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与香气前体物质的差异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寿松 邓慧莉 +4 位作者 何水平 周子维 邓婷婷 孙云 赖钟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2-507,共6页
研究水仙和肉桂2种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变化以及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肉桂香气前体物质总量是水仙的0.80~1.93倍,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水仙β-樱草糖苷酶基因平均相... 研究水仙和肉桂2种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变化以及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肉桂香气前体物质总量是水仙的0.80~1.93倍,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水仙β-樱草糖苷酶基因平均相对表达量(1.10)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1.90),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鲜叶,做青过程中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54)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0.76),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鲜叶比较未达到显著水平,做青结束后达到显著水平.水仙2个基因和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及各糖苷成分含量变化总体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 β-樱草糖苷酶 Β-葡萄糖苷酶 基因相对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和叶面钾肥混施对烤烟钾代谢和香气物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姜林 梁柯伟 +5 位作者 魏林波 王海洋 杨晓朋 陈要辉 陈旭初 姬小明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0-1039,共10页
【目的】探究打顶后喷施壳寡糖和叶面钾肥对烤烟上部叶钾含量、钾离子通道基因表达量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打顶后喷施清水(对照,CK),壳寡糖(T_(1)),KH_(2)PO_(4)(T_(2))、K_(2)HPO_(4)(T_(3))、壳寡糖... 【目的】探究打顶后喷施壳寡糖和叶面钾肥对烤烟上部叶钾含量、钾离子通道基因表达量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设置打顶后喷施清水(对照,CK),壳寡糖(T_(1)),KH_(2)PO_(4)(T_(2))、K_(2)HPO_(4)(T_(3))、壳寡糖+KH_(2)PO_(4)(T_(4))、壳寡糖+K_(2)HPO_(4)(T_(5))6个处理。对比分析喷施后鲜烟叶钾含量及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评价烤后烟叶多酚、有机酸、Amadori化合物、氨基酸等多种香气物质以及烤后烟叶质量。【结果】(1)与对照相比,喷施壳寡糖+K_(2)HPO_(4)(T_(5))处理不同阶段鲜烟叶钾含量增幅为22.37%~27.32%,初烤烟叶钾含量增加23.53%,且NtTPK1、NKT6、NtKCl、KAT3这4个内流型钾离子通道基因表达量最大,外流型SKOR基因表达量最小。(2)各试验组多酚、有机酸、Amadori化合物、氨基酸总量较对照均提高,增幅分别为10.27%~23.14%、1.15%~18.40%、12.20%~15.41%、11.63%~30.49%,其中以喷施壳寡糖+K_(2)HPO_(4)(T_(5))处理提高效果最明显。(3)与对照相比,喷施壳寡糖+K_(2)HPO_(4)(T_(5))处理烤烟常规化学成分更为适宜协调,且感官质量评分最高。【结论】120 mg/L壳寡糖与0.1%K_(2)HPO_(4)混合喷施可促进烟叶钾离子通道基因的表达,提高烟叶钾含量和香气物质总量,有利于优质烟叶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叶面钾肥 烤烟 钾离子通道 香气前体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果实芳香族特征香气的形成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郝亚冬 刘敏欣 李景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9-385,共7页
芳香族香气成分是青梅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杏仁特征性香气的贡献者,目前此类特征性香气的累积规律及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探究青梅果实中芳香族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累积及其生源机制,以不同成熟期的青梅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芳香族香气成分是青梅果实及其加工产品杏仁特征性香气的贡献者,目前此类特征性香气的累积规律及形成机制未得到充分研究。为探究青梅果实中芳香族特征香气物质的形成累积及其生源机制,以不同成熟期的青梅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芳香族特征香气成分,结合特异性氨基酸等前体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成熟过程中芳香族特征香气差异明显,成熟中期(花后80~100 d)香气物质代谢最为活跃,氨基酸含量最低。青梅中特征香气物质累积变化表明,芳香族香气物质来源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苯甲醛与苯乙醛合成途径存在竞争关系,且苯甲醛为通过非β氧化途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特征香气 芳香族 香气前体物质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类胡萝卜素成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刘飞 叶阳 +5 位作者 李春华 汪闵 唐晓波 张厅 王小萍 王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1-240,共10页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比分析所测类胡萝卜素组分随工夫红茶加工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共检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4种,其中胡萝卜素类3种、叶黄素类10种、类胡萝...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类胡萝卜素种类及含量,并对比分析所测类胡萝卜素组分随工夫红茶加工进程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工夫红茶加工在制品共检出类胡萝卜素组分24种,其中胡萝卜素类3种、叶黄素类10种、类胡萝卜素酯类11种;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以叶黄素(126.000 0±3.605 6)~(317.666 7±12.662 3)μg/g、β-胡萝卜素(31.533 3±1.365 0)~(70.166 7±1.650 3)μg/g含量较高;同一类胡萝卜素组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以叶黄素棕榈酸酯含量变异系数最大(130.85%)。同时,对比不同类胡萝卜素组分变化趋势,发现检出物质含量总体呈现3种变化趋势,其中以发酵、干燥阶段叶黄素变化速率最大,分别为10.25、58.33?μg/(g·h);此外,研究发现持续中温、酶促氧化和剧烈湿热作用是引起类胡萝卜素变化的主要诱因,但各组分对其响应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将为红茶风味品质形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类胡萝卜素 香气前体物质 含量 加工过程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梅果实成熟期间特征性主香成分的积累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敏欣 刘畅 +3 位作者 王鹰翔 杨丽丽 李方坤 李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344-351,共8页
以四川省大邑县大青梅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分析确定其特征性主香,结合香气前体和气候因子关联分析,探究主香成分在成熟期间的积累规律。结果显示,丁酸乙酯、β-月桂烯、3-甲基-丁酸乙酯... 以四川省大邑县大青梅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香气活性值分析确定其特征性主香,结合香气前体和气候因子关联分析,探究主香成分在成熟期间的积累规律。结果显示,丁酸乙酯、β-月桂烯、3-甲基-丁酸乙酯、苯甲醛和壬醛是四川大邑地区大青梅的主要特征香气物质;C_(6)、C_(9)类化合物是其特征性主香成分,C_(6)类香气物质与不饱和脂肪酸前体的相关性较高,且C_(6)和C_(9)类香气物质合成存在正相关。气候显著影响果实成熟期间的香气积累,果实成熟前期降水量是C_(6)类物质含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影响结合态己烯醇类物质的积累;成熟后期气温对己醇、己酸等游离态物质含量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青梅精深加工中风味、品质分析,探究气候因素对青梅及其产品的影响,为风味检测实现原料、加工产品的产区判别,积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香气 果实成熟 香气前体物质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