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养殖鱼类中香港海鸥型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定强 谢海平 +3 位作者 陆敢 孙旭 陈琳 陆勇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132,共2页
首次从广东省淡水养殖鱼类肠道中分离到了引致人类严重腹泻的新现病原菌-香港海鸥型菌,描述了该菌的培养特性、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并进行了理化鉴定;初步研究了该菌对抗生素的抗性谱。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感染性腹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复方新诺明香港海鸥型菌中Ⅰ类整合子、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的检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冰 冯嘉丽 +7 位作者 李美霞 朱江峰 魏耀红 张欧 康燕 俞守义 陈清 胡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型菌淡水鱼与蛙来源分离株磺胺类耐药性以及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香港海鸥菌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菌株,PCR方法扩增耐药菌株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128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20株...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型菌淡水鱼与蛙来源分离株磺胺类耐药性以及Ⅰ类整合子介导耐药的情况。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香港海鸥菌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菌株,PCR方法扩增耐药菌株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果 128株香港海鸥菌中共有20株耐复方新诺明药物,耐药率15.6%;20株耐药菌株中sul1阳性率90%,sul2阳性率50%,Ⅰ类整合子携带率80%。结论淡水鱼与蛙来源香港海鸥型菌菌耐磺胺的机制可能与Ⅰ类整合子、sul1、sul2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Ⅰ类整合子 磺胺类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鸥型菌四环素耐药性及其耐药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罗毓婷 陈定强 +2 位作者 杨羚 林勇平 吴爱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30-632,共3页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草鱼和青蛙的肠道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鉴定的方法分离出香港海鸥型菌。用纸片扩散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四环素类... 目的:了解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集草鱼和青蛙的肠道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生化鉴定和16SrRNA基因鉴定的方法分离出香港海鸥型菌。用纸片扩散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四环素耐药株中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将检测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614份肠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57株香港海鸥型菌,其中鱼分离株82株,蛙分离株75株,鱼和蛙的分离率分别为18.51%和43.86%。5株四环素耐药株均来自蛙分离株,其中有2株检测出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及其阻遏基因tetR,其他四环素耐药基因则未检出。tet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香港海鸥型菌的TetA蛋白同源性为100%。结论:不同宿主的香港海鸥型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该菌携带的四环素耐药基因以tetA为主,某些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仍然未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四环素 耐药性 四环素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鸥型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梅玲玲 张俊彦 +5 位作者 龚璞 潘军航 占利 张云怡 杨勇 吴嘉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利用Taq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香港海鸥型菌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香港海鸥型菌16SrDNA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对反应体系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及退火温度... 目的利用TaqMan-MGB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特异、灵敏的香港海鸥型菌检测方法。方法根据香港海鸥型菌16SrDNA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对反应体系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及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用添加已知量的香港海鸥型菌样本验证方法敏感性;用香港海鸥型菌以及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验证方法特异性和稳定性。结果当25μL反应体系中上、下游引物(10μmol/L)各为0.6μL,探针(10μmol/L)为0.4μL,模板DNA量为5.0μL,反应条件:预变性95℃20s,变性95℃10s,退火57℃40s,40个循环时,香港海鸥型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反应Ct值与待检菌浓度对数具有良好线性关系[Ct=-3.538×log(菌浓度)+13.56,r=0.999],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达到36cfu/mL。23株香港海鸥型菌检测Ct值均小于35,而104株非香港海鸥型菌检测Ct值大于35或扩增曲线成一平滑直线。隔天连续5d重复试验Ct值变异系数小于3。20件活鲤鱼、18件活草鱼香港海鸥型菌检测率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显著高于常规检测方法(P<0.01,χ2=21.50)。且后者所需时间为5d,前者仅需10h。结论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香港海鸥型菌检测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TAQMAN-MGB探针 实时荧光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耐药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丽东 肖锋 +1 位作者 杨羚 陈定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66-3169,共4页
目的:研究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并评估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不同来源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敏实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并评估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不同来源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敏实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6株香港海鸥型菌对4种常见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依次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酮酸。鱼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蛙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萘啶酮酸的敏感率分别为62.50%、37.50%、48.21%、19.64%。采用两种方法检测鱼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两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对诺氟沙星具有完全一致性(100%)。对于蛙分离株,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则较差。结论: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在蛙分离株中尤为明显。两种方法测定喹诺酮耐药性结果有一定差异,建议使用稀释法进行药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喹诺酮类药物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鸥型菌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璐璐 陈志永 陈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65-367,361,共4页
研究人员证实,香港海鸥型菌自被发现以来,即与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旅行者腹泻有关,甚至可能是近20年来发现的首种可致严重胃肠炎的新病菌。淡水鱼可能是香港海鸥型菌的主要储存宿主,进食鱼类为其主要的感染途径。同时,亚洲、欧洲、... 研究人员证实,香港海鸥型菌自被发现以来,即与社区获得性胃肠炎、旅行者腹泻有关,甚至可能是近20年来发现的首种可致严重胃肠炎的新病菌。淡水鱼可能是香港海鸥型菌的主要储存宿主,进食鱼类为其主要的感染途径。同时,亚洲、欧洲、非洲及中美国家相继发现感染个案,提示病菌可能在全球范围广泛分布。本文描述了香港海鸥型菌的生物学及生化特性,并阐述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展望其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病原学 流行病学 社区获得性胃肠炎 旅行者腹泻 淡水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pH对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国军 吴淑勤 +4 位作者 潘厚军 石存斌 邓伟达 武平 刘琼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57-660,共4页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草鱼肠道中分离的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计算细菌数量,研究香港海鸥型菌GRAI株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15℃和〉42℃的条件下不能生长,2... 目的研究温度和pH对草鱼肠道中分离的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计算细菌数量,研究香港海鸥型菌GRAI株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结果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15℃和〉42℃的条件下不能生长,28℃是该菌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在pH5.0~9.5范围内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值范围为5.5~6.0;加热灭活试验表明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在营养肉汤中65℃15min、90℃5min、100℃1min被灭活,而在用营养肉汤倍比稀释的草鱼糜中65℃20min、90℃8min、100℃6min被灭活。结论试验表明香港海鸥型菌GRA1株为一种嗜温菌.对热和酸的抵抗力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香港海鸥型菌红霉素耐药性与基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铮峰 张冰纯 +3 位作者 王盼盼 陈定强 赵路宁 余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红霉素的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从青蛙和草鱼肠道中分离的菌株共122株,使用K-B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红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红霉素耐药株中红霉素抗性基因...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对红霉素的耐药性及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从青蛙和草鱼肠道中分离的菌株共122株,使用K-B法对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红霉素抗生素的耐药性测定,用PCR方法检测红霉素耐药株中红霉素抗性基因ereA,ereB,ermA,ermB,ernC,MefA/E,mphA,SAT4的携带情况,并将检测阳性结果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香港海鸥型菌对红霉素耐药率为28.7%,其中蛙源株耐药率为35.1%,鱼源株耐药率为25.9%。对红霉素耐药的35株菌中,蛙源株ereA基因检出率为30.8%,鱼源株没有检出ereA基因。结论广州地区香港海鸥型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蛙源株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比鱼源株高,海鸥型菌蛙源株对红霉素产生的耐药性与ereA基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红霉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首次发现“香港海鸥型菌”
9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4年第6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香港 香港海鸥型菌 淡水鱼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腹泻病人香港海鸥形菌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宇静 贺小峰 +3 位作者 张欧 朱江峰 胡静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5-457,462,共4页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腹泻病人中香港海鸥型菌(LH)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情况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于广州某医院采集了646例门急诊腹泻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用EC肉汤进行增菌,并分别采用麦康凯平板及头... 目的初步了解广州市腹泻病人中香港海鸥型菌(LH)和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感染情况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2008年9月~2009年10月于广州某医院采集了646例门急诊腹泻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用EC肉汤进行增菌,并分别采用麦康凯平板及头孢哌酮麦康凯平板进行ETEC和LH的分离培养;用生物梅里埃API20NE和API20E进行生化鉴定;用PCR方法进行基因鉴定;K-B纸片扩散法作耐药性检测。结果646例标本中未检出LH,检出38例ETEC,检出率6%。药敏结果显示ETEC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及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广州市LH的人群感染率可能较低;ETEC引起的腹泻较10年前有降低倾向,仍需进一步做多中心调查。食用水产品可能是ETEC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治疗ETEC类腹泻建议首选头孢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香港海鸥型菌 产肠毒素大肠杆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