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0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德法年鉴》到《哲学的贫困》: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第一个理论驿站
1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36,共11页
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长期被禁锢在三个组成部分中,且被两个问题困扰着。一个是经济学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一个是哲学到底是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吗?后者是从前者那里"推广""应用"... 我国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长期被禁锢在三个组成部分中,且被两个问题困扰着。一个是经济学和哲学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一个是哲学到底是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吗?后者是从前者那里"推广""应用"来的吗?不解决这两个困扰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将始终禁锢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我们的研究将揭开这个困扰着我们的疑团,使马克思主义回到科学的"三者统一"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三者统一” 《德法年鉴》 《哲学的贫困》 理论驿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矛盾及其统一的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仇永民 陈兰芝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35,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包含了三对主要矛盾: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矛盾;二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经验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内在地包含了三对主要矛盾: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的矛盾;二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经验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即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三者之间在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性与超越性上达成有机统一。本文立足于以上三对矛盾分析的基础上,探寻其解决的途径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在矛盾 内在性 超越性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兴良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7-39,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在它们的辩证统一中来理解和把握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其中,马克思主义立场是立足点,它决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观点是支撑点,它内在地支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在它们的辩证统一中来理解和把握它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其中,马克思主义立场是立足点,它决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观点是支撑点,它内在地支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归结点,是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的最终体现和实际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立场 观点 方法 辩证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的法律全球化反思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龙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9-19,共11页
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法律命题。受历史和地域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走向统一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局限。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 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法律命题。受历史和地域条件的制约,马克思恩格斯对法律走向统一的判断也有一定的局限。尽管如此,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是我们反思法律全球化的重要理论法宝。中国应以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为指导,勇于投入到法律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法律全球化的机遇,迎接法律全球化的挑战,努力由法律全球化中的学习者成长为法律全球化中的引领者,担负起法律全球化世界性建构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法律统一 法律全球化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被引量:6
5
作者 石铁柱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6期56-61,共6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就必须遵循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成果即追求真理的结果,而当代中国...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基本活动。认识世界的目的是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价值。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就必须遵循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的成果即追求真理的结果,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去改造世界即创造价值。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包含真理因素,又包含价值因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理原则 价值原则 有机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其新 邓学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8,共5页
创立中国马克思学是基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而提出的科学命题。科学理解和把握创建中国马克思学的四个基本理论维度,有利于肃清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促进新的思想解放。中国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 创立中国马克思学是基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而提出的科学命题。科学理解和把握创建中国马克思学的四个基本理论维度,有利于肃清传统思想的影响,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促进新的思想解放。中国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中国马克思学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中国马克思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内在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毛泽东在西柏坡绘制新中国蓝图的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心铭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共5页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重申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是贯穿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为新中国绘制蓝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分析、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和中心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重申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是贯穿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为新中国绘制蓝图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对中国基本国情的分析、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和中心工作的转移、筹划设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及倡导"两个务必"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 中国具体实践 统一 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谭元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8,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进行了新发展,这也体现了马...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无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一些基本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理论来源。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思想进行了新发展,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 理论来源 理论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治滨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1,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一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统一律具体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这一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和发展总体上是与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既不能脱离,也不能超越当时的历史条件。明确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历史逻辑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及启示——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运洪 李良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1,共7页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着重考察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认为共产国际在策略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指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共产国际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为中... 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为例,着重考察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认为共产国际在策略上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指导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共产国际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共产国际对毛泽东领袖地位的支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重要的主观条件。由此带来的启示就是:必须以辩证的眼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对于今天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国际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的哲学关系问题评说之(三)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3,共2页
这里说的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从哲学的意义上立论的;而从哲学的意义上把握这两个世界的概念,则必须肯定它们既是可分的,又是不可分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的世界 关系问题 辩证统一 评说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当代发展及其实践
12
作者 黄蓉芳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基础。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概念、获得最广泛的同盟者策略,阐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及无...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思想,奠定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基础。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概念、获得最广泛的同盟者策略,阐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及无产阶级与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广泛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革命统一战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统一战线理论 继承 发展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辨与政治的统一
13
作者 杨建毅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来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思辨哲学又是政治哲学。不仅如此 ,无产阶级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人类社会的解放———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又将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 ,从而使之成为思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实践的结果来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思辨哲学又是政治哲学。不仅如此 ,无产阶级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人类社会的解放———共产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又将二者相互交织在一起 ,从而使之成为思辨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有机统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辨哲学 政治哲学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它的对立诸形态
14
作者 陆剑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9-95,共7页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思想领域内现实地存在的矛盾,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规定和它同对立诸哲学的分歧,分析了脱离和肢解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史,同质地看待和引用他的论点,截取他在思想转变过程的某一...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思想领域内现实地存在的矛盾,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规定和它同对立诸哲学的分歧,分析了脱离和肢解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史,同质地看待和引用他的论点,截取他在思想转变过程的某一阶段上的某一种哲学思想或在他之后某位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见解,用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逻辑谬见,据此进一步深入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现实的人”的出发点、科学实践论核心、唯物史观主体,相应地批评了对立诸哲学形态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逻辑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 对立诸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学习“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思想的体会
15
作者 黄颖 《现代情报》 2002年第7期173-174,169,共3页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 ,它是我国统一战线性质变化和统一战线广泛性发展趋势在逻辑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是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 ,是新时...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是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内容 ,它是我国统一战线性质变化和统一战线广泛性发展趋势在逻辑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是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 ,是新时期各领域新的劳动者群体及利益群体出现的直接现实反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劳动者 统一战线 理论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精髓的时代诠释——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三个代表”的内在统一性
16
作者 魏胤亭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共4页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也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发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 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不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也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发展。正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三个代表”的相互关系 ,认真研究二者的内在统一性 ,不仅有助于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始终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精髓 时代诠释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江泽民 三个代表 内在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中发展和发展中坚持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17
作者 江丹林 《学术界》 CSSCI 1996年第5期12-15,共4页
坚持中发展和发展中坚持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江丹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流行着形式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认... 坚持中发展和发展中坚持的辩证统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江丹林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在这个问题上,目前流行着形式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辩证统一 落后国家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非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被引量:2
18
作者 蒲芝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5,共2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支撑,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对于西部多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尤为重要。但...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事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支撑,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对于西部多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尤为重要。但是,不必讳言,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统一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队伍建设 多民族地区 教学实效 培养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策略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胜利发展——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理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凯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2期1-9,44,共10页
【正】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 【正】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人民革命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条件与历史条件,不同的主要打击对象和各种同盟者的不同政治态度以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确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指导原则,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的理论概括,并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理论 中国革命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 策略思想 民族资产阶级 具体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文化领域的统一战线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强化——兼论陈寅恪、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
20
作者 郭士礼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4-122,共9页
以团结与包容的姿态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思想文化领域灵活运用的体现。陈寅恪学术研究中所蕴含的“自发的唯物因素”显示出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有深入对话的可能。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在灵活... 以团结与包容的姿态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与对话,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在思想文化领域灵活运用的体现。陈寅恪学术研究中所蕴含的“自发的唯物因素”显示出其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有深入对话的可能。郭沫若的《再生缘》研究在灵活运用统一战线政策的基础上,将陈寅恪的《再生缘》研究的“唯物因素”整合到马克思主义话语之中。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学者包容前进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学术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统一战线在团结非马克思主义者、繁荣发展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上仍然发挥着“法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郭沫若 陈寅恪 《再生缘》 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