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李礼
王伟
+4 位作者
闵文武
王仕豪
韦兴黄
吴俣学
曾圣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为研究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3~27℃下,将初始体质量(56.99±2.02)g的暗色唇鲮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于12个...
为研究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3~27℃下,将初始体质量(56.99±2.02)g的暗色唇鲮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于12个直径2.4 m的圆柱养殖缸中,采用周期性饥饿1 d、2 d、3 d再投喂6 d(S1F6)、5 d(S2F5)、4 d(S3F4)和持续投喂(对照组CON)4种投喂模式,共投喂60 d。结果显示:(1)S3F4组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和S1F6组(P<0.05);S1F6组、S2F5组、S3F4组肝体比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各试验组间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S1F6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CON组和S3F4组(P<0.05),S1F6组、S2F5组和S3F4组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2F5组和S3F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S1F6组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1F6组、S2F5组和S3F4组肝脏H_(2)O_(2)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2F5组和S3F4组肠道α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S1F6组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升高。(4)肠道组织学观察发现,各组间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和肌层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肠绒毛长度显著低于CON组、S1F6和S2F5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肠绒毛宽度显著低于S2F5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可激发暗色唇鲮补偿生长,引起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中S1F6组补偿生长最显著,对肝脏抗氧化酶、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学影响较小。为保证饲养效果,建议在生产中使用S1F6投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唇鲮
饥饿复投喂
生长性能
抗氧化力
肠道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花鲈Phoenixin-20基因克隆及饥饿复投喂对其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李太初
邱丽华
+6 位作者
张瑞琼
闫路路
赵超
张博
张博
乔秀亭
王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7-2645,共9页
【目的】明确花鲈Phoenixin-20基因(LmPNX-20)是否参与花鲈的摄食调控过程,进而揭示PNX-20在鱼类摄食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同时为丰富和完善花鲈内分泌调控网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CR和RACE克隆LmPNX-20基因序列,采用ExPASy、Signa...
【目的】明确花鲈Phoenixin-20基因(LmPNX-20)是否参与花鲈的摄食调控过程,进而揭示PNX-20在鱼类摄食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同时为丰富和完善花鲈内分泌调控网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CR和RACE克隆LmPNX-20基因序列,采用ExPASy、SignalP 5.0、ProtScale、NetPhos 3.1及ClustalX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LmPNX-20基因在花鲈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不同饥饿复投喂策略[正常投喂(F)、饥饿3 d(H3)、饥饿3 d复投喂1 d(R3-1)、饥饿3 d复投喂2 d(R3-2)、饥饿3 d复投喂3 d(R3-3),以及饥饿7 d(H7)、饥饿7 d复投喂1d(R7-1)、饥饿7d复投喂2d(R7-2)、饥饿7d复投喂3d(R7-3)]对LmPNX-2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LmPNX-20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10 bp,共编码69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87 kD,理论等电点(pI)为9.85。LmPNX-20氨基酸序列含有5个磷酸化位点,但不存在信号肽;LmPNX-20氨基酸序列与硬骨鱼类的PNX-2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为69.70%~89.86%。LmPNX-20基因在花鲈脑组织中呈广泛表达分布,尤其在垂体和下丘脑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经饥饿复投喂处理后花鲈幼鱼全脑组织中的LmPNX-20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在经历3和7 d饥饿复投喂1 d的花鲈幼鱼全脑组织中LmPNX-2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且与饥饿3 d复投喂的花鲈幼鱼相比,饥饿7 d复投喂的花鲈幼鱼全脑组织LmPNX-20基因表达均呈上调趋势。【结论】LmPNX-20基因在鱼类的进化过程中较保守,且在生长轴(下丘脑、垂体和肝脏)和生殖轴(下丘脑、垂体和性腺)有较高表达水平,可能参与花鲈的生长及生殖等生理过程。不同饥饿复投喂处理影响花鲈幼鱼全脑组织LmPNX-20基因的表达,复投喂后该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说明LmPNX-20基因对花鲈幼鱼摄食调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LmPNX-20基因
饥饿复投喂
摄食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钱鱼agrp基因cDNA克隆及饥饿与复投喂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蔡博生
陈华慧
+3 位作者
罗翠婷
翟毅
李广丽
邓思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1-829,共9页
为探究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 (AgRP)神经元在金钱鱼应答饥饿与复投喂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采用反转录PCR自金钱鱼下丘脑克隆了agrp1和agrp2 2种亚型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2种基因在金钱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正常投喂组(...
为探究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 (AgRP)神经元在金钱鱼应答饥饿与复投喂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采用反转录PCR自金钱鱼下丘脑克隆了agrp1和agrp2 2种亚型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2种基因在金钱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正常投喂组(2、7 d)、饥饿组(2、7 d)、复投喂组(饥饿7 d然后复投喂3 h)金钱鱼(体质量52~60 g)下丘脑、肝脏和肠道中agrp1和agrp2基因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grp1和agrp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429 bp和351 bp。组织表达结果显示,agrp1基因主要在下丘脑和肌肉中表达,agrp2基因主要在下丘脑和脑垂体中表达。饥饿及复投喂结果表明:下丘脑中,agrp1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2 d后差异不显著,饥饿7 d后显著下调,复投喂后其表达水平恢复正常;肝脏中,agrp1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2 d后下调,但饥饿7 d后显著上调,复投喂后其表达水平下调到正常水平;肠道中,agrp1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2 d后无显著差异,饥饿7 d后显著上调,复投喂后其表达水平下调到正常水平。饥饿和复投喂期间,下丘脑、肝脏和肠道中agrp2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下丘脑、肝脏和肠道中的agrp1基因参与了金钱鱼摄食过程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鱼
刺鼠相关蛋白
饥饿
及
复
投喂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李礼
王伟
闵文武
王仕豪
韦兴黄
吴俣学
曾圣
机构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
平塘县农业农村局
出处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167).
文摘
为研究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Semilabeo obscurus)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和肠道组织学结构的影响,在水温23~27℃下,将初始体质量(56.99±2.02)g的暗色唇鲮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饲养于12个直径2.4 m的圆柱养殖缸中,采用周期性饥饿1 d、2 d、3 d再投喂6 d(S1F6)、5 d(S2F5)、4 d(S3F4)和持续投喂(对照组CON)4种投喂模式,共投喂60 d。结果显示:(1)S3F4组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均显著低于CON组和S1F6组(P<0.05);S1F6组、S2F5组、S3F4组肝体比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各试验组间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2)S1F6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低于CON组和S3F4组(P<0.05),S1F6组、S2F5组和S3F4组鱼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2F5组和S3F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S1F6组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1F6组、S2F5组和S3F4组肝脏H_(2)O_(2)含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但各试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S2F5组和S3F4组肠道α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CON组(P<0.05),但S1F6组与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肠道脂肪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升高。(4)肠道组织学观察发现,各组间肠道杯状细胞数量和肌层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肠绒毛长度显著低于CON组、S1F6和S2F5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3F4组肠绒毛宽度显著低于S2F5组(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周期性饥饿复投喂可激发暗色唇鲮补偿生长,引起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其中S1F6组补偿生长最显著,对肝脏抗氧化酶、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肠道组织学影响较小。为保证饲养效果,建议在生产中使用S1F6投喂模式。
关键词
暗色唇鲮
饥饿复投喂
生长性能
抗氧化力
肠道组织学
Keywords
Semilabeo obscurus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growth performance
oxidation resistance
intestinal histology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花鲈Phoenixin-20基因克隆及饥饿复投喂对其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李太初
邱丽华
张瑞琼
闫路路
赵超
张博
张博
乔秀亭
王鹏飞
机构
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7-264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2400503)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3A1515030022)
+1 种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3B03J1304)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23TD21)。
文摘
【目的】明确花鲈Phoenixin-20基因(LmPNX-20)是否参与花鲈的摄食调控过程,进而揭示PNX-20在鱼类摄食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同时为丰富和完善花鲈内分泌调控网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PCR和RACE克隆LmPNX-20基因序列,采用ExPASy、SignalP 5.0、ProtScale、NetPhos 3.1及ClustalX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LmPNX-20基因在花鲈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不同饥饿复投喂策略[正常投喂(F)、饥饿3 d(H3)、饥饿3 d复投喂1 d(R3-1)、饥饿3 d复投喂2 d(R3-2)、饥饿3 d复投喂3 d(R3-3),以及饥饿7 d(H7)、饥饿7 d复投喂1d(R7-1)、饥饿7d复投喂2d(R7-2)、饥饿7d复投喂3d(R7-3)]对LmPNX-20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LmPNX-20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10 bp,共编码69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7.87 kD,理论等电点(pI)为9.85。LmPNX-20氨基酸序列含有5个磷酸化位点,但不存在信号肽;LmPNX-20氨基酸序列与硬骨鱼类的PNX-20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为69.70%~89.86%。LmPNX-20基因在花鲈脑组织中呈广泛表达分布,尤其在垂体和下丘脑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经饥饿复投喂处理后花鲈幼鱼全脑组织中的LmPNX-20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在经历3和7 d饥饿复投喂1 d的花鲈幼鱼全脑组织中LmPNX-2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且与饥饿3 d复投喂的花鲈幼鱼相比,饥饿7 d复投喂的花鲈幼鱼全脑组织LmPNX-20基因表达均呈上调趋势。【结论】LmPNX-20基因在鱼类的进化过程中较保守,且在生长轴(下丘脑、垂体和肝脏)和生殖轴(下丘脑、垂体和性腺)有较高表达水平,可能参与花鲈的生长及生殖等生理过程。不同饥饿复投喂处理影响花鲈幼鱼全脑组织LmPNX-20基因的表达,复投喂后该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说明LmPNX-20基因对花鲈幼鱼摄食调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花鲈
LmPNX-20基因
饥饿复投喂
摄食调节
Keywords
Lateolabrax maculatus
LmPNX-20 gene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feeding regulation
分类号
S965.211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钱鱼agrp基因cDNA克隆及饥饿与复投喂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蔡博生
陈华慧
罗翠婷
翟毅
李广丽
邓思平
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省名特优鱼类生殖调控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1-82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972775)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CXXL2018132)。
文摘
为探究刺鼠相关蛋白/神经肽Y (AgRP)神经元在金钱鱼应答饥饿与复投喂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采用反转录PCR自金钱鱼下丘脑克隆了agrp1和agrp2 2种亚型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2种基因在金钱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正常投喂组(2、7 d)、饥饿组(2、7 d)、复投喂组(饥饿7 d然后复投喂3 h)金钱鱼(体质量52~60 g)下丘脑、肝脏和肠道中agrp1和agrp2基因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grp1和agrp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429 bp和351 bp。组织表达结果显示,agrp1基因主要在下丘脑和肌肉中表达,agrp2基因主要在下丘脑和脑垂体中表达。饥饿及复投喂结果表明:下丘脑中,agrp1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2 d后差异不显著,饥饿7 d后显著下调,复投喂后其表达水平恢复正常;肝脏中,agrp1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2 d后下调,但饥饿7 d后显著上调,复投喂后其表达水平下调到正常水平;肠道中,agrp1基因表达水平在饥饿2 d后无显著差异,饥饿7 d后显著上调,复投喂后其表达水平下调到正常水平。饥饿和复投喂期间,下丘脑、肝脏和肠道中agrp2基因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下丘脑、肝脏和肠道中的agrp1基因参与了金钱鱼摄食过程的调节。
关键词
金钱鱼
刺鼠相关蛋白
饥饿
及
复
投喂
摄食
Keywords
Scatophagus argus
agouti-related protein
fasting and refeeding
feeding
分类号
Q786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饥饿复投喂对暗色唇鲮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肠道消化酶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李礼
王伟
闵文武
王仕豪
韦兴黄
吴俣学
曾圣
《水产学杂志》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花鲈Phoenixin-20基因克隆及饥饿复投喂对其表达的影响
李太初
邱丽华
张瑞琼
闫路路
赵超
张博
张博
乔秀亭
王鹏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金钱鱼agrp基因cDNA克隆及饥饿与复投喂对其表达的影响
蔡博生
陈华慧
罗翠婷
翟毅
李广丽
邓思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