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熹《中庸章句》首章“三位一体”的诠释特色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家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0-153,共4页
朱子对《中庸》首章作出了创造性诠释,深刻论述了该章居于全书之"体要"的地位,指出该章依次论述了"道之本原"、"存养省察"、"圣神功化"三个儒学核心话题,揭示了《中庸》乃是集儒家本体、功夫... 朱子对《中庸》首章作出了创造性诠释,深刻论述了该章居于全书之"体要"的地位,指出该章依次论述了"道之本原"、"存养省察"、"圣神功化"三个儒学核心话题,揭示了《中庸》乃是集儒家本体、功夫、境界三位于一体的成德系统,此一成德系统,通天人,合内外,安人我,即内在而超越,最精微地浓缩了儒学的根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句》首章 本体 功夫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而时习”对孔子哲学的奠基意义——对《论语》首章的尝试性解读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美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作为整部《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的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 作为整部《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传统注疏都关注于"学"字,而且以"记诵或诵习传统经典"来界定其内容。这一传统诠释路径遮蔽了"学而时习"的真意。其实,"学"作为"觉或悟"、"习"作为"行",从注目于"行"本身的角度,"学而时习"的首要意蕴在于强调了人自身源初行动与对此行动之主体性觉悟的统一:一方面是不间断的行动中的觉悟,一方面是觉悟着的不间断的行动之展开。这一源初状态及其后续展开,具有一种不可诘问的源初肯定性,所以为深沉而内在的"悦";后文朋友相与之外在的乐、一般他者不知的无动于衷(不愠),就是在一种递减的意义上昭示"学而时习"的这一奠基意义。如此,它奠定着整个《论语》哲学或孔子哲学的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首章 学而时习 觉-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与他者的伦理:《论语·学而》首章解读 被引量:4
3
作者 柯小刚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论语》的阅读者已经不可能回到孔子与弟子相与切磋言谈的教学共同体中去了,然而,编纂者的文字书写却可以邀请无穷的未来读者参与到先王经典的持续生成中去。"子曰"不称"孔子曰",蕴含了《论语》处在经传之间的这... 《论语》的阅读者已经不可能回到孔子与弟子相与切磋言谈的教学共同体中去了,然而,编纂者的文字书写却可以邀请无穷的未来读者参与到先王经典的持续生成中去。"子曰"不称"孔子曰",蕴含了《论语》处在经传之间的这种中介位置。从这个位置而来,"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和"人不知而不愠"的仁恕,从一开始就为《论语》的教学之道奠定了面向他者敞开的伦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学而》首章 教学 他者 朋友 仁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德经》首章的文本与义理问题——兼论老子哲学与周代思想传统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树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6,共11页
《德经》首章是《老子》书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关乎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还涉及老子哲学的渊源和背景。简帛《老子》的出现为重新考察此章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综考可知,帛书此章更有可能反映《老子》之旧貌。此章整体上是总分总的架... 《德经》首章是《老子》书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它不仅关乎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还涉及老子哲学的渊源和背景。简帛《老子》的出现为重新考察此章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综考可知,帛书此章更有可能反映《老子》之旧貌。此章整体上是总分总的架构,内在理路严谨。尤需注意的是,这里蕴含着老子对行为动机问题的独特思考,在帛书以后诸本中,由于语句增衍,此等义理一直得不到清晰的反映。此章所论富含批判意识,但老子所面向的应该不是儒家,而是西周以来以“德”为核心的思想传统。周代思想传统是老子和孔子共同的文化资源,对此他们采用了不同的转化方式,客观上造成某些方面儒道对立的结果。关于《老子》篇序,目前无法断定原本必是“德道经”的结构,但《德经》在前的简帛本更能提醒我们注意到老子哲学和周代思想传统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经》首章 简帛《老子》 上德 下德 周代思想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向哲学之路的诗——普鲁塔克《论学诗》首章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轩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44,共4页
一、美食、诗歌、哲学 普鲁塔克在写给友人,讨论如何教导年轻人读诗的书信开篇,引用了诗人斐洛克塞诺斯(Philoxenos)的诗句:
关键词 普鲁塔克 诗歌 哲学 解读 首章 年轻人 开篇 书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武》首章考辨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锡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0-122,共3页
《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子语中的“《武》”指“《大武》”,而“卒章”本为“首章”。这可直接证明《武》为《大武》首章。再者。仔细体味《诗序》、《乐记》、“七德”以及《大武》歌颂武王之意,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关键词 《大武乐 《武》 首章 《左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读者反应批评看《左传》“赋诗首章”现象 被引量:4
7
作者 谭志强 刘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春秋时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当时赋诗盛况如实载于《左传》,为研究古人接受和阐释《诗经》提供了重要资料。或以为春秋赋诗中只标明诗题而未说明所赋何章者,皆为"赋诗首章"。但是,以当代美国读者反应批评为研究框架,从听诗者或... 春秋时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当时赋诗盛况如实载于《左传》,为研究古人接受和阐释《诗经》提供了重要资料。或以为春秋赋诗中只标明诗题而未说明所赋何章者,皆为"赋诗首章"。但是,以当代美国读者反应批评为研究框架,从听诗者或赋诗接受者的"言"(自我阐释)与"行"(其后行动)两方面来看,《左传》未标明赋诗何章时则实为赋出全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春秋诗学 赋诗首章 读者反应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经与治疗:王阳明的《中庸》首章解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亮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4-108,116,共6页
王阳明释经是在"口传"、"面授"之下,指点不同弟子时所实施的治疗行为。在解释《中庸》首章的五个案例中,王阳明因不同弟子资性、问难之深浅,释经方法殊为不同,言说方式随时变易,呈现出"以心解经"所"... 王阳明释经是在"口传"、"面授"之下,指点不同弟子时所实施的治疗行为。在解释《中庸》首章的五个案例中,王阳明因不同弟子资性、问难之深浅,释经方法殊为不同,言说方式随时变易,呈现出"以心解经"所"建构"的强烈自由风格的释经学。王阳明释经具有释经内涵方面的宇宙论伦理维度、释经方法的多变性、立言方面的开放性、治病救人的时效性之优点,但由此可能导致荒废经典、误解经典、跨文本误释、学派分裂之弊端。而欲想领会阳明释经学之真谛,则需要读者具备相应的身心修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中庸》首章 释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学而》篇首章新释 被引量:3
9
作者 卢梦雨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对其中的一些词语是这样注释的:“习:温习,复习。说:同‘悦’,愉悦。朋:朋友。君子:指有道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对其中的一些词语是这样注释的:“习:温习,复习。说:同‘悦’,愉悦。朋:朋友。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三句话合起来,即译为:学习并且能经常地温习知识,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了,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新释 首章 语文课本 君子 朋友 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