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产阶级社会”表面财富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5,共8页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并不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其仅仅关注“资产阶级社会”财富多少意义上的富人与穷人的对立,而资本的秘密只能透视经济物相化迷雾之后,从资本关系的自身基础——与商品和货币(表面的对象性的一般财富)都相关的价值的本...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并不是在流通领域产生的,其仅仅关注“资产阶级社会”财富多少意义上的富人与穷人的对立,而资本的秘密只能透视经济物相化迷雾之后,从资本关系的自身基础——与商品和货币(表面的对象性的一般财富)都相关的价值的本质关系出发。其实作为社会财富的商品和货币本质的价值关系,都是已经消除了历史痕迹的对象化的劳动。当资本家用物相化为财产的对象化劳动去换取工人的劳动力使用权,并在生产过程中无偿地占有剩余价值时,这就生成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经济剥削关系。由此,马克思实现了自己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科学认识上的一次根本性转变,不是财富关系意义上的“资产阶级社会”,而是一个资本关系成为社会总体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或者叫资本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剩余价值 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定在对资本关系的形式从属和实际从属——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一兵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28,共14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统治性的社会总体性,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进程的起点,是资本将传统社会中的劳动生产过程和生产目的从形式上从属于自己,逐步以生产资本直接控制了生产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并且将资本支配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统治性的社会总体性,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进程的起点,是资本将传统社会中的劳动生产过程和生产目的从形式上从属于自己,逐步以生产资本直接控制了生产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并且将资本支配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出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过程的发展,整个从旧社会赋型中突现出来的社会定在开始从形式上对资本的从属,转变为对资本的实际从属,在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中,这也表现为从绝对剩余价值向相对剩余价值盘剥的转换,这示兆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面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1—1863经济学手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形式从属 实际从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舒尔茨因素”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考察
3
作者 邵宇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124,共9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一方面基于费尔巴哈实证唯物、人道主义的立场处理“舒尔茨因素”所提供的经验材料,在深刻剖析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状况下工人贫困和生产竞争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学劳动学说的深刻批...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一方面基于费尔巴哈实证唯物、人道主义的立场处理“舒尔茨因素”所提供的经验材料,在深刻剖析不同社会时期、不同生产状况下工人贫困和生产竞争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学劳动学说的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则又基于“舒尔茨因素”,从物质生产维度出发探究人的本质问题和劳动异化问题,以及背后所隐藏的私有制根源问题,进而为其批判、超越费尔巴哈哲学,摆脱舒尔茨社会唯物主义影响而走向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方向。但并不能因此夸大“舒尔茨因素”在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中的作用,舒尔茨及其著作对马克思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进一步巩固马克思自一开始从事哲学研究和实践思索所坚持的原则或观点,而非决定性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舒尔茨 费尔巴哈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史上的“界碑”——基于《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的考辨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岳岷 梁洪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劳动"和"资本"的透彻认知。马克思在社会总体视域背景下将对资本的认识从"处...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文献,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完成了对"劳动"和"资本"的透彻认知。马克思在社会总体视域背景下将对资本的认识从"处于过程中的货币"提升到了"产生剩余价值的价值",继而形成了对资本范畴的科学表达。同时,马克思还通过对"劳动"和"劳动力商品"理性剖析而揭示了资本增殖的秘密。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逐步探究了剩余价值的相关理论,并展开了对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和现实批判,进而呈现了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潜能"和"现实潜能"。正是在"双重批判"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得以科学地展现开来。要深入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就必须要回到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史之"界碑"的矗立之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上来,这个文本是每一位政治经济学研究者和学习者都不能绕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1861-1863经济学手稿》 劳动和资本 剩余价值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冉力文 成龙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 “异化”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议题,但“异化”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中存在差异,《穆勒评注》构成“第一笔记本”和“第三笔记本”之间马克思异化观转换的中介。在“第一笔记本”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现象的积极批判遵循的是主客二分的自我异化逻辑,而并非费尔巴哈式消极异化概念的应用。马克思在《穆勒评注》中揭示出隐藏在经济关系背后的交往异化,力图以此扬弃“第一笔记本”中对异化劳动现象主客二分式的自我异化逻辑。在“第三笔记本”中,马克思将感性个人视为社会存在物,在社会场域的“对象性关系”中搭建起异化复归的实践逻辑,在对黑格尔哲学的重新关注中完善异化复归的理论逻辑,实现了对《穆勒评注》中异化逻辑的理论延续与现实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共同体论题:马克思资本范畴诠释的逻辑支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伟 慕延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共同体论题是马克思用以撬动资本范畴的重要逻辑支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共同体界划出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第二循环,揭露了被物的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初... 共同体论题是马克思用以撬动资本范畴的重要逻辑支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共同体界划出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第二循环,揭露了被物的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初步实现了三大统一,即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同阶段理论的统一、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同理论的统一以及资本范畴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持续推进政治经济学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也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资本全球化生成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共同体 《1857-1858经济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建构中的地位——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7
作者 冉力文 刘同舫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159,共9页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对哲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构筑起作为异化劳动的扬弃和人的本质的复归的哲学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虽然使用了“本质与异化”的费尔巴哈式的话语,但不应看作是受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产物。马克思辩证吸收黑格尔哲学关于“对象性关系”的强调及其合理内核,并将其作为哲学共产主义建构的内驱动力,以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超越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中人与自然的“直接统一”。在哲学共产主义的具体建构中,马克思展现出“对象性关系”中自我生成的运动过程和不断发展的“中介”思维,搭建起哲学共产主义的历史性地基。“对象性关系”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联系的理论枢纽,也是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理论走向科学的重要理论地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哲学共产主义 黑格尔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论》雏形中的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删除——马克思《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一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202,共20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关键性目的,也是不断驱动它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必然是这一生产过程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原料和生产资料都不会自己发生改变,通过价值转移... 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既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关键性目的,也是不断驱动它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必然是这一生产过程的结果。在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劳动原料和生产资料都不会自己发生改变,通过价值转移和补偿,在商品中仍然是一个不变量,价值增殖中唯一的变量来自工人的活劳动,并且,当它使用生产资料改变原料的活动发生之后,活劳动本身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已经包含着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颠倒,如同人创造了上帝,却自己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一样,明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工人的劳动创造了产品,可是它实际发生了产品反过来支配和统治工人的创造性主体与被创造物客体的关系颠倒。这正是敌我性的劳动关系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63—1865经济学手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动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马克思的三种模式——我国理论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探索及我们的新见解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东 王晓红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64,共8页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 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了三派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提出六点新见:《手稿》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顶点论、不成熟论、起点论三种基本观点;导致三种观点的是三种不同的解读模式:"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以马解马"的解读模式;在版本结构上应当区分出相对独立的"第四手稿"或"哲学手稿";《手稿》的深层哲学主线是从异化观走向实践观;《手稿》的哲学底蕴可以称之为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论纲;《手稿》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创新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读马克思 模式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以西解马 以苏解马 以马解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消费异化思想的解蔽——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娜 杨慧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3-171,共9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个体自由和社会关系的双重视角阐述了消费异化思想,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人通过占有对象来实现自我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被异己力量奴役的过程。消费异化作为一个隐性的批判维度,与生产异化并存...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个体自由和社会关系的双重视角阐述了消费异化思想,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人通过占有对象来实现自我的消费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被异己力量奴役的过程。消费异化作为一个隐性的批判维度,与生产异化并存于马克思的异化批判逻辑中,并通过回应鲍德里亚等诘难者的反对和质疑而使自身走向澄明。马克思的消费异化思想对于我们基于新的实践语境理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反思现代消费实践中的异化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消费异化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理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兴国 郑雪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7,27,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按着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的逻辑理路展开,构建了一个以人为本、以自由为核心、以"三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统一"为基本内容的完整体系。这样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自由发展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确实澄清对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继续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共产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虎学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2,共6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早期的代表性经典著作中,青年马克思通过对当时各种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错误思潮的集中批判,第一次非常明确而且全面地阐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解和看法。今天,再次重读马克思,重温这部经典,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马克思早期的代表性经典著作中,青年马克思通过对当时各种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错误思潮的集中批判,第一次非常明确而且全面地阐述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解和看法。今天,再次重读马克思,重温这部经典,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集中地体现在其中一系列创造性的论断和创新性的观点之中:共产主义意味着人本身的解放;共产主义意味着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共产主义意味着对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财富的保存;共产主义意味着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和解;共产主义意味着历史之谜的解答和自觉;共产主义意味着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共产主义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家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共11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部著作存在从"经济事实"出发和从理想化的人的本质出发两个出发点的矛盾,一方面论述了一系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旧术语、旧形式、旧观点的遗迹。马克思在《手稿》以后的著作中逐步克服了这些旧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异化劳动 人的本质 私有财产 共产主义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哲学的启示录——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曙光 《中州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40-46,共7页
本文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有意识的生命”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人学生命观: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根据;人与人的世界的创造只能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劳动的... 本文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有意识的生命”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人学生命观: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根据;人与人的世界的创造只能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劳动的异化是人的生命的异化。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后的著作中,人的“有意识的生命”被具体化为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实际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有意识的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科学认识——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再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一兵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7-130,共14页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认识到,作为社会有机体系统中居统治地位的资本,像普照的光,克服任何阻碍它前进的障碍,消灭原始的生产方式和一切不能进入商业交换关系的社会定在,使所有社会定在都从属于自己。在资本的生产方式...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认识到,作为社会有机体系统中居统治地位的资本,像普照的光,克服任何阻碍它前进的障碍,消灭原始的生产方式和一切不能进入商业交换关系的社会定在,使所有社会定在都从属于自己。在资本的生产方式中,打破了人对自然的崇拜,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开辟了全面占有自然界和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新世界,也大大地拓展了人的社会存在空间。正是在资本创造的对自然界的普遍占有和对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中,资本自身正在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57—1858经济学手稿》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自然主义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考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国聘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自然主义 人道主义 马克思 《1884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环境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经济学原生地考察——兼评“1857-1858年手稿”的学科性质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光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5-41,共7页
在发生学意蕴上考察马克思经济学是由经济史上的结构生发而成的批判实践过程,延伸的具体建构包括:经济思想史、学科方法论以及经济范畴本身(范畴的方法)。马克思经济学原生的标识性文本是"1857-1858年手稿",基本根据是学科方... 在发生学意蕴上考察马克思经济学是由经济史上的结构生发而成的批判实践过程,延伸的具体建构包括:经济思想史、学科方法论以及经济范畴本身(范畴的方法)。马克思经济学原生的标识性文本是"1857-1858年手稿",基本根据是学科方法论的确立,可以概括为从历史和存在出发的实践的发生学。从具体生成路径看,中国经济学正是旨在弘扬系统而完整的"历史"(存在)和"实践"的发生学,通过专业借用确立属于自己体系的构件,在多学科、多路径的发展取向中梳理、明确自己的学科基点,在面向现代化中反思乃至找寻出自己的"原生地",从而积聚内力,奠立不变的生长方向。这一行动必然导致研究活动不断由认识论科学实践转向方法论科学实践,直至转向实践活动本身,最终在历史和科学的统一中完成对大写逻辑的实践锚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原生地 1857—1858手稿 学科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结构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张一兵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0-15,共6页
首先,作者在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之上,对组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的文本结构提出了新的解读结果:第一笔记由两个不同的理论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三栏同时并进,并且从内容上看并不是马克思所肯定的理论... 首先,作者在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之上,对组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三个笔记的文本结构提出了新的解读结果:第一笔记由两个不同的理论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是三栏同时并进,并且从内容上看并不是马克思所肯定的理论逻辑,第二部分才是马克思自己的人本学逻辑;第三笔记的写作顺序在目前中文译本被人为地重组了。其次,作者否认了前苏东学者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与《巴黎笔记》交叉写作的假设性指认,维护了文本内在逻辑统一。这一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文本结构 国民经济学批判 人本主义 马克思 异化劳动 黑格尔哲学 费尔巴哈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奠基之作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学东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期13-16,22,共5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分析、评述和批判,初步形成了马克思劳动思想的基本轮廓。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劳动为核心论题,从3个方面阐释了他的劳动思想:揭示劳动对人的生成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借助对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的批判,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剖析,论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的初步思想。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创的劳动思想研究为他后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思想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唯物史观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生态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实践生存论视阈的解读 被引量:4
20
作者 栾亚丽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7,共3页
马克思从实践生存论视阈对生态自然观做出高度澄明,颠覆传统形而上学自然观,开启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和谐的基本路径,迄今仍闪烁惊人的智慧之光。当前,重温马克思这一著作中的深邃论述和远见卓识,不仅有利于领会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而... 马克思从实践生存论视阈对生态自然观做出高度澄明,颠覆传统形而上学自然观,开启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和谐的基本路径,迄今仍闪烁惊人的智慧之光。当前,重温马克思这一著作中的深邃论述和远见卓识,不仅有利于领会马克思生态自然观,而且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当代生态文明建设、走出生存困境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生态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