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型劳动力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1
作者 陈瑞洋 段治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36,共4页
知识型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和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知识型劳动力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 知识型劳动力为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提升和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提供了重要动能。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构建知识型劳动力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的理论模型,并选取2007-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型劳动力能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人工智能应用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显著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型劳动 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能力 人工智能应用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还是数字消费:对数字劳动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辨正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谧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00,共13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数字受众网络空间活动界定为数字劳动,从而确立了一切网络行为皆劳动、数字用户商品化等理论。然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数字受众的网络空间活动在属性上应当归于数字消费而非数字劳动,并未...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数字受众网络空间活动界定为数字劳动,从而确立了一切网络行为皆劳动、数字用户商品化等理论。然而,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精神实质,数字受众的网络空间活动在属性上应当归于数字消费而非数字劳动,并未创造剩余价值,而旨在实现剩余价值。透过马克思的资本生产与再生产整体性原理,以及该原理中销售与消费的逻辑关系、生产与消费的辩证运动关系,可以探赜出数字消费构成了资本数字化再生产整体性中的重要环节,数字平台正是销售与消费的数字化升级版媒介,生产消费者并非生产性劳动者与消费者的二合一,而应指谓数字消费者,从而,数字劳动与数字消费的边界得以显现出来。将数字消费从数字劳动中辨识出来,在理论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发展,在实践上则有益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人民美好数字生活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 数字劳动 数字消费 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 平台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建构——基于马克思劳动生产力及其相关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魏峰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02,157,共13页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 构建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的理论基础,是发展马克思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建立在马克思劳动生产力理论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里,劳动生产力理论以劳动价值为立论前提,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生产力理论共同贯穿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基础构建的全过程。特别地,劳动生产率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关系的生产率指标。劳动价值、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决定了劳动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中的作用机制。在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须把握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规律,借鉴主流经济学测度技术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围绕劳动生产率指标建构技术进步测度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技术进步测度 理论基础建构 劳动生产力 劳动价值 劳动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内部的分工“无辜”吗?——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工厂内部分工理论的发展
4
作者 吴易浩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0,共8页
在扬弃斯密分工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分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厂内部的分工”。工厂内部的分工实际上又分为“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两个维度。马克思认为与生产力有关的“劳动分工”是中性的,而“劳动者分工”更... 在扬弃斯密分工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分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厂内部的分工”。工厂内部的分工实际上又分为“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分工”两个维度。马克思认为与生产力有关的“劳动分工”是中性的,而“劳动者分工”更多是资本增殖逻辑带来的恶果,因此工厂内部的分工与资本剥削无关,对于资本主义的罪恶而言是“无辜”的。以卢卡奇、阿尔都塞和布雷弗曼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就此展开理论探索。卢卡奇最先从哲学角度质疑工厂内部的分工的“无辜性”。阿尔都塞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讨论,论述了劳动分工本质上服务于资本剥削关系,明确指出其不“无辜”,应当批判。布雷弗曼则跳出哲学视域,用经济史的实证研究确认了阿尔都塞的有关结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研究对国内学界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劳动者分工 工厂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角色隐忧探赜 被引量:1
5
作者 霍振响 白金凤 李航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7,共11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标准偏离被迫进行跨职业活动的角色冲突忧虑,是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中的“障碍”,劳动性质认知和劳动价值判定片面是这些忧虑的源头。据此从厘清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性质、引导编辑确定职业发展的细分方向、提升编辑的组织支持感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编辑 职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角色忧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吉廷 朱进东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理论是否仍然具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如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在全球生产链的格局下,劳动价值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和发展?对此,阐释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调整、应对新兴技术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挑战、环境问题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融合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化转变等,旨在为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全球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理论 全球化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概念溯源、阶段划分与特性呈现——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夏洁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数字劳动”是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劳动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的良序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劳动”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理论,为“数字劳动”概念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前... “数字劳动”是与数字经济紧密相关的劳动形式。推进数字经济的良序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数字劳动”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资源,意大利自治主义学派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理论,为“数字劳动”概念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前置基础。相较于“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更侧重于表达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实现的数字化的信息生产活动。经由对“数字劳动”概念与演进的阶段式回顾,其劳动主体构成的广泛性、劳动过程要素的虚拟-现实的联动性与劳动价值创造方式的多元性等特性得到清晰呈现。由此,为当代数字劳动主体的数字素养提升与发展成果共享、数字劳动资料的虚拟端口与现实基础设施规范性融合发展、数字产品价值实现的多产业深层次联动等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提供了现实启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非物质劳动 数字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体面劳动及其基本内容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寒光 贺祥林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提出体面劳动这个议题,必得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述中去寻求源头。马克思恩格斯虽然都没有直接使用“体面劳动”的提法,实质上从当时到现在,人类劳动关系形式的历史演进已给出了追求体面劳动这个指向。马克思主...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提出体面劳动这个议题,必得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著述中去寻求源头。马克思恩格斯虽然都没有直接使用“体面劳动”的提法,实质上从当时到现在,人类劳动关系形式的历史演进已给出了追求体面劳动这个指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体面劳动的基本内容,是一个事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两域的劳动关系问题,联系我国当前劳动关系的运行实践,必须以辩证的眼光来把握体面劳动的两大基本内容:劳动者各项权利得到维护,劳动者各项义务得到履行。这既是劳动者物质层面的体面过程,又是劳动者精神层面的体面过程,还是劳动者享有党和国家制定的制度层面的体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体面劳动 权利 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劳动教育再审视: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述 被引量:38
9
作者 吴军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3,共6页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 当前,高职学生的劳动精神缺失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佛系”文化在高职学生群体中蔓延,同时人工智能时代也需要学生具备新的劳动素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培养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途径全面建构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探索“多课堂互动”的劳动教育机制;拓展各类培养平台,丰富劳动教育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劳动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现实需要 逻辑机理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 被引量:6
10
作者 席彩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得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公德教育理论的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快乐的状态,是共产... 本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公德观念及其教育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得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公德教育理论的形成——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快乐的状态,是共产主义形式的公共道德原则。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公德的观念及其教育观,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公民社会、民主社会下的公民社会公德及其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公德 教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性与育人性的统一:再论苏联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辉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70,共12页
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列宁提出实施"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卢那察尔斯基倡导综合技术教育;克鲁普斯卡娅认为由读书学校向劳动学校转变,是近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卡连柯强调劳动教育是学... 苏联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十分重视劳动教育。列宁提出实施"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卢那察尔斯基倡导综合技术教育;克鲁普斯卡娅认为由读书学校向劳动学校转变,是近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卡连柯强调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凯洛夫认为,苏维埃人身上应当培养起来的重要品质之一是共产主义劳动态度;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劳动教育为基础。苏联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的劳动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具有继承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的三维逻辑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景军 史宝玉 张铭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50-53,共4页
新时代,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的三维逻辑,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的理论渊源、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 新时代,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的三维逻辑,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劳动教育的理论渊源、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中国特色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展劳动教育,对于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劳动教育 理论逻辑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的涵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勇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3-45,共3页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和主体性的三个特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特性的观点较其诞生前思想家的观点有显著的区别,它更合理、更科学,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劳动 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及其中国化
14
作者 夏越新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16,共3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目的和任务等根本问题思考的结晶,揭示了教育对培养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向来注重教育对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教育的本质、属性、目的和任务等根本问题思考的结晶,揭示了教育对培养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向来注重教育对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因而不断根据时代特征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国化,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中国化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15
作者 陈勇军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47-49,37,共4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原理研究、总结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原理研究、总结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吸收其合理内核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认真学习,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对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构高职劳动教育范式 被引量:9
16
作者 羌毅 任海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高职劳动教育范式构建的理论源泉和着力根基。文章从劳动即实践这一劳动教育本体特征出发,详细阐释了高职教育需要匡正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的重要理论意义,认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能更好地...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高职劳动教育范式构建的理论源泉和着力根基。文章从劳动即实践这一劳动教育本体特征出发,详细阐释了高职教育需要匡正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的重要理论意义,认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能更好地推动人的社会化进程,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旨归,建构出高职劳动教育的逻辑体系,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独特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劳动教育 范式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惠林 张向新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09-111,共3页
试论《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大连市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惠林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张向新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一直是比较盛兴的,散见于各大报刊文章也较多,有论其经济观、政党观、人权观、人性观、民族观... 试论《共产党宣言》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大连市旅顺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惠林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张向新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一直是比较盛兴的,散见于各大报刊文章也较多,有论其经济观、政党观、人权观、人性观、民族观、民主观、文化观等等,但论及教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言》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观 资本主义 自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何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人的发展观的考察 被引量:117
18
作者 程从柱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26,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哲学人类学和存在论意义出发,在不断深化展开的历史唯物论立场上,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了坚实的逻辑基点。劳动作为人的自由创造性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类本质,历史性地推进人不断地走向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从哲学人类学和存在论意义出发,在不断深化展开的历史唯物论立场上,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了坚实的逻辑基点。劳动作为人的自由创造性活动,构成了人的存在的类本质,历史性地推进人不断地走向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与劳动的过程性统一活动,在现实性上固然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价值;但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来审视,劳动教育更为根本的价值在于全面提升每个个体的自由力量,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劳动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内在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基础,当代人类劳动变革也有力印证了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劳动教育基于劳动的自由性实质,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理想,是合乎历史运动的逻辑必然。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劳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路径探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朱春艳 孙安洋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0,共3页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与人的存在方式二者统一,肯定了劳动是人追求与创造“真、善、美”的价值实践活动的过程,蕴含着人与社会发展的双维教育旨趣。通过“认识”“认真”“认同”的三大劳动教育基本环节的实施,健全当前劳动教育评价...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与人的存在方式二者统一,肯定了劳动是人追求与创造“真、善、美”的价值实践活动的过程,蕴含着人与社会发展的双维教育旨趣。通过“认识”“认真”“认同”的三大劳动教育基本环节的实施,健全当前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长效多元化劳动教育机制,使学生深刻理解劳动与劳动教育的本质,精准把握劳动教育价值,自觉遵循劳动教育导向,实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化于心”与“外显于行”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 大学生 劳动教育价值 劳动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思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潇潇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92-96,共5页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薄弱、劳动价值观存在偏颇、劳动精神尚未养成。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为基础,变革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念。具体来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指导下引导学...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意识普遍薄弱、劳动价值观存在偏颇、劳动精神尚未养成。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为基础,变革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理念。具体来看,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理解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关系、全面把握劳动的目的性、全面认识劳动与劳动观的发展和变化、追求劳动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教育 高职院校 教育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