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关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几个问题
- 1
-
-
作者
李景瑞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1期20-28,共9页
-
文摘
近一两年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深入,人性问题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注意,许多同志在研究它、探讨它,不少同志还发表了自己的初步研究成果。为了使这一讨论继续深入,本文拟就目前已经提出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人性论与唯心史观能简单地划等号吗?有的同志认为:“人性论这种唯心史观跟马克思主义在思想体系上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因为它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而且在现在的一定历史条件下,如象在反对法西斯、希特勒的时候,我们也曾用过人权、人性、人道主义这些口号。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费尔巴哈
人道主义
违反人性
自然属性
唯心史观
人性问题
思想体系
无产阶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看道德的共同性
- 2
-
-
作者
杜杖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2年第5期4-7,共4页
-
文摘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有没有共同性?这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探讨。道德作为人与人之间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同人性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是人性向社会舆论的延伸和表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人性,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如果肯定和承认了人性的共同性,那么也就应当肯定和承认道德的共同性。然而,人性有无共同性?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这一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取得科学的解决。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思想家,由于站在剥削阶级立场上,没有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社会关系
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
人与人
阶级性
伦理思想家
伦理学
道德情感
社会生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马克思主义为人性论的研究留有余地
- 3
-
-
作者
穆纪光
-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1980年第4期38-42,69,共6页
-
文摘
对于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问题,在国内外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用阶级论代替了人性论,一切援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片言只语企图恢复人性论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国内外
阶级论
-
分类号
B82-06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驳在异化问题上所谓两个马克思对立的观点
被引量:2
- 4
-
-
作者
薛德震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1年第5期87-94,共8页
-
文摘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1932年公诸于世以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对《手稿》的评价毁誉各异,褒贬不一。这种针锋相对的评价常常集中在异化问题上。西方有些人,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竭力歪曲事实,用抬高马克思早期著作。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劳动异化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产阶级经济学
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人与人
思想
社会联系
本质区别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发展轨迹
被引量:1
- 5
-
-
作者
伏绍宏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在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中,对人的本质问题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有人认为,人之为人,不仅在于他的社会性,而且在于他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持论者都把自己的观点称为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基本观点,并且是深刻地包含在马克思的著作,特别是早期著作中,为了弄清对此问题的认识,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逻辑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社会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属性
思想影响
社会性
基本观点
现实性
理性
人与自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再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
- 6
-
-
作者
欧阳茂森
张瑞甫
-
出处
《齐鲁学刊》
1986年第6期112-116,共5页
-
文摘
1983年,我们在《晋阳学刊》第3期上发表了《简论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一文,由于篇幅所限,内容未能充分展开,加之文章发表以后,有的同志又提出了不同意见,因此,对于社会主义人性规律问题,我们感到很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社会主义人性规律亟待弄清首先,弄清社会主义人性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历史要求。马克思主义人性论认为,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人性特点,每个社会都有每个社会的人性内容。据此。
-
关键词
人性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人性特点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个人利益
历史范畴
生存需要
社会性
马克思恩格斯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高校德育人性化发微
被引量:6
- 7
-
-
作者
颜卫青
-
机构
广东警官学院马列部
-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79,共2页
-
文摘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高校德育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论为指导,借鉴中西方德育人性化的成果,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德育人性化之路。
-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人性化
德育人性化
高校德育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素质教育
中国特色
中西方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关于人性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8
- 8
-
-
作者
黄家瑶
-
机构
宁波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2001年第3期13-15,共3页
-
文摘
对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理解是所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性命题 ,也是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思想形成的重要哲学前提。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同时 ,客观地评价作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前提和分析工具的“经济人”假设 ,从理论上说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人性问题研究上的深化发展 ;从实践上说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本质特征 。
-
关键词
抽象人性论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经济人'评价
市场经济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论人性的三个基本特征
被引量:5
- 9
-
-
作者
张荣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6-20,共5页
-
文摘
在众多纷纭的人性主张中,普遍围绕着人性是什么,应当是什么等问题而展开。中国传统的人性论认为,人性本善或本恶,揭示了人性的先验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揭示了人性的经验性特征。基督教神学则认为,人究其本性是恶的,但人应该去恶从善,从人的“罪性”中解脱,以复归人的神性,从而揭示了人性的超验性特征。就人性而言,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先验性、经验性、超验性。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基督教
人的本质
自由意志
中国传统
人性本善
上帝
人的本性
人的社会属性
基本特征
-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简谈“共同人性”的存在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钱裕
-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8-16,共9页
-
文摘
古往今来,无数哲学家对人性问题,喊破嗓子,争论不休,时至今日,仍复如是,众说纷纭。本人在“百家争鸣”方针感召下,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一 人性就是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问题的理论,归纳起来无非有两种,或是离开人的社会性抽象的谈人性,或是人性即人的生物性。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阶级性
共同人性
人的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费尔巴哈
阶级社会
无产阶级
人性问题
人的本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保障体系的心理工程:共生共存论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吴越
-
机构
湖北省社科院政法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93,共3页
-
文摘
社会保障体系的心理工程:共生共存论吴越改革开放的成功及深入发展,将使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新面貌跨入21世纪;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则是这种新面貌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正是这一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为处于贫弱地位者的基本生活条件确立了制...
-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共生共存
共生论
人道主义
权利义务关系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人类文明
现代文明社会
精神推动力
意识形态
-
分类号
C913.7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