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河道悬沙恢复效率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立
王愉乐
邹振华
李雨晨
余博闻
余长伍
-
机构
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湖北省田关水利工程管理处
-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7-707,共11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402101)
三峡工程泥沙重大问题研究项目(12610100000018J129-03)。
-
文摘
受诸多因素影响,枢纽下游不饱和水流冲刷过程中悬移质泥沙含沙量沿程恢复非常复杂。为了进一步弄清枢纽下游悬沙沿程恢复的规律,本文引入含沙饱和度及饱和度恢复效率系数分别描述悬沙恢复的程度和效率,基于宜昌—大通河段的实测水沙资料,分析悬沙恢复效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建立计算饱和度恢复效率系数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下游河道不同河段的恢复效率随时间未出现一致的趋势性变化,但总体上沿程减小,其中单位河长内悬移质全沙的恢复程度在枝城—沙市河段最大、在螺山—汉口河段最小,相差约23倍;(2)含沙饱和度、床沙补给强度以及流量等影响悬沙恢复效率,饱和度恢复效率系数随进口含沙饱和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床沙补给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床沙补给强度为正时饱和度恢复效率系数随流量的增大而减小、床沙补给强度为负时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3)基于饱和度恢复效率系数与进口含沙饱和度、流量以及床沙补给强度的关系,建立了计算河段出口悬移质全沙以及各粒径组悬沙含沙量的经验公式。
-
关键词
悬沙恢复
不平衡输沙
含沙饱和度
饱和度恢复效率系数
三峡水库
-
Keywords
suspended sediment recovery
non-equilibrium sedimentation
suspended sediment saturation
saturation recovery efficiency coefficient
Three Gorges Reservoir
-
分类号
TV147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