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国杰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开创性贡献
1
作者 杨宗元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 罗国杰教授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教材体系作出了杰出贡献。就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建与发展而言,他呕心沥血积几十年之所成,带领团队矢志不渝地从事建设活动,并在理论与实践以及人才培养诸方面都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极大地缩小了伦理学学科体系同其他相邻学科的差距,进而使伦理学学科得以无愧地立于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之林,发挥了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并为其培根铸魂的伦理妙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国杰 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科学家精神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玉芳 龚凌雁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8,共11页
科学家精神是指中国科学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条件下,作为科学实践活动主体呈现出的道德品质,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科学家精神属于道德范畴,... 科学家精神是指中国科学家在近现代中国历史文化条件下,作为科学实践活动主体呈现出的道德品质,包括爱国精神、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奉献精神、协同精神、育人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科学家精神属于道德范畴,科学家精神受社会存在决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具有独特的道德价值。科学家精神是值得全社会尊崇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科学家精神服务于人民利益和社会主义事业,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之一。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科学家精神的养成必须与实践相联系,是科学家坚持道德修养的结果,是在道德感知的正向反馈中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科学家精神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高清海的类哲学求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3
作者 荣伟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32,共6页
高清海的类哲学不是为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而创立的,但它对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大有裨益。既往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通常绕不过道德意识形态批判的难题,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属于高清海所谓“种生命”的逻辑维度,它对应于事实层面... 高清海的类哲学不是为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而创立的,但它对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大有裨益。既往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通常绕不过道德意识形态批判的难题,但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这属于高清海所谓“种生命”的逻辑维度,它对应于事实层面而非价值层面,属于实然层面而非应然层面,它不能全面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谛,也不应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合理论域。相反,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应当在“类生命”的意义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理解及其应然的交往方式而被直接构造。以高清海的类哲学求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既是对当下研究的创新与推进,也是对前辈先师的追思与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类哲学 高清海 类生命 种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何以可能--访英国肯特大学戴维·麦克莱伦教授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义天 张霄 戴维·麦克莱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5,共7页
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合法性,建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基础及其伦理主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2018年5月,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前往英国坎特伯雷市,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可能及其主... 确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知识合法性,建构马克思主义的道德基础及其伦理主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前沿方向之一。2018年5月,清华大学李义天教授与中国人民大学张霄副教授前往英国坎特伯雷市,就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可能及其主要问题,与国际知名马克思主义学者戴维·麦克莱伦进行访谈。在交流中,麦克莱伦教授阐述了他所理解的以人的本质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旨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念,解释了平等、正义等道德价值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地位及局限,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思想背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人的本质 平等 正义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域下的分裂与联合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义天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8,共9页
分裂与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规范层面的基本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社会分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裂,而是生产资料占有不平等所产生的阶级的分裂。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社会使得分裂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进一步加剧了... 分裂与联合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规范层面的基本议题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所讨论的社会分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裂,而是生产资料占有不平等所产生的阶级的分裂。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市民社会使得分裂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进一步加剧了个体的隔阂和竞争,造成群体的对抗与排斥。这种严重的分裂源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占有的差异性与排他性以及生产力的有限性。作为一种社会联合的形式,政治国家并不是超出社会分裂之外的整合性力量,不能充当弥合分裂的解决办法。自由人的联合体虽然构成马克思主义所承认的社会联合的最高形式或最佳方案,被认为可以充分实现个体自由与群体的共同体性质,但在现实境遇中,倡导工人“团结”或工人阶级共同体,则是无产阶级具体实践的一种有效的联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阶级 分裂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东英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9-141,共3页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巩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着重介绍了笔者在这方面的尝试,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何以可能-论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爱萍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2,共6页
第二国际时期,为回应新康德主义者试图用康德伦理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做法,考茨基在批判传统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初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以此为基础,他尝试性地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 第二国际时期,为回应新康德主义者试图用康德伦理学"补充"历史唯物主义的做法,考茨基在批判传统伦理学尤其是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初次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以此为基础,他尝试性地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从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价值旨向等几个方面建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考茨基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建构不仅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厘定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阐释它的基本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新康德主义 建构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神形态建构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广旭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4期42-51,共10页
超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理论“流派”之争,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神形态建构是对这一课题的初步尝试... 超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的理论“流派”之争,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形态”,既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精神形态建构是对这一课题的初步尝试,其内在逻辑和理论进路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梳理诸理论“流派”内蕴的精神“形态”发展逻辑,实现研究范式从“流派”到“形态”的转换;其二,澄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道德生活的精神内涵,探寻内在于社会现实生活之中的伦理道德精神形态的总体性特征;其三,深入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启蒙道德思想传统之中,阐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新启蒙道德”的精神谱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理论流派 精神形态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苏联范式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卉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8,共7页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形态、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有力干预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发展轨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最初的体系结构、学科建设、理论阐释等方面曾受到苏联马克思...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其完备的理论形态、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对现实道德生活的有力干预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史的发展轨道上占据了重要位置。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最初的体系结构、学科建设、理论阐释等方面曾受到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影响。历史地看,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坚持伦理传统与政治抉择相统一、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相统一、意识形态与理论形态相统一、学术体系与实践体系相统一等方面曾进行过有益的尝试和追求。而苏联后期对上述传统特色的放弃正是导致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走向终结的原因。今天,这些经历对于我们建设和发展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仍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认真对待并加以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伦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贡献——坚持集体主义的几个问题
10
作者 李萍 童建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2,共6页
罗国杰先生提出,正确理解集体的正当性,科学把握集体的真实性,辩证分析个人的地位,合理看待个人应当为集体做出牺牲,是全面正确地论述集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坚持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亦是符合道德的本质规定、道... 罗国杰先生提出,正确理解集体的正当性,科学把握集体的真实性,辩证分析个人的地位,合理看待个人应当为集体做出牺牲,是全面正确地论述集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坚持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亦是符合道德的本质规定、道德的价值导向功能以及道德的特殊主义属性。坚持集体主义,就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国杰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集体主义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11
作者 金可溪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8-74,89,共8页
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贡献金可溪在1929年出版的苏联百科全书中,布哈林被称为“联共的领袖和理论家之一,联共中央和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但在1938年2月,布哈林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以背叛祖国,破... 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贡献金可溪在1929年出版的苏联百科全书中,布哈林被称为“联共的领袖和理论家之一,联共中央和政治局委员……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但在1938年2月,布哈林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法庭,以背叛祖国,破坏行为,暗中捣乱,谋杀谢·米·基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哈林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 阶级心理 社会心理 拜物教 意识形态 行为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伦理形态”视角下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建构
12
作者 高广旭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25,共10页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既需要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科学”视角以及“科学伦理学”研究范式的束缚,探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范式新的生长点,也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范式的革新,尝试在“伦理形态”视... 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既需要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科学”视角以及“科学伦理学”研究范式的束缚,探寻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范式新的生长点,也需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范式的革新,尝试在“伦理形态”视角下确立“哲学伦理学”的新研究范式。“伦理形态”视角下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形态建构,通过打破马、中、西伦理学的学科壁垒和思想隔阂,在伦理现实和道德形态发展维度上实现三者的会通与融合,以期促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价值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伦理形态 理论建构 中国问题 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前沿问题述评
13
作者 王敬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4,共5页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之说的兴盛,关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学者还探讨了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演化的基本思路、逻辑起点和最高诉求... 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随着"回到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之说的兴盛,关于马克思文本的研究格外引人注目。有的学者还探讨了马克思伦理思想发展演化的基本思路、逻辑起点和最高诉求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研究也呈现出新特点,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学者们还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文本研究 中国化 代际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评《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
14
作者 马中柱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伦理思想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 经济基础 物质生产 优良道德传统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国杰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创造性探索
15
作者 王泽应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6,共7页
罗国杰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开始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并把建设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道德现象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 罗国杰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开始投身于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研究并把建设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他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研究道德现象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并紧密联系中外伦理思想史的发展以及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实际,深入地探讨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建构了一个较为完整且逻辑谨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体系,在促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中国化和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面作出了自己独特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罗国杰 创造性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NKI数据库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现状的文献图谱分析(2000—2021)
16
作者 代清霞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72-77,共6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领域的问题,而且相关研究日益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二十几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从介绍西方学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进展开始,围绕马克思主...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深入,学界越来越关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领域的问题,而且相关研究日益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二十几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从介绍西方学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进展开始,围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特色、中国化、教学实践以及马克思伦理思想等几个方面而开展。借助CNKI数据库,基于不同向度,对已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这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朝着经典文本高质量解读、多维度研究和高水平期刊建设等更加科学的方向延展,特别是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回应现实问题,实现"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双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研究现状 向度 图谱分析 CNKI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
17
作者 王腾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试图为伦理学理论提供价值和概念前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试图为伦理学理论提供价值和概念前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精神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形而上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理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国希 叶方兴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共9页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价值论 人的解放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凯麟 周强强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68,共6页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有学者倾向于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出现的反对道德的表述而得出马克思恩格斯缺乏道德伦理观念、拒斥道德伦理思想的结论。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根本不可能存在。2018年6月,围绕马克思... 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有学者倾向于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文本中出现的反对道德的表述而得出马克思恩格斯缺乏道德伦理观念、拒斥道德伦理思想的结论。如果这种观点成立,那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就根本不可能存在。2018年6月,围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几个极具争议性的基础问题,我们对唐凯麟教授进行了专门访谈。唐老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道德伦理思想的看法完全是一种误读。通过对体系概念的反思和重新定义,我们不仅可以论证马克思主义存在一种伦理学理论,而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可以构成一种体系性的伦理理论,其理论核心就是人的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道德伦理 理论体系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好生活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活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祥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100,158,共10页
从个体生活实践而言,美好生活是满足个体性的"匮乏性需要"、"自主性需要"和"价值意义需要"的生活状态;从人作为社会性存在而言,美好生活必须从社会伦理的维度加以界定,即满足"互予性需要"。追... 从个体生活实践而言,美好生活是满足个体性的"匮乏性需要"、"自主性需要"和"价值意义需要"的生活状态;从人作为社会性存在而言,美好生活必须从社会伦理的维度加以界定,即满足"互予性需要"。追求生活之美好是每一个时代伦理学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为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教化伦理"向"生活伦理"的生活化转向以促进美好生活的实现,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的时代主题。基于现代知识论的"理解"方法,实现对"互予性伦理原则"的主体认知,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活化提供认知基础;被历史实践所检验依然经验有效的"道德的历史方法"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活化提供方法指导并开拓实践路径。培育伦理主体,对主体进行"伦理的"而不是"道德的"塑造;协调现实伦理关系,满足互予性伦理关怀;淬炼伦理共识,达成忧戚与共的价值共契,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生活化促成美好生活的重要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