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醇乙酸酯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
1
作者 刘俊枝 席时权 +1 位作者 周宇清 王文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研究了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醇乙酸脂系列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归属。探讨了十一种系列化合物在室温液态和低温固态的光谱差异,得到了某些特征带与链结构的关系。结合其它物理性质,它们可用... 本文研究了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醇乙酸脂系列化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归属。探讨了十一种系列化合物在室温液态和低温固态的光谱差异,得到了某些特征带与链结构的关系。结合其它物理性质,它们可用于估计同系物的双键位置和链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不饱和醇酯 性信息素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饱和硬脂酸季戊四醇酯的合成及对PVDC热降解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葛铁军 王成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7-120,125,共5页
以硬脂酸、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不饱和硬脂酸季戊四醇酯(UPS),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辅助稳定剂与硬脂酸钙/锌复配加入到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热烘箱老化法、热失... 以硬脂酸、季戊四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不饱和硬脂酸季戊四醇酯(UPS),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将其作为辅助稳定剂与硬脂酸钙/锌复配加入到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热烘箱老化法、热失重分析法考察了PVDC样片的静态热稳定变化,采用转矩流变仪测试了PVDC的动态热稳定性与流变性能。结果表明:UPS可以与Ca-Zn稳定剂产生协同效应,起到抑制锌烧的作用,提升了PVDC的初始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氯乙烯树脂 饱和多元 钙锌复合稳定剂 合成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油酯化-加氢提质制备醇酯类燃料 被引量:4
3
作者 常佳敏 徐莹 +3 位作者 马隆龙 王铁军 张琦 陈冠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267,共5页
作为清洁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取代燃料,生物油的酸性及不稳定性是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该文基于生物油高酮、醛及酸类含量,研究了生物油轻质组分分步酯化加氢(SHE,separated esterification and hydrogenation)、一步酯化加氢(... 作为清洁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取代燃料,生物油的酸性及不稳定性是阻碍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该文基于生物油高酮、醛及酸类含量,研究了生物油轻质组分分步酯化加氢(SHE,separated esterification and hydrogenation)、一步酯化加氢(OEH,one step esterification-hydrogenation)及一步酯化加氢后二次加氢(OEH plus,one step esterification-hydrogenation plus second hydrogenation process)的提质过程,考察了钼改性雷尼镍催化剂(Mo-RN,Mo-Raney Ni)及Ru/C催化剂催化生物油制备醇类燃料的重复使用性能,并研究了酯化-加氢反应过程及反应路径。结果表明,生物油经不同酯化-加氢方法处理后,饱和醇酯含量均显著提高,生物油品质得到改善。其中以OEH plus提质处理后的生物油产物中,饱和醇、酯含量最高,分别达74.21%和9.96%。此外,提质后的生物油p H值及酸量下降最为显著,生物油的p H值由反应前的3.67提高到5.88,酸量由111.52 mg/g降至11.75 mg/g。Mo-RN及Ru/C催化剂在酯化-加氢路径下的重复使用性能良好,催化活性均无明显降低。试验证明利用酯化-加氢提质生物油为生物油精制制备含氧燃料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燃料 加氢 一步/分步化加氢 饱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