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视阈下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韩昌跃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39,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发展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视阈中,改革开放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但当代中国人的自身发展仍然滞后,...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发展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视阈中,改革开放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自身解放和发展。但当代中国人的自身发展仍然滞后,还存在许多问题,其原因既有客观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和体制的束缚,又有主体消极思想观念的影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以解放人、促进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社会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通过不断改善主客观条件,增强和释放人的主体性,以促进当代中国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 主体性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研究系列
2
作者 韩昌跃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0,共4页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目的是为解决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性的利益需求,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 研究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目的是为解决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提供借鉴。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认为,人类发展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发展的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主体性发展的内在动因是人性的利益需求,因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增强和释放人的主体性。综观二战以后的人类发展理念,其演变过程呈现出一个清晰脉络:从"物本"到"人本",实质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观 主体性 利益需求 自由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折中的列斐伏尔:晚期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3
作者 张一兵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6,255,共17页
列斐伏尔在1968年“红色五月风暴”后,没有如逻辑丧家犬般地逃离马克思主义,没有虚无主义地举起后现代的伪激进幌子,而是实实在在地转向当代资本主义正在“世界化”的社会现实,将自己原来已经实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宏观批判理论转向... 列斐伏尔在1968年“红色五月风暴”后,没有如逻辑丧家犬般地逃离马克思主义,没有虚无主义地举起后现代的伪激进幌子,而是实实在在地转向当代资本主义正在“世界化”的社会现实,将自己原来已经实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宏观批判理论转向微观日常生活批判,即基于人本主义价值悬设的日常生活神秘化的批判,在经过都市化构架的现实思考后,转换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生产方式问题式上来,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批判平台,这就是他思想理论中第二次重要转向:社会空间批判构境———空间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晚期马克思主义 人本主义话语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关系场境 空间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引致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的理论纵深——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的理论阐释
4
作者 米加宁 李大宇 董昌其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文章聚焦创新、智能技术等重大命题,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剖析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带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方式变革;数据... 文章聚焦创新、智能技术等重大命题,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发展变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剖析生产力要素质态重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体现在:创新驱动与智能化发展带来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和方式变革;数据要素的崛起和价值机制的重构深刻改变生产要素禀赋和价值实现机制;以人民为中心构成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些变化标志着生产力要素正经历从物质型、资源型向智能型、数据型的系统性、革命性重构,生产关系正经历从资本逻辑向创新逻辑、从物质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深刻调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质生产力理论体系,对于破解现实发展难题、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创新驱动 数据要素 人本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本·资本·人本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也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被引量:5
5
作者 胡长栓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21,共5页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物为本"、"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三个主要阶段,形成了"物本"、"资本"和"人本"三种最基本的社会存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物为本"、"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三个主要阶段,形成了"物本"、"资本"和"人本"三种最基本的社会存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政治革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三大主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反映着我国社会新阶段主要矛盾的新特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主题和人们对于全面发展的新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历史演进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凡 白瑞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18,共4页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形成经历了产生、发展与成熟三个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资本主义的绿色批判等思想寓意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产生;毛泽东的勤俭建国、绿化祖国等朴素的绿色发展理念、邓小平对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探讨、江泽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不断深化;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绿色发展观 绿色科技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的时代解读——以协调发展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俊 张晓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期9-11,共3页
马克思与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协调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要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科学而具体的协调发展理念,凸显了... 马克思与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协调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理论要旨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科学而具体的协调发展理念,凸显了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理念对协调发展的统领,实现了协调发展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整合,抓住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协调主线,建构了一种以五个统筹为轴心的协调发展路径,把人类社会对协调发展问题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被引量:2
8
作者 邵军 戴卫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0,共4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一般世界观与方法论集中体现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集中体现于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一般世界观与方法论集中体现于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集中体现于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观 哲学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多维意蕴与科学发展观的多重逻辑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勇强 肖玲 孙道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1,共4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实践的自然观,蕴含着生态、人学和社会历史观的多维统一。科学发展观的多重逻辑耦合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多维性,关爱、呵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以人为本"逻辑和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这是在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实践的自然观,蕴含着生态、人学和社会历史观的多维统一。科学发展观的多重逻辑耦合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多维性,关爱、呵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统一的"以人为本"逻辑和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这是在资源日渐枯竭、生态承载力已达极限语境下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创新发展,为化解人类生存发展困境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 多维意蕴 科学发展观 多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大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发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仕国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0,共9页
五大发展理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和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问题的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时代... 五大发展理念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和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问题的行动指南。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时代化,不仅在理念内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而且在方法论上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实现了发展理念的自我更新、自我变革,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本意蕴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耀灿 周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它使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找到通往人类解放之路。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转换...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核心和基本原则,它使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中找到通往人类解放之路。而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这一人本价值观,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其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转换,形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超越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芳 于少青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作为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将成为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全球生态与发展问题上的相关理论,其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嵌入,同时具有对中国绿色发展语境... 作为中国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将成为当代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关注全球生态与发展问题上的相关理论,其提倡中国传统文化的嵌入,同时具有对中国绿色发展语境的适应。需要对比中国绿色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要来剖析和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推动中国实现绿色发展中的优势与缺陷,探索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如何对其实现中国超越,以期建构绿色发展在共同福祉、整体视野、关注平等、共同体建设与有机思维方面的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有机马克思主义 发展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理论集成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志斌 高慧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65,共10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中国化的结晶,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最终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共享美丽中国、实现最严格生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中国化的结晶,历经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最终集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建共享美丽中国、实现最严格生态文明制度、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等思想主张,展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上的新概括,在绿色发展自然观和价值观上的新意境,在绿色生产力观和经济发展观上的新突破,在人民立场上的新论述,在生态环境法治观上的新发展,在全球合作共赢观上的新开拓,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历史观、自然观、价值观、经济观、人民观、法治观、合作观及其方法论一以贯之的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绿色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物”关系的科学阐释与价值定向--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寇东亮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8-143,共6页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它扬弃了抽象人本主义发展观和单纯物本主义发展观,科学阐释了"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物役性"现象及其根源和消解路径。马克思科学人本...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一种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它扬弃了抽象人本主义发展观和单纯物本主义发展观,科学阐释了"人"与"物"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物役性"现象及其根源和消解路径。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科学人本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科学人本主义 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当代性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建成 《学习论坛》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性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就是从问题域、全球化、主体际、动力源、共同体等方面,系统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出场路径、实践平台、主导话语、基本向...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性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就是从问题域、全球化、主体际、动力源、共同体等方面,系统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出场路径、实践平台、主导话语、基本向度和价值指向,集中展现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要义、发展本质、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当代性 视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性标志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建成 《学习论坛》 2007年第5期37-40,共4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性标志。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拓...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性标志。科学发展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在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拓展。科学发展观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中提出以人为本的重大命题,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特征,集中地展现了时代精神,深刻地揭示了时代发展规律,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到了当代的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时代性 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被引量:15
17
作者 高湘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等等 ,既是这一社会发展理念之马克...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充满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发展观 ,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在当代中国执政党的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理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五个“统筹发展”等等 ,既是这一社会发展理念之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典型体现 ,同时也体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有关人的问题的提法上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马克思与西方人本主义的解读——兼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明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5,共4页
从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关于“以人为本”的比较分析说明,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是马克思和西方人本主义对“以人为本”的共同回答,但二者因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又存在着本质差别。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坚持以马克思的... 从对马克思唯物史观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关于“以人为本”的比较分析说明,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是马克思和西方人本主义对“以人为本”的共同回答,但二者因对“人”的理解的不同又存在着本质差别。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坚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而最根本的是把具体的、现实的人作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马克思 西方人本主义 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云霞 陈曙光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崭新篇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地位。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关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首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目标,将唯物史观的历史主体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它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系统性的理论创新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突出了"求真务实"的理论精髓,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以新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发展观 理论贡献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铃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7,共6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形成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成果,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涵;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有重大发展,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有重大发展和升华,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最新的时代内涵。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形成的理论创新体系,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人为本 执政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