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及其指导意义 |
李少荣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2
|
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与相对贫困治理 |
韩谦
魏则胜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
3
|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
王晓光
方凤玲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1
|
|
4
|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中国实践 |
侯亚楠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中国减贫理论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及其历史世界意义 |
黄承伟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
|
6
|
贫困相对性与人的主体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贫困治理实践 |
高旸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7
|
从《德法年鉴》到《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第一个理论驿站 |
冯景源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8
|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
陈珊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9
|
马克思贫困理论及对新时代我国反贫困事业的实践价值 |
田超伟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10
|
试论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思想精粹 |
华正学
|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1
|
“实践”的内在张力与话语转换契机的开启——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研究新探 |
龙霞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2
|
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探析——基于马克思反精神贫困思想 |
金权
王晴
钟文奇
|
《乡村论丛》
|
2024 |
0 |
|
13
|
关于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 |
赵家祥
|
《新视野》
|
1997 |
8
|
|
14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 |
王坤(主持人)
朱立元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8
|
|
15
|
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和社会冲突理论指导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建设 |
于柯超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16
|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的逻辑建构 |
朱圆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阿尔都塞“反历史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四重解读 |
孙宜晓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8
|
应正确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与何新同志商榷 |
李清文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9
|
《哲学的贫困》是第一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 |
李景禹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3 |
1
|
|
20
|
科学·意识形态·哲学──阿尔都塞唯科学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论题述评 |
王雨辰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