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核心功能强化背景下北京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剑 赵淼 李宇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82-87,共6页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内涵,借鉴西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基于北...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随着北京首都核心功能的不断强化,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化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基于高技能人才的核心内涵,借鉴西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基于北京市已有实践探索,未来北京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应着重在培养高超的专业技能、提供高层次的学历教育、鼓励考取高级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培养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强化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高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 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核心功能强化背景下北京职业教育专业门类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剑 赵淼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90-96,共7页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职业技能人才的使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结构是否与区域发展需求相适应,对于职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在首都核心功能...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职业技能人才的使命,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结构是否与区域发展需求相适应,对于职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在促进区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在首都核心功能强化背景下,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逐步被疏解到周边的河北、天津等地,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同专业门类的职业技能人才需求也在随之变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北京职业教育如何才能主动适应首都发展的新需求,成为一个亟需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演变历程,分析了非首都功能疏解下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而分析当前北京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剖析北京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法"和"减法"并举促进北京职业教育结构优化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职业教育 专业结构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rbansim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动态模拟研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艳芳 刘治彦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1-128,共8页
科技创新中心是首都核心功能中新增设的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对应的支撑产业,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对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Urbansim大尺度模型动态模拟首都2016—2030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中心是首都核心功能中新增设的功能,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对应的支撑产业,优化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对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有重要意义。基于此,采用Urbansim大尺度模型动态模拟首都2016—2030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发现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严重的职住分离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集聚在主城区的西北部、东部及东南部,其布局主要受交通成本、支付能力、地价、人口及就业密度等因素影响。疏解首都非核心产业和提升核心产业相结合的政策更能有效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在此过程中,应积极打造多核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节作用,全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间的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产业布局 动态模拟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功能核心区居住空间热环境差异与形态响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硕 石炀 +1 位作者 管亚平 张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2,共10页
探究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居住空间形态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为优化居住空间形态,改善居住空间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以局地气候区分类体系为基础,划分核心区居住空间形态类型,利... 探究首都功能核心区内居住空间形态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可为优化居住空间形态,改善居住空间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例,利用遥感数据和城市基础空间信息数据,以局地气候区分类体系为基础,划分核心区居住空间形态类型,利用单窗算法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对比不同居住空间形态的热环境差异;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探究居住空间形态和城市热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核心区什刹海、南锣鼓巷、大栅栏、西四北等历史住区的地表温度总体上较多层老旧小区、高层住区高,自由肌理历史住区地表温度总体上较规整肌理历史住区高;建筑密度对空间热环境效应呈正相关,建筑平均层数则呈负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在冬季强于夏季。最后,探讨了除建筑高度、建筑密度、肌理类型等空间形态因素,建筑材料、经济社会和住房条件也可能是影响热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热环境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 居住空间 空间形态 局地气候分区 首都功能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耦合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瑞晖 韩丽 +4 位作者 马东春 孙桂珍 唐摇影 杨钢 顾雅琪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3,共7页
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北京创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脉络,构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赋权和熵权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度... 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北京创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脉络,构建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基于赋权和熵权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估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水文化遗产价值。结果表明:基于赋权和熵权组合权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评估结果相较传统方法准确性高,稳定性强;北护城河、金水河、什刹海、北海和陶然亭水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为Ⅰ级,具备较高的社会经济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功能核心 水文化遗产 价值评估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国槐健康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佳慧 彭祚登 +1 位作者 刘勇 马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4-73,84,共11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国槐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管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树木健康一级和二级诊断法,对生长在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主要街道、胡同、绿地区域的国槐进行每木调查,采... 【目的】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国槐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管护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树木健康一级和二级诊断法,对生长在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内主要街道、胡同、绿地区域的国槐进行每木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3种方法建立健康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生长因素(胸径、冠幅)、管护措施(修剪方法、防踩铺装)、环境因子(与设施距离、遮荫情况)3个方面,进行国槐单株的健康评价,分析不同因素对国槐林木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在研究区内的31 475株国槐中,健康单株占12.81%,亚健康单株占82.03%,不健康单株占5.16%。街道、胡同、绿地3个区域内的健康、亚健康、不健康3个等级的国槐数量均呈正态分布。生长在绿地区域的国槐健康状况较好;不健康国槐单株受害等级评价中,1级占29.51%,2级占36.97%,3级占23.66%,濒死占9.86%。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冠幅、防踩铺装、修剪方法、与设施距离对国槐健康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遮荫情况对国槐健康无显著影响。核心区内国槐的健康综合得分随胸径和冠幅增大而总体下降,在有机材料覆盖、修剪规范、与设施距离≥2~<4 m、无遮荫条件下健康状况较好。【结论】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国槐整体表现为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保育养护潜力,但部分不健康国槐受害严重,亟需处理。在国槐树木基部覆盖有机材料、规范修枝技术、确保与设施的栽植距离≥2 m和无遮荫,是国槐养护管理以促进其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 首都功能核心 树木健康二级诊断 树木健康评价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都功能核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凤春 王效科 +1 位作者 郑华 马东春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65,共5页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 根据北京市节水型区创建考核标准和指标体系,评价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域的用水水平和节水现状,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针对区域的节水潜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经济社会特征为出发点,研究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当前还存在着节水管理体制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不健全、节水监控管理水平不高、节水宣传不够等问题,在公共服务业、居民家庭、园林绿化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因此从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设、借助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各行业节水管理、加强节水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节水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支撑首都功能核心区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紧缺 节水型社会 首都功能疏解 首都功能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大战略与首都未来构想——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47
8
作者 杨开忠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2期72-83,95,共13页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四个服务"从传统到现代"质"的跨越,北京国际化程度和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病日益凸显。解决北京"空间"危机的出路不...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四个服务"从传统到现代"质"的跨越,北京国际化程度和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病日益凸显。解决北京"空间"危机的出路不在迁都,而在于"展都",即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功能承载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应当按照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辅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着力打破地方封锁、市场垄断,建立健全区域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共同市场;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首都功能疏解的经验,着力制定实施政府引导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四个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核心区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琰 余韵 +3 位作者 刘勇 王开勇 周晓杰 王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40-1349,共10页
【目的】针对城市树木健康评价的快速化、准确化及生产化,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的生长、健康及管护现状,为构建精炼、全面的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体系及管护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针对城市树木健康评价的快速化、准确化及生产化,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主要绿化树种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的生长、健康及管护现状,为构建精炼、全面的洋白蜡行道树健康评价体系及管护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核心区11条主要街道的洋白蜡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K-means聚类构建健康评价模型,采用判别分析进行结果验证,将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结合建立洋白蜡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同时从生长状况、管护措施以及环境因子3个方面,分析胸径、树高、修枝留茬数量、防踩铺装等因素对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域中,健康、亚健康、不健康及濒死单株分别占总数的39.20%、41.26%、16.78%和2.76%;建立的BP神经网络健康预测模型中,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与总集的期望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720、0.9976及0.9953,均大于0.9500,表明此模型能准确地反映洋白蜡行道树12个评价指标与健康评价类别的关系,可用于对同一地区其他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预测;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胸径、修枝留茬、防踩铺装、株距、树池面积、车道数及车道走向均对洋白蜡行道树的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影响(P<0.05),树高影响较小。当洋白蜡胸径为60~70 cm、树体无修枝留茬、树池铺装透水性好、株距为5~10 m、树池面积为1~2 m^(2)、道路宽度适宜且为南北走向时,洋白蜡健康状况最好。【结论】研究区域内,洋白蜡行道树整体呈亚健康状态,具有良好的保育保养潜力,部分受害严重,亟需处理。在洋白蜡行道树栽植及后期管护中,确保其修剪规范、铺装材料透水强、株距5~10 m、树池面积1~2 m^(2)以及适宜的道路情况,是保证洋白蜡行道树健康状况良好的重要措施。图3表13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白蜡 首都功能核心 树木健康评价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的“困境”与河北的“角色” 被引量:32
10
作者 安树伟 肖金成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共7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难点在河北。寄希望于通过"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来治理北京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不可能的。要通过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逐步缩小河北中小城市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难点在河北。寄希望于通过"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来治理北京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是不可能的。要通过提升北京周边中小城市的功能,逐步缩小河北中小城市与北京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进而起到拦蓄进入北京人口和产业的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并不仅仅是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而是承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环渤海地区科学发展的核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推进区、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支撑区等功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级城市群与中国的国家竞争力--关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秀山 李逸飞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15期41-51,共11页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及任务是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交通、市场、制度、公共服务、产业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但目前,京津冀依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结构失衡、区域差距较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及任务是在京津冀地区形成交通、市场、制度、公共服务、产业等方面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但目前,京津冀依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结构失衡、区域差距较大、环境污染严重以及地区功能定位模糊等问题。当前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打破行政壁垒、明确三个省市的功能定位,优化首都功能,最终将京津冀地区打造为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统筹把握政府的行政指令与市场规律,通过中央顶层设计推动地方政府协调合作进而依靠市场力量的动力机制来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区域发展战略 首都核心功能 京津冀城市群 环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地区经济效应 被引量:8
12
作者 姚永玲 李若愚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7年第6期17-23,共7页
产业转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步骤进展缓慢。除企业的转移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损失外,还在于相关产业将要失去已经形成的经济联系,新替代产业难以弥补地区经济损失导致的经济漏损。采用邓氏灰色关联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产业与地区经济之... 产业转移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步骤进展缓慢。除企业的转移成本和无形资产的损失外,还在于相关产业将要失去已经形成的经济联系,新替代产业难以弥补地区经济损失导致的经济漏损。采用邓氏灰色关联方法,通过对京津冀产业与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分析转移产业的地区经济效应。结论认为,疏解北京的工业、交通、公共服务等功能对天津和河北有利,不会给北京带来明显的经济漏损,但批发和零售业的转移有可能给北京带来经济漏损,信息服务的经济漏损比预期要小。雄安新区的建设需要通过非经济路径推进,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一体化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 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雄安新区 产业转移 地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局战略意义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京奎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4期40-50,共11页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对于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解决&...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对于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具体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助于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有助于优化城市群结构、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有助于整合区域优势资源、构建创新型区域经济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有助于基于产业层面和机制创新层面推动生态环境治理;有助于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体制、建成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核心功能 大城市病 经济增长极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