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非镜面反射声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诸国桢 朱喜福 郭宏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92,共10页
用光学法和发射 接收法研究了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声波的非镜面反射声场 .测量了入射角θi 为 1 6°— 80°范围内的反射系数R ,记录了θi 在Rayleigh波临界角θc附近± 4°范围内两束反射波的反射角、波束位... 用光学法和发射 接收法研究了水与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界面上声波的非镜面反射声场 .测量了入射角θi 为 1 6°— 80°范围内的反射系数R ,记录了θi 在Rayleigh波临界角θc附近± 4°范围内两束反射波的反射角、波束位移Δ、波形和频谱 .实验发现 :(1 )在θc 附近±4°范围内 ,观察到θi两束反射波A和B ,其中波束B沿界面有波束位移Δ ,实验测出Δ随θi增大而减小 ,并非在θi=θc 时最大 .(2 )反射角等于θi 的波束的频谱很接近于入射波的频谱 ,反射角等于θc 的波束的频谱相对于入射波有频谱的负偏移 .(3)波束A的相位与发射换能器直达波的相位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非镜面反射 波束位移 频谱 负偏移 入射角 声波 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液体的可压缩性对非饱和孔隙介质弹塑性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松岩 俞茂宏 赵均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0-26,共7页
首先在多相孔隙介质的混合物理论框架内探讨了如何利用固-液两相孔隙介质模型描述介质的非饱和问题。其次,讨论了一个实用的描述孔隙液体可压缩性的方法,并建立了小变形条件下固-液两相孔隙介质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俞茂宏统... 首先在多相孔隙介质的混合物理论框架内探讨了如何利用固-液两相孔隙介质模型描述介质的非饱和问题。其次,讨论了一个实用的描述孔隙液体可压缩性的方法,并建立了小变形条件下固-液两相孔隙介质的弹塑性本构方程。最后,采用俞茂宏统一强度理论,针对一个具体的结构例子,分析了孔隙液体的可压缩性对结构弹塑性分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孔隙介质 弹塑性 孔隙液体 可压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饱和孔隙介质的三场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小军 陈少林 曾心传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9年第2期60-69,共10页
根据流固两相混合物连续介质力学理论,采用伽辽金加权残值法,选取固相位移、液相位移、孔隙水压作为场变量,对固液两相耦联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化,得到解耦方程组。然后在时域上采用Wilson-θ法进行逐步积分,得到一种分析二... 根据流固两相混合物连续介质力学理论,采用伽辽金加权残值法,选取固相位移、液相位移、孔隙水压作为场变量,对固液两相耦联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化,得到解耦方程组。然后在时域上采用Wilson-θ法进行逐步积分,得到一种分析二维饱和孔隙介质地震反应的三场有限元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直接计算固相和液相位移,而且能直接得到地震期间孔隙水压的反应过程。文中详细推导了有限元法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孔隙介质 有限元 伽辽金残值法 工程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动力反应分析的显式有限元法 被引量:1
4
作者 田迎春 章梓茂 +2 位作者 赵成刚 马坚伟 杨慧珠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5期1112-1117,共6页
黏弹性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模型比单相介质或者弹性饱和孔隙介质更接近实际的土层介质,应用该模型研究土层介质的动力响应更为合理。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半空间黏弹性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的动力时域响应。根据Biot黏弹性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波... 黏弹性流体饱和多孔介质模型比单相介质或者弹性饱和孔隙介质更接近实际的土层介质,应用该模型研究土层介质的动力响应更为合理。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半空间黏弹性流体饱和孔隙介质的动力时域响应。根据Biot黏弹性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波动方程,采用解耦技术,建立了以固相位移和流相位移为未知量的黏弹性流体饱和孔隙介质动力分析的一种显式有限元法。该方法克服了隐式方法需要求解联立方程组的缺点,具有节省计算机内存空间和计算时间的优点。与解析解比较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最后以一维黏弹性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为例,分析了黏性系数对动力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弹性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显式有限元法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孔隙介质的耦合物质点-特征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兆南 王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4-1102,共9页
物质点法是当下用于分析饱和孔隙介质大变形问题的常用手段。然而,传统的显式物质点法直接采用弱可压缩的泊松方程计算孔隙水压力,存在着孔隙水压力震荡以及压力边界难以施加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饱和孔隙介质的耦合物质点-... 物质点法是当下用于分析饱和孔隙介质大变形问题的常用手段。然而,传统的显式物质点法直接采用弱可压缩的泊松方程计算孔隙水压力,存在着孔隙水压力震荡以及压力边界难以施加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一个适用于饱和孔隙介质的耦合物质点-特征有限元方法。该算法将孔隙水视为不可压缩流体,基于特征线分裂算法的思想,将存在对流项的液相动量方程采用特征线法进行时间离散,并利用投影法分步计算固、液相中的压力和速度。应用此算法对一维饱和土柱的固结以及二维弹性地基中波的传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与参考解基本相一致。计算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很好地克服显式物质点法在计算固结问题时产生的孔隙水压力震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 饱和孔隙介质 不可压缩流体 特征线法 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模型中震电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本池 牟永光 +1 位作者 狄帮让 魏建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94-98,共5页
震电勘探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物理模型实验观测,成功地观测并识别出了在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声波激发产生的两类主要震电信号.第一类产生于均匀介质内部、仅... 震电勘探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特别是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大量的物理模型实验观测,成功地观测并识别出了在流体饱和孔隙介质中声波激发产生的两类主要震电信号.第一类产生于均匀介质内部、仅存在于扰动区范围的局部震电场.该类震电信号传播的视速度、频谱特征与介质中对应的声波激发信号类似;另一类震电信号产生于两种性质不同的介质分界面,可在一定探测范围内随处同时观测到.实验发现,该类震电信号强度除与分界面处超声振动激发强度有关外,还与分界面本身的物理特性(弹性和电性)有关.特别是对储层油-水界面,其震电场反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震电效应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孔隙流体饱和介质弹性波散射二维IBIEM模拟
7
作者 刘中宪 孙珺 +1 位作者 黄磊 赵瑞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718,共11页
基于平面波势函数,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IBIEM)研究了双孔隙流体饱和介质中弹性波入射下二维孔洞的散射特性。推导得到了双孔隙介质中全空间二维线源动力格林函数,并给出了各散射波的... 基于平面波势函数,采用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indirect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IBIEM)研究了双孔隙流体饱和介质中弹性波入射下二维孔洞的散射特性。推导得到了双孔隙介质中全空间二维线源动力格林函数,并给出了各散射波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在数值精度验证的基础上,以双孔隙二维饱和全空间中孔洞为例,解决了平面P、SV波入射下的地震波散射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双重孔隙介质中的位移幅值、环向应力幅值、孔隙压力变化规律与不同入射波形,入射频率,孔隙率和边界排水条件密切相关,位移幅值在低频(无量纲频率η≤2)入射时出现峰值。环向应力幅值与干土条件相比更为复杂,基质孔压与裂缝孔压的存在增大了双重孔隙饱和介质的能量效应,总体震动趋势大于干土条件,环向应力放大可达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孔隙饱和介质 弹性波散射 间接边界积分方程法 孔隙介质动力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二维弹性波方程正演模拟的小波有限元法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新明 刘克安 刘家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56-1166,共11页
本文将小波有限元法引入到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二维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中,以二维Daubechies小波的尺度函数代替多项式函数作为插值函数,构造二维张量积小波单元.引入一类特征函数解决了Daubechies小波没有显式解析表达式所带来的基函数... 本文将小波有限元法引入到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二维波动方程的正演模拟中,以二维Daubechies小波的尺度函数代替多项式函数作为插值函数,构造二维张量积小波单元.引入一类特征函数解决了Daubechies小波没有显式解析表达式所带来的基函数积分值计算问题,并推导出计算分数节点上Daubechies小波函数值的递推公式,从而构造出由小波系数空间到波场位移空间的快速小波变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有限元法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DAUBECHIES小波 尺度函数 快速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波动方程多尺度反演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新明 刘克安 刘家琦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2,共5页
基于多尺度的思想,将小波多分辨分析和多尺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孔隙率的反演。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反问题分解为不同尺度上的一系列子反问题,并按照尺度从粗到细的顺序依次求解。在每一个尺度上,都采用稳定、收敛快... 基于多尺度的思想,将小波多分辨分析和多尺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孔隙率的反演。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反问题分解为不同尺度上的一系列子反问题,并按照尺度从粗到细的顺序依次求解。在每一个尺度上,都采用稳定、收敛快的正则化高斯牛顿法求解,次一级尺度上求出的“全局最优解”作为上一级的初始解,依此类推,直到求出原始问题的真正的全局最优解。通过与传统的正则化高斯牛顿法相比较,显示了小波多尺度法是一个大范围收敛、能够有效节省计算量的方法,数值模拟的结果也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小波多尺度方法 孔隙 反演 正则化高斯牛顿法 小波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势函数本构方程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亚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为了分析复杂岩土工程多场多相耦合效应,需要建立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一般本构理论框架。把双重孔隙介质视为两个单重孔隙介质的嵌套叠加,利用各组分应变与孔隙变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经典混合物理论出发推导了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能... 为了分析复杂岩土工程多场多相耦合效应,需要建立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一般本构理论框架。把双重孔隙介质视为两个单重孔隙介质的嵌套叠加,利用各组分应变与孔隙变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经典混合物理论出发推导了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能量守恒方程。通过功共轭对之间的力学性质建立了小应变条件下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一般势函数本构方程。作为一般势函数本构方程的应用,把势函数取为应变量的二次多项式,假定各共轭量之间相互独立,获得了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各向同性线弹性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模型参数。当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退化为饱和双重孔隙介质或非饱和单重孔隙介质时,本文模型退化为已有的相应模型。本文获得的一般势函数本构方程可以指导非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的具体建模工作,线弹性本构方程可用于建立相应的固结控制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双重孔隙介质 嵌套结构 能量守恒方程 势函数本构模型 线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套思路的饱和孔隙-裂隙介质本构理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亚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9,共11页
为了指导本构建模工作,需要建立饱和孔隙-裂隙介质的一般本构理论框架.首先,从混合物理论和嵌套思路出发,获得饱和孔隙-裂隙介质的能量平衡方程.其次,根据热力学功共轭特性确定了饱和孔隙-裂隙介质本构方程的应变状态变量和应力状态变量... 为了指导本构建模工作,需要建立饱和孔隙-裂隙介质的一般本构理论框架.首先,从混合物理论和嵌套思路出发,获得饱和孔隙-裂隙介质的能量平衡方程.其次,根据热力学功共轭特性确定了饱和孔隙-裂隙介质本构方程的应变状态变量和应力状态变量.再次,根据热力学局部平衡假定,获得饱和孔隙-裂隙介质的自由能势函数一般本构方程.最后,从一般自由能势函数本构方程出发,获得孔隙骨架和裂隙骨架变形相互耦合的各向同性线弹性方程.当孔隙骨架和裂隙骨架变形解耦时,该方程能够退化到Khalili线弹性方程.研究表明,在小应变情况下固相应变可分解为裂隙骨架应变、孔隙骨架应变与固相材料体应变之和;当混合物均匀化响应原理成立和流相材料本构模型与单相一致时,裂隙骨架应变、孔隙骨架应变、固相材料体应变、裂隙流相材料体应变和孔隙流相材料体应变分别唯一决定裂隙介质有效应力、孔隙介质有效应力、固相材料真实压力、裂隙孔压和孔隙孔压;当自由能函数是状态变量的二次函数时,可获得线弹性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物理论 饱和孔隙-裂隙介质 状态变量 能量平衡方程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弹性波方程边界元解法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胡善政 符力耘 裴正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64-2369,共6页
基于流体饱和多孔隙各向同性介质模型,本文首先推导了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频率域系统动力方程及边界积分方程,然后给出了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本解,最后,利用本文给出的边界元方法对流体饱和多孔隙各向同性介... 基于流体饱和多孔隙各向同性介质模型,本文首先推导了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频率域系统动力方程及边界积分方程,然后给出了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本解,最后,利用本文给出的边界元方法对流体饱和多孔隙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弹性波传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论是从固相位移,还是液相位移的地震合成记录都能看到明显的慢速P波,本文提出的流体饱和多孔隙介质弹性波边界元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各向同性 弹性波 边界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谐线载荷作用下考虑预应力的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层的动力响应
13
作者 吴佳平 苏军 赵社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9-523,699,共5页
基于Biot型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理论,考虑地基和基岩的预应力,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研究了下卧垂向不均匀粘弹性半平面基岩的有限厚度双重孔隙地基在简谐线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根据Berryman理论,通过引入势函数和运用Helmholtz原理,并利... 基于Biot型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理论,考虑地基和基岩的预应力,在平面应变条件下研究了下卧垂向不均匀粘弹性半平面基岩的有限厚度双重孔隙地基在简谐线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根据Berryman理论,通过引入势函数和运用Helmholtz原理,并利用Fourier变换求解本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得到变换域内应力、位移、孔隙水压力的一般解。结合边界条件,利用Fourier逆变换得到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双重孔隙和半平面的竖向位移随频率、基质孔隙、阻尼因子、不均匀性、预拉应力的增大单调递减;基质孔隙和裂缝孔隙水压力随渗透率的增大单调递减,随频率的增大单调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 不均匀 预应力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ve波在预应力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层中传播的特性
14
作者 吴佳平 赵社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77-1783,共7页
基于扩展的Biot理论,研究了覆盖于各向异性不均匀弹性半空间上的受预应力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中Love波的传播.推导了速度的频散方程以及Love波速的上下界限,讨论了孔隙率、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预应力等参数对波速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 基于扩展的Biot理论,研究了覆盖于各向异性不均匀弹性半空间上的受预应力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中Love波的传播.推导了速度的频散方程以及Love波速的上下界限,讨论了孔隙率、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和预应力等参数对波速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孔隙介质层基质孔隙的孔隙率、裂隙孔隙率及基质孔隙的孔隙率占总孔隙率的比重越大,Love波的波速越大;随着不均匀程度的提高及各向异性系数的增大,Love波的波速增大.无论是在双重孔隙介质层中还是弹性半空间中,预拉应力会使Love波的波速提高,而预压应力会降低Love波的波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双重孔隙介质 不均匀弹性介质 预应力 LOVE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介质的时域BEM计算
15
作者 丁伯阳 蒋佳琪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7,共17页
根据Biot饱和孔隙介质动力方程,结合快、慢纵波解耦法得到时域Green函数U-P表达以及Somigliana表象积分,采用BEM分析了集中力作用下饱和孔隙介质时域动力响应.详细论述了孔隙介质时域边界积分方程的离散化方法与形式,它的Stokes状态解... 根据Biot饱和孔隙介质动力方程,结合快、慢纵波解耦法得到时域Green函数U-P表达以及Somigliana表象积分,采用BEM分析了集中力作用下饱和孔隙介质时域动力响应.详细论述了孔隙介质时域边界积分方程的离散化方法与形式,它的Stokes状态解答和借用已有技术成果对计算奇异性的处理.在无量纲材料参数的数值分析计算中,以图表形式给出结果.由于孔隙介质的时域BEM计算在相关文献中较为罕见,因此文中结果会对两相饱和介质动力响应特性等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BEM 饱和孔隙介质 动力响应 GREEN函数 奇异性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波在双孔隙介质中球形夹杂上的散射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宏斌 苏军 赵社戌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30,143,共6页
基于拓展的Biot孔隙介质弹性理论,将波函数展开法推广应用到求解平面压缩波在双孔隙介质中单球形理想流体夹杂上的散射问题中。在低频条件下,给出了问题解析解的形式,包括位移场和应力场。由进一步的数值计算结果可知:P1波和S波的一阶... 基于拓展的Biot孔隙介质弹性理论,将波函数展开法推广应用到求解平面压缩波在双孔隙介质中单球形理想流体夹杂上的散射问题中。在低频条件下,给出了问题解析解的形式,包括位移场和应力场。由进一步的数值计算结果可知:P1波和S波的一阶谐波振幅随着基质孔隙率的增大而减小,P2波的谐波振幅则增大,而P3波的谐波振幅基本不受其影响;随着裂隙孔隙率的增大,P1波的谐波振幅逐渐减小,P3波和S波的谐波振幅增大,而对P2波的谐波振幅的影响甚微;频率越高,双孔隙介质的基质孔隙率及裂隙孔隙率对其谐波振幅的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孔隙介质 球形流体夹杂 波的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两项不混合/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
17
作者 周东勇 印兴耀 宗兆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84-2696,共13页
弹性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在岩性划分、流体识别、储层边界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研究上层为含两项不混合黏性流体孔隙介质、下层为含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理论.首先根据两种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能... 弹性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在岩性划分、流体识别、储层边界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本文研究上层为含两项不混合黏性流体孔隙介质、下层为含单项黏性流体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理论.首先根据两种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能量守恒得到边界条件,再将波函数、位移、应力与应变关系代入边界条件,推导出完全连通孔隙情况下,第一类纵波入射到孔隙介质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方程.通过建立砂岩孔隙介质模型,分别分析不同孔隙流体类型、不同含油饱和度及不同入射角情况下,各类波的反透射系数特征.研究表明,第二、三类纵波反透射系数数值比第一类纵波小多个数量级,且两者对入射角的变化不敏感,但对孔隙流体性质、含油饱和度的变化较敏感,而横波反透射系数特征恰好与此相反;第一类纵波反透射系数特征比较复杂,入射角、孔隙流体的性质及含油饱和度的变化都对其产生影响.不同孔隙流体弹性物性的差异、孔隙介质中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及不同入射角引起垂向和切向应力分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各类波的反透射系数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可以为研究储层含油气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流体孔隙介质 含两项不混合流体孔隙介质 黏性流体 反透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度对平面P波入射下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伟华 郑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7-435,共9页
场地土的特性是影响场地地震反应的重要因素。以往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中常假定场地土为单相介质或两相饱和多孔介质,而在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非饱和土的相关问题。目前对非饱和土波动特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土体饱和度的变化对... 场地土的特性是影响场地地震反应的重要因素。以往自由场地震反应分析中常假定场地土为单相介质或两相饱和多孔介质,而在实际工程中,常会遇到非饱和土的相关问题。目前对非饱和土波动特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土体饱和度的变化对自由场地地震动的影响亦只针对准饱和土(饱和度Sr≥90%)的情况。为研究Sr<90%时,饱和度变化对自由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建立了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在现有的非饱和多孔介质波动方程的基础上,对平面P波入射情况下场地中的波场进行分析,根据场地边界条件,求得到平面P波入射情况下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解析解答,通过计算,系统地分析了入射角度、频率、土层刚度、孔隙率不同时,土体饱和度变化对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得到了非饱和土自由场地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孔隙介质 自由场地 地面运动 饱和 平面P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土成层场地波动问题的解析解及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伟华 胡叶尘 +1 位作者 赵成刚 郑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90-1798,共9页
现有地基场地波动问题研究中,多将地基土视为饱和、准饱和状态或单相介质,难以反映非饱和土体波动性质。在现有非饱和多孔介质波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基岩上覆成层非饱和土复杂场地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分别求解了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基... 现有地基场地波动问题研究中,多将地基土视为饱和、准饱和状态或单相介质,难以反映非饱和土体波动性质。在现有非饱和多孔介质波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基岩上覆成层非饱和土复杂场地模型,采用传递矩阵法,分别求解了平面P波和SV波入射下基岩上覆成层非饱和土场地波动问题的解析解。通过与已有的基岩上覆单一非饱和土层波动问题的解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解的正确性。并利用该解答初步分析了当非饱和土层饱和度呈梯度变化时,地下水水位变化对地面运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变化对地面运动的影响与入射波频率和入射角有关。相同频率下,当入射角较小时,地下水位变化对地表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大;地下水位变化对水平位移的影响随着入射角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相同入射角下,随着地下水位上升,地表竖向位移的峰值减小,峰值频率增加,而地表水平位移的峰值及峰值频率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孔隙介质 成层场地 地面运动 地下水位 平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节理岩体中地震波散射分析
20
作者 张建华 吴德伦 朱可善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z1期15-21,共7页
通过建立饱和节理岩体的等效模型 ,利用饱和孔隙介质的 Biot理论 ,研究其在地震波作用下由于局部地形变化引起的散射特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按单相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较按饱和孔隙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小 ,特别对 P1波入射的地震波 ,且... 通过建立饱和节理岩体的等效模型 ,利用饱和孔隙介质的 Biot理论 ,研究其在地震波作用下由于局部地形变化引起的散射特性。实例分析结果表明 ,按单相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较按饱和孔隙介质模型的计算结果小 ,特别对 P1波入射的地震波 ,且相对误差最多超过 80 %。因而 ,对常处于水饱和环境下工作的船闸及其它水工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散射 地震波 饱和孔隙介质 节理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