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黄海燕 陈英俊 陈巧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3期165-168,174,共5页
目的观察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B)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7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120救急团队院前转运来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共8... 目的观察优化院前院内急救流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B)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7年10月,东莞市中医院120救急团队院前转运来院,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共82例。其中,以2015年7月~2017年10月实施优化流程下,接受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3年7月~2015年7月,实施优化流程前,接受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首次医学接触(FMC)为时间起点,记录两组患者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诊断时间、到达医院时间、启动介入团队时间、球囊扩张时间。结果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到达医院时间(FMC-D)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D-B)、FMC-B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院前启动介入团队的D-B时间较两组院内启动介入团队的D-B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优化院前院内流程,形成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的良好衔接,大大缩短了急性STEMI患者D-B时间,使院前救治的急性STEMI的FMC-B时间减少。优化的流程在急救工作发挥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流程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庆荣 毛春节 +1 位作者 曹云云 林碎钗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 目的探讨急诊绿色通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经常规流程接受治疗),2014年6-12月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经急诊绿色通道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平均时间分别为(58.91±12.75)和(90.17±29.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P<0.0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高于对照组(95%),总并发症发生率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急诊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能够有效缩短入院至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为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绿色通道 急性心肌梗死 入院至首次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刘菲 王晓岩 姜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经急诊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A组[球囊扩...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院内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经急诊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A组[球囊扩张的时间(DTB)≤90 min,198例]和B组(DTB>90min,126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探讨院内延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导致院内延迟时间延长的独立因素为受教育程度低(OR=1.761,95%CI:1.071~2.894,P<0.05)、自行来院(OR=1.765,95%CI:1.087~2.867,P<0.05)、工作日就诊(OR=1.936,95%CI:1.113~3.369,P<0.05)和消化系统疾病史(OR=1.917,95%CI:1.085~3.387,P<0.05)。导致院内延误时间缩短的独立因素为首诊明确(OR=0.339,95%CI:0.207~0.556,P<0.01)和院前延误时间≤120min(OR=0.578,95%CI:0.353~0.947,P<0.05)。结论建议通过多样化的健康宣教手段提高公众知晓率和重视程度;完善急救系统网络,加强院外、院内急救的协同作用,引导公众使用急救车就诊,缩短院前延迟时间;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分诊、确诊能力;优化医院绿色通道流程,促进科室间有效衔接,提高导管室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院内延迟 入院到首次扩张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流程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丽萍 陆丽娟 黄丽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优化实施与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先后将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 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流程优化实施与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先后将急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观察组应用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对工作系统进行优化并实施。比较两组重要救治节点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观察组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缩短、达标率显著提高;初步诊断至启动导管室时间、启动导管室至知情同意签字时间、知情同意至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 基于面向患者安全系统工程模型优化工作系统可促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效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首次医疗接触 扩张 面向患者安全的系统工程 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