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
1
作者 王庆五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10,共6页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包括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中国式马...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包括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结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艰辛开拓的实践形式.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历程,对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未来中国建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更加定型化、成熟化的这一跨世纪伟大工程,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革命 毛泽东思想 中国共产 新民主主义社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 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呕心沥血
2
作者 许征帆 《人民论坛》 1997年第4期14-14,共1页
在举国哀悼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人们在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时,经常讲到他做的这两件大事:其一,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切实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其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创立了... 在举国哀悼邓小平同志的日子里,人们在缅怀他的光辉业绩时,经常讲到他做的这两件大事:其一,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切实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其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两件大事,说到底都是事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大问题。 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起了引人瞩目的作用。他执行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反对“城市中心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 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结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历史地位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纪念王亚南诞辰九十周年 被引量:3
3
作者 陶大镛 《东南学术》 CSSCI 1991年第6期2-6,共5页
今年10月15日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同志诞辰90周年。王亚南同志是我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创始人。10月21日上午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厦门大学联合召开了王亚南90周年诞辰纪念会。该文是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 今年10月15日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教育家王亚南同志诞辰90周年。王亚南同志是我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创始人。10月21日上午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与厦门大学联合召开了王亚南90周年诞辰纪念会。该文是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陶大镛所作的书面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亚南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社会科学 厦门大学 诞辰纪念 南先生 《资本论》 创始人 中国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制胜法宝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福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8,共5页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为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提供具体的路线图;中国的国情特殊且复杂,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没有也不可能给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为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提供具体的路线图;中国的国情特殊且复杂,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没有也不可能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必须联系中国实际、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先后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制胜法宝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结合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的初步探索
5
作者 王东 纳雪沙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2,共3页
李大钊思想中有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辩证法、共殊观萌芽,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思想萌芽,他从这两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做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6
作者 余伯流 《求实》 1984年第Z1期2-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瞬间,我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和飞跃!在这个巨变中,我们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受过挫折,走过弯路,我们却从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三十五个年头了。三十五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瞬间,我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和飞跃!在这个巨变中,我们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受过挫折,走过弯路,我们却从中取得了极其宝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这些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们党和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根基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革命 资本主义工商业 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农村包围城市 无产阶级 武装夺取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机构成新论
7
作者 王让新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19,共4页
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今天,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自地位作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机构成绝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两个要素,或三个要素,而... 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今天,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构成要素及其各自地位作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机构成绝不是人们一般理解的两个要素,或三个要素,而是由用什么结合、与什么结合、谁来结合、为什么结合和怎样结合等五大要素有机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中国共产党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使命
8
作者 韩伟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0,共6页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结晶,是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实践智慧,是历史使命的时代担当。“两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精华,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理论结晶,是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实践智慧,是历史使命的时代担当。“两个结合”的提出为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的任务,同样也是新的使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原创性、主体性和继承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这一特征的最好诠释。“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融合与会通,生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范式——“结合范式”。这一新的研究范式以更为广阔的视域打开了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更大的空间,也提供了更多阐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具体实际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9
作者 丰子义 《新视野》 CSSCI 2002年第1期42-43,46,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具体实际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特殊性、长期性和历史经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让新 邓淑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特殊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过程中历史经验,既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条件,也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特殊性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被引量:8
11
作者 熊启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9-144,共6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方法,并率先开始了"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从而启动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性任务,阐明了它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及基本方法,并率先开始了"第二次结合"的探索,从而启动了新一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开始了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阶段。毛泽东的探索是奠基性的,但"第二次结合"没有能够在毛泽东的主导下实现。毛泽东用他毕生的实践留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实事求是,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四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荣开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0-58,共9页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重大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两个相结合”又被总结为我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从理论层面看,将马...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重大新论断。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两个相结合”又被总结为我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从理论层面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原来的“一个相结合”扩展为“两个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丰富和创新性发展,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而且也提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四个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什么要将“一个相结合”变成“两个相结合”?“两个相结合”有何区别、联系和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无现实可能,二者各处于什么样地位、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在新的征程中怎样继续推进“两个相结合”?这四个问题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做出理论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几点要求
13
作者 杨明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0期59-59,共1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七十年历史证明,坚持并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七十年历史证明,坚持并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是党的胜利之本、成功之路。实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首要的条件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掌握其精神实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接受了马克思和列宁的学说,结合中国国情,创建了无产阶级的先锲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列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 普遍真理 七十年 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证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根本原则永放光芒
14
作者 邱永林 杨育光 《求是学刊》 1984年第3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根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 马列主义 中国实际 毛泽东思想 中国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同志 结合 实事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篇文章
15
作者 赵志浩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2-8,共7页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巾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小明确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这条经验,蕴含着极其丰...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巾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小明确指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这条经验,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孜孜追求和艰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马克思主义 结合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原理 无产阶级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人 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16
作者 赵明义 孙宽平 崔桂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1-12,共12页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科学论断明确告诉我们,我党在...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四年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这一科学论断明确告诉我们,我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 马克思主义 结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新成果 邓小平同志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
17
作者 白桂琴 《党校教学》 1991年第3期31-34,共4页
政党制度是一国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形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不同的政党制度。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造。 (一) 马... 政党制度是一国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形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有不同的政党制度。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创造。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一般理论,主要涉及政党与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政党的组成、作用、最终目标和斗争策略等,其中包括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还曾深刻剖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两党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政党制度 民主党派 多党合作制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坚持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 结合 政党学说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思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骆郁廷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共7页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两个结合”根本方法,要贯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六个坚持”创新方法,还需要把根本方法和创新方法融合起来,转化为可以操作、运用的普遍与特殊、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批判与建构、自主与开放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方法的创新运用推动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增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两个相结合"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探索的深刻总结,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结合,才能实现以马克思主... "两个相结合"重要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探索的深刻总结,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理解。只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重结合,才能实现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和在中国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双重功能。新时代在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中,要更好地实现"两个相结合",就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和实事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当下和着眼未来,坚持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与王学启、张继昌商榷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仲彬 杜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5-72,共8页
《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哲社版)发表了王学启和张继昌的《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的文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杭州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哲社版)发表了王学启和张继昌的《对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再认识》(以下简称《再认识》)的文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是“知识分子小团体”,它“产生的特点是先成立后结合”等新奇观点。由于它涉及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根本原理,又关系着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无产阶级性质,以及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与创建道路等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与之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史 马克思列宁主义 结合 中国工人运动 先进知识分子 宣传马克思主义 阶级基础 中国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政党 建党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