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张莉莉 王洁 +3 位作者 江涛 沈志滨 陈艳芬 唐春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76-2480,共5页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4-AP)诱导小鼠舔体的瘙痒动物模型、豚鼠皮肤组胺致痒模型、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组胺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模型及SchultzDale反应试验,探讨香鳞毛蕨有效... 目的研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方法采用4-氨基吡啶(4-AP)诱导小鼠舔体的瘙痒动物模型、豚鼠皮肤组胺致痒模型、组胺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组胺致豚鼠离体回肠收缩模型及SchultzDale反应试验,探讨香鳞毛蕨有效部位的止痒抗过敏作用。结果香鳞毛蕨有效部位能明显降低4-AP所致的小鼠瘙痒的瘙痒时间和瘙痒次数,提高组胺所致的豚鼠致痒阈,并能抑制组胺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降低组胺所致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对OVA所致过敏豚鼠离体回肠平滑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有一定的止痒和抗过敏作用,可能与拮抗组胺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 止痒 抗过敏 组胺 4-氨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犬小孢子菌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庄素琪 张莉莉 +5 位作者 唐春萍 沈志滨 陈艳芬 温玉莹 侯捷 江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 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药物对抑菌圈直径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12株M.can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 目的 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药物对抑菌圈直径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12株M.can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动态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M.canis的杀菌作用.建立M.canis致豚鼠体癣模型,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学三方面综合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M.canis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高、中、低剂量对M.canis产生不同大小的抑菌圈.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12株M.canis MIC范围为0.185~1.477 mg/mL和0.157 4~1.26 mg/mL,MFC范围为0.369~2.594 mg/mL和0.472 5~1.89 mg/mL;香鳞毛蕨有效部位高剂量组72 h时呈现明显杀菌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第14、21天均可降低豚鼠体癣模型皮损评分(P<0.05,P<0.01),给药21 d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低、中、高剂量转阴率分别为40%、60%、80%,PAS染色结果表明给药14、21 d,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可减少感染组织皮肤角质层孢子数.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M.canis有一定体内外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 犬小孢子菌 最低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体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祉思 侯捷 +5 位作者 唐春萍 沈志滨 陈艳芬 李小英 丁慎 江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4-2840,共7页
目的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抑菌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 目的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体内外抗须癣毛癣菌(T.mentagrophytes)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抑菌圈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T.mentagrophyt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形态学综合评价对T.mentagrophytes致豚鼠体癣模型的治疗作用,从对生物量、超微结构、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影响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抗菌机制。结果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明显抑制T.mentagrophytes抑菌圈形成,对13株T.mentagrophytes的MIC和MFC的几何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197~3.15、0.313~3.969 mg/mL。相对于模型组,不同浓度的乳膏给药第7、14天均可降低豚鼠体癣模型皮损评分,低、中、高剂量组转阴率分别为50%、75%、87.5%。HE和PAS染色结果表明,乳膏有较好的改善皮损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减少角质层的孢子数。透射电镜观察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破环T.mentagrophytes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可降低T.mentagrophytes的生物量和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活性。结论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T.mentagrophytes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菌作用,可能与破坏T.mentagrophytes超微结构、抑制β-(1,3)-D-葡聚糖合成酶和角鲨烯环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 乳膏 须癣毛癣菌 体外抑菌作用 体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