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基坑开挖中饱和-非饱和土体渗流-沉降的耦合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廖红建 姬建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37-640,736,共4页
基于饱和-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及土体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基坑非稳态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离散,分别引入到基坑降水的应力应变分析中。以Fredlund非饱和土理论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为基础,采用土体... 基于饱和-非饱和土体渗流理论,以及土体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基坑非稳态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离散,分别引入到基坑降水的应力应变分析中。以Fredlund非饱和土理论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为基础,采用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对高水位地区深基坑开挖采用井点降水措施引起的基坑渗流场的变化及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不同降水条件下渗流场的变化规律以及渗流-沉降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土 渗流 基质吸力 基坑降水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大堤饱和-非饱和土渗流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永乐 李艳丽 李朋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0,共3页
针对现状条件下黄河大堤处于饱和-非饱和状态的事实,利用饱和-非饱和土系统的二维渗流模型对黄河大堤进行了渗流分析,结果表明:①浸润线瞬变位置在水位变化初期变化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慢;②等势线从饱和区向非饱和区扩展,说明在... 针对现状条件下黄河大堤处于饱和-非饱和状态的事实,利用饱和-非饱和土系统的二维渗流模型对黄河大堤进行了渗流分析,结果表明:①浸润线瞬变位置在水位变化初期变化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慢;②等势线从饱和区向非饱和区扩展,说明在等势线间的水头差作用下,饱和区和非饱和区内都有水的流动;③由堤防顶部到底部,压力水头逐渐由正值变到负值,坝中央等压线几乎与浸润线平行;④流速矢量开始时垂直于地面,逐渐向堤内偏转,在坝中央部分平行于浸润线,在坝趾位置几乎垂直于坝趾,且浸润线上、下皆存在流速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速矢量 水头 浸润线 渗流分析 饱和-非饱和土 黄河大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堤饱和-非饱和土渗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乐 张成 张红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149,共2页
利用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对淤背加固后黄河大堤在洪水条件下不同时刻的渗流等势线、流速矢量、浸润线等进行计算,得出了黄河大堤不同时刻浸润线位置、流速矢量、总水头以及压力水头的分布情况。渗流分析结果表明:淤背加固起到了明显... 利用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对淤背加固后黄河大堤在洪水条件下不同时刻的渗流等势线、流速矢量、浸润线等进行计算,得出了黄河大堤不同时刻浸润线位置、流速矢量、总水头以及压力水头的分布情况。渗流分析结果表明:淤背加固起到了明显降低浸润线的作用,降低了渗流对黄河大堤土体的破坏力,可有效防止堤坝发生管涌、流土等渗透破坏,同时起到了加固堤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分析 饱和-非饱和土 淤背加固 黄河大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大堤饱和-非饱和土渗透特性研究
4
作者 李永乐 刘臣 张红芬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0,22,共3页
利用非饱和土三轴仪、特制的渗透试验压力室及其相应的量测控制装置,研究了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得到了基质吸力、体积含水量和围压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不是常数,它随基质吸力的增大... 利用非饱和土三轴仪、特制的渗透试验压力室及其相应的量测控制装置,研究了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特性,得到了基质吸力、体积含水量和围压同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结果表明:黄河大堤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不是常数,它随基质吸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特性 饱和-非饱和土 黄河大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饱和-非饱和土理论的病险土坝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成成 马栋和 孙超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9-141,147,共4页
在病险土坝坝坡稳定分析中引入饱和-非饱和土理论,通过推导饱和-非饱和渗流统一方程和优选非饱和土的特征参数,提出了饱和-非饱和土理论的优化法来分析病险土坝的新思路,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仅考虑饱和土和考虑饱和-非饱和土的优化... 在病险土坝坝坡稳定分析中引入饱和-非饱和土理论,通过推导饱和-非饱和渗流统一方程和优选非饱和土的特征参数,提出了饱和-非饱和土理论的优化法来分析病险土坝的新思路,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仅考虑饱和土和考虑饱和-非饱和土的优化法两种理论下的病险土坝坝坡稳定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考虑饱和-非饱和土理论后,病险大坝加固前安全系数高出3.6%、加固后安全系数高出3.8%,同时可看出滑动弧面明显加深,说明了安全系数提高的合理性,因此考虑饱和-非饱和土理论的优化法用于病险土坝坝坡分析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土 坝坡稳定 水特征曲线 病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效应下P波入射基岩-饱和土-非饱和土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研究
6
作者 马永沁 马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55-2973,共19页
基于热效应下弹性波的传播理论,通过建立P波入射基岩-饱和土-非饱和土场地模型,研究了该场地下地震地面运动的问题.采用Helmholtz分解原理,结合边界条件,对热效应作用下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得到平面P波入射基岩-饱和土-非饱和土场地... 基于热效应下弹性波的传播理论,通过建立P波入射基岩-饱和土-非饱和土场地模型,研究了该场地下地震地面运动的问题.采用Helmholtz分解原理,结合边界条件,对热效应作用下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得到平面P波入射基岩-饱和土-非饱和土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解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热传导系数、饱和度、地下水水位等物理力学参数对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热效应和等温条件两种模型时,场地位移放大系数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特别地,在等温条件下位移放大系数普遍大于考虑热效应时的值;水平位移放大系数的变化趋势与热膨胀系数及热通量相位延迟时间的增长呈正相关性.与此同时,当介质温度和饱和度增加时,水平位移放大系数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对于竖向位移放大系数,其变化模式与热通量相位延迟时间、介质温度和饱和度的增长呈正相关.然而,当热膨胀系数增加时,竖向位移放大系数呈现出减小的趋势;此外,热传导系数的增加对自由场地位移放大系数的影响不明显,表明热传导系数对场地位移放大系数的变化作用较小;在考虑地下水水位的影响时,热效应下随着地下水水位的升高,水平和竖向位移放大系数逐渐增大.相反,在等温条件下的位移放大系数均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效应 地下水水位 基岩-饱和-非饱和场地 地震地面运动 平面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饱和-非饱和渗流作用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廖红建 姬建 曾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229-3234,共6页
饱和-非饱和土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存在使得对岩土体的力学性状的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化。基于土体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理想的各向同性土的水库堤坝进行了非稳定渗流场的数值模拟,... 饱和-非饱和土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土体中孔隙水压力的存在使得对岩土体的力学性状的分析变得更加复杂化。基于土体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理想的各向同性土的水库堤坝进行了非稳定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出不同水位、同一水位因不同骤升速率而产生的渗流场的变化规律,并对土体固-液耦合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把堤坝渗流场的动态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离散,分别引入到坝坡稳定性的分析中,以极限平衡原理和Morgenstern-Price条分法为基础对坝坡产生滑移的最小安全系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渗流-滑坡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土 渗流 基质吸力 最小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非饱和土一维大变形固结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周亚东 姜龙飞 +2 位作者 郭帅杰 杨伟超 武志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3-560,共8页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了一种饱和⁃非饱和土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模型UCS2。该模型可考虑土体初始饱和度随深度变化,可分析不同地下水位深度的土体大变形固结问题,并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采用现有数值解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UCS2模... 基于分段线性差分法,建立了一种饱和⁃非饱和土一维非线性大变形固结模型UCS2。该模型可考虑土体初始饱和度随深度变化,可分析不同地下水位深度的土体大变形固结问题,并编制了Fortran计算程序。采用现有数值解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UCS2模型分别在饱和与非饱和情况下与现有数值解吻合。开展了大变形算例分析,对比了固结前后孔隙比、饱和度、孔隙水压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地下水位深度及非饱和参数对土体固结沉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非饱和土 非线性 大变形固结 饱和 地下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型对残积土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沈秋池 苏燕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基于福建省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依据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和流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研究持续性强降雨和台风降雨条件下残积土层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非恒定渗流对边坡力学特性的影响,结合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和可靠度分... 基于福建省独特的地理气候特点,依据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和流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研究持续性强降雨和台风降雨条件下残积土层滑坡灾害的形成机理,分析非恒定渗流对边坡力学特性的影响,结合刚体极限平衡理论和可靠度分析理论,采用蒙特卡罗法,选取失效概率作为危险性评价标准,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总量相同条件下,台风降雨入渗深度浅,饱和程度高,破坏时间早且多为浅层滑坡;持续性强降雨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型 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 非恒定渗流 蒙特卡罗法 失效概率 滑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边坡降雨引起的渗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朱文彬 刘宝琛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利用饱和 -非饱和土的渗流理论 ,对公路边坡在降雨过程中的渗流规律进行了分析 ,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来模拟雨水在土坡中的渗流过程 ,为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预测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 .
关键词 降雨 公路 边坡 饱和-非饱和土 渗流 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