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膜蛋白基因的改造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新江 孟庆来 +2 位作者 毛洁 张晓燕 张耀洲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47-553,共7页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天然膜蛋白基因(gp120)为基础设计的DNA疫苗在马体内的表达量很低,这与密码子使用偏嗜性、RNA剪切位点多和导致RNA不稳定性的腺苷丰富区的大量存在有关。为解决这些问题,合成了... 以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天然膜蛋白基因(gp120)为基础设计的DNA疫苗在马体内的表达量很低,这与密码子使用偏嗜性、RNA剪切位点多和导致RNA不稳定性的腺苷丰富区的大量存在有关。为解决这些问题,合成了EIAVgp120基因(Syn-env),使其密码子偏嗜性符合高水平表达的哺乳动物基因。EIAV弱毒疫苗的制备过程中,出现了几个重要而稳定的N-糖基突变位点,以Syn-env为基础,运用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策略获得了6个具有不同N-糖基缺失组合的gp120基因。将突变后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RCSV1.0,然后转染Hela细胞,发现这些重组质粒均获得了表达。进而为比较6种质粒诱导机体免疫保护效果,阐明EIAV弱毒疫苗减毒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GP120 定点突变 N-糖基化位点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囊膜基因gp90V3区糖化回复突变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2
作者 韩秀娥 张萍 +3 位作者 王雪峰 孔宪刚 相文华 周建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31-1736,共6页
为阐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弱毒疫苗致弱及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作者分析了疫苗株及其亲本强毒株共34个囊膜基因序列。结果发现疫苗株在膜基因gp90 V3区的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出现稳定的碱基替换... 为阐明我国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EIAV)弱毒疫苗致弱及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作者分析了疫苗株及其亲本强毒株共34个囊膜基因序列。结果发现疫苗株在膜基因gp90 V3区的潜在N-连接糖基化位点出现稳定的碱基替换,使该位点消失。为研究囊膜糖基化的作用,以疫苗株全长感染性克隆pLG-FD3-8为亲本,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对该突变位点进行糖基化序列回复操作,构建全基因感染性克隆pLGFDg5。将pLGFDg5转染驴胎皮肤细胞(FDD),通过逆转录酶活性和RT-PCR方法评价其感染性。结果表明,将pLGFDg5在FDD细胞中盲传3代后,可在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逆转录酶活性,用RT-PCR检测到EIAV保守基因片段,在电镜下可见典型的EIAV粒子。在FDD细胞上的病毒复制动力学分析显示,与其亲本克隆pLGFD3-8的衍生病毒pLGFD3-V相比,回复突变克隆衍生的pLGFDg5-V复制速度较慢,获得较低的病毒载量。体外抗体中和试验表明,与其亲本pLGFD3-V相比,引入潜在的糖基化位点g5降低了衍生病毒对中和抗体的敏感性。这一结果为N-连接糖基化在我国马传贫弱毒疫苗致弱机理的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N-连接糖基化 定点突变 感染性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强毒株gag和gp45基因的体内进化分析
3
作者 刘强 王雪峰 +6 位作者 王珊珊 韦华冕 杜承 林跃智 马建 周建华 王凤龙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共7页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体内进化规律,将3匹马分别以1×105 TCID50/匹接种EIAVLN40强毒株后,在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白细胞。提取白细胞中的DNA,并以其为模板,应用套式PCR技术分别扩增EIAV前病毒DNA的p15,p9和...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体内进化规律,将3匹马分别以1×105 TCID50/匹接种EIAVLN40强毒株后,在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白细胞。提取白细胞中的DNA,并以其为模板,应用套式PCR技术分别扩增EIAV前病毒DNA的p15,p9和gp45基因,经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接种前EIAVLN40相比较,p15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平均差异率分别为1.8%(0~2.9%)和1.7%(0~3.6%);p9分别为2.5%(0.3%~3.8%)和2.9%(0~4.8%);gp45-Ⅰ分别为1.3%(0.3%~2.1%)和1.8%(0~3.2%),gp45-Ⅱ分别为2.1%(0~3.4%)和2.6%(0~4.7%)。在EIA发热期,每个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率最小;在亚临床阶段,每个基因平均差异率总体上相对较高。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发现,发病期(2-2、3-1)各基因氨基酸序列回复到亲本株EIAVLN40,其余时期p15基因氨基酸稳定变异位点16N/S、88T/S和112M/E;p9基因115E/G和122K/M;gp45-Ⅰ基因9T/F/L;gp45-Ⅱ基因21E/K和29G/S。此外,p15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热期(2-2、3-1)p15基因序列与EIAVLN40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亚临床阶段大多数p15基因序列处于另一个大分支上;其他基因进化情况与p15基因类似。对EIAV p15、p9、gp45基因体内进化分析,有助于对EIAV在马体内感染进程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EIAV持续感染和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P15基因 p9基因 gp45基因 差异率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插入型基因的原核表达
4
作者 杨旭艳 张淑琴 +2 位作者 王雪峰 曹贵方 周建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EIAVR1)插入型(INR)的基因,将INR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0a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构建其并将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在pET-30a-IN... 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受体(EIAVR1)插入型(INR)的基因,将INR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和pET-30a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构建其并将其转化到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在pET-30a-INR的表达量高于pGEX-INR,且经过优化表达条件,只在pET-30a-INR以部分可溶蛋白的形式表达,而pGEX-INR仍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蛋白均可被相应的小鼠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受体插入型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染性贫血及其防治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小蕊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7期86-86,共1页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慢性传染病,属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1病原与流行病学马传贫病毒(EIAV)为RNA病毒。病毒只在马属动物白细胞及驴胎骨髓、肺、脾、皮肤、胞腺等细胞培养时才可复制。用马属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人工感染和细胞培养均未获成功。但据报道,美国用狗、猫细胞培养本病毒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慢性传染 传贫病毒 属动物 防治 细胞培养 RNA病毒 动物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传贫血病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的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盛晓辉 《中国畜禽种业》 2014年第4期105-105,共1页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驴、骡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热、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和浮肿,马传染性贫血病给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病病程复杂,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 马传染性贫血病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驴、骡传染病,其特征主要为间歇性发热、消瘦,进行性衰弱、贫血和浮肿,马传染性贫血病给养马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此病病程复杂,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但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有补反试验、荧光抗体技术、中和试验、ELISA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等,下面详细谈谈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LISA试验 实验室诊断 荧光抗体技术 诊断方法 经济损失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动物慢病毒形态及形态发生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谷守林 高磊 +2 位作者 蔡红 荣骏弓 李成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用电镜检查确定了不同感染时间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维斯纳 梅迪病毒 (MVV)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 (CAEV)的形态和形态发生。成熟的病毒粒子为电子致密的球形 ,有囊膜 ,直径约 10 0nm ,含有 1个 (有时有 2个或 2个以上 )的核芯... 用电镜检查确定了不同感染时间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EIAV)、维斯纳 梅迪病毒 (MVV)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 (CAEV)的形态和形态发生。成熟的病毒粒子为电子致密的球形 ,有囊膜 ,直径约 10 0nm ,含有 1个 (有时有 2个或 2个以上 )的核芯。维斯纳 梅迪病毒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的核芯为球形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为杆形或锥形。在大部分病毒里能清晰地看到核芯壳 ,成熟的病毒从感染细胞的胞浆膜上出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形态 形态发生 比较研究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维斯纳-梅迪病毒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 动物疾病 反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疫情快递
8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2-1012,共1页
关键词 动物疫情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SAINT 易感动物 OIE 养殖场 法国 确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