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49篇文章
< 1 2 1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科学内涵、实践创新、价值取向
1
作者 刘林 侯珊芳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3,共9页
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民主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不但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以来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而且提供了解释政治现实、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视角。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从理论的纵深... 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民主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不但深刻影响了近现代以来世界政治的风云变幻,而且提供了解释政治现实、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视角。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从理论的纵深探寻其科学内涵,从历史的视野追踪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创新脉络,从价值的维度把握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既有助于扬弃资本主义民主,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也有助于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时代课题,创造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思想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主哲学的辩证逻辑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刘林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3,共9页
马克思主义民主哲学本质上在于解决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民主的本体论向度来看,民主的主体是作为整体的人民,人民主体性的历史生成在于实现个体自由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从民主的认识论建构来看,民主的制度是作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马克思主义民主哲学本质上在于解决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从民主的本体论向度来看,民主的主体是作为整体的人民,人民主体性的历史生成在于实现个体自由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从民主的认识论建构来看,民主的制度是作为人民的国家制度,民主形式的演进与国家性质、国家类型相互交织;从民主的实践论展开来看,民主是政党领导下人民与国家之间的双向运动,既需要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实践,又需要国家制度对民主的回应与供给。中国式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哲学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兼顾个体自由、人民当家作主与国家发展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实践,为人类政治文明开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民主哲学 辩证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力量——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宇文利访谈
3
作者 宇文利 徐亚豪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F0003,共6页
在访谈中,宇文利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谈论了文化研究的路径和要义。他认为,用文化化人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解决人自身存在的困境和应对人群所遇到的危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 在访谈中,宇文利教授主要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话题谈论了文化研究的路径和要义。他认为,用文化化人就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解决人自身存在的困境和应对人群所遇到的危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应时代之运和社会发展之需而产生的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该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契合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物质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更为紧迫、更为重要的需要。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必然会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使之沿着平衡、协调、稳定的方向持续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25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主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相融通的逻辑论析
5
作者 徐国亮 陈芝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37,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生成基础看,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内在契合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基础之上主体观念形态的发展脉络构成了二者得以融通的历史基础,共同利益诉求、社会文化环境等客观要素则构成了二者融通的现实基础。从价值意蕴看,二者相融通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群众基础的必要途径,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方法,是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南。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之中,就是要在认知传导方面做到晓之以“理”,在思想共鸣方面做到动之以“情”,在常态推进方面做到持之以“恒”,在实践外化方面做到导之以“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 人民群众 日用而不觉 共同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的起源: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6
作者 王娟娟 吴汉全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共9页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 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起源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解读革命现象,在中国环境下运用阶级斗争理论进行社会革命探索的思想结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唯物史观的接受,在中国最早形成了关于“革命”的观念体系,这自然是以五四时期中国社会演进状态及思想发展状况为背景的,但同时也体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中国化”的主观努力,亦即具体地运用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革命论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形成有着中国共产党人政治实践活动的支撑,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且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基本标识的同时亦不断完善其话语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学术期刊编辑角色隐忧探赜 被引量:1
7
作者 霍振响 白金凤 李航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7,共11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 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视角,以52位优秀学术期刊编辑的叙事材料为主、辅以部分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后发现,执业之前他者视角中简单劳动的角色认同忧虑、执业之后亲历劳动高度隐匿性的角色建构忧虑、执业之“间”因劳动价值判定标准偏离被迫进行跨职业活动的角色冲突忧虑,是学术期刊编辑职业发展中的“障碍”,劳动性质认知和劳动价值判定片面是这些忧虑的源头。据此从厘清学术期刊编辑的劳动性质、引导编辑确定职业发展的细分方向、提升编辑的组织支持感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编辑 职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 角色忧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对民主价值和民主制度的贡献 被引量:1
8
作者 梁仲明 侯万宏 上官吉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9,共7页
马克思主义对民主观念的形成传播和制度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视角,探索了民主的发展进程和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建树。指出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为下层普通民众正名,相信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促进了人民主权观念的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对民主观念的形成传播和制度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视角,探索了民主的发展进程和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建树。指出马克思主义一方面为下层普通民众正名,相信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促进了人民主权观念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高扬人民民主的大旗,对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开辟了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广阔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 民主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吉廷 朱进东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7,共8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给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应用空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是资本、商品、劳动力等要素跨越国界的过程,也是全球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价值理论是否仍然具有解释力?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如何解读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在全球生产链的格局下,劳动价值理论应该如何应用和发展?对此,阐释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价值,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创新与发展路径,包括全球价值链下的劳动价值理论调整、应对新兴技术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挑战、环境问题与劳动价值理论的融合以及劳动价值理论的现代化转变等,旨在为如何应用这一理论分析全球经济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劳动价值理论 全球化 全球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春伟 张晨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0,共6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民主制度的创新发展、全民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以及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中,人民的主体性地位、民主制度的创新发展、全民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以及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其核心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了这些思想的基本原则,通过“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设计,实现了人民从选举到决策、执行、监督的全程参与,确保了人民主体性地位的真正落实。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不断创新制度,适应了新时代复杂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多样化的治理需求,拓展了人民参与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民主从形式走向实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内涵,而且在实践层面展示了民主制度的广泛应用和动态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民民主思想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现代性对中国青年价值观的影响——一个马克思主义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进龙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3,共12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线性分层模型分析资本现代性与青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现代性推动了青年对奋斗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对物质成功的认同。资本现代性加深了青年对竞争机制...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线性分层模型分析资本现代性与青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现代性推动了青年对奋斗的重视,也增强了他们对物质成功的认同。资本现代性加深了青年对竞争机制的反思,并提高了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期望。弱势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也受到显著影响,提示政策制定需充分考虑资本逻辑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作用。这一机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充满复杂张力,社会主义中国驾驭资本的积极作为应得到更多重视。总之,资本现代性是理解当代中国青年“内卷”“奋斗”和“躺平”现象及其背后价值观的关键。这一跨学科研究,首次为理解中国青年价值观问题提供了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证分析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青年 价值 资本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建构:对象、路径与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毛安翼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9,共13页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并非对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并非实践释义学,而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文本载体、以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为中心任务的学问。建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有三条路径:一是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解释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并非对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并非实践释义学,而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文本载体、以意义的理解和解释为中心任务的学问。建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有三条路径:一是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解释学思想,并加以转化和系统化;二是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去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以及中国的实践,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应用现象进行反思;三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符合马克思学说思想内核的解释学思想转化为建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思想资源。相比技艺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马克思主义解释学在本体论、方法论和实践哲学层面颇有贡献,理应用以构建具有普遍性的中国经典解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解释学 建构路径 建构价值 中国经典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医药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伦理意蕴和价值效用方面的契合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宇晨 杨一丹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2-1228,共7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的伦理价值原则,而这些价值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伦理内涵、社会理想以及内在发展路径上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的核心理念集中体现为“仁、和、精、诚”的伦理价值原则,而这些价值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在价值立场、伦理内涵、社会理想以及内在发展路径上都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原创思维方式,其强调仁者爱人的价值立场、生命至上的伦理内涵以及“医以济世”“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强调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价值指向、德性基质和话语体系上均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了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全球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挖掘二者在更深层次的契合点,探索双方互补的效用空间,使二者在开放中相互吸收,在融合中更新发展,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必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马克思主义 “第二个结合” 伦理内涵 价值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价值意蕴、百年历程与推进理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姜剑 马可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学习型政党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传统。实践证明,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的力量之源,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现实之需,是建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 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学习型政党的重要论述,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形成了优良的学习传统。实践证明,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确保党永葆先进性的力量之源,是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现实之需,是建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前提之基,是成为世界各国政党标杆的关键之钥。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走过了百年艰辛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运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并向“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引领“学习强国”建设。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继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学深悟透建设理念之本,擘画学习型政党新蓝图;奋楫笃行方法原则之实,打造学习型政党新优势;砥砺深耕保障机制之稳,夯实学习型政党新基座;踵事增华全球视野之阔,开辟学习型政党新境界;聚焦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之维,系统构建“三型”执政党新生态,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推进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价值意蕴 百年历程 推进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式民主何以不是普世民主——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思考
15
作者 刘仁营 吴丹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以竞争性选举为主要特征的西式民主,被某些西方国家强化宣传为普世民主。西式民主虽然具有特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来不是永恒的、超阶级的、超民族的、最高效的,更不可能是普世的。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命运决定了西式... 以竞争性选举为主要特征的西式民主,被某些西方国家强化宣传为普世民主。西式民主虽然具有特定的历史进步性,但从来不是永恒的、超阶级的、超民族的、最高效的,更不可能是普世的。从历史发展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命运决定了西式民主不是永恒的;从阶级立场来看,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终极目标决定了西式民主不是超阶级的;从历史文化传统来看,西方各国民主模式差异明显,不同的历史经历和文化传统决定了西式民主不是超民族的;从运行机制来看,过度的政党竞争机制、权力制衡机制、选举机制决定了西式民主整体上效率不高。要推进世界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必须首先从西式民主普世论的误区中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西式民主 资本主义 普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殖民主义:洛苏尔多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16
作者 李雨豪 郭丽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0-220,共11页
殖民主义在当代并没有消亡,它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生产方式伴生而行。多米尼克·洛苏尔多从哲学批判转向历史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语言阐明了其针对殖民主义的自由观,在殖民主义尚存且现代人普遍不自由的社会背景下,他依托黑格尔的... 殖民主义在当代并没有消亡,它与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生产方式伴生而行。多米尼克·洛苏尔多从哲学批判转向历史批判,以马克思主义的语言阐明了其针对殖民主义的自由观,在殖民主义尚存且现代人普遍不自由的社会背景下,他依托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进入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叙事之中。洛苏尔多指明自由的人应当是被全面承认的,这种自由建立在个体被压迫时所具备的反抗权之上,因而在资本主义历史中被压迫者争取承认的斗争实质上是合法追求自由的途径。将这一观点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相结合,洛苏尔多重塑了这一理论,以被承认为目的,一切关于自由解放的运动都可以被“复数形式”的阶级斗争所涵盖,阶级的概念事实上被拓展了。但他却走向了偏离马克思本人观点的消极自由,也没有实现对殖民主义经济逻辑的彻底批判。因此,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世界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张力之中,既要以人为本,又须胸怀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多米尼克·洛苏尔多 历史唯物主义 殖民主义 承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价值逻辑探析
17
作者 孟安琪 侯玉童 《乡村论丛》 2024年第1期26-31,共6页
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由书斋走向大众。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的需要。马克思... 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由书斋走向大众。农村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获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认同,主要体现在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时代价值三个层面,这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新进程和新发展具有推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众化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技治主义到技术民主: 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何以可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田琳子 徐智 张亮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0,共8页
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现象级开源,面向全民、社会共享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式开启。从理性至上的技治主义到公众参与的技术民主治理范式的转型路径,启发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价值的对齐。文章首先从教育的... 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的现象级开源,面向全民、社会共享的人工智能时代正式开启。从理性至上的技治主义到公众参与的技术民主治理范式的转型路径,启发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在数字时代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价值的对齐。文章首先从教育的现实性价值和可能性价值出发,分析智能时代教育价值实践中的技治主义隐忧,并在技术哲学立场下阐述人机价值对齐的逻辑困境;进而在技术民主治理思路转向的背景下,探讨价值对齐的突破路径及其对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启示,从“行为—意图—激励”等对齐维度探寻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三重路径;最终,从以技治技、开源共塑、人机共进等维度,阐述教育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实践路径,并从长期主义视角呼吁教育复归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期为我国教育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治主义 技术民主 教育人工智能 价值对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孙中山三民主义价值观的转向看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中国选择
19
作者 李金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共6页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替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为科学的价值理论的根本。对比"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的三民主义价值观基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价值立场,不...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替人民群众代言,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作为科学的价值理论的根本。对比"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的三民主义价值观基点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价值立场,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内在契合性。透过孙中山由"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基点上的"联俄、容纳共产党、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价值观转向,更能判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 中国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20
作者 张鸿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 生产关系结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对生产关系结构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有明显的创见,但也有其局限性。鉴于此,张作云教授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实践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将研究成果集结成《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结构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经济出版社,2022年11月)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实践意义 生产关系结构 基础性问题 当代价值 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 中国经济出版社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