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芸火绒草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劲松 韦梅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82-1484,共3页
香芸火绒草 (L 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采其当年生茎、叶、花不同部位 ,分别经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提取 ,得黄棕色芳香油 ,其得率为 0 .1 % ,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试分析。鉴定出愈创醇、甲酸香草酯、苯... 香芸火绒草 (L 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采其当年生茎、叶、花不同部位 ,分别经水蒸气蒸馏法蒸馏提取 ,得黄棕色芳香油 ,其得率为 0 .1 % ,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试分析。鉴定出愈创醇、甲酸香草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芳樟醇、香叶醛、姜黄烯等化合物。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 ,其为清灵花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芸火绒草 挥发性化学成分 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GC-MS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飞 周丽 +2 位作者 陈琳 滕云 侯太平 《草业与畜牧》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对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获得了温度45℃、压力18MPa为其相对较佳提取条件,提取产物为黄绿色浸膏,得率为0.87%。将该浸膏精制成净油,其得率为60.2%。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净油分析,鉴定出其中... 通过对高原植物香芸火绒草超临界CO2萃取的研究,获得了温度45℃、压力18MPa为其相对较佳提取条件,提取产物为黄绿色浸膏,得率为0.87%。将该浸膏精制成净油,其得率为60.2%。进一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净油分析,鉴定出其中的15种化学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挥发油成分主要为:邻苯二甲酸异辛酯、高良姜素黄烷酮、α-甜没药萜醇、橙花叔醇、胡萝卜醇、棕榈酸等。通过对香芸火绒草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高原特有植物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芸火绒草 超临界CO2萃取 挥发油 GC—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书贤 王冬梅 +2 位作者 刘凤琴 周劲松 韦梅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0-82,共3页
香芸火绒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海、四川、甘肃省地区。采其当年生茎、叶、花分别用水蒸馏法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平均得率精油为0.1003%,浸膏为0.74%。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愈创醇、3,7,11-三甲基-1-醇十二... 香芸火绒草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的青海、四川、甘肃省地区。采其当年生茎、叶、花分别用水蒸馏法和萃取两种方法提取精油和浸膏,平均得率精油为0.1003%,浸膏为0.74%。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出愈创醇、3,7,11-三甲基-1-醇十二碳三烯-2,6,10、甲酸香草酯、苯二酸双酯、十六烷酸、姜黄烯、三环庚烯、芳樟醇、苯甲酸苯乙酯、苯乙醇乙酯、香叶醛、香草醇等22种化合物。另外,还对香芸火绒草浸膏香气作了香型评定,为清灵花香,香气甜润幽雅、珍贵,在日用化工、食品工业上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植物可成为天然香料生产一种新型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芸火绒草 精油化学成分 清灵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香芸火绒草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云玲 祝汪洋 +1 位作者 谭静玲 张浩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1-445,共5页
为对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抗炎活性研究,本实验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从香芸火绒草的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分别鉴定为... 为对香芸火绒草(Leontopodium haplophylloide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及抗炎活性研究,本实验通过正、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从香芸火绒草的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并运用现代波谱技术(1H NMR、13C NMR)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β-苯乙醇酯(2)、原儿茶酸(3)、tyrosol(4)、对羟基苯甲酸(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异莨菪亭(7)、7-(2,3-epoxy-3-methyl-3-butyloxy)-6-methoxycoumarin(8)、洋芹素(9)、牡荆素(10)、5-羟基-4',7-二甲氧基-6,8-二甲基黄酮(11)、5,7-二羟基-8-甲氧基黄酮(12)、百蕊草素Ⅲ(13)、methyl flavogallonate(14)、3,5,7,3',4'-pentahydroxyflavone (15)、木犀草素(16)、高良姜素(17),其中化合物1~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抗菌筛选发现发化合1、2、4~6、9、10、13~17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蜡状芽孢菌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芸火绒草 咖啡酸-β-苯乙醇酯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