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沉积结构单元 被引量:43
1
作者 李阳 李双应 +4 位作者 岳书仓 王忠诚 李忠 吴朝东 李翔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30,T004,共13页
结构单元分析法 (Architectural ElementAnalysis)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古代河流沉积研究。本文首次根据钻孔资料分析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 5~ 1 +2砂层组河流沉积的结构单元。该段 5~ 1 +2砂层组岩石类型... 结构单元分析法 (Architectural ElementAnalysis)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古代河流沉积研究。本文首次根据钻孔资料分析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陶组上段 5~ 1 +2砂层组河流沉积的结构单元。该段 5~ 1 +2砂层组岩石类型简单 ,可分为 1 1个岩相类型。根据界面特征、岩相组合、内部几何形态、外部几何形态和垂向剖面特征等划分出 6个结构单元 :河道滞流沉积 (CHL)、侧向加积砂坝 (LA)、天然堤 (LV)、决口扇 (CS)、决口水道(CR)和洪泛平原细粒 (FF)。其中洪泛平原细粒 (FF)、决口扇 (CS)和侧向加积砂坝 (LA)结构单元最为发育 ,其次是天然堤 (LV)和决口水道 (CR)结构单元 ,而河道滞流沉积 (CHL)结构单元则不甚发育。决口扇 (CS)结构单元是馆陶组上段砂体发育的主要单元之一 ,且富含油气资源。因此 ,进一步加强决口扇的研究对油气资源的勘察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结构单元 河流沉积 馆陶组上段 孤岛油区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埕东-飞雁滩油田馆陶组上段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本琪 姜在兴 +4 位作者 夏斌 董贵能 杨小兵 姜本勇 郝青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2,共3页
胜利油田埕东-飞雁滩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组、23个准层序,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次湖泛面和准层序界面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分布。研究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认为:岩性油气... 胜利油田埕东-飞雁滩地区新近系馆陶组上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10个准层序组、23个准层序,层序界面、最大湖泛面、初次湖泛面和准层序界面控制了岩性油气藏分布。研究各级层序地层单元中的岩性油气藏分布特征,认为:岩性油气藏的分布与各体系域的特征相关,低位域和湖侵域砂体发育(高位域砂体不发育),故岩性油气藏发育,但低位域砂体缺乏良好封盖层,只发育小型油藏,而湖侵域砂体的封盖条件好,因此是岩性油藏主要赋存的层位;岩性油气藏的分布还受准层序的控制,如湖侵域中主要发育向上粒度变粗的准层序,而储集砂体分市于准层序的顶部,所以岩性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准层序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埕东-飞雁滩油田 馆陶组上段 隐蔽油气藏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垦东1地区馆陶组上段河道砂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毕俊凤 顾汉明 +1 位作者 刘书会 管晓燕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3,7,共7页
垦东1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时期为辫状河—曲流河的过渡时期,河道砂体形成的地震反射类型多样,以往井位部署时单纯追踪强同相轴的方法仍然会有部分砂体漏失。因此,在利用常规地震资料描述砂体之前,有必要明确河道砂体能够形成的地震反... 垦东1地区新近系馆陶组沉积时期为辫状河—曲流河的过渡时期,河道砂体形成的地震反射类型多样,以往井位部署时单纯追踪强同相轴的方法仍然会有部分砂体漏失。因此,在利用常规地震资料描述砂体之前,有必要明确河道砂体能够形成的地震反射类型。从研究区主力砂层组实际井储层与围岩的岩性组合、速度差异、厚度分布特征入手,建立正演模型,得出不同岩性、厚度、速度组合条件下河道砂体能够形成的地震反射类型,分析了引起反射振幅强弱的影响因素。正演模拟研究和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内大部分河道砂体均形成叠合砂包反射,大约有68%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呈强振幅反射特征。在相同的沉积背景下,泥岩隔层厚度、砂泥岩间速度差异对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变化起主导作用。针对研究区河道砂体进行井位部署时,不能只瞄准反射振幅"亮点",而依靠地质分析,选择有利沉积相带和油气运移指向区尤为重要。即使是弱反射砂体,同样可能成藏。勘探实践表明,该分析方法对砂体追踪解释和井位目标优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砂体 地震响应 正演模拟 影响因素 馆陶组上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坡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模式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鹿洪友 袁静 +2 位作者 陈小宏 杨鹏飞 郭玉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1-520,共10页
主要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参数计算、录井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充分吸收国内外河流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总结出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坡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模式。研究认为: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从沉积物特征和平面形态... 主要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参数计算、录井及测井分析等手段,充分吸收国内外河流研究成果,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总结出渤海湾盆地垦东凸起北坡新近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模式。研究认为:馆上段为河流相沉积,从沉积物特征和平面形态角度可以将研究区馆上段河流理解为介于辫状河与曲流河之间的过渡河型。其平均河道弯曲度大于1.7,垂向层序表现为泥多砂少,具有曲流河的特征;但沉积层序顶部常直接覆盖河漫/洪泛平原沉积,特别是河道内砂坝发育造成河道分汊河,砂坝沉积物粒度特征反映的受洪水控制的震荡性特点而与曲流河有重要差别。作者借用在水利学界和地貌学界广为使用的分汊河概念,建立了馆上段沉积相模式,包括河床、堤岸、河漫/洪泛平原和废弃河道等4个亚相,其沉积物组成下粗上细的正韵律。其中,河道砂坝是其主要砂体,顶部常被洪泛平原直接覆盖;决口扇是仅次于河道砂坝的次要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垦东凸起北坡 新近系 馆陶组上段 相模式 分汊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国景星 戴启德 +1 位作者 狄明信 李继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45-153,共9页
利用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首先从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砂体形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等方面论证馆陶组上段为山麓洪积相和河流相沉积,其中... 利用地质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首先从岩性、沉积结构和构造、砂体形态、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等方面论证馆陶组上段为山麓洪积相和河流相沉积,其中它们又可进一步细分为10种亚相或微相。其次,详细论述了沉积相的平面展布,同时还指出了油气分布与沉积相带的关系。此外,本文还指出馆陶组上段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河流流向、最终汇水区及当时的古气候条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济阳坳陷 馆陶组上段 曲流河 辫状河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郭长春 李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34,共4页
建筑结构研究能有效揭示河流相储层发育规律。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阐述了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重点分析了该区7-25-34取心井段的岩石学特征,识别出Fsm,Fm,Fl,Sr,Sp,Sh,Sl,St和Ss共9种类型岩相。在此基础上,依据... 建筑结构研究能有效揭示河流相储层发育规律。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上段为例,阐述了建筑结构对河流相储层的控制作用;重点分析了该区7-25-34取心井段的岩石学特征,识别出Fsm,Fm,Fl,Sr,Sp,Sh,Sl,St和Ss共9种类型岩相。在此基础上,依据岩相组合、界面性质、剖面特征以及粒度组成等微观分析,划分出向下加积砂坝、侧向加积砂坝、天然堤、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泛滥平原6类建筑结构。综合分析表明,在各类建筑结构中储层性质差异很大,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向下加积砂坝和侧向加积砂坝中,在天然堤、废弃河道和决口扇中也有有效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类型 建筑结构 储层 馆陶组上段 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合理产液量及注水量矢量优化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09,共5页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非均质性强、水线不均匀突进、多井组生产相互干扰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水在地下驱替不均衡,直接影响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为此,提出合理产液量及注水量矢量优化方法,建立驱替突破系数... 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非均质性强、水线不均匀突进、多井组生产相互干扰严重等因素的影响,注入水在地下驱替不均衡,直接影响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为此,提出合理产液量及注水量矢量优化方法,建立驱替突破系数的概念,确定均衡驱替界限为驱替突破系数等于3,并将实际油藏驱替模式分为4种,确定适用于不同驱替模式下的油水井合理产液量和注水量,达到实现油藏均衡驱替的目的。应用该方法在埕北11N井区的7个井组进行了矿场提液试验,截至2015年12月累积增油量为2.7×10~4t,预计评价期内(15a)采收率可提高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产液量 注水量 驱替突破系数 矢量优化 馆陶组上段 埕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储盖层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影响
8
作者 国景星 戴启德 李继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34-144,共11页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油气层段。近些年来,浅层气的勘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很少发现较大型的浅层气藏,这与该层位的储量相比是不相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本文则想通过对浅层储集层及盖层条件的研究,... 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是胜利油田的主要产油气层段。近些年来,浅层气的勘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很少发现较大型的浅层气藏,这与该层位的储量相比是不相配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本文则想通过对浅层储集层及盖层条件的研究,分析两者对浅层天然气分布的影响,预测有利的浅层气分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馆陶组上段 储集层 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演化
9
作者 邹娟 戴俊生 +2 位作者 冀国盛 吉文辉 田博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6-21,共6页
新北油田北部凹陷众多,成藏条件比较复杂,尤其是馆陶组上段。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曲线特征等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对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前3个砂层组划分为12个小层,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并以单井沉积相分... 新北油田北部凹陷众多,成藏条件比较复杂,尤其是馆陶组上段。通过对岩心录井、测井曲线特征等分析,结合前人研究,对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前3个砂层组划分为12个小层,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并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基础,对新北油田北部馆陶组上段沉积相进行重新分析,认为该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物源来自北东方向,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等微相。在馆陶组上段沉积时期,沉积环境整体较稳定,沉积相展布变化不大,仅第二砂层组沉积时期,水体相对较动荡,砂体量、分流河道走向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北油田 馆陶组上段 三角洲平原沉积亚相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