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忠博士的文章《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从知识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学术自觉的逻辑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围绕学术自主创新和"学术发动机"问题,提出学术自觉的新思路,以期为学术自觉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沈湘平博士的文章《学术自觉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从宏观层面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不同于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它指向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无意识前提和社会基础,只有对这些表现为不同场域的决定性机制的分析与批判,真正的学术自觉才有可能,而这些分析和批判又有赖于良好公共性论辩的展开。刘怀玉博士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则从一个微观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新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和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的高度,来回答与反思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与学术思想问题的意识,要有长远的和开放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想积累的发展战略举措。唐正东博士的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从另一个微观层面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化批判线索和这一理论谱系中的经济学批判线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两者都具有某种局限性,透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这两条理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创新 中国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 教材体系改革 中国制造” 新全球化时代 哲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重估”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思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怀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6,41,共8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核心并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成果的理论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不仅仅是把一般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把特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关...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核心并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成果的理论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不仅仅是把一般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把特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关注现实问题中的哲学,而且是反思批判哲学自身问题视野中的现实。我们要超出革命的与现代化的视野,可以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历史视野来看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也就是要进一步拓展我们原有的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视野与逻辑,重建哲学自我、重构哲学的自我问题意识。这就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问题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中国化”创新“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典顺 范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2,共9页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思想体系逐渐形成,进而,这些思想体系又演变成哲学范式意义上的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汪信砚教授认为,作...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思想体系逐渐形成,进而,这些思想体系又演变成哲学范式意义上的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汪信砚教授认为,作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化中国”逻辑解释或阐释,而是趋向反思性、自觉性和原创性的“马克思哲学”的续写。基于这一问题意识的认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应该是不仅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内容创新”与“范式创新”,还应该是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世界观”创新与“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哲学 哲学范式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化与中国经验哲学化——兼析哲学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潘琍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4-36,共3页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指出 ,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是统一的。哲学在中国同样也是如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始终伴随着哲学的创新 ,而内在统一于哲学创新的 ,正是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在中国的体现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指出 ,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是统一的。哲学在中国同样也是如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始终伴随着哲学的创新 ,而内在统一于哲学创新的 ,正是哲学的世界化与世界的哲学化在中国的体现 ,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国化与中国经验哲学化。也就是既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按照中国的特点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对中国的实践经验进行哲学总结并上升为新的理论 ,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也得以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哲学 哲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范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指导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在坚定理论自信中,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时代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田辉 《学习论坛》 2008年第4期24-2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种哲学形态,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本质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创新实践既坚持了马克思实践的观点,同时作为时代精神的概括,从根本上抓住了实践的创新性特征,是建构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新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1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过程中的最重要创新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全新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最大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创立过程中的最重要创新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全新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魅力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最大创新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新的世纪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就是实现马克思主哲学的完全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理论创新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魏明 刘明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3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进程表明,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进程表明,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面向当代中国实践的新发展,进行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教条主义 范式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7
9
作者 余卫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4-30,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就是因为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和西方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有效超越,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就是因为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和西方哲学中国化范式的有效超越,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不仅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充分而必要的现实条件,而且为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和创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能够真正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主导范式和推动中国哲学当代转型和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不仅要有自觉而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世界历史性的理论视域和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而且必须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当代中国的创新和发展,必须以"中国问题"、"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的哲学研究为中心,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研究,努力实现中国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中国哲学 现代转型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要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建宁 《学习论坛》 2005年第12期5-9,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新鲜实践经验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观念形态转为实践形态的过程。认真回顾、总结、梳理、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及其创新路径
11
作者 肖展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1期9-12,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新路,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而重大成就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再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新路,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丰硕而重大成就及积累的新经验,都值得认真加以总结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不断再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创新成就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岱年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12
作者 杜运辉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 在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指导下,张岱年20世纪20—40年代创立了第一个系统化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体系,为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现代转化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探索了一条新路。加强张岱年人生哲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壮丽图景,也有助于我们完整理解张岱年哲学体系的真实内涵,实事求是地评估张岱年对建立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贡献,并为当代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人生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年 人生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 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明诗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2,共9页
在以哲学的方式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的过程中,李达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唯物史观的框架体系,构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 在以哲学的方式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的过程中,李达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李达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构建了唯物史观的框架体系,构建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框架体系。李达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融会了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成果,而且与近代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时段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贯穿到各个社会科学门类的研究之中。李达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形塑"了中国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中国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程与思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俊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共9页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产生的时间顺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发展与学术结构变化为主线,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致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确立指导... 以中国社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产生的时间顺序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发展与学术结构变化为主线,可以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致概括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确立指导地位与初步发展期;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前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反思与蓬勃发展期;第三阶段,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期。进入新时代,承担中华民族精神支柱和信念指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应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应对的挑战,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机遇。我们应该做到:第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为研究范式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第二,在民族化和世界化相结合的思想逻辑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中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新时代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15
作者 林宝 《河南农业》 2019年第18期62-64,共3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首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经引入、传播和发展的动态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表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首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经引入、传播和发展的动态过程,经验和教训并存。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时代背景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整行装再出发,立足于实践,坚持和创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正确认识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对于更好把握和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成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实践 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鹏 陈答才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21,共6页
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生命。毛泽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一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是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石。从毛泽东哲学思想... 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生命。毛泽东是理论创新的典范。一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智慧结晶,是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石。从毛泽东哲学思想看党的理论创新,探讨两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思想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对当代现实问题 推进哲学创新研究--辽宁省哲学学会2008年年会综述
17
作者 牛小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哲学学会 年会综述 辽宁省 创新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工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岱年对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
18
作者 方克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3-303,共1页
张岱年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三四十年代创造了中国现代新唯物论的哲学体系。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方面,他开辟了与现代新儒学迥然不同的“继续王(船王)、颜(习斋)、戴(东原)末竟之绪而更加扩展”的唯物主义哲学... 张岱年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在三四十年代创造了中国现代新唯物论的哲学体系。在中国传统哲学的继承和发扬方面,他开辟了与现代新儒学迥然不同的“继续王(船王)、颜(习斋)、戴(东原)末竟之绪而更加扩展”的唯物主义哲学方向;他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做的独辟蹊径的探索,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不应忽略的重要一章;他是昙花一现的“解析的辨证唯物论”学派的主要理论代表,其实这派哲学亦颇适切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需要;他倡导的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和主导的中、西、马“三流合一”、综合创新之路,代表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新世纪中国哲学继续前行的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 张岱年 二十世纪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0世纪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传统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 三四十年代 现代新儒学 哲学现代化 辩证唯物论 哲学体系 中国现代 独辟蹊径 综合创新 哲学发展 哲学 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吉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梳理和反思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自觉和方法论创新的目标、方向和思路,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本刊特邀请几位青年学者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角度对此话题展开讨论。邹吉忠博士的文章《从规范到创新:学术自觉的新动力》从知识社会学与历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学术自觉的逻辑进程和内在动力,并围绕学术自主创新和"学术发动机"问题,提出学术自觉的新思路,以期为学术自觉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沈湘平博士的文章《学术自觉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从宏观层面提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反思性不同于自我意识上的反思,它指向作为整体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无意识前提和社会基础,只有对这些表现为不同场域的决定性机制的分析与批判,真正的学术自觉才有可能,而这些分析和批判又有赖于良好公共性论辩的展开。刘怀玉博士的文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问题》则从一个微观层面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就是要站在中华民族所肩负的世界历史新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和着眼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兴亡的高度,来回答与反思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要有自觉地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与学术思想问题的意识,要有长远的和开放的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想积累的发展战略举措。唐正东博士的文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反思》从另一个微观层面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中的文化批判线索和这一理论谱系中的经济学批判线索虽然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但在方法论上两者都具有某种局限性,透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谱系中的这两条理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学术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觉 哲学社会科学 方法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再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杰出继承上的重大创新: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视角——评荣开明先生的《邓小平理论新探》
20
作者 程伟礼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6,共1页
荣开明先生40多万字的新作《邓小平理论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的最终成果。荣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曾任《江汉论坛》主编、湖北省社科院邓... 荣开明先生40多万字的新作《邓小平理论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邓小平理论与世纪之交的中国》的最终成果。荣先生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研究和编辑工作,曾任《江汉论坛》主编、湖北省社科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多年来他十分关注并亲身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探》以全球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研究 开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创新 继承 《江汉论坛》 基金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