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邓小平对建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机制的贡献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志高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良性发展和非良性发展两种状态。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机制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发展,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先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足点,以党内民主为重要保障,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良性发展和非良性发展两种状态。邓小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良性发展机制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发展,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思想先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足点,以党内民主为重要保障,以“三个有利于”为检验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干部为主体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 良性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以张闻天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中国化为个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覃采萍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共4页
张闻天曾多次将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张闻天之所以能够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化,与他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务实的理性精神、长期的国情调查研究和忧国忧民的主体情怀等内部因素密不... 张闻天曾多次将列宁新经济政策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张闻天之所以能够将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国化,与他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务实的理性精神、长期的国情调查研究和忧国忧民的主体情怀等内部因素密不可分。同时,张闻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能否转为现实,与党内民主建设和决策机制完善等外围条件也密不可分。张闻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外部条件对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机制建设有极典型的个案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机制 列宁新经济政策 张闻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需要看理论还是从理论原则看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两种思想路向 被引量:5
3
作者 安启念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9-394,共6页
"从理论原则看实践"和"从实践需要看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路向,两者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有重大区别。它们的对立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这个领域的一切成功经验,都是贯彻"从实践需要看理论"思想... "从理论原则看实践"和"从实践需要看理论"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路向,两者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有重大区别。它们的对立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历史。这个领域的一切成功经验,都是贯彻"从实践需要看理论"思想路向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化",就在于其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以及一切有用思想资源在实践方案的制定中结合在一起,化作成功的实践方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在对成功经验的总结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前无古人,坚持"从实践需要看理论",对改革实践的成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条思想路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机制 “从实践需要看理论”的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斌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指的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其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及发展的契机,促进并实现了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联动型动力机制指的是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历史与逻辑、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等逻辑互动的各种动力构造要素的有机组合;其精神实质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及发展的契机,促进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协调发展、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联动型动力机制 精神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机制
5
作者 范丹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3,共7页
"文化机制"概念,打开了一个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和普适意义使其产生了世界性的文化吸引力,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性,由此为其被中国社会吸纳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文化机制"概念,打开了一个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价值和普适意义使其产生了世界性的文化吸引力,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跨文化性,由此为其被中国社会吸纳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诸多内在契合性:二者都立足物质的本体论,都主张实践的认识论,都采用辩证的方法论,都倾向入世的价值论,这些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文化土壤。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理论上的相似不是孤立的巧合,而是根植于二者赖以形成的社会存在以及由物质基础决定的生活方式在终极意义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生活的反思与批判,把人还原至世界体系的合理位置,使其哲学体系的人本内核获得广泛的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一以贯之的和谐精神,较好地呼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本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跨时空重合,打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路径。这种重合,既彰显中国先哲的睿智,也昭示马克思的深邃,两者在历史的远近两极遥相呼应,共同追求人类生活的本真状态和最美境界,共同培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文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纠错机制研究
6
作者 金光磊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3-27,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探索意味着其过程必会产生失误,有失误就要纠正,从失误走向成功、由失败走向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客观存在的现状相结合的历史演变路径。自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新思潮的姿态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探索意味着其过程必会产生失误,有失误就要纠正,从失误走向成功、由失败走向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客观存在的现状相结合的历史演变路径。自马克思主义以一种新思潮的姿态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后,经历了大革命时期受挫,土地革命时期的转折,延安时期的大发展,直至建国后的曲折发展,再到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其演进轨迹无不彰显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曲折性,在此过程中也犯了各种"左"倾与右倾的错误,但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党总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化险为夷。善于发现、敢于承认、勇于改正错误,不断健全纠错机制,是我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纠错机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建新 孙堂厚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1,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包括:重大突发性事件推动机制、调查研究机制、不断学习机制、党内民主机制以及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水平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现机制包括:重大突发性事件推动机制、调查研究机制、不断学习机制、党内民主机制以及学术创新转化机制。对这些实现机制的科学把握和深入解读,不仅有利于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进程,也有利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进行深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实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历史与现实——《生动而复杂的“具体”》简介
8
作者 王菲菲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金德万研究员的新著《生动而复杂的“具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和思考》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年11月正式出版,该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具体 历史与现实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简介 语境 社会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的理论必然性——从认识论角度的解读 被引量:6
9
作者 曾祥云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19,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产生,是以中共一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改造近代中国这一实践目标为前提与牵引的,它属于在实践中应用和实现思想的问题。由于作为理性认识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抽象性,以及现实实践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它要实现向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产生,是以中共一大提出用社会主义改造近代中国这一实践目标为前提与牵引的,它属于在实践中应用和实现思想的问题。由于作为理性认识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抽象性,以及现实实践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它要实现向中国现实实践的能动的飞跃,就必须经过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化这一认识环节,形成和建立相应的实践理念,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理念,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反映中国实践主体需要的有机统一体,可以直接应用于中国具体实践活动。因此,从认识论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并不是简单的经验推广或偶然事件,而是认识辩证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具体 实践理念 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系统及其历史开放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金民卿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3,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就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被主体加以结合的对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一个是理论客体,一个是实际客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指导思想而不是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就是被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之中、被主体加以结合的对象,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一个是理论客体,一个是实际客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指导思想而不是一般理论、是次生态而不是原生态、是以解决实践问题而不是以追求理论完整性为中心;中国具体实际是一个包括了民族特点、文化传统、国情状况等在内的总体性系统,对于这些客体要素的把握程度是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主客体之间、两类客体之间的互动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客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具体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希刚 郭凯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105,共9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进程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理论逻辑,其本质特征集中表现为具体化结合、时代化发展与主题化集成,对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先后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进程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理论逻辑,其本质特征集中表现为具体化结合、时代化发展与主题化集成,对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先后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等具体实践形态的具体化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提供实践内容与历史基础;我们党依次回答时代之问,凸显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挖掘活力动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化发展并彰显出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我们党创新完成理论继承发展的主题转换,集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相承一脉的主题化理论成果,不断提升党的理论思维水平,走向理论成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具体化结合 时代化发展 主题化成果 理论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毛泽东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德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两个维度。前者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属实践方面的创新;后者是指总结中国实际经验将其上升到理论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属理论方面的创新;前者为后者奠基,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两者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并列的两个大小不同的概念,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 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有着深刻的认知和非常精辟的论述。中共一大对社会主义实践目标的确立,为毛泽东开启"中国化"思考提供了现实依据,而对科学理论应用中个性化问题的理性认知,则是他具体探索和研究"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有着深刻的认知和非常精辟的论述。中共一大对社会主义实践目标的确立,为毛泽东开启"中国化"思考提供了现实依据,而对科学理论应用中个性化问题的理性认知,则是他具体探索和研究"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毛泽东不仅科学揭示了"中国化"的内在特质在于"具体化",而且详细阐述了实现"中国化"的根本手段,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还深刻指明了"中国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践理念 具体化” “结合” “理论性的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莉 郭杰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0-23,共4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曲...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前提,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曲折前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从中国实际问题出发,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中解决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功开创、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才能发展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人民的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进入新时代仍需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中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具体实际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化发展再审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学中 何汉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0-223,共4页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书本又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化发展维度。基于生态化考量,...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不能照搬书本又不能照搬外国经验,既要呈现中国作风和气派,又要体现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价值诉求的生态化发展维度。基于生态化考量,通过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其内外生性动力机制,提炼其中的生态化因子,积蓄新的力量源泉,以此为支撑,构建其生态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态化 历史轨迹 动力机制 路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层反思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世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5,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以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过程,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和解读的复杂过程。从实践和文化的双重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和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以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过程,又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和解读的复杂过程。从实践和文化的双重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生和历程,对于我们不断通过时代的自觉实践,从根本上反思和全面提升文化传统的现代性,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具体实践 传统文化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检验促进作用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家芳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必然产生相互作用。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中,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起检验证实、正本清源和丰富发展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具体实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检验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题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曾祥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69,255,共8页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表达,应为“科学社会主义具体化”,是指将科学社会主义能动转化为具体行动指令,并以其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用认识论话语来表达,所谓马克...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本质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表达,应为“科学社会主义具体化”,是指将科学社会主义能动转化为具体行动指令,并以其直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用认识论话语来表达,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它是指创建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观念,并用以具体指导中国实践的认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早期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19
作者 王向清 向超 《湖湘论坛》 CSSCI 2015年第1期36-41,共6页
作为较早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者之一,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不但提出了建立融中、西、马于一体的三流合一的哲学理论,而且运用大客观主义和具体相对论的方法建构三流合一的哲学体系。张申府对马克思... 作为较早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者之一,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不但提出了建立融中、西、马于一体的三流合一的哲学理论,而且运用大客观主义和具体相对论的方法建构三流合一的哲学体系。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探索,既有理论贡献,也有不足之处。其理论贡献和不足之处对于我们当今如何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申府 三流合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大客观主义 具体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20
作者 周世兴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7,共6页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仅指"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必须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与"不是什么"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不是仅指"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西方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通俗化",而不是"精英化""、学术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而不是"教条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化"、"整体化",而不是"图谱化"、"肢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族化 大众化 具体 科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