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现象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1
作者 邓伯军 谭培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68,共6页
现象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象学先验的还原方法通过引哲学视野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的实践中重建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形成对中国革命、建... 现象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象学先验的还原方法通过引哲学视野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的实践中重建具有强烈人文关怀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以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形成对中国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对象、事实、自身的理解,不断地根据中国实践和中国经验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现象学的意向分析方法要求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做出意向性理解,生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并且发挥出其变革世界的历史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路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卢凯 卢国琪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8,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就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这是一种综合的、高品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着力提升理论创新和学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就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这是一种综合的、高品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打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必须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着力提升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能力,从研究中国实践出发去解答中国问题,推进"中国模式"话语体系的研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理论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建构的三维路径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爱艾 邓淑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2,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治理的软实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相伴而生,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存并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着以下三条基本路径:其一,以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治理的软实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相伴而生,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存并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有着以下三条基本路径:其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指导;其二,以革命、建设、改革、治理中的根本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三,以人民群众为话语体系建构的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原理指导 问题意识 群众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析哲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邓伯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72,共6页
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 分析哲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以逻辑经验主义分析方法嵌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真理问题,但也会相应淡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本体论问题;以日常语言分析方法切入,有助于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意义问题,但也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落入感性经验的陷阱之中,使之呈现出简单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倾向;以行为主义的意义分析方法键入,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的解释推进到实证的范围,但也会相应弱化价值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意义生成中的作用。分析哲学从逻辑到交往再到行为的嬗变,暗合了马克思的语言研究的社会学本性,为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待立义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方法论
5
作者 邓伯军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8,共6页
对待立义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方法论之一。气一元论是对待立义的本体论基础,以气一元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之中,使科学性和生动性、理论性和美感、逻辑性和诗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完美呈现。道德认识论是对待立义的认... 对待立义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方法论之一。气一元论是对待立义的本体论基础,以气一元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之中,使科学性和生动性、理论性和美感、逻辑性和诗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完美呈现。道德认识论是对待立义的认识论基础,以道德认识论嵌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之中,使理论性和价值性、具象性和抽象性、道德自觉和理论自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圆满展现。体用不二、互证互释、动态平衡是对待立义的意义系统,以体用不二、互证互释、动态平衡键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之中,使通俗性和经典性、逻辑分析和诗性韵味、问题意识和价值关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中充分映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待立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境叙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文本书写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亿 胡立法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246,共13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作为中国文本书写传统主要方法的"构境叙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继承构境叙事文本书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情感构境叙事、实践构境叙事、理想构境叙事,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作为中国文本书写传统主要方法的"构境叙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在继承构境叙事文本书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情感构境叙事、实践构境叙事、理想构境叙事,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革命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继续运用好构境叙事的优秀传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书写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境叙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文本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变迁与反思
7
作者 王梅清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变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鲜活写照。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转换始终紧扣着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创新紧密结合实践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变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的鲜活写照。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转换始终紧扣着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创新紧密结合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彰显了当代中华民族特色。我们及时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变迁中的思维规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这是21世纪新时期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之需和逻辑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体系 变迁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起源: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8
作者 王娟娟 吴汉全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接受,在中国最早形成了关于“革命”的观念体系,这自然是以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演进状态及思想发展状况为背景的,但同时也体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中国化”的主观努力,亦即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形成有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实践活动的支撑,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基本标识的同时亦不断完善其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辩证法叙事
9
作者 陈加飞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0,共11页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 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叙事体系的范式变革与话语创新,需要走向历史深处重新发现和深度激活历史中的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剥去黑格尔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结构的神秘外壳,使辩证法获得唯物主义根基,实现了辩证法结构从“普遍性—特殊性”到“特殊性—普遍性”的革命性颠倒。从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这一革命性辩证法在实现其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过程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性不断赋予和形成与普遍性的内在张力,促进了马克思“特殊性—普遍性”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其成为一种活的有生命力的辩证法。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是以“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等原创性命题、标识性范畴和创新性话语为时代路标,阐扬与敞显出马克思“特殊性—普遍性”辩证法革命的深层历史意义及其中国式推进。澄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演进的哲学根基与内在张力,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生命线的叙事创新与范式书写,具有重要的思想史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辩证法 特殊性 普遍性 范式革命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先春 李琦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 党的二十大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意蕴深远的重大命题,并强调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发展的新要求、新使命。党建理论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研究阐释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是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实践拓新与理论积淀,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围绕这一重大命题,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展开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阐释,为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学理支撑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已有研究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这一重大命题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尚在起步与破题阶段,理论研究呈现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的突出问题。尝试从价值意蕴、理论基础、主题主线、精髓要义、结构逻辑和构建要求等六个维度,研究和阐释构建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学理意蕴,并提出整体性的构建思路与体系框架,全面提高这一理论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学理性,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建设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师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7,193,共8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丰富了西学东渐后中国的政治概念,引导着中国政治学话语的现代建构,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流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现代建构的理论框架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及其中国化,丰富了西学东渐后中国的政治概念,引导着中国政治学话语的现代建构,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流派。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现代建构的理论框架与价值引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新成果的深入系统发展,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现代建构也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日趋成熟,形成了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东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政治学话语体系 现代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2
作者 刘永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即确立了科学主体的地位,并在20世纪40年代确立了其民族科学大众的根本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三大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三大体系”有其丰富的内涵但三者发展并不平衡“;三大体系”建设具有开创性和范式性,对后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早期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的历史和实践基础
13
作者 刘旭东 王志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2,共9页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用自己的话语解读中国教学实践变革,是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和价值论原则。中国悠久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实践方式,为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新时...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和用自己的话语解读中国教学实践变革,是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的方法论和价值论原则。中国悠久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实践方式,为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基础。新时代不断深化的教学实践变革,涌现出各种具有原创性的教学改革观念和教学改革探索,为我们用自己的话语去揭示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逻辑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构建中国化教学论学科话语体系过程中,要加强教学学术研究,准确凝练教学实践变革中生成的教学认识;持续推进教学实践变革,深化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推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当代诠释,丰富教学论概念范畴的传统意蕴;彰显教学论学科话语的实践品格,提升新时代教学实践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教学论 话语体系 中国传统教学思想 教学实践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的新实践——范式创新、场域冲击与深层构境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鹏 曹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54,共7页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应对现实挑战、建构未来传播话语体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范式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话语表达、话语动员、话语更迭显示...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既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也是不断应对现实挑战、建构未来传播话语体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范式上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话语表达、话语动员、话语更迭显示出主旨明确、推陈出新的创新内涵,与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具有高度的同步性、契合性。与此同时,需要认识到,当前多元文化场域对已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的主导力、吸引力、阐释力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在未来话语体系的智能化深层构境中,需要洞察“视觉化”传播趋势、嵌入“算法式”传播话语体系、构造“沉浸式”传播话语体系,从而巩固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情感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话语体系 多元文化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反思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红娟 靳书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5,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新的概念、范畴与术语,创建新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批判与清理"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中国语境中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根基;提炼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规律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苏联话语 西方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介、争竞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表达史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红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50,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话语的争竞,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革命"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第一次理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经验",用"建设"、"发展"代替了"革命",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表达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的现代性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星辰 解丽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6,共6页
现代性的全球扩张,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嬗变既离不开"救亡图存"历史要求的外在推动,也躲不开现代性话语意识形态的内在规约,现代性话语以及对其冲击下的回应、问题中的反思、方向中的展望,也因此成为... 现代性的全球扩张,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嬗变既离不开"救亡图存"历史要求的外在推动,也躲不开现代性话语意识形态的内在规约,现代性话语以及对其冲击下的回应、问题中的反思、方向中的展望,也因此成为革命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建构的一种新视角、新认识。在现代性话语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的革命历史嬗变源于中国现代性话语发展的必然,经验教训总结得益于对现代性话语问题的突显与反思,建构方向展望定位为"特色现代性话语"的注重与刻画。这一探索在悠远历史回顾、丰富现实经验、长远发展展望中丰富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话语 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构建探微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宪伦 张卫平 李恩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4,共5页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认真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从中探寻、凝练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体系并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新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获得的直接启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进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用语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主渠道职能,从而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为才有位、到有位更有为"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 哲学用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特征及其价值——历史视阈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永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97,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既是中国革命的客观历史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选择的结果。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意识形态选择的主观性与话语实践的客观性统一、话语反映权力的可能性与权力决定话语的必然性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既是中国革命的客观历史产物,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选择的结果。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意识形态选择的主观性与话语实践的客观性统一、话语反映权力的可能性与权力决定话语的必然性统一,以及话语目标设定与话语实践语境的历时性差异,是这一话语的三个主要特征。这一话语的价值在于标识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史维度,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并且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及其中国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雷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3,共7页
必须按照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按照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思路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要求我们不仅对各个层面的规律... 必须按照整体性、实践性、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的原则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按照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认识发展、人的自身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思路来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要求我们不仅对各个层面的规律作出探讨,而且也对不同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探讨,正是这些探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的构建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关系,既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特征已经蕴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体系之中,也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落实中,必须统筹思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内容的构成和体系的构建,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