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历史命运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茜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3-158,共6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两步走"策略、斯大林的"空地论"思想和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逐渐丢失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上述前提条件,随之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建国后,毛泽东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而是根据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过急过快地要求消灭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短期内从小农的社会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很快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国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 理论嬗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放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8
2
作者 俞良早 《东南学术》 2003年第1期92-99,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强调西方先于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 ,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 ,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它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尚不能够有力地说明 2 0世纪... 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强调西方先于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 ,俄国和东方其他国家只有在西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和帮助下 ,才能走向社会主义。它尚未摆脱传统的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尚不能够有力地说明 2 0世纪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认为东方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可以先于西方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并展开社会主义建设 ,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东方人民的斗争。邓小平的东方社会理论从内容上延伸了列宁的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理论 社会主义 马克思 列宁 邓小平 理论体系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
3
作者 陈国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1,22,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陈国新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贡献陈国新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经济政策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建设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社会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王峰明同志同我们的分歧 被引量:2
4
作者 荣兆梓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共14页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两部分。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与阶级剥削相分离,这是公有资本概念的事实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资本都是马克思所未曾预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创造。公有资本概念的引入要求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一个包含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在内的资本一般概念必须重新定义。公有资本形态在改革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依据之一。改革中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商品市场出售全部产品,而且要通过市场获取所有的生产要素;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在“国家辛迪加”的行政指挥链上下移权力,到通过产权改革建立国有股份公司的不同阶段。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创新,以及公有资本概念的导入和深化直接相关。在以上一系列理论问题上,王峰明同志同笔者都存在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公有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哲学智慧——基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史的考察
5
作者 郭树勇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8,共15页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矛盾论具有了更大的现实解释力。马克思主义国际社会矛盾论承认国际社会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转化为冲突需具备特定条件,且矛盾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其研究方法包含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世界体系研... 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矛盾论具有了更大的现实解释力。马克思主义国际社会矛盾论承认国际社会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转化为冲突需具备特定条件,且矛盾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其研究方法包含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世界体系研究法、国际政治社会学方法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多种方法。全球化概念在国际社会矛盾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方面,全球化、全球化问题及其治理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议题;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矛盾论以研究全球化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为出发点,全球化的多维发展及其矛盾运动推动着国际社会矛盾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外交思想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成为国际社会基本矛盾之一的当下,中国应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社会矛盾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6
作者 赵英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伴随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复苏”的指导作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重大意义。陈文通教授... 在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相伴随的时代背景下,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探寻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资本主义经济“复苏”的指导作用,对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具有重大意义。陈文通教授所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东方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一书,凝结了作者多年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多个核心议题,不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还结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多个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敏锐的时代洞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会议纪要
7
作者 陈谦(整理) 张志杰(整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 时间:12月13日(周五)上午地点:校本部主楼210会议室参会人:王洛忠黄延敏石鸥王德胜王淑芹杨生平刘屹张桃洲沈永福吴高臣姜国权王涛龙玉其主持人:黄延敏一、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王洛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各位专家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予以充分肯定,并请专家们对学校哲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特别是如何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出宝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专家座谈会 国权 王德胜 校本部 人文社会学科 会议纪要 人文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8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及其理论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营立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6,共12页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 “总体性”(totality)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本文聚焦四位理论家所呈现的总体性范畴,尝试勾勒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列斐伏尔以“人”的总体性为起点,将日常生活作为总体性场域,以日常生活批判勾勒出社会总体性。梅洛-庞蒂借助处境、共在等范畴批判和超越涂尔干主义,在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中探寻理解社会事实总体性的可能。戈德曼将卢卡奇的总体性原则与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立场结合起来,展现了“发生结构主义”的总体性视野,揭示了作品意义结构与社会精神结构的同构性。普兰查斯在对社会阶级的研究中将结构总体性与社会实践总体性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辩证总体性。本文围绕总体性与学科性的融通,总体与差异、总体与个体、总体与过程的辩证统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总体性理解,进一步讨论了法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总体性”视野给我们带来的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马克思主义社会 总体性 理论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的出发点——兼驳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良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1,共7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包括俄国农民陷入了极其贫困、无法忍受的状况,东方专制制度建立在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及彼此隔绝状态的基础上,俄国的“农村公社”面临瓦解的危险,不排除俄国走新式道路的可能性,俄国革命即将爆发并且它...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理论包括俄国农民陷入了极其贫困、无法忍受的状况,东方专制制度建立在农民生活的孤立性及彼此隔绝状态的基础上,俄国的“农村公社”面临瓦解的危险,不排除俄国走新式道路的可能性,俄国革命即将爆发并且它将改变俄国和世界的面貌等内容。他们的理论为以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在它的基础上才有以后东方社会理论的发展。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东方 东方社会理论 卡夫丁峡谷 俄国革命 马克思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列宁东方社会理论的地位 被引量:8
11
作者 俞良早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等观点。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相比较,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将社会主义问题提上了首要... 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包括东方国家容易发生革命、东方的民主革命容易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东方国家虽然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但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等观点。同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相比较,列宁的东方社会理论将社会主义问题提上了首要的地位,将俄国、中国、印度等东方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视为同一个政治力量体系来研究,同日益成熟的东方社会主义实践相联系,能够指导和说明20世纪东方的社会主义实践,从而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列宁 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来我国“理论东方学”的主流形态——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向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共10页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学界在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时强化了“东方学”的意识,更注意东方认同与东西方之间的辨异,从晚年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一系列论述的研究中,提炼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这一概念,探讨“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学界在探讨“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时强化了“东方学”的意识,更注意东方认同与东西方之间的辨异,从晚年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一系列论述的研究中,提炼出“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这一概念,探讨“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问题,又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马克思主义东方学”,从而对东方及中国社会的独特发展道路做出理论阐释与学术探索。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东方学”,形成了近三十年来我国“理论东方学”的主流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东方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东方 亚细亚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该书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史,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 党建理论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思想发展史 发展历程 创新史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轶之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逻辑起点和发展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角转向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导这些国家工人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并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逻辑起点和发展过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把研究视角转向印度、俄罗斯和中国,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指导这些国家工人革命。帝国主义时代,列宁继承和发展了东方社会理论,提出帝国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俄国;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继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逻辑上看,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一国实际相结合的开端,列宁把这个结合在俄国实践化并获得成功,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革命导师的这一优秀理论品格为榜样,致力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更深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实现中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起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整体构想──兼对一些理论观点的辨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吉伟 方远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3-7,共5页
关键词 东方社会 马克思主义 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恩格斯 俄国农村公社 跨越资本主义 整体构想 理论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讨东方社会理论 总结东方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东方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综
16
作者 俞良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F003-F003,112,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东方社会理论 资产阶级 民族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
17
作者 陈纯柱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8-42,共5页
俄国、中国这些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既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正确性,又是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仍然具... 俄国、中国这些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既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正确性,又是对这一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继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社会理论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 经济落后国家 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与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8
作者 张泽凝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6,共7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勇于创造的伟大历程。历史经验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必不可少的中间阶段,是由实践向理论升华的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开拓进取、踔厉奋发的历史,恰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史。这部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凝练,要注重从主体维度、客体维度、过程维度进行深入探索,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经验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被引量:1
19
作者 姬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1,共9页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西方资产阶级思潮也乘机涌了进来,并在一个时期内大肆泛滥,使得一些人对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发生了怀疑,甚至有的提出了“补资本主义课”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似乎只有资本主义才是中...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但西方资产阶级思潮也乘机涌了进来,并在一个时期内大肆泛滥,使得一些人对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发生了怀疑,甚至有的提出了“补资本主义课”和“全盘西化”的主张,似乎只有资本主义才是中国的出路。这样,中国人民通过革命实践早已解决了的“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就又重新提了出来。鉴往以明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回顾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对于反对“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坚定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东方社会理论 中国 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谦 邵新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28,共4页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学习过程。这种以受众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