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香酵母的筛选及其在镇江香醋酿造中的应用
1
作者 程思远 周子惠 +6 位作者 许梓涵 陈邈 贾文婷 王心怡 邹亦扬 钱昊昱 余永建 《粮油科学与工程》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从传统镇江香醋醋醅中筛选获得一株产香酵母Y535,鉴定为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研究发现,菌株Y535具备良好的耐乙醇、乙酸能力,可在10%(v/v)乙醇、3.5%(V/V)乙酸环境中正常生长代谢。将菌株Y535应用在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 从传统镇江香醋醋醅中筛选获得一株产香酵母Y535,鉴定为盔形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研究发现,菌株Y535具备良好的耐乙醇、乙酸能力,可在10%(v/v)乙醇、3.5%(V/V)乙酸环境中正常生长代谢。将菌株Y535应用在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考察菌株Y535对食醋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Y535发酵镇江香醋后,醇类和酯类挥发性物质更加丰富,乙酸己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壬酸乙酯含量相对较高。研究表明,菌株Y535应用于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能够提升产品风味品质,是一株具有应用潜力的核心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筛选 镇江香醋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法优化禄丰香醋糖化工艺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乾睿 赵锐环 +1 位作者 徐志强 谷大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88,共9页
为提高禄丰香醋的生产效率,通过添加α-淀粉酶与糖化酶,对禄丰香醋生产过程中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糖化工艺包括液化工艺与糖化工艺两部分:液化实验以还原糖为指标;糖化实验以还原糖为主要指标,黄酮类物质、氨基酸态氮为次要指标。在单因... 为提高禄丰香醋的生产效率,通过添加α-淀粉酶与糖化酶,对禄丰香醋生产过程中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糖化工艺包括液化工艺与糖化工艺两部分:液化实验以还原糖为指标;糖化实验以还原糖为主要指标,黄酮类物质、氨基酸态氮为次要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禄丰香醋糖化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禄丰香醋的最佳糖化工艺参数为α-淀粉酶添加量2.272%、液化pH 4.9、液化温度50℃、液化时间43 min,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为5.372 g/100 g。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当糖化酶添加量为2.336%、糖化pH为4、糖化温度为55℃、糖化时间为60 min、蒸煮时间为1 h、料液比为1∶3时得到还原糖含量为13.614 g/100 g,黄酮含量为6.867 mg/L,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101724 g/d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丰香醋 糖化 工艺优化 双酶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鉴别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
3
作者 吴世玉 古丽君 +3 位作者 林长虹 林振华 韩诗帆 吴锐腾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3期11-17,共7页
目的建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鉴别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的方法。方法利用Py-GC/MS采集106个食醋样本的总离子流图,挑选21个... 目的建立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鉴别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的方法。方法利用Py-GC/MS采集106个食醋样本的总离子流图,挑选21个共有峰,并通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质谱数据库(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Mass Spectral Database,NIST 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21个共有峰的峰面积组成样品的基本矢量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通过“去N法”筛选模型特征变量,并利用经典的PLS算法构建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鉴别模型。结果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集食醋样品(71个)的正确识别率为94.4%,验证集食醋样品(106个样品)的正确识别率为96.2%,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地理标志产品镇江香醋鉴别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热裂解 气相色谱-质谱法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贮藏年份禄丰香醋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锐环 陈乾睿 +1 位作者 谷大海 徐志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5,共8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不同贮藏年份(2017、2018、2019、2020年)禄丰香醋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年份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差别较大;2017、2018、2019年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更高,主要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不同贮藏年份(2017、2018、2019、2020年)禄丰香醋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贮藏年份样品中的细菌菌群组成差别较大;2017、2018、2019年的细菌菌群多样性更高,主要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优势细菌属主要为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肥杆菌属(Hafnia-Obesumbacterium)、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包西氏菌属(Bosea)。而2020年的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主要为乳杆菌(Lactobacillus)、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_homohiochii)。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分析和相关性分析都表明细菌菌群的多样性与贮藏时间有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预测分析表明,禄丰香醋中的有益菌群在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之后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发现了不同贮藏年份禄丰香醋中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变化,为禄丰香醋细菌多样性分析、优质菌种资源选育及发酵食醋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禄丰香醋 高通量测序技术 细菌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份镇江香醋香气成分分析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马永昆 魏永义 +3 位作者 蒋家奎 孙乐六 夏蓉 徐康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04-507,共4页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对4种年份的镇江香醋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得到52种成分,主要是酸、酯、醇、酮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酸乙酯、糠醛和四甲基吡嗪的含量较高,它们都占到总香气含量的50%以上,可能对镇江香醋的香...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对4种年份的镇江香醋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得到52种成分,主要是酸、酯、醇、酮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酸乙酯、糠醛和四甲基吡嗪的含量较高,它们都占到总香气含量的50%以上,可能对镇江香醋的香气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后熟时间的增加,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对镇江香醋香气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固相微萃取 GC-MS联用 分析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有机酸风味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国权 陆震鸣 +2 位作者 余永建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3-65,共3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镇江地区22个镇江香醋醋样的有机酸组成,评价镇江香醋的有机酸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醋样中均检测出9种有机酸,总有机酸含量为4806.0~7204.1mg/dL。不同厂家生产的镇江香醋中乳酸和乙酸为主体有机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镇江地区22个镇江香醋醋样的有机酸组成,评价镇江香醋的有机酸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在所有醋样中均检测出9种有机酸,总有机酸含量为4806.0~7204.1mg/dL。不同厂家生产的镇江香醋中乳酸和乙酸为主体有机酸,两者含量之和大于总有机酸的75%,但柠檬酸、α-酮戊二酸、丙酮酸含量具有一定差异。通过感官评价分析,乙酸、乳酸、柠檬酸、焦谷氨酸争琥珀酸具有较高的风味强度,是影响镇江香醋口感的重要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有机酸 风味特征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与嗅闻联用的镇江香醋香气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马永昆 蒋家奎 +3 位作者 魏永义 孙乐六 夏蓉 徐康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6-499,共4页
本实验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与GC-MS联用的方法,以镇江香醋中含量高且阈值低的香气成分为确定其特征香气的依据,对镇江香醋的特征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初步研究并建立镇江香醋的香气指纹图谱。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固相微萃取 GC-MS 嗅闻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河溪香醋优势糖化黑曲霉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麻成金 黄群 +2 位作者 余佶 欧阳辉 张永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0,34,共5页
采用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糖化酶活力为复选指标,从接霉制曲后的河溪香醋原料醅中筛选到1株产糖化酶活力高的优势黑曲霉。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产酶条件为:制曲温度32℃,曲料加水量90%,制曲时间4d,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为1798u/g。
关键词 河溪香醋 黑曲霉 筛选 糖化酶活力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加工过程中理化指标分析及其与香气成分关系初探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宗保 赵杰文 +2 位作者 邹小波 夏蓉 荐桂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9-61,共3页
连续监测了镇江香醋加工过程中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对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合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变化在... 连续监测了镇江香醋加工过程中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变化,对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合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总酸、不挥发酸、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变化在镇江香醋生产过程中各不相同,镇江香醋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理化指标的变化和香气成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理化指标 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结合不同偏最小二乘法快速检测镇江香醋的浑浊度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德涛 邹小波 +2 位作者 石吉勇 陈正伟 黄晓纬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169-172,共4页
利用近红外光谱(4000cm-1~10000cm-1)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检测了镇江香醋中的浑浊度。首先,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香醋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及用离心法测定样本的浑浊度值;然后,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 利用近红外光谱(4000cm-1~10000cm-1)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快速检测了镇江香醋中的浑浊度。首先,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香醋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及用离心法测定样本的浑浊度值;然后,采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法(iPLS)、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联合间隔偏最小二乘算法(siPLS)优选光谱特征区间;最后,采用全光谱(4000cm-1~10000cm-1)偏最小二乘法(PLS)对优选出来的区间建立香醋浑浊度近红外光谱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iPLS将全光谱均匀划分30个子区间,选择4个子区间[4 10 18 27]联合时,建立的模型预测效果最佳,其RMSECV和RMSEP分别为0.173和0.208,校正集和预测集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7和0.9004。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香醋中的浑浊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醋 浑浊度 近红外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期和陈酿期镇江香醋香气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达明 杨勇 张志才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61,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不同发酵期和陈酿期的镇江香醋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检出80种成分,主要为酸、酯、醇、醛、酮、吡嗪、呋喃、酚类等化合物。其中仅有8种共有成分,大量香气成分多在陈酿期生成,以醛、酮、酚、吡嗪、...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对不同发酵期和陈酿期的镇江香醋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检出80种成分,主要为酸、酯、醇、醛、酮、吡嗪、呋喃、酚类等化合物。其中仅有8种共有成分,大量香气成分多在陈酿期生成,以醛、酮、酚、吡嗪、恶唑、高级脂肪酸类较为明显;酯类在陈酿阶段大量减少甚至消失。通过研究发现,酯类、酮类、醛类的含量在陈酿20个月以上时锐减。同时对镇江香醋的主要香气成分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气质联用 固相微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中川芎嗪的测定及生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贺铮怡 敖宗华 +2 位作者 吴珏 李国权 陶文沂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6-39,共4页
本实验采用GC/MS法对镇江香醋中的川芎嗪(即四甲基吡嗪)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采用反相HPLC测定含量。回归方程:A=16.783C-4.9495,R2为0.9999。川芎嗪浓度在30.7μg/mL~15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96.5%,RSD... 本实验采用GC/MS法对镇江香醋中的川芎嗪(即四甲基吡嗪)成分进行定性鉴定,采用反相HPLC测定含量。回归方程:A=16.783C-4.9495,R2为0.9999。川芎嗪浓度在30.7μg/mL~153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平均回收率:96.5%,RSD为0.102。陈放两月成品中川芎嗪含量为76.97μg/mL。应用这一方法针对镇江香醋的生产工艺定点采样,分析川芎嗪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川芎嗪主要来自于陈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镇江香醋 产生机制 陈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监测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陶京兰 陆震鸣 +3 位作者 王宗敏 李国权 史劲松 许正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0,共5页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生物量快速上升,分别于第6、7、4天达到最大值,为4.85×1011,1.14×1010和3.37×1011copies/g干醅。随后各类细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醋醅中总真菌和酵母的生物量在发酵前期变化不大,7天后至发酵结束总真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为7.59×104copies/g干醅,而酵母生物量则在发酵8~12天内下降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生物 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溪香醋优势醋酸菌筛选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群 麻成金 +3 位作者 余佶 欧阳辉 张永康 高耀富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24,共6页
从河溪香醋醋醪中分离到30株醋酸菌,以显色圈法为初筛依据,初选5株为较优醋酸菌,并对初选菌株产酸速率、耐温度、耐酒精、耐底酸等主要生产性能进行比较,以筛选优势菌株。结果表明:31#菌株在产酸速率、耐酒精、耐底酸等方面表现突出,温... 从河溪香醋醋醪中分离到30株醋酸菌,以显色圈法为初筛依据,初选5株为较优醋酸菌,并对初选菌株产酸速率、耐温度、耐酒精、耐底酸等主要生产性能进行比较,以筛选优势菌株。结果表明:31#菌株在产酸速率、耐酒精、耐底酸等方面表现突出,温度适应能力强,具有相对生产优势,为河溪香醋酿造中优势醋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溪香醋 酸菌 筛选 酸发酵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志远 余永健 +2 位作者 朱胜虎 杨永胜 王海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145,共6页
对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证,提出了迄今最完整的镇江香醋古法酿制技艺流程,包括8大工序和60多道小工序,并绘制了工艺流程图;总结了关键工序的操作技法,且做了工艺剖析;采用工程化复原技术,建造了镇江香醋古... 对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证,提出了迄今最完整的镇江香醋古法酿制技艺流程,包括8大工序和60多道小工序,并绘制了工艺流程图;总结了关键工序的操作技法,且做了工艺剖析;采用工程化复原技术,建造了镇江香醋古法酿制生产作坊,进行复原生产;组建了传承人领衔的"金字塔"型技术人才队伍;应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了镇江香醋酿制技艺资料信息库;探讨了高新技术在传统镇江香醋酿制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人为核心的镇江香醋酿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古法酿造 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起荞麦醋与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利军 陈江梅 +3 位作者 赵文娟 岳淑宁 马齐 贺建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8-80,共3页
比较了吴起荞麦醋、镇江香醋及山西老陈醋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风味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镇江香醋以江米为主料,后期添加炒米,制作考究,所以产品风味酯香浓郁而偏甜;山西老陈醋主料为玉米,后期制作有熏制环节,所以熏香浓... 比较了吴起荞麦醋、镇江香醋及山西老陈醋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风味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镇江香醋以江米为主料,后期添加炒米,制作考究,所以产品风味酯香浓郁而偏甜;山西老陈醋主料为玉米,后期制作有熏制环节,所以熏香浓郁;吴起荞麦醋以荞麦为主料,后熟靠陈酿,长达半年以上,虽然没有浓郁的炒米香和熏香,但陈酿产生的酯香醇香也很绵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荞麦 镇江香醋 山西陈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醋醅中优势高产酸醋酸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志燕 钱静亚 +3 位作者 马真 张正沛 郁晓晨 马海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4-178,194,共6页
镇江香醋是中国传统发酵香醋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实验对镇江香醋醋醅中高产酸的优势醋酸菌进行了筛选和分离鉴定。最终分离得到15株产酸菌,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出8株醋酸菌。8株醋酸菌产酸分析结果表明,醋酸菌D-3-4的产... 镇江香醋是中国传统发酵香醋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本实验对镇江香醋醋醅中高产酸的优势醋酸菌进行了筛选和分离鉴定。最终分离得到15株产酸菌,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出8株醋酸菌。8株醋酸菌产酸分析结果表明,醋酸菌D-3-4的产酸量达到60 g/L,为高产酸菌株。对8株醋酸菌进行耐酒精、耐温度、耐乙酸性能测试后发现:在酒精浓度不超过9%时,醋酸菌D-3-4的产酸量最高;当酒精浓度大于9%时,醋酸菌C-3-2-1的产酸量最高,酒精转化率最高;当温度为42℃时,醋酸菌D-3-4和R-4-2仍有30 g/L的产酸量;当乙酸浓度大于30 g/L时,醋酸菌D-3-4与C-3-2-2的产酸量在各菌株中最高;综合各性能比较得出醋酸菌D-3-4性能最优,为优势高产酸醋酸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酸菌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顺香醋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徐清萍 敖宗华 陶文沂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9-23,共5页
用DPPH法初步研究了恒顺香醋的抗氧化活性。恒顺香醋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弱自由基清除活性 ,主要清除活性成分为酚性和酸性化合物。与日本黑醋不同 ,恒顺香醋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自由基清除活性物含量相对较低 ,它并不是恒顺香醋主要抗氧化... 用DPPH法初步研究了恒顺香醋的抗氧化活性。恒顺香醋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弱自由基清除活性 ,主要清除活性成分为酚性和酸性化合物。与日本黑醋不同 ,恒顺香醋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自由基清除活性物含量相对较低 ,它并不是恒顺香醋主要抗氧化活性部位。恒顺香醋乙醇沉淀上清液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较强 ,0 .5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 6 2 .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醋 DPPH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香醋醋醅微生物Bacillus circulans发酵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宗敏 陆震鸣 +2 位作者 朱青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28,共5页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 对镇江香醋醋醅中分离的功能微生物——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耐醇性实验发现这株环状芽孢杆菌可以耐受6%的乙醇,在乙醇含量大于6%时菌体生长明显受到抑制。通过耐酸性实验发现该菌在pH大于4时菌体基本正常生长,但是pH小于4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通过对醋醅环境的模拟发酵试验发现,当醋醅浸取液的比例在20%~40%时,环状芽孢杆菌生长良好,并能促进酸性物质的产生,同时也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香醋 功能微生物 环状芽孢杆菌 原位模拟发酵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镇江香醋的研究与产业化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沈志远 孙乐六 +1 位作者 夏蓉 吕复强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5-7,共3页
文章探讨在传统镇江香醋生产工艺条件下,添加安卡红曲菌及植物乳酸杆菌,强化关键工序的操作,生产富含莫纳考林K、r-氨基丁酸、川芎嗪、黄酮类等功能因子的镇江香醋,增强产品的降血酯、降血压、抗氧化等功能。初步总结了功能性镇江香醋... 文章探讨在传统镇江香醋生产工艺条件下,添加安卡红曲菌及植物乳酸杆菌,强化关键工序的操作,生产富含莫纳考林K、r-氨基丁酸、川芎嗪、黄酮类等功能因子的镇江香醋,增强产品的降血酯、降血压、抗氧化等功能。初步总结了功能性镇江香醋产业化过程的关键工艺技术、功能因子检测方法、产品质量内控指标,并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镇江香醋 强化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