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5月生于陕西西安。1987年师从于叶天才、周文炳教授,并于1992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至200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于Robert N.Weinreb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王宁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5月生于陕西西安。1987年师从于叶天才、周文炳教授,并于1992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至200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于Robert N.Weinreb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世界青光眼联合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合作中心主任、亚太眼科学会理事,并担任国内外多个眼科杂志的主编或编委。在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中,主要致力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及遗传眼病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了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获得6项国家专利,主编9部著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种成果奖励6项;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亚太眼科学会(The Asia-Pacific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PAO)杰出科学成就奖、获WGA颁发Senior Clinician Scientist,并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眼科领军人才,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1年,王宁利教授获得亚太眼科学会Arthur Lim奖,并被大会评为中国及亚太眼科学界一位在眼科临床、教学及研究中做出优秀榜样作用的卓越的领导者和教育家。2012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展开更多
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Thomas Jefferson大学分别任助教授(1993年)、副教授(1997年)和终身教授(2002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内科学与急诊医学终身教授、急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安贞)与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作特邀讲座报告近百场,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全美仅5人获得)。主持美国NIH基金、美国ADA基金、美国AHA等30余项课题,累计获得直接科研资助近千万美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 10)发表30余篇,合计他引15 7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40余次,H指数为65。展开更多
文摘王宁利,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5月生于陕西西安。1987年师从于叶天才、周文炳教授,并于1992年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7至200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师从于Robert N.Weinreb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副会长,世界青光眼联合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合作中心主任、亚太眼科学会理事,并担任国内外多个眼科杂志的主编或编委。在从事眼科工作30余年中,主要致力于青光眼、白内障、屈光及遗传眼病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了863、97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共发表学术论文近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获得6项国家专利,主编9部著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省部级以上各种成果奖励6项;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有者,获得中美眼科学会金钥匙奖、中华眼科杰出成就奖,亚太眼科学会(The Asia-Pacific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PAO)杰出科学成就奖、获WGA颁发Senior Clinician Scientist,并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眼科领军人才,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1年,王宁利教授获得亚太眼科学会Arthur Lim奖,并被大会评为中国及亚太眼科学界一位在眼科临床、教学及研究中做出优秀榜样作用的卓越的领导者和教育家。2012年获得第四届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
文摘马新亮,心血管疾病基础研究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76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现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学习,1979年毕业,同年进入山西医学院生理学系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于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大学(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留Thomas Jefferson大学分别任助教授(1993年)、副教授(1997年)和终身教授(2002年)。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04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托马斯·杰弗逊大学内科学与急诊医学终身教授、急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安贞)与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首席科学顾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心脏学会(AHA)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 Nature Medicine、Circulation等十多种国际著名期刊的评审专家。主要从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的基础研究。在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地作特邀讲座报告近百场,获美国急诊医学会(SAEM)杰出研究者奖(此奖自2001年设立以来全美仅5人获得)。主持美国NIH基金、美国ADA基金、美国AHA等30余项课题,累计获得直接科研资助近千万美元;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ulation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影响因子> 10)发表30余篇,合计他引15 7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40余次,H指数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