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秦龙 赵永帅 《党政研究》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中国化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中国化”创新“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典顺 范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2,共9页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思想体系逐渐形成,进而,这些思想体系又演变成哲学范式意义上的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汪信砚教授认为,作...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践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思想体系逐渐形成,进而,这些思想体系又演变成哲学范式意义上的哲学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范式创新。汪信砚教授认为,作为深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马克思哲学”的“化中国”逻辑解释或阐释,而是趋向反思性、自觉性和原创性的“马克思哲学”的续写。基于这一问题意识的认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应该是不仅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内容创新”与“范式创新”,还应该是实现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世界观”创新与“方法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哲学 哲学范式 学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5
4
作者 汪信砚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0-94,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它首先应该成为整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范式,整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应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目标、解释原则和评价标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应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以外的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术研究的根本范式。只有自觉地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当代中国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才有可能真正地走向世界,也才能真正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范式 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中国化刍议
5
作者 董云峰 王月辉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83-184,共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持不同的意见。孙正聿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教科书改革&q...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持不同的意见。孙正聿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教科书改革"和"后教科书"三种范式[1]。任平认为经历了教科书改革、文本学—文献学研究、中西方思想对话、问题反思等研究范式;郭湛认为最根本的范式转换在于前主体性—主体性—主体间性—公共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哲学研究范式 范式转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哲学思想 主体性 文本 中国研究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辨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陆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作为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种普遍范式更多是从解释学的视角印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显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形态,而不是从整体性的范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的生成逻辑和衍进规律。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作为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种普遍范式更多是从解释学的视角印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外显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形态,而不是从整体性的范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的生成逻辑和衍进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唯有致力于历史已然、现实应然与将来必然的辩证统一,着眼于实践具体、理论抽象与逻辑概括的有机和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研究范式才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范式 何以可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范式与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佃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共7页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重写学术史的问题。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总体定位是"去中国化",因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应当成为重写其学术史的核心主张。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 作为一个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面临重写学术史的问题。由于这一研究领域当前的总体定位是"去中国化",因而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范式,应当成为重写其学术史的核心主张。以中国化为范式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有着外在和内在的充分可能性。根据目前的学术发展状况,要实现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的理论目标,至少应厘定相互连接的两条进路:一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起点,重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二是以"中国问题意识"为轴心,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范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学术史 重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喜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离了哲学的本体而解构了对意义的追问。借助元哲学理论方法,分析问题本身的元表达和元陈述的语言条件及其内在构成,通过这一过程使"意义"被积极地描述出来,即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进行具体梳理、阐释及超越,把它作为合理的"研究方法",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合理的创新范式,自觉克服非中国的、非哲学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并在二者之间保持积极的张力和结构的平衡,激活与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造性和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军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4,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虽然业已达成了诸多学术共识,且渐次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从散在性走向系统性,但其要一改当下非此即彼的研究范式走向系统深入、圆融自足,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论不可或缺:一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虽然业已达成了诸多学术共识,且渐次从自发走向自觉、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从散在性走向系统性,但其要一改当下非此即彼的研究范式走向系统深入、圆融自足,以下几个重要的方法论不可或缺:一是在学科边界意识与学科交融意识的结合中扬弃学科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割裂互斥;二是在学术意识与问题意识的融通中消解学术话语建构与社会生活介入之间所存在的对峙性张力;三是在返本意识与开新意识的互补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具有解释学期待的研究者所朝向的视域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方法论 哲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范式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艳娥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6,共6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的研究全面展开,由于制度内涵的复杂性与外延的广泛性,使得研究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难以取得共识,各种研究结论之间对话艰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的研究全面展开,由于制度内涵的复杂性与外延的广泛性,使得研究在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上难以取得共识,各种研究结论之间对话艰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视角和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范式的基本理据在于二者在目的起点上的同源性、在进程上的同步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筑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安排的外在制度环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范式实现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问题研究的视域整合,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话语的内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皮家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2,126,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是否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实现则决定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它的基本精神是否会流失,是否会教条化、简单化和庸俗化。前者更为根本,后者是前者的展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命题是否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如何实现则决定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它的基本精神是否会流失,是否会教条化、简单化和庸俗化。前者更为根本,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和延伸,两者相互联系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一切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争论、怀疑、困惑、误解和错误结论都因此一问题所引发,一切相关的研究也只有在这一问题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之基础上才可以顺利进行。本文对这一基本问题的界定是否合理及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对其进行研究,均给出了初步的答案;在所提的历史、比较、个案和解释学四种研究方法中,认为解释学似更为恰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基本问题 研究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理与前瞻: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范式作为总体性、根本性、指导性的规范与方式,通过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约定遵循的基本的研究理路,推动着一个学科的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清理国内学术界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 范式作为总体性、根本性、指导性的规范与方式,通过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约定遵循的基本的研究理路,推动着一个学科的规范化、常规化、科学化发展。清理国内学术界尚处于初始阶段的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问题,并前瞻从这一研究路向出发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以主题定位、历史境遇、生存体认、基本方法、理念提升、立体动态、目标旨向等构成的新的哲学研究范式,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范式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真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成功的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苏俄形态"向"延安形态"的转向,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范式,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延安时期达到了成熟阶段。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宝贵经验,有利于指导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工作,在坚定理论自信中,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创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喜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1,共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其广义内涵是由狭义内涵拓展、深化而来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内外关系、理论创新与新形态构建、哲学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其广义内涵是由狭义内涵拓展、深化而来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内外关系、理论创新与新形态构建、哲学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等都属于广义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范畴。当前应特别重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内涵的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可能突破所谓马、中、西的哲学学科界限,即有可能围绕着广义的中国化内涵这个主题,三大哲学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深化对话、增进理解甚至达成中国化的基本共识。中国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和具有前瞻性的范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应该是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致思取向,是现代中国学术和民族文化身份的基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研究 基本内涵 方法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15
作者 余满晖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4-188,共5页
近年来,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这一论题,中国学界从其提出的历史语境、研究的方法论和新形态的内在构成与外在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果。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基础与原则
16
作者 庄友刚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0,共4页
  在当代,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与创新成为理论界的热点话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各种新的范式被不断提出来重新阐释和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范式 转换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综述
17
作者 周可 彭澧 《毛泽东研究》 2018年第1期115-117,共3页
2017年9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 2017年9月15日至17日,由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主办,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毛泽东思想研究所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共同承办的“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暨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贵州大学等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哲学思想 列宁思想 年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明 刘明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3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进程表明,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坚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既有辉煌成就,也有失败教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进程表明,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反对以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研究范式,面向当代中国实践的新发展,进行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教条主义 范式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深刻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汪信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7-44,238,共8页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 探索"中国的出路"、回答"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大问题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目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径,坚持普遍与特殊相结合是李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而由这三者构成的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是一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在今天,要破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面临的迷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潮,我们就应该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复归于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范式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争鸣与反思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元梁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8,共5页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研究范式的出现,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学术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研究路径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已经出现的研究范式分为问题研究范式、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比较与对话范式。不同范式的存在...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研究范式的出现,是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和学术界共同奋斗的结果。从研究路径的角度来看,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已经出现的研究范式分为问题研究范式、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比较与对话范式。不同范式的存在和竞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发展的动力。开展范式研究,是实现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问题研究范式 文本研究和解释范式 比较与对话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