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的诠释与建构 |
林默彪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
|
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生逻辑 |
朱泽渊
庞虎
|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
2025 |
|
|
3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体育哲学的出场语境与理论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阐释 |
刘欣然
林雯慧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4
|
在审美与意识形态纠葛之间重申典型的文学价值——兼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困境与可能 |
王雨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向互动 |
陈燕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视野下“两论”的新时代启示 |
徐佳佳
刘锋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本质、逻辑进路与现实张力 |
郭忠义
张凯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8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学术意义——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之间保持张力与平衡 |
姜喜咏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9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
李培锋
刘先春
|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0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新文明形态的建构 |
王艳华
庞立生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1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实践唯物主义 |
王学俭
刘强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2
|
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构的两大“内在性”问题 |
姜喜咏
|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3
|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何以可能 |
孙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4
|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形态的再认识——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张三元
何景春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5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新形态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
李培锋
|
《湖湘论坛》
|
2010 |
2
|
|
16
|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几个基本问题 |
姜喜咏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7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当代建构:一种现代性的分析路径 |
任东景
|
《理论月刊》
|
2008 |
1
|
|
18
|
近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问题研究综述 |
余满晖
|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9
|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缘何要“回到马克思” |
李培锋
|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0
|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李冉
郭小凡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