沉思 被引量:17
7
作者 唐少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9,共6页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分别讨论了这一哲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七个方面和随之而来的这一哲学“泛意识形态化”过程中的九个问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泛意识形态化”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来说,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和值得充分研究的一个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泛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 被引量:3
8
作者 郭忠义 张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客观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程。如果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意识形态化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由核心理念构成的意识形态范式。从革命范式到发展范式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客观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程。如果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意识形态化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由核心理念构成的意识形态范式。从革命范式到发展范式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逻辑进路。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着意识形态化与非意识形态化、中国化气质与西方化走势、实践本质与纯粹化努力的三大内在张力。从时代精神视角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现实的生活世界,实现内在张力的创新性互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形态 中国气质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晓明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0期32-37,共6页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再度合作的结果,写于1845—1846年。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界一直知道这部巨著的存在,但它的命运却颇为奇特。该著的最重要的一章,即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章,直到1924年才第...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再度合作的结果,写于1845—1846年。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界一直知道这部巨著的存在,但它的命运却颇为奇特。该著的最重要的一章,即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章,直到1924年才第一次发表出来;而全部手稿的完整的评注本,迟至1932年才在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中面世。这部著作的出版,立即在西方理论界引起了震动,尽管其轰动的程度不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得那么强烈。也许是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位作者在不同的场合曾多次提到过这部著作,而且恩格斯在1888年已经发表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这个提纲至少在原则上是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十分接近的)。如果说西方学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更多地关注“异化”概念的话,那么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更加专注于“意识形态”概念。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阿多诺(T.w,Adorno)和哈贝马斯(J.Habermas),特别地研究了意识形态问题,并提出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概念。由于这部著作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得以发表,所以一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史家——如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都未能读到它并留下有关的评论。而由于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占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位,所以确定其理论意义又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思想 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批判 经济学哲学手稿 普列汉诺夫 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培锋 刘先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越来越成为哲学界的共同追求。这不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诉求,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民族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当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史研究的社会哲学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诗鹏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当下,在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哲学视角,是再现、丰富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史的应有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哲学 批判的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秀芝 洪晓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10,共6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的基本理论,确立了科学划分哲学形态的依据,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予以确证;通过对哲学形态、哲学内容和哲学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给出了哲学形态、哲学内容和...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形态的基本理论,确立了科学划分哲学形态的依据,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予以确证;通过对哲学形态、哲学内容和哲学形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给出了哲学形态、哲学内容和哲学形式的定义,重点考察了哲学形式与哲学形态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哲学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形态 哲学形式 哲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意识形态·哲学──阿尔都塞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论题述评 被引量:19
13
作者 王雨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阿尔都塞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反人道主义 青年马克思 唯物主义 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 政治实践 理论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的深处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化的理论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大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9,共5页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反思逐渐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有学者认为,对模式的审理是一项具有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彻底超越传统解读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新模式,进而建构出具有本土特色和当代意义的中国马克思... 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反思逐渐成为国内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有学者认为,对模式的审理是一项具有前提性的基础工作,只有彻底超越传统解读模式,我们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新模式,进而建构出具有本土特色和当代意义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编者认为,作为一种新的视角,模式研究有利于界划传统和创新的边界,推动国内学者的当代意识和本土意识的形成。有鉴于此,我们编发了这组笔谈。这组笔谈以马克思主义理解史为背景,对模式、作为模式的西方“马克思学”及其与相关代表性模式的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和当代解读。尽管我们并不完全赞同这组笔谈的学术观点,但因其所探讨的问题本身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希望它们的刊发能够推动国内学界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意义 哲学解读 模式化 意识形态 科学含义 教科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历史之路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亮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9,共9页
在我国,独立的、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该学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孕育期,其开端应当追溯到50年代早期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 在我国,独立的、学科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此之前,该学科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不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孕育期,其开端应当追溯到50年代早期苏联专家帮助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中去。80年代是该学科大发展、大丰收的一个黄金时代,但同时也滋生出了自我否定的因素,从而导致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发展始终"处于困境"之中。在"困境"中,该学科也孕育出了新的希望和转机,最终在新世纪到来之后走出困境,创造出了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传统分期模式的形成及其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0-42,共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 分期模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立场与人类情怀——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现实语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俊峰 黄志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1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世界性的哲学。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总结当代人类实践的新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需要有人类情怀和世界历史的视野,因此也就需要处理好民族立场和人类情怀的辩证关系。我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人的解放为最终目标的世界性的哲学。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总结当代人类实践的新经验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需要有人类情怀和世界历史的视野,因此也就需要处理好民族立场和人类情怀的辩证关系。我们在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世界性维度,即应从人类发展的高度阐释"中国经验"的世界历史意义。如何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问题的关键是在文化交流、文化创造过程中如何将民族特色与人类情怀有机结合起来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最具人类情怀的最符合人类共同和谐发展需要的价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立场 人类情怀 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文明形态的建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华 庞立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4,191-19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实践,敞开了通向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思想空间。我们需要在文明形态建构的意义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意蕴,推进中西马思想会通的理论自觉。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实践,敞开了通向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思想空间。我们需要在文明形态建构的意义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意蕴,推进中西马思想会通的理论自觉。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历史性地承载了世界历史时代文明观念变革和文明形态重构的伟大使命。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想领会,进一步提升对于中国道路的哲学理解,增强我们的文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理论自觉 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学俭 刘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7,共7页
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 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要,新的理论需要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新的选择,这种新的选择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理解。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何以可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5,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