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督教对孙中山思想之影响透视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德发 《学术论坛》 CSSCI 1989年第1期65-70,共6页
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在檀香山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主席,参加者有二十余人,包括侨胞中的知识分子、基督教徒及一般人士。采取秘密组织方式,“入会者一律宣誓,誓词由李昌宣读,先生首先行之,其法在开卷圣经上置其左手,右手向上高举,恳求上... 1894年11月24日,兴中会在檀香山正式成立,孙中山为主席,参加者有二十余人,包括侨胞中的知识分子、基督教徒及一般人士。采取秘密组织方式,“入会者一律宣誓,誓词由李昌宣读,先生首先行之,其法在开卷圣经上置其左手,右手向上高举,恳求上帝鉴察,然后照誓词宣誓。”“这种仪式,可以说是受了欧美政治及基督教礼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孙中山思想 中国人民 基督教徒 学医 香港西医书院 出版社 革命道路 兴中会 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和他的老师康德黎
2
作者 谭文凤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6-,39,共2页
英国人詹姆士·康德黎(James Cantlie)营救过“伦敦被难”的孙中山的事迹已为史界尽知,但是,孙中山和康德黎是怎样成为挚友的,有关史书提及不多。前不久,笔者读了康德黎、琼斯《孙逸仙和中国的觉醒》(James Cantlie and C·Sher... 英国人詹姆士·康德黎(James Cantlie)营救过“伦敦被难”的孙中山的事迹已为史界尽知,但是,孙中山和康德黎是怎样成为挚友的,有关史书提及不多。前不久,笔者读了康德黎、琼斯《孙逸仙和中国的觉醒》(James Cantlie and C·Sheridan Jones《Sun Yat Sen and the awakening ofChina》,伦敦加诺德父子公司1912年出版),对两人由结识到挚友的情况略知大概,特粗略成文介绍,不妥之处请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康德黎 伦敦被难 老师 清政府 詹姆士 澳门 香港西医书院 孙逸仙 英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背后的支持者——华侨资本家孙眉事略
3
作者 何玲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3,共3页
孙中山何以能从一个平凡的乡村少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何以能引进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彻底结束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帝制?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他的早期经历。孙中山早年比较系统地接受过西方的近代教育,对欧美社会进行过长期的实... 孙中山何以能从一个平凡的乡村少年,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何以能引进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彻底结束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帝制?这一切都要追溯到他的早期经历。孙中山早年比较系统地接受过西方的近代教育,对欧美社会进行过长期的实地考察,而在背后以巨大的财力默默支撑他完成这一切的,是他的长兄、华侨资本家孙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教育 封建帝制 欧美社会 历史人物 反清革命 基督教公理会 早期经历 香港西医书院 革命团体 吴稚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年谱 被引量:15
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1期78-97,共20页
前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的英勇战士。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生活实践,将会有助于我们认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复杂斗争过程,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孙中山的珍贵... 前言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是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的英勇战士。全面地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生活实践,将会有助于我们认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复杂斗争过程,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孙中山的珍贵的思想遗产。《孙中山年谱》的编写,始于1964年。1966年初完成初稿,分五册打印。当时参加鳊写的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广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政协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广东省参事室、华南师范学院和暨南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 香港西医书院 文史研究 孙中山 康德黎 华侨 起义军 台湾 澳门 勤奋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早期思想的基本倾向——兼与黄彦同志等商榷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致治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9年第6期61-68,共8页
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早期思想?文化大革命前长期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一八九五年前,孙基本上是个改良主义者;有的人则主张这时革命思想是主要的;也有人觉得孙这时虽有革命思想,而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改良思想。孰是孰非?一直没有定评。... 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早期思想?文化大革命前长期存在不同的见解:有的人认为一八九五年前,孙基本上是个改良主义者;有的人则主张这时革命思想是主要的;也有人觉得孙这时虽有革命思想,而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改良思想。孰是孰非?一直没有定评。一九七八年七月,《学术研究》第二期发表黄彦同志《孙中山早期思想的评价问题》一文,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黄彦同志认为:“在孙中山的思想统一体中,一方面已出现了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意识;一方面又有希望清政府‘奋起’以领导推行‘新法’的改良主义意识;在这处于不均衡状态的矛盾着的两方面中,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后一方面,正是在改良主义思想意识支配下,才做出了上书于统治阶级当权派或有权势人物的种种举动。”黄彦同志在文章中对孙中山早期留存的三篇作品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不少好的见解,但所作的结论则值得商榷。下面拟谈点个人意见,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西医书院 孙中山 文化大革命前 救国救民 早期思想 当权派 各种因素 革命思想 领导 基本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美国华侨
6
作者 张维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137-148,共12页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孙中山出生于农民家庭。他于一八七九年十四岁时到檀香山,依靠他的大哥孙眉(字德彰)就读于意奥兰尼学校。孙眉于一八七一年到檀香山做雇工,后经营...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孙中山出生于农民家庭。他于一八七九年十四岁时到檀香山,依靠他的大哥孙眉(字德彰)就读于意奥兰尼学校。孙眉于一八七一年到檀香山做雇工,后经营畜牧业发家,成为华侨资本家,所以孙中山本人也可以说是侨眷。孙中山于一八八三年入香港拔萃书院读书;一八八四年转学香港皇仁书院;一八八六年春入广州博济医学院附设的南华书院;一八八七年一月转学香港西医书院。孙中山长期受欧美的资产阶级教育,深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特别接受了美国林肯“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的思想,以后遂发展成为他企图创立民国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侨 华侨资本 旧金山 孙中山 香港西医书院 革命活动 农民家庭 会员 新中国 纽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