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角色隐忧探赜 被引量:1
1
作者 霍振响 白金凤 李航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7,共11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标准偏离被迫进行跨职业活动的角色冲突忧虑,是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中的“障碍”,劳动性质认知和劳动价值判定片面是这些忧虑的源头。据此从厘清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性质、引导编辑确定职业发展的细分方向、提升编辑的组织支持感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编辑 职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角色忧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八大误区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升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7,共4页
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识过程中,我国理论经济学界存在着以下八个方面的误区: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相混淆;把价值、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混淆;把价值的特定含义与词语学上的价值含义相混淆;把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源... 在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识过程中,我国理论经济学界存在着以下八个方面的误区:把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相混淆;把价值、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相混淆;把价值的特定含义与词语学上的价值含义相混淆;把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源泉相混淆;把价值与均衡价格、生产价格相混淆;误认为决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为了准确地制定市场价格;误以为肯定劳动价值论,是为了按劳分配,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误认为劳动价值论妨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论 认识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具有持久生命力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珏 王金柱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5,39,共4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具有持久生命力。它揭示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是一种利润独享、“见物不见人”的单一产权制度。按照它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统一,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财产制度的基本特征。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改革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劳动力资本 双重产权制度 产权人本化 马克思 雇佣劳动制度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看科技价值的源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冠军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2-164,共3页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技价值的源泉是科技劳动。理论科技成果的价值转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科学价值库”,它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是由基础性研究人员...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科技价值的源泉是科技劳动。理论科技成果的价值转移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科学价值库”,它是所有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学人员高级复杂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科学价值库中的价值是由基础性研究人员的劳动所创造的,并通过历代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断进行而得到累加,其价值的转移是借助于技术成果这一中介来完成的,并通过技术成果并入社会生产过程,最终在社会经济系统中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科技价值 科学价值 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大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珏 肖晖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共4页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为此,要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价值的决定和源泉、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在现阶段的指导意义和科学地...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是建立在尊重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为此,要正确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价值的决定和源泉、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以及这一理论在现阶段的指导意义和科学地发展地看待这一理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问题 劳动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考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按要素分配的兼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潘梅村 《现代经济探讨》 2006年第10期70-72,共3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生产和财富生产有本质的区别,按要素分配并不构成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配由所有制决定,而不由价值创造决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说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生产和财富生产有本质的区别,按要素分配并不构成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分配由所有制决定,而不由价值创造决定,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由要素所有权决定,不是因为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创造了价值。按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分配方式,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具有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按要素分配 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7
作者 李石新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七 .一”讲话中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要求。据此 ,本文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入手 ,分别阐述了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使用价值在交换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劳动和知... 江泽民同志在“七 .一”讲话中提出了在新的形势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要求。据此 ,本文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入手 ,分别阐述了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使用价值在交换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知识劳动和知识技术在劳动价值论中的运用和发展 ,并试图在这三个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论 生产要素 使用价值 价值 交换价值 知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
8
作者 余德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2,共2页
自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人们往往由于对之教条式的理解,认为惟有人类劳动才能创造或形成商品的价值,其他相关的一些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只是提供一定的必要条件以及把其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劳动产品上面,并不能创... 自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问世以来,人们往往由于对之教条式的理解,认为惟有人类劳动才能创造或形成商品的价值,其他相关的一些生产要素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只是提供一定的必要条件以及把其自身的价值转移到劳动产品上面,并不能创造新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经济实践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检验为标准,拓宽视野,更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生产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刍议
9
作者 王兵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9-12,共4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劳动价值论 ,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论证了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对三种典型的庸俗价值论进行剖析 ,指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劳动价值论 ,这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本文首先论证了劳动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对三种典型的庸俗价值论进行剖析 ,指出了它们的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均衡价格论 生产劳动 非生产劳动 生产要素 分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论争与辩护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鸿韬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6,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一些西方学者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过时的错误结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类劳动的“技术存在物”,作为人的对象化劳动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创造价值,它仅取代了人的直接劳动从...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一些西方学者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过时的错误结论。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人类劳动的“技术存在物”,作为人的对象化劳动的人工智能并不能创造价值,它仅取代了人的直接劳动从而使“活劳动”间接地参与到生产过程之中,因此,人工智能并不是生产价值的劳动者;由于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存在着双重进化,人类可以通过劳动始终保持自身在人工智能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而人工智能只能改变人类的劳动形态,而不是使劳动阶级丧失劳动能力,因而人工智能是不可能僭越劳动阶级的主体地位的;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数字劳动具有生产性劳动的本质特征,数字资本就是通过数字劳动来实现对劳动主体的隐蔽化剥削,因而数字劳动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更不能消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因此,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解决存在的新问题,并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人类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工智能 劳动价值论 数字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德云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共1页
为了响应江泽民同志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的号召,在我院营造一个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浓烈的氛围,安徽财贸学院科研处于2002年11月20日上午召开了全院性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研讨会.我们现在把发言的精... 为了响应江泽民同志关于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的号召,在我院营造一个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浓烈的氛围,安徽财贸学院科研处于2002年11月20日上午召开了全院性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创新研讨会.我们现在把发言的精髓摘登出来,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 理论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重大问题
12
作者 肖斌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46-149,共4页
在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逐一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价值的决定和源泉以及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力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实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原创精神的基础上,逐一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方法与适用条件的区别、价值的决定和源泉以及价值和价格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力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实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哲学”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规律 价格 价值 使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
13
作者 柴詠 《经济科学》 1983年第1期28-34,共7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经过五十年代的发展,到六十年代《...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经过五十年代的发展,到六十年代《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它的创立过程的最后完成。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产生的",它的产生正是"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生产费用 四十年代 十九世纪 剩余价值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古典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价值来源的四重解释路径——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鑫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5,共15页
当代左翼学者对数字资本主义的价值来源展开了研究。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数字资本从平台用户的“一般智力”中攫取剩余价值;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数字资本通过无偿占有平台用户的“数字劳动”来攫取剩余价值;租金理论认为数字资本凭借... 当代左翼学者对数字资本主义的价值来源展开了研究。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数字资本从平台用户的“一般智力”中攫取剩余价值;传播政治经济学认为数字资本通过无偿占有平台用户的“数字劳动”来攫取剩余价值;租金理论认为数字资本凭借对平台的垄断从其他部门那里转移价值;金融化理论认为数字资本的急速膨胀主要源于金融资本对数字经济新业态的投机性追捧。四种理论分别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采取了“修订”“扩展”“类比”和“悬置”的态度。基于马克思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体系,应按照数字平台所执行的社会职能判断数字资本的价值来源;数字资本之所以能够迅速获得其他部门的价值转移,是因为其代表了资本中介化进程的最新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劳动价值论 金融化 平台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生产中的价值辩证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审思和理论回应
15
作者 王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AI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不仅重塑了劳动方式,更在生产领域引发深刻的辩证效应:一方面,开拓了价值创新的可能空间;另一方面,也衍生了劳动主体消解与价值秩序重构的深层矛盾。AI深度介入生产流程并参与决策优化的这种辩证特性,致使工业革命时... AI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不仅重塑了劳动方式,更在生产领域引发深刻的辩证效应:一方面,开拓了价值创新的可能空间;另一方面,也衍生了劳动主体消解与价值秩序重构的深层矛盾。AI深度介入生产流程并参与决策优化的这种辩证特性,致使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遭遇双重挑战——人机协作模糊价值创造主体边界,技术迭代催生价值来源多元化认知冲突。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以“活劳动是价值创造唯一源泉”为理论基础展开了系统性回应:其一,坚守劳动者主体地位,即便智能系统分担脑力劳动,但价值创造的终极动能仍源于人的创造性实践;其二,通过重构“人机”协作的劳动价值阐释方式,强化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其三,辩证审视资本逻辑与技术理性的互动机制,建立技术伦理与分配正义的双重约束。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人工智能可突破资本增殖的工具局限,转化为解放生产力、优化社会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支点,为实现技术赋能与劳动解放的辩证统一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劳动 价值辩证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的概念辨析、价值立场与新时代演进
16
作者 韦洪发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40,共9页
共同体既是人类的存在论事实,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基础。法律深深嵌入共同体生活,是支撑共同体生活的龙骨和梁柱。以往的法律观对法律的理解要么因为诉诸超验和理性而走向虚伪和空洞,要么因为着眼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和... 共同体既是人类的存在论事实,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基础。法律深深嵌入共同体生活,是支撑共同体生活的龙骨和梁柱。以往的法律观对法律的理解要么因为诉诸超验和理性而走向虚伪和空洞,要么因为着眼法律体系内部的逻辑和形式而陷入僵化和机械,要么因为仰赖历史和传统而堕入不知今夕何夕的迷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注重法律对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和法律所承载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注重法律对人的本质的尊重和捍卫。在价值立场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主张法律应该致力于确保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应该体现绝大多数人乃至全体人民的意志,应该维护先进生产力,助力创造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习近平法治思想,尤其是作为其主要内容的“十一个坚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者在新时代的实践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法律观 正当性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当代价值
17
作者 顾成敏 杨哲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重维度深化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在唯物论层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把握...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重维度深化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在唯物论层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提出“两山理论”等生态文明发展范式,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协同演进;在辩证法层面,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统筹供给需求关系、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和量变质变转化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体系;在认识论层面,坚持实践导向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形成“理论—政策—实践”的动态反馈机制;在唯物史观维度,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并通过人民主体性实践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习近平经济思想以系统观念为方法论核心,创新提出的“六个坚持”战略原则,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又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系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路径
18
作者 赵思童 乔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如何培养正确审美等一系列基本思想观念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只有在审美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和升...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如何培养正确审美等一系列基本思想观念的总称。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只有在审美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和升华,推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与实践的结合是当代美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落脚到广泛生动的美育实践之中,尤其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创新发展,营造风清气正艺术氛围,服务广大人民美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 新时代 实践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松龄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2-30,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所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二是需要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发展劳动价值论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或是提出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理论和概念。发展马克思主义,改...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劳动价值论,所以发展马克思主义,一是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二是需要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解释力。发展劳动价值论不是否定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或是提出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理论和概念。发展马克思主义,改善和拓展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概念的解释力,能够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矛盾新问题,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等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论 坚持 改善 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价值创造问题研究
20
作者 冉奎 李芳菲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2,共10页
作为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自主地生成全新的东西,具有了类似人类的“创造性、能动性”的能力特点,这不仅和人的劳动过程十分相似,而且似乎在直观上消解了人... 作为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自主地生成全新的东西,具有了类似人类的“创造性、能动性”的能力特点,这不仅和人的劳动过程十分相似,而且似乎在直观上消解了人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引发思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创造价值吗?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否已经不再适用?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等相关理论解释一个典型案例,以小见大,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质,进而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创造价值以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失效与否。研究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本质上是人脑的延伸,是依旧处于“物的范围”的高级技术,可以进行价值转移,但是无法创造价值,所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失效也只是技术幻象和理论误读。人类劳动依旧“在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并没有“失灵”,依然是需要我们坚持和发展的科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价值创造 劳动价值论 劳动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