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香港新浪潮”对传统香港电影的创新
- 1
-
-
作者
白娟娟
-
机构
临沂师范学院 山东临沂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31-32,共2页
-
文摘
"香港新浪潮"电影是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之交的"亚洲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70年代末开始,香港的一些年轻电影导演开始参与到香港电影业的发展进程中,并以他们对电影的独特理解方式从电影语言、电影类型和内在思想等方面对传统的港式影片做出了革新。
-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
香港电影
创新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论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暴力美学”
被引量:1
- 2
-
-
作者
付晓
-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5-20,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文化交汇视域下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研究(1978-1984)"(项目编号:13YJC760017)之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暴力美学"是一个在香港发展和成熟起来的电影美学概念,其审美价值不仅在于刻画形式美感,更在于表达时代性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思考。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暴力美学"在秉承本土类型电影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变迁,锐意创新。其中,"暴戾剪辑"是对香港动作片剪辑技巧和拍摄技法的一次革新改造,在创作思想上表达了"主体间性"的宿命悲情;"身份奇观"则是在动作设计上对过去"舞台杂耍"的时代性更替,以暴力表达凸显历史转折期的特殊身份困惑。
-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
暴力美学
电影剪辑
动作设计
身份认同
-
分类号
J90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香港电影新浪潮中的恐怖片浅探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楚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
-
出处
《电影评介》
2013年第4期13-15,21,共4页
-
文摘
始于1979年的香港电影新浪潮为陈旧的粤语电影圈注入一股新鲜空气,新浪潮中的恐怖片从传统粤语恐怖电影中取得了大量能量,并将传统的闽南文化融入恐怖片中,同时大胆加入了高科技与现代艺术的元素,使得恐怖片的发展更加多元化,提升了恐怖片这一类型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
关键词
香港电影新浪潮
恐怖片
艺术元素
品位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新浪潮电影的本土化实践——以严浩《似水流年》为例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田泥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3,共9页
-
文摘
作为新浪潮电影在本土美学实践的代表作,严浩的《似水流年》借助西方现代电影语言进行了电影内涵、意义表达的艺术实验,开拓出了一片不同于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空间。《似水流年》具有多重美学意蕴,反映了城乡切换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也意味着因时间与空间中的移动,人的精神结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改变,而这恰恰说明,个体或群体的主体性在城乡切换的多元建构中至关重要。该片展现了港人由于所处历史时空与母体文化存在的割裂性,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中华母体精神的依存性,因此电影不仅具有中华母体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也具有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
-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
《似水流年》
城乡切换
景观叙事
女性主体建构
-
Keywords
Hong Kong's new wave
Homecoming
urban-rural transition
landscape narrative
female subject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漫谈徐克的导演艺术和影像风格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秦明超
吴明
-
机构
南昌大学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0-72,共3页
-
文摘
20世纪70年代末,在香港涌起的新浪潮导演运动中,徐克电影无论在题材还是在影像风格上,都显示出个性的光芒。作为香港新电影的开拓者之一,徐克的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以其卓越的电影才华,将"徐克风格"和"徐克本色"注入到电影文本之中,深刻影响了华语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本文采用传记式的行文方式,结合徐克的个人经历和电影文本,来阐述徐克的导演艺术和影像风格。
-
关键词
香港新浪潮
徐克电影
影像风格
文化认同
-
分类号
J911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