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的诠释与建构
1
作者 林默彪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7,共8页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 实践理论形态 学术理论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2
作者 朱泽渊 庞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3,共13页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 近代,无论是在“边缘”抗争的传统儒学,还是盛极一时的西方学术,皆因其自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无法代表中国学术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性、实践性和价值性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使其超越中西而确立起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引领地位。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将学术建设置于中国社会革命的逻辑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现实、文化发展方向等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剖析和解读,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同时,也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欣然 林雯慧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历史性命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遵循。我国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历史交汇期,如何建设体育强国需要统揽全局、顶层设计、思维筹划,体育哲学的“思与问”,必将成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动力源。面向“思”的洞见:在马克思主义“在场”与“出场”生成变化的历史背景下,在感性直观与感性活动的实践唯物论中,寻找体育本体论、体育认识论、体育价值论、体育伦理学、体育人学存在论的出场语境。寻求“在”的批判:在马克思主义现实批判视角,对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商品拜物教的批判,还有对娱乐至死、对身体静态的反思中,寻找体育存在的哲学意义与理论路向,把握体育作为人的感性实践的生命活动。体育哲学是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的感性实践”的存在论基础,从而探寻人的生命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体育哲学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审美与意识形态纠葛之间重申典型的文学价值——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困境与可能
4
作者 王雨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2,共8页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 “典型”作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中的一个关键词,在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历程中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命运。从20世纪20至30年代经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而迅速崛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俨然成为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主导规范,再到新时期之后走向衰落的过程,表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典型正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似乎再难吸引作家与批评家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文学史 文学创作与批评 典型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关键词 大起大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向互动
5
作者 陈燕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5,共11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拓宽视野、兼容并蓄,具备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并实现自身发展和创新。然而,由于学术研究与政治话语的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去...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中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拓宽视野、兼容并蓄,具备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并实现自身发展和创新。然而,由于学术研究与政治话语的矛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去价值性”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去现实性”现象,“中西马”互动处于边缘性地位、陷入合法性困境,对话往往难以深入进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需要立足于宏观的历史与哲学视野,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为民族化与世界化、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交织的辩证过程。通过观点性借鉴、方法论借鉴、问题域借鉴,实现哲学理论研究的创新发展与文化批判,推动思想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双向互动 吸收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下“两论”的新时代启示
6
作者 徐佳佳 刘锋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 “两论”分别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理,考察了中国国情及特殊性等问题,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相融合的典范,进而从实践维度和文化底蕴双重视域标注了“两论”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两论”阐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钥匙”,对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增强党员领导干部解决新时代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本领等有着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论》 《矛盾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党的执政本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忠义 张凯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0-35,共6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客观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程。如果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意识形态化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由核心理念构成的意识形态范式。从革命范式到发展范式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大问题之一是如何客观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进程。如果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是意识形态化哲学,其主要表现就是由核心理念构成的意识形态范式。从革命范式到发展范式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逻辑进路。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着意识形态化与非意识形态化、中国化气质与西方化走势、实践本质与纯粹化努力的三大内在张力。从时代精神视角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现实的生活世界,实现内在张力的创新性互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形态 中国气质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 被引量:3
8
作者 姜喜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的学理目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描述、阐释和建构。运用"问—答"模式解此疑难往往遮蔽或平面化了其实质性哲学意义,抽离了哲学的本体而解构了对意义的追问。借助元哲学理论方法,分析问题本身的元表达和元陈述的语言条件及其内在构成,通过这一过程使"意义"被积极地描述出来,即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发展史进行具体梳理、阐释及超越,把它作为合理的"研究方法",视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实合理的创新范式,自觉克服非中国的、非哲学的、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倾向,并在二者之间保持积极的张力和结构的平衡,激活与展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造性和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培锋 刘先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9,共5页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越来越成为哲学界的共同追求。这不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诉求,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民族化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当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文明形态的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华 庞立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0-84,191-19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实践,敞开了通向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思想空间。我们需要在文明形态建构的意义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意蕴,推进中西马思想会通的理论自觉。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实践,敞开了通向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思想空间。我们需要在文明形态建构的意义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明意蕴,推进中西马思想会通的理论自觉。中国道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实践,历史性地承载了世界历史时代文明观念变革和文明形态重构的伟大使命。对此,我们需要进行深刻的思想领会,进一步提升对于中国道路的哲学理解,增强我们的文明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理论自觉 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学俭 刘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7,共7页
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 在实践基础上构筑而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到了创新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产生了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最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需要,新的理论需要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新的选择,这种新的选择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理解。以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问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得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唯物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两大“内在性”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喜咏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2-67,共6页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内在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何以可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民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45,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多种形态,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形态的再认识——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三元 何景春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8-36,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必须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为主导创立的,必须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真精神;马克思新世界观是新唯物主义,即唯物主义历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的见解";恩格斯晚年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阐发他们"共同的见解",虽然在某些方面与马克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统一性仍然是主要的、基本的,差异是统一中的差异。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形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只是手段,目的是"正本清源"、"从马克思出发"进而"让马克思走进现时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形态 回到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培锋 《湖湘论坛》 2010年第4期28-33,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年的学术积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多年的学术积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新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同追求,并成为重要的哲学发展走向。学界通过多年的艰辛探索,已经形成了关于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的多种构想,阐发了很多有见解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建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姜喜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追问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合法性"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与"历史形态"之间的关系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需要追问的基本问题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内涵、基本特征及其"合法性"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与"历史形态"之间的关系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具有存在性内涵和历史性内涵,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和文化特征,是对中国现实及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诉求,它具有发展形式、理论成果和价值生成等方面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哲学形态 基本特征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分析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东景 《理论月刊》 2008年第6期18-21,共4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这一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全球化、个体化和过度化而做出的必然反映。理论上的建构路径要把道德评价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把发展生产力与追求社会的和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问题,这一时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对全球化、个体化和过度化而做出的必然反映。理论上的建构路径要把道德评价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要把发展生产力与追求社会的和谐结合起来,要把公共空间的拓展与个人自由的追求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的理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形态 现代性 科学理性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18
作者 余满晖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4-188,共5页
近年来,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这一论题,中国学界从其提出的历史语境、研究的方法论和新形态的内在构成与外在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果。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形态 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缘何要“回到马克思”
19
作者 李培锋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6-80,共5页
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是探讨如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有多种路径,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回到马克思",坚持客观性的立场研读经典文本,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重新廓... 当前,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动向是探讨如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有多种路径,其中首要的前提就是"回到马克思",坚持客观性的立场研读经典文本,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视野重新廓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地平线,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揭示其当代意义和价值。若没有对经典文本的系统学习和认真研读,加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就找不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根本,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就会缺乏必要的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当代形态 “回到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