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李冉
郭小凡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2
|
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考 |
秦龙
赵永帅
|
《党政研究》
|
2017 |
1
|
|
|
3
|
通过“中国化”创新“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 |
曹典顺
范云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
4
|
作为研究范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汪信砚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
|
5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中国化刍议 |
董云峰
王月辉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6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的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辨析 |
陆昱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
7
|
中国化范式与重写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史 |
李佃来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
8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 |
姜喜咏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9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论的哲学反思 |
胡军良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的范式建构 |
张艳娥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1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路径 |
皮家胜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
12
|
清理与前瞻: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 |
王海滨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3
|
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范式 |
王真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
14
|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论纲 |
姜喜咏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
15
|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
余满晖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
16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转换的基础与原则 |
庄友刚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7
|
列宁、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第24次年会综述 |
周可
彭澧
|
《毛泽东研究》
|
2018 |
0 |
|
|
18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反思 |
魏明
刘明诗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9
|
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及其深刻启示 |
汪信砚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
20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争鸣与反思 |
吴元梁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