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草间作方式对增产及节水效应的影响
1
作者 马龙 刘华清 +1 位作者 高晓东 赵西宁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1-172,共12页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4种多年生饲草不同间作方式对其生长、光合生理特征及土壤水分的综合影响,筛选最优间作方式,为黄土高原建设高产、高效、可持续的人工草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4种多年生饲草不同间作方式对其生长、光合生理特征及土壤水分的综合影响,筛选最优间作方式,为黄土高原建设高产、高效、可持续的人工草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4种多年生饲草为研究对象,设置单作、两物种、三物种和四物种间作方式,分析不同间作方式对饲草生长、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各间作模式相对产量总和均大于1。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间作处理的相对产量总和达到2.08,其中,无芒雀麦生物量达到单作的279.1%,紫花苜蓿达到单作的132.4%。二者间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p<0.05),对无芒雀麦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叶片水分利用效率(p<0.05)。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间作增加了深层土壤含水量。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间作在饲草产量、生长生理特征、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贮水能力方面的综合效应最优,禾本科单作综合效应最差。[结论]合理的间作方式能够优化土壤水分垂直分布,提高饲草的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间作系统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间作方式能够提高间作系统的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草间作方式优化提供了重要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间作 生长特征 生理特征 水分利用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