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刘佳 王华 +4 位作者 周倩 李晓雪 马云啸 王翠芳 倪娜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60,共9页
目的为了延长香蕉李的保鲜期,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蕉李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MAP组(3%O_(2)+6%CO_(2)+91%N_(2))、CAP组(功率800 W、射流距离8 mm、时间60 s)、协同组对香蕉李进行保... 目的为了延长香蕉李的保鲜期,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气调保鲜处理对香蕉李保鲜效果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香蕉李为实验材料,分别通过MAP组(3%O_(2)+6%CO_(2)+91%N_(2))、CAP组(功率800 W、射流距离8 mm、时间60 s)、协同组对香蕉李进行保鲜处理,分析低温贮藏期间的感官评分、硬度、质量损失率、腐烂率、PPO活性、POD活性以及MDA、TSS、VC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下贮藏过程中,各组均能延缓果实品质劣变,其中协同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35 d时,协同组香蕉李的感官评分为(7.9±0.36)分(>5分),在可食用范围内;硬度为(4.12±0.22)kg/cm^(2),分别较MAP组和CAP组显著提高32.05%、7.01%(P<0.05);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分别为(1.8±0.16)%、(12±1.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O、POD活性分别为(1.7±0.28)U/g、(14.4±1.36)U/g;MDA含量为(25.4±1.32)nmol/g,均保持较低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协同处理通过整合2种保鲜方法的优势,在抑制酶活性以延缓酶促褐变的同时,有效降低香蕉李的生理代谢速率和呼吸强度,从而显著减缓果实的氧化进程。这种协同效应不仅延长了香蕉李的保鲜期,还能更好地维持其品质特性。结论相较于对照组,协同组可将香蕉李的保鲜期延长14 d并维持其可食用价值,进而为香蕉李的保鲜与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保鲜 低温等离子体 香蕉 保鲜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复配杀菌剂对香蕉黑星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2
作者 潘连富 付岗 +2 位作者 杜婵娟 杨迪 黄开航 《中国果树》 2025年第5期104-108,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7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悬浮剂、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吡唑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320.0、330.0、292.5、270.0、360.0、193.5、225.0 g/hm^(2))等7种复配药剂对香蕉黑星病(Macrophoma musae)的防治效果及其对香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香蕉抽蕾前,黑星病发生初期,对全株喷药3次,每隔10 d喷1次,7种复配药剂不同剂量在末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均在64%以上,其中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1000倍液、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1875倍液、43%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的防效较好,末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均超过80%;田间测产发现,这4个处理的香蕉产量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增产率均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黑星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5 位作者 王浩 孙明震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86-92,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在胁迫后的第12 d,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香蕉幼苗叶片生长素(IAA)、6-苄氨基嘌呤(6-BA)、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油菜素内酯(BR)、茉莉酸(JA)、褪黑素(MT)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激素间的比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干旱胁迫时间内,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IAA、6-BA、ABA、BR和GA_(3)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JA含量逐渐上升;M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IAA/BR和GA_(3)/BR逐渐下降,IAA/GA_(3)、IAA/ABA、GA_(3)/ABA、IAA/JA、GA_(3)/JA、ABA/BR、ABA/JA、BR/JA则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幼苗在遭受干旱胁迫后,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来适应干旱胁迫,以降低干旱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纤维高效低耗脱胶工艺的参数优选
4
作者 张美玲 鲁张含悦 +4 位作者 李翌溶 刘倩倩 王占刚 叶健青 郑广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329,共7页
为了探寻香蕉纤维的最佳脱胶工艺,该研究以香蕉原麻为原料,采用乙二醇脱胶法、高温碱法和传统碱法3种脱胶工艺处理香蕉纤维,并对香蕉纤维的物理性能、表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碱法脱胶工艺的残胶率为3.4%,低于传... 为了探寻香蕉纤维的最佳脱胶工艺,该研究以香蕉原麻为原料,采用乙二醇脱胶法、高温碱法和传统碱法3种脱胶工艺处理香蕉纤维,并对香蕉纤维的物理性能、表观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碱法脱胶工艺的残胶率为3.4%,低于传统碱法的8.93%和有机溶剂脱胶法的13.13%。其断裂强度为4.43 cN/dtex,高于传统碱法的3.53 cN/dtex。高温碱法处理纤维的化学药品用量与传统碱法和有机溶剂脱胶法相比,分别减少了46.6%和81.3%,且高温碱法时间缩短至1.75 h。研究表明,高温碱法脱胶工艺更适用于香蕉纤维脱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纤维 高温碱法脱胶 高效低耗 残胶率 断裂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5
作者 魏军亚 杨萍 +4 位作者 刘涛 赵增贤 程世敏 魏守兴 刘德兵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69-75,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使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对香蕉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不同浓度PEG-6000(5%、10%、15%)模拟干旱胁迫对香蕉幼苗生长状态、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香蕉幼苗叶片逐渐枯萎发黄,长势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MDA含量及POD活性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10%PEG-6000浓度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表明香蕉幼苗在5%PEG-6000和10%PEG-6000浓度的干旱胁迫时,可通过自身的调节以及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等减轻干旱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PEG-6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茎秆纤维的柔软处理
6
作者 张美玲 刘倩倩 +1 位作者 郭凝廷 邵建皓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2,共5页
为了改善香蕉茎秆纤维的柔软性能,选用柔软剂ZX-2061对香蕉茎秆纤维进行柔软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柔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纤维力学性能和柔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柔软剂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香... 为了改善香蕉茎秆纤维的柔软性能,选用柔软剂ZX-2061对香蕉茎秆纤维进行柔软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柔软剂浓度、处理时间和处理温度对纤维力学性能和柔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柔软剂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香蕉茎秆纤维的断裂强度呈下降趋势,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回转数总体呈增加趋势,纤维的柔软性能变好;当柔软剂浓度为7%,处理时间为50 min,温度为55℃时,香蕉茎秆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回转数分别提升,柔软性相对较好;经最佳柔软工艺处理后,纤维表面变得光滑,动、静摩擦系数均有下降;与未处理香蕉茎秆纤维相比,开松后纤维落率下降了20.65%,梳理落率下降了54.79%,从而改善了香蕉茎秆纤维的可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秆纤维 柔软剂ZX-2061 力学性能 柔软性能 可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罹病香蕉假茎象甲苏格兰白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明碧 王永芬 +5 位作者 吴丽 余宏伟 番华彩 曾莉 徐胜涛 郑泗军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6,共15页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昆明市东川区罹病的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到的4个菌株均为苏格兰白僵菌Beauveria caledonica。通过对这4个分离株的离体培养条件探索及毒...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昆明市东川区罹病的香蕉假茎象甲Odoiporus longicollis进行了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比对,确定分离到的4个菌株均为苏格兰白僵菌Beauveria caledonica。通过对这4个分离株的离体培养条件探索及毒力测定,表明离体培养的最佳条件为光周期L∥D=24 h∥0 h、温度25℃、在加有虫粉的PDA培养基上培养18 d,此条件下的4个菌株菌落直径和产孢量最高,其中Cs-1达到(65.17±0.74)mm和1.01×10^(8)个/cm^(2),乳糖和牛肉膏分别为最适碳、氮源。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s-1菌株在接种浓度为1×10^(9)个/mL时对香蕉假茎象甲致死中时(LT_(50))最短,为9.254 d,致死中浓度(LC_(50))为3.618×10^(6)个/mL,20 d后的致死率为86.67%。本研究首次在云南蕉园发现并鉴定的4株昆虫病原真菌均为苏格兰白僵菌,Cs-1菌株对香蕉假茎象甲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可望今后应用于香蕉假茎象甲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假茎象甲 苏格兰白僵菌 生物学特性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新品种“宝岛蕉”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8
作者 程世敏 赵明 +6 位作者 张欣 谢子四 苏祖祥 马源 谢艺贤 黄丽娜 魏守兴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 “宝岛蕉”又称“新北蕉”,编号GCTCV-218,是台湾香蕉研究所从福建地方品种“北蕉”组培苗后代中选出的优良变异株系。2004年从台湾香蕉研究所引种至海南。经过研究团队多年“试种—优选”,获得商品性状优良、综合性状稳定、生育期较短、抗病性较好的新品种“宝岛蕉”。宝岛蕉属中高杆型,假茎高度240~300 cm,假茎基周长80~90 cm;在海南、广东产区生育期330~360 d,在广西、云南、福建等产区生育期360~390 d;多年多点生产性试验表明,株产24~30 kg,平均每667 m^(2)产量3100~3600 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72%、可滴定酸含量0.41%、维生素C含量7.45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20.95%、可食率68.52%,综合品质优良;田间高抗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宝岛蕉于2012年通过海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琼认香蕉2012003),2021年通过全国热带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010),目前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m^(2),已成为我国香蕉主栽品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 宝岛蕉 巴西蕉 抗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改性香蕉秸秆对水中磷的吸附性能
9
作者 李碗碗 黄智 +2 位作者 阮子欣 杨凌 蒋艳红 《水处理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82,共7页
以氯化镧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合成镧改性香蕉秸秆材料(LaBS),对磷进行吸附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初始溶液浓度、温度、pH和共存阴离子对LaBS吸附磷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X射... 以氯化镧为改性剂,采用浸渍法合成镧改性香蕉秸秆材料(LaBS),对磷进行吸附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讨了初始溶液浓度、温度、pH和共存阴离子对LaBS吸附磷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技术对LaBS的理化性质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LaBS在360 min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受多步骤控制;最大吸附量为125 mg/g;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曲线,为单分子层吸附,吸附机理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微观分析表明,LaBS吸附机理主要为其表面的氢键和羟基等官能团与溶液中的磷酸根进行交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改性 香蕉秸秆 吸附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MaERF15与MaACO8靶向结合调控果实采后成熟的分子机制
10
作者 黄冰云 郑云柯 +2 位作者 张建斌 李新国 刘菊华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2-1042,共11页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MaERF15是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调控香蕉果实采后成熟作用的转录因子,MaACO8是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高水平表达的1个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氧化酶基因,但MaERF15和MaACO8的分子互作机制尚未明确。探究...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MaERF15是定位于细胞核且具有调控香蕉果实采后成熟作用的转录因子,MaACO8是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高水平表达的1个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氧化酶基因,但MaERF15和MaACO8的分子互作机制尚未明确。探究乙烯响应因子MaERF15对下游乙烯合成关键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为香蕉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香蕉DNA中分离出MaACO8启动子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GUS染色等方法研究MaACO8的启动子活性;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EMSA、双荧光素报告系统和活体成像系统研究MaERF15与MaACO8启动子互作机制。结果表明:MaACO8的启动子序列有11个,与AP2/ERF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GCC-box具有较强的启动活性;MaERF15能与MaACO8启动子的GCC-box特异性结合,激活MaACO8的表达,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进而调控果实成熟。本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香蕉果实采后乙烯生物合成调控果实成熟的理论,为香蕉耐贮运育种和成熟调控新技术的研发分别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MaERF15 MaACO8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士壤溶液中硝态氨浓度的香蕉氨肥施用研究
11
作者 何昕昀 邓碧纯 +2 位作者 胡清钰 冯宏 郭彦彪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9-1326,共8页
香蕉是需氮量特别大的作物,合理施氮是保证香蕉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负荷的基础,而合理施氮的前提是快速准确地判断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植物主要通过土壤溶液吸收氮素,因此土壤溶液中的氮素浓度在理论上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壤的... 香蕉是需氮量特别大的作物,合理施氮是保证香蕉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负荷的基础,而合理施氮的前提是快速准确地判断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植物主要通过土壤溶液吸收氮素,因此土壤溶液中的氮素浓度在理论上能够更好地反映土壤的氮素供应强度,但是基于土壤溶液中氮素浓度的施肥方案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旨在建立以监测土壤溶液中硝态氮浓度判断氮素供应水平,从而指导香蕉施肥的方法。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相继开展香蕉营养液砂培试验和土壤盆栽试验,营养液砂培试验设置7个氮浓度(0、35、70、140、210、280、420 mg·L^(-1)),土壤盆栽试验设置3个土壤溶液硝态氮浓度范围(<70、70~280、>280 mg·L^(-1))。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培试验中,当氮浓度在70~280 mg·L^(-1)时,香蕉植株的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叶面积和总干物质量显著(P<0.05)高于氮浓度低于70 mg·L^(-1)和高于280 mg·L^(-1)的处理。在土壤盆栽试验中,将土壤溶液中的硝态氮浓度控制在70~280 mg·L^(-1),香蕉苗期的生长状况最优、生物量最大,与砂培结果具有一致性。土壤溶液中的硝态氮浓度在70~280 mg·L^(-1),可以作为香蕉苗期氮肥施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 施肥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D的香蕉果梳及其果指质量估测
12
作者 付函 余绍政 +6 位作者 刘烽 褚璇 佘楠 莫东颖 徐兴 金莫辉 段洁利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3-343,共11页
为实现香蕉果梳及其果指质量的无损准确测定,提出一种融合彩色深度(RGB-D)图像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利用通用分割模型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完成果梳中单果指的实例分割,并提取果梳与各果指的2D图像与3D点云特征;进而构建并优... 为实现香蕉果梳及其果指质量的无损准确测定,提出一种融合彩色深度(RGB-D)图像与机器学习的预测方法。利用通用分割模型SAM(segment anything model)完成果梳中单果指的实例分割,并提取果梳与各果指的2D图像与3D点云特征;进而构建并优化了多元线性与5种非线性机器学习模型,对比分析其在不同观测视角(凸/凹面)、果指位置(内/外排)和特征组合下的预测性能。结果显示,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模型性能表现最优:果梳整体质量方面凹面视角的预测精度(R^(2)=0.984, RMSE=77.78 g, MAPE=5.37%)优于凸面,且3D特征(点云表面积、凸包体积)在果梳整体质量预测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单果指质量方面外排果指的预测精度(R^(2)=0.794, RMSE=13.14 g, MAPE=6.12%)显著高于内排果指(R^(2)=0.668, RMSE=17.47 g, MAPE=9.07%),2D特征(如像素面积、轮廓周长)对外排果指的质量预测更为重要。评估策略对比显示,采用最优RF模型估算平均果指质量与直接推算外排单果指质量均可达到高精度水平(约80%样本相对误差<10%)。该研究所提方法能实现果梳及其果指质量的无损准确判定,为香蕉采后自动化分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机器视觉 香蕉 机器学习 质量估测 S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香蕉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3
作者 陈秀雯 董露 +1 位作者 王娟 盛鸥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1,150,共11页
文章研究了蒸制、煮制、油炸3种加工方式对后熟第5天的美食蕉、大蕉和香芽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香芽蕉中共鉴定出84种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9.07%,主要呈现香蕉果香、花香;新鲜大蕉中共鉴定出27种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 文章研究了蒸制、煮制、油炸3种加工方式对后熟第5天的美食蕉、大蕉和香芽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新鲜香芽蕉中共鉴定出84种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9.07%,主要呈现香蕉果香、花香;新鲜大蕉中共鉴定出27种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2.80%,主要呈现香蕉果香、青香;新鲜美食蕉中共鉴定出39种物质,占总挥发性成分的36.37%,主要呈现香蕉果香。与新鲜香蕉相比,经加工处理的香蕉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经蒸制、煮制、油炸3种烹饪方式处理后香蕉中挥发性成分种类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1~59种、9~56种和2~55种,但仍保留香蕉果肉香。其中蒸制对香蕉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效果比其他加工方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挥发性成分 蒸制 煮制 油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线条病毒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4
作者 卢咏思 刘润沛 饶雪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3,共6页
为提高复合感染香蕉的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的诊断效率,保障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基于香蕉线条病毒OL(banana streak OL virus,BSOLV)、香蕉线条病毒GF(banana streak GF virus,BSGF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 为提高复合感染香蕉的香蕉线条病毒(banana streak virus,BSV)的诊断效率,保障香蕉产业的健康发展,设计基于香蕉线条病毒OL(banana streak OL virus,BSOLV)、香蕉线条病毒GF(banana streak GF virus,BSGFV)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香蕉线条病毒IM(banana streak IM virus,BSIMV)的RNase H基因保守序列的特异引物,利用BSV多克隆抗血清捕获病毒为模板,通过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条件的优化,建立能够同步检测BSOLV、BSGFV、BSIMV的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建成的最优体系为BSOLV、BSGFV、BSIMV上下游引物终浓度(μmol/L)比例0.5∶0.5∶0.5,退火温度为63℃。利用该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可以从1 mg/mL的香蕉粗提液中分别检测出BSOLV、BSGFV和BSIMV。所建立的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与引起相似症状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无交叉反应。对15份田间香蕉样品进行检测,能够明显区分出复合侵染的样品,经测序验证,BSOLV、BSGFV和BSIMV的扩增产物与GenBank相应病毒同源率分别在94%以上。表明该多重免疫捕获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香蕉种苗以及田间香蕉样品中3种BS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线条病毒 多重免疫捕获PCR 复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输送式香蕉产后处理一体化实验平台研制
15
作者 付函 佘楠 +3 位作者 莫东颖 陈柏良 徐兴 段洁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系统思维,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悬挂输送式香蕉产后处理一体化实验平台,模拟香蕉产后处理的核心工艺流程。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供料、清洗、风干、杀菌、下料和称重等单元,实现了工序的全自动化操作。... 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系统思维,设计并开发了一个悬挂输送式香蕉产后处理一体化实验平台,模拟香蕉产后处理的核心工艺流程。采用模块化设计,集成供料、清洗、风干、杀菌、下料和称重等单元,实现了工序的全自动化操作。在供料单元通过传送带和机械手将香蕉托盘推送至吊篮,吊篮通过悬挂输送机依次经过各单元处理后返回供料单元,完成循环。在清洗单元结合淹没射流与喷淋射流以提高清洗效率,杀菌单元采用弧形对称喷嘴布局以增强杀菌效果。该一体化实验平台配备控制系统和触摸屏界面,支持实时监控,可提供直观的操作体验,使学生能够理解香蕉的产后处理工艺,强化实践能力与工程问题解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产后处理 一体化实验平台 悬挂输送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棉签棒固相微萃取结合UPLC-MS/MS快速检测香蕉中农药残留
16
作者 郑美杰 郑腾飞 +2 位作者 刘春华 王明月 李秀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317,共8页
为简化香蕉中多农药残留检测步骤,缩短检测时长,降低分析检测成本,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香蕉中1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以棉签棒作为支撑载体制备2种广谱性大容量萃取头,以双萃取头模式对稀... 为简化香蕉中多农药残留检测步骤,缩短检测时长,降低分析检测成本,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香蕉中11种常见农药残留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以棉签棒作为支撑载体制备2种广谱性大容量萃取头,以双萃取头模式对稀释后的香蕉匀浆样品中农药进行萃取,以微量甲醇解吸萃取头上农药后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采用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11种农药在香蕉基质中的检出限为0.23~2.43μg/kg,定量限为0.68~7.36μg/kg;不同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6.2%~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2%,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相关规定。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成本低,能满足香蕉中多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农药残留 快速检测 香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催熟处理对香蕉后熟效果的影响
17
作者 黄晓江 冯志宏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117,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催熟处理对绿熟香蕉后熟效果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催熟方式。以绿熟巴西蕉为试材,采用乙烯利水剂浸泡和乙烯控释纸垫熏蒸2种催熟处理,以自然后熟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后时间不同处理的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 为了研究不同催熟处理对绿熟香蕉后熟效果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催熟方式。以绿熟巴西蕉为试材,采用乙烯利水剂浸泡和乙烯控释纸垫熏蒸2种催熟处理,以自然后熟为对照,测定不同处理后时间不同处理的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果皮色度b*值,硬度,果肉淀粉、可溶性糖、单宁、维生素C含量,进行感官品质评分,分析不同催熟处理对供试香蕉果实生理生化指标、后熟及货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后熟)相比,2种催熟处理加速香蕉果实后熟进程,处理后4 d即达到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峰值,较对照(自然后熟)提前4 d;2种催熟处理的果实硬度、淀粉和单宁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b*值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处理后8 d,2种催熟处理的果实均已达到可食状态,对照(自然后熟)果实处理后10 d仍未完全转黄脱涩。与乙烯利水剂浸泡处理相比,乙烯控释纸垫熏蒸处理的果皮转黄均匀,果肉软糯,后熟品质更佳,维生素C在催熟过程中损失小。转黄香蕉货架期5 d,与乙烯利水剂浸泡处理相比,乙烯控释纸垫熏蒸处理的果皮无明显褐变现象,果实无酒精气味,无粉质化,品质保持良好。综合考虑香蕉后熟效果和货架期品质,认为乙烯控释纸垫熏蒸是较好的采后香蕉催熟处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催熟 后熟 乙烯利 浸泡 熏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香蕉产量
18
作者 黄思豪 王丽霞 +4 位作者 刘永霞 姜成君 宋可欣 赵艳 何应对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皇帝蕉产量进行预测,明确最优预测模型及产量影响因素,为海南省澄迈县皇帝蕉的养分综合管理及产量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输入变量进行筛选,然后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皇帝蕉产量进行预测,明确最优预测模型及产量影响因素,为海南省澄迈县皇帝蕉的养分综合管理及产量预测等提供技术支撑。结合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输入变量进行筛选,然后采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和人工神经网络(ANN)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皇帝蕉产量预测模型,利用Shapley加法解释(SHAP)法解释模型,揭示影响皇帝蕉产量的主导因素,并量化分析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NN模型预测性能最佳,R^(2)为0.98,RMSE和MAE分别为0.16和0.10kg·株^(-1),预测值基本无偏差。ANN模型在100样本数据量左右下误差已得到收敛,更小的成本也能获得优良预测效果。虽然SVM模型预测性能只是稍差于ANN模型,但其有欠拟合风险。KNN和RF模型预测性能欠佳,有过拟合问题,且在当前样本量下误差还没收敛。SHAP法对ANN模型预测结果解释是:速效钾、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是影响皇帝蕉产量的主导因素,当蕉园速效钾含量大于100mg·kg^(-1),碱解氮含量大于100mg·kg^(-1),交换性钙含量大于600mg·kg^(-1),交换性镁含量大于60mg·kg^(-1)时对皇帝蕉产量起促进作用。在土壤交换性钙、镁缺乏时,增加土壤有效锰、有效锌的含量可能会缓解蕉园缺素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土壤养分 产量预测 机器学习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及枯萎病的影响
19
作者 汪靓 张金莲 +4 位作者 康贻豪 黄海思 覃晓娟 蒋金平 陈廷速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0-1490,共11页
由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枯萎病是目前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为筛选到对香蕉组培苗具有显著促生和抗病作用的优势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株,本研究... 由古巴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枯萎病是目前影响全球香蕉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最严重的病害。为筛选到对香蕉组培苗具有显著促生和抗病作用的优势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菌株,本研究在盆栽试验条件下对比了从广西香蕉主产区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的5种AM真菌对香蕉组培苗生长和枯萎病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的香蕉组培苗根系菌根侵染率为15.00%~95.00%,依次为BNMJ-1(C.etunicatum)>BNTJ-6(G.mosseae)>HTJ2-60(C.lamellosum)>BDQJ-2(G.fulvum)>GZXJ-10(Paraglomus sp.);除GZXJ-10处理外,其他接种处理均能显著促进香蕉组培苗生长,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BNMJ-1处理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其株高、茎径、叶片数、最大根长、总生物量较对照组分别增加68.60%、44.54%、40.67%、12.05%和65.15%,BNTJ-6处理的促生效果次之;BNMJ-1处理的枯萎病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NTJ-6处理,较对照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93.37%和89.03%,防效分别达93.64%和88.85%。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AM真菌中对香蕉组培苗促生、抗病效果较好的菌株为BNMJ-1和BNTJ-6。因此,本研究筛选获得香蕉组培苗的促生抗病优势AM真菌菌株,为后期开发香蕉菌根种苗以及专用菌根真菌菌剂、菌肥等产品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促生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熟过程调控的香蕉采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20
作者 肖宏坤 孙忠科 +2 位作者 冯先阳 张高阳 李成伟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9-156,共8页
香蕉作为呼吸跃变型水果,在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极易出现褐变、过度软化甚至腐烂等情况,导致食用价值降低。综述了香蕉后熟过程中以乙烯调控为主的生物学基础,总结了后熟时期香蕉果实品质及其典型生理特征。分别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 香蕉作为呼吸跃变型水果,在采后贮藏和流通过程中极易出现褐变、过度软化甚至腐烂等情况,导致食用价值降低。综述了香蕉后熟过程中以乙烯调控为主的生物学基础,总结了后熟时期香蕉果实品质及其典型生理特征。分别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以及生物保鲜三个方面,重点介绍了近年香蕉采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研究热点以及应用效果,分析了各种保鲜技术的优缺点并提出未来香蕉采后保鲜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香蕉采后贮藏新技术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采后贮藏 保鲜技术 后熟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