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世界文学”观念的新阐释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荣兴 方汉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72,共8页
美国"反世界文学"批评家曲解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将其看作"世界权力中心观念",这种说法完全有悖于这一观念的能指与所指。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同于歌德创造的"世界文学"。马克思的&... 美国"反世界文学"批评家曲解马克思的"世界文学",将其看作"世界权力中心观念",这种说法完全有悖于这一观念的能指与所指。马克思的"世界文学"不同于歌德创造的"世界文学"。马克思的"世界文学"明确了工业化的世界市场使各国文学变为世界的"公共财产",这是世界文学的本体论观念。世界文学并非削弱各民族主体性,而是强调各民族文学精神财产的共享。马克思指出,世界市场所形成的民族文学之间的"互相往来与互相依赖",所"依赖"的正是民族文学的独立主体性。这对全球化时代中马克思"世界文学"的阐释具有宝贵的现实价值,尤其是对世界文学的"互相依赖"与"互相往来"所形成的融新以及世界文学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文学” 公共财产 互相往来 互相依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与工业革命理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方汉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2-178,共7页
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将《共产党宣言》的原德文"世界文学"一词新译为"世界的文学",并加以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未被"发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以"... 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将《共产党宣言》的原德文"世界文学"一词新译为"世界的文学",并加以注释,这是一个重要的未被"发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历史语境;编者注释说明"文学"包括"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论著",意在解释马克思所说的"精神生产"的整体性。《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时期,综观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正是马克思"世界的文学"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精神生产的实质与特性;部分西方理论家批评马克思"世界的文学"是"经济决定论"并不符合历史事实。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发展与艺术发展有"不平衡关系",否定了庸俗唯物论的经济决定精神生产的观念;工业文明时代的"精神生产"如马克思所指出,是民族文化的互相往来与互相依赖关系,而不是西方"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体化模式。马克思"世界的文学"也并非美国学者的"世界体系化"理论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扩展"的结果,而是工业革命进程中世界各民族的互相往来与依赖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文学” 工业革命 经济决定论 多元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