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动力学、决策困境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中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韩旭 蔡方方 +3 位作者 朱冉君 曹倩倩 万鑫珂 臧舒婷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6期605-609,62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医延迟因素,特别关注家庭动力学和决策困境对就医延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2-8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首发AMI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就医延迟组和及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就医延迟因素,特别关注家庭动力学和决策困境对就医延迟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2年2-8月在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首发AMI患者23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就医延迟组和及时就医组。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特征、系统家庭动力学情况及决策困境程度等,并进行分析。结果232例首发AMI患者中126例出现就医延迟,占比为54.31%。首发AMI患者的就医延迟在其文化程度、居住地、月收入、饮酒史、糖尿病史、主要临床症状等变量的分布上存在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月收入、饮酒史、糖尿病史、主要临床症状、家庭动力学、决策困境为首发AMI患者就医延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首发AMI患者就医延迟组家庭动力学得分为(94.75±6.35)分,显著高于及时就医组的(91.16±8.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医延迟组决策困境得分为(55.19±5.39)分,显著高于及时就医组的(51.03±6.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家庭动力学与决策困境对首发AMI患者就医延迟均存在正性影响(OR分别为1.054和1.134)。结论首发AMI患者就医延迟处于较高水平,文化程度低、居住农村、月收入低、有饮酒史、有糖尿病史、出现非胸痛以外的症状、家庭动力学差、存在决策困境的首发AMI患者就医延迟更为突出。加强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家庭动力,降低决策困境,在改善首发AMI患者就医延迟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就医延迟 家庭动力学 决策困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
作者 李留阳 汤琪 刘蓓蕾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家庭协同护理模式。... 目的探讨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家庭协同护理模式。统计两组负性情绪、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Morisky评分、SF-36评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家庭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水平,提高用药依从性,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在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急性心肌 家庭协同护理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亚欣 桑文凤 +2 位作者 贾冠华 秦娜娜 孙静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63-69,共7页
目的:调查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新乡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稳定期患者... 目的:调查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康复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河南省新乡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342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中文版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患者运动恐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总分为26~66(47.57±9.2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状态、治疗方式、急性应激障碍、自我效能是影响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的重要因素。结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水平较高,医护人员应重视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运动恐惧的早期评估及干预,提高患者运动康复认知水平,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心脏康复运动训练,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运动恐惧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水平恐动症形成原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亚欣 桑文凤 +4 位作者 贾冠华 秦娜娜 孙静静 王丹 郭鑫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25,37,共4页
目的 了解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水平恐动症的形成原因,为该群体运动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14例高水平恐动症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水... 目的 了解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水平恐动症的形成原因,为该群体运动康复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对14例高水平恐动症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水平恐动症的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主题,个体内部因素包括运动康复认知不足、回避应激事件、消极情绪、对自身身体状态的过度警觉、运动自我效能低下5个子主题,外部因素包括家庭支持缺乏、医疗信息或指导不准确、医疗经济负担3个子主题。结论 多种原因造成了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水平恐动症,医护人员应注重早期评估及干预,提高患者运动康复认知水平,促进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运动康复 恐动症 运动自我效能 心脏康复 形成原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祝丽华 王强 +1 位作者 李文琴 宋于文化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0期790-794,共5页
目的:分析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于出院前1天接受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和Herth希望量表(HHI)调查... 目的:分析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3月收治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于出院前1天接受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和Herth希望量表(HHI)调查,比较不同一般资料患者的HHI和C-ERRI评分,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ERRI评分与HHI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89例患者C-ERRI,HHI评分分别为(29.58±6.91)分和(31.78±2.96)分。不同年龄、学历水平、心功能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H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ERRI评分与HH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水平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是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希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学历以及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明显影响患者希望水平,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改善患者希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急性心肌 希望水平 反刍性沉思 相关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2014—2023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文 张欣欣 +5 位作者 聂晓瑛 许莹 李汶嘉 郭咿玮 张蓓蕾 王彬翀 《现代医院》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2023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特征,为该疾病的防治管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本特征和住院费用...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4—2023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特征,为该疾病的防治管理及单病种质量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基于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基本特征和住院费用趋势,总结其发展规律。结果近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数量呈增长趋势,平均住院日、住院次均费用及病死率呈下降趋势。19937名患者中,男性患者16037人次(80.44%),女性患者3900人次(19.56%),男女性别比4.11∶1,男性年龄中位数60岁,女性年龄中位数68岁,男性群体发病年龄较女性群体早近10年。60岁以上患者,病死率与年龄成正相关,60岁以下患者,病死率与年龄成负相关。是否进行手术对住院费用影响较大,从费用结构看,耗材占比近十年从69.81%下降到54.60%,总体仍偏高。结论随着医院精细化管理及医保政策的推进,急性心肌梗死诊疗能力和诊疗质量有较大提升,耗材管理仍是重点。男性和50岁以上人群是重点关注对象,在患者诊疗过程中,应对年龄较小或较高患者及女性患者提高关注,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患者特征 住院费用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林莉 沈珈谊 +1 位作者 吴小燕 叶士勇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本院接受治疗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2)与肾功能不良组(n=114),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依据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n=18)和非脑卒中组(n=228),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识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肾功能不良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不良组患者中女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多合并高血压、永久性房颤、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体循环栓塞史,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组与非脑卒中组在高血压、房颤、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CHA2DS2-VASc评分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CHA2DS2-VASc评分与肾功能不良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脑卒中/TIA/体循环栓塞史、合并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良、CHA2DS2-VASc评分高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各危险因素与肾功能不良呈正相关,提示心肌梗死患者脑卒中发病与肾脏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脑卒中 发病 肾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朱彩虹 李晨晨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浆载脂蛋白AⅠ(ApoAⅠ)、血管内皮细胞钙黏着蛋白(VE-Cad)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AMI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浆载脂蛋白AⅠ(ApoAⅠ)、血管内皮细胞钙黏着蛋白(VE-Cad)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AMI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根据患者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组(32例)、双支组(40例)和多支组(24例),另取50例健康中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差异;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差异;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比较不同预后AMI患者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预测AMI患者不良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H-FABP水平较高,而ApoAⅠ、VE-Cad水平较低(P<0.05);3组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P<0.05),血清ApoAⅠ、VE-Ca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H-FABP水平较高,而ApoAⅠ、VE-Cad水平较低(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FABP、ApoAⅠ、VE-Cad水平预测AMI患者不良预后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90μg·L^(-1)、0.95 g·L^(-1)、3.92 ng·L^(-1);此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4、0.968、0.964(P<0.05);敏感度分别为100.00%、92.59%、100.00%;特异度分别为82.61%、86.96%、81.16%。结论AMI患者H-FABP水平较高,而ApoAⅠ、VE-Cad水平较低,且随着病变支数增加,AMI患者H-FABP水平会进一步增高,而ApoAⅠ、VE-Cad水平会进一步下降,且H-FABP、ApoAⅠ、VE-Cad水平在预测AMI患者不良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浆载脂蛋白AⅠ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着蛋白 病变支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miR-22水平变化与其早期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马光宇 姜海瑞 +2 位作者 李美娜 李彩杰 张宁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miR-22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早期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miR-22水平变化及其与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12月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早期预后情况的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患者介入前后血清miR-22水平变化及早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6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43例(69.35%)早期预后良好,19例(30.65%)患者早期预后情况不良。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R-22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预后良好组患者的血清miR-22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入院时间(OR=2.533,95%CI:1.099~5.839,P=0.029)、miR-22水平(OR=9.686,95%CI:1.398~67.124,P=0.022)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miR-22相对表达水平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早期预后结果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2 急性心肌 介入治疗 早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轴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10
作者 罗艳 杨凡 +1 位作者 郑美林 华展轩 《现代医院》 2025年第2期227-229,233,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轴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方法将2022年6月—2022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月—2023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62名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实施时间轴... 目的探讨时间轴管理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方法将2022年6月—2022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AMI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1月—2023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62名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行急诊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实施时间轴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救治效率及患者对救治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分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等待时间短,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120车速、急诊分诊流程、辅助检查速度、挂号费安排、就诊安排、候诊环境管理、护理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轴管理法能有效缩短AMI患者救治时间,可提高患者救治效率及救治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轴管理法 急性心肌 救治时间 救治效率 满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评估中的运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瑞宁 杨滨 +4 位作者 曹慧丽 王思蓉 鲁昭杉 代虎威 温泽雨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MI有效手段之一,可及时改善心脏血流,挽救受损心肌,最大可能减轻AMI对心功能的影响。但其无法精准评估AMI对... 急性心肌梗死(AMI)属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AMI有效手段之一,可及时改善心脏血流,挽救受损心肌,最大可能减轻AMI对心功能的影响。但其无法精准评估AMI对心功能的影响程度。心脏磁共振(CMR)属于一种无创的成像检查技术,分辨率较高,不仅能够评估心功能状态、鉴别诊断以及早期室壁瘤的形成,还能有效评估AMI行PCI术后心功能,且对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文旨在综述CMR在AMI行PCI术后心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为AMI术后心功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X3CL1、Omentin-1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霍嘉琪 田厚泽 幸世峰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期136-140,145,共6页
目的分析血清CX3CL1、Omentin-1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的85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 目的分析血清CX3CL1、Omentin-1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的850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年,按照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清CX3CL1、Omentin-1水平;分析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CX3CL1、Omentin-1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CX3CL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Omentin-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两组年龄、心功能分级、病变支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心功能分级、TG、LVEF、hs-CRP、病变支数、CX3CL1、Omentin-1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X3CL1联合Omentin-1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CX3CL、Omentin-1水平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不良预后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3CL1 OMENTIN-1 冠心病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XCL12、CCCK-18、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13
作者 孙娜娜 朱彩虹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5期865-8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传送控制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的探讨血清通道传送控制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CCCK-18)、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90例A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再灌注损伤将其分为对照组(未出现再灌注损伤,62例)和观察组(出现再灌注损伤,28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年龄、B型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2、CCCK-18、GDF-15水平是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XCL12、CCCK-18、GDF-15水平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65μg·L^(-1)、246.80 U·L^(-1)、893.85 ng·L^(-1);此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3、0.776、0.872(P<0.05);灵敏度分别为62.96%、74.07%、92.59%;特异度分别为87.10%、75.81%、62.90%。结论存在再灌注损伤的AMI患者PCI术后血清CXCL12、CCCK-18、GDF-15表达量上升,监测CXCL12、CCCK-18、GDF-15水平可有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再灌注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再灌注损伤 通道传送控制趋化因子配体12 细胞角蛋白18裂解片段 生长分化因子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王思思 曹杨 +1 位作者 张艳芳 王浩然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和睡眠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分为睡眠障碍组和睡眠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的6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PCI术后发生睡眠障碍21例,发生率为33.87%。睡眠障碍组患者在睡前摄入液体、穿刺部位疼痛及有焦虑、抑郁情绪方面占比,高于睡眠正常组(P<0.01)。穿刺部位疼痛、睡前摄入液体、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均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干预,改善其睡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老年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218-5p表达水平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关系
15
作者 胡云霞 李芊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探讨miR-218-5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82例老年AMI患者为病例组,另外选择82例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体检且... 目的探讨miR-218-5p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就诊的82例老年AMI患者为病例组,另外选择82例到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进行体检且一般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血清miR-218-5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损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定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Pearson法分析老年AMI患者血清miR-218-5p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218-5p水平对老年AMI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有高血压史比率、白细胞计数(WBC)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iR-218-5p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miR-218-5p对老年AMI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33(95%CI:0.657~0.810),敏感度为73.20%,特异度为68.30%;血清miR-218-5p分别与CK-MB、cTnI、CK、LVEDD、LVESD呈负相关(r=-0.426、-0.328、-0.511、-0.326、-0.411,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336,P<0.05);miR-218-5p低表达、有高血压史、WBC高水平、HDL-C低水平是影响老年AM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iR-218-5p在老年AMI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能够较好预测老年AMI的发生,与心肌损伤指标和心功能指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老年人 miR-218-5p 心肌损伤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情评估的个性化心脏康复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乔璐 张怡 高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病情评估的个性化心脏康复方案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扬州洪泉医院行PCI术,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病情评估的个性化心脏康复方案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扬州洪泉医院行PCI术,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施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则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施以基于病情评估的个性化心脏康复方案。比较2组的心肌酶指标、运动耐力、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观察组的B型钠尿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在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相比,观察组均更长(P均<0.05)。2组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经比较,观察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率评估显示,观察组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基于病情评估的个性化心脏康复方案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肌酶指标水平,提高其运动耐力,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病情评估 个性化心脏康复方案 心肌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A、内皮素-1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史君松 史炆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血清亲环素A(CyPA)、内皮素-1(ET-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PCI后心肌缺...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血清亲环素A(CyPA)、内皮素-1(ET-1)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患者PCI治疗前均完成血清CyPA、ET-1检查。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血清CyPA、ET-1水平。探讨血清CyPA、ET-1对AMI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160例A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事件共89例,发生率为55.63%(89/160)。发生组治疗前的血清CyPA、ET-1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发生组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下壁心肌梗死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前血清CyPA、ET-1水平高,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是AMI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图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CyPA、ET-1预测AMI患者PCI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AUC值均≥0.70,预测价值中等,而联合检测预测价值高。结论:血清CyPA、ET-1水平高是AMI患者PCI后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险因素,治疗前检测二者水平预测此类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风险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清亲环素A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动态心电图参数与心功能及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巢佳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动态心电图参数与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05-2024.05期间收治的84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根据术后1 m是否并发MACE将患者分...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动态心电图参数与心功能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05-2024.05期间收治的84例AMI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治疗,根据术后1 m是否并发MACE将患者分为无MACE组(未并发MACE,46例)和MACE组(并发MACE,38例)。两组均于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电图参数[24 h QT间期变异性(24h QTV)、连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以及心率减速力(DC)]、术后1 w心功能(采用Kiip分级评估)。对比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差异;对比无MACE组、MACE组动态心电图参数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电图参数与心功能分级、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84例AMI患者术后1m内并发MACE有38例,发生率为45.24%;三组间24h QTV、SDNN、SDANN、DC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Ⅲ~Ⅳ级、Ⅱ级患者24h QTV、SDNN、SDANN、DC均低于Ⅰ级患者(P<0.05),Ⅲ~Ⅳ级患者24h QTV、SDNN、SDANN、DC均低于Ⅱ级患者(P<0.05);MACE组24h QTV、SDNN、SDANN、DC均低于无MACE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PCI术后24h QTV、SDNN、SDANN、DC与心功能分级、MACE发生均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24h动态心电图与心功能、MACE发生率存在密切相关,可为判断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预测不良心脏事件提供有利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脉介入术 动态心电图参数 心功能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MyBP-C、MyO、Foxo4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水平及与MACE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陈海萍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ocardial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肌红蛋白(Myoglobin,MyO)...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ocardial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肌红蛋白(Myoglobin,MyO)、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4(Fork head box O4,Foxo4)水平变化及其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104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术后6 m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清cMyBP-C、MyO、Foxo4水平及临床资料。分析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评价术后1m血清cMyBP-C、MyO、Foxo4水平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15 d、术后1m,发生组的血清cMyBP-C、MyO、Foxo4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P<0.05)。Killip分级及术后1m血清cMyBP-C、MyO、Foxo4水平均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MyBP-C、MyO、Foxo4联合检测预测MACE发生的AUC明显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血清cMyBP-C、MyO、Foxo4水平升高与MACE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PCI术后6 m MACE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红蛋白 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IMP-1、Gal-3联合IL-17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吕国伟 张志峰 赵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646-650,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白细胞介素-17(IL-17)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 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白细胞介素-17(IL-17)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为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商丘市中医院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治疗的105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给予患者急诊PCI;术后3 d,测定患者血清TIMP-1、Gal-3、IL-17水平。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8月,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评估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分析血清TIMP-1、Gal-3联合IL-17对老年AMI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8月,105例老年AM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3.33%;狭窄组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TIMP-1、Gal-3、IL-17水平高于非狭窄组(P<0.05);经Point-biserial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IMP-1、Gal-3、IL-17与老年AMI患者介入后支架内再狭窄呈正相关(r>0,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IMP-1、Gal-3、IL-17单独及联合预测老年AMI患者介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746、0.766、0.857,其中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血清TIMP-1、Gal-3联合IL-17可提高对老年AMI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支架内再狭窄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半乳糖凝集素-3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