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细菌线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陈小云 李辉信 +1 位作者 胡锋 刘满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825-2831,共7页
线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往往是在悉生培养体系 (gnotobiotic microcosm)中进行 ,为了研究在自然或开放土壤条件下土壤线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在开放盆栽体系中接种土壤食细菌线虫 (原小杆线虫 ,Protorhabditis sp) ,研究在小... 线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往往是在悉生培养体系 (gnotobiotic microcosm)中进行 ,为了研究在自然或开放土壤条件下土壤线虫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作者在开放盆栽体系中接种土壤食细菌线虫 (原小杆线虫 ,Protorhabditis sp) ,研究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在有和无根系作用下食细菌线虫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接种线虫分别使 SMBC、SMBN、SMBP提高了 2 6 .4 %、32 .9%、2 1.8% ,这种促进作用除个别无根系土和非根际土处理外 ,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根际土中的 SMBC、SMBN、SMBP>非根际土 >无根系土。从方差解释比例 v来看 ,SMBN受线虫的影响最大 (v=2 4 % )、其次是 SMBC(v=16 % )、然后是 SMBP(v=12 % ) ,线虫对 SMBC的促进作用在根际土中最突出。接种线虫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明显的影响。在苗期的无根系土和根际土中 ,接种线虫显著降低了细菌的数量、特别在根际土中尤为突出 ,但在其它处理中却增加了细菌的数量。接种线虫对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促进作用比对细菌更为明显 ,接种线虫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总平均值分别比未接种提高了 4 8.5 %和 6 8.2 % ,而细菌数量的总平均值没有变化。细菌数量与微生物量 C相关散点图表明二者相关性在根际土、非根际土和无根系土中均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食细菌线虫对连作草莓幼苗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贺勤 张林林 +3 位作者 刘奇志 张航 白鹏华 栾小兵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60,共6页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食细菌线虫对连作草莓幼苗生长、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不接种食细菌线虫(CK)、接种食细菌线虫2条/克土(A)和接种食细菌线虫8条/克土(B)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食细菌线虫能够...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食细菌线虫对连作草莓幼苗生长、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的影响。试验设不接种食细菌线虫(CK)、接种食细菌线虫2条/克土(A)和接种食细菌线虫8条/克土(B)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食细菌线虫能够使连作草莓植株的株高、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根系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13.35%~14.60%、14.17%~26.07%、25.61%~46.32%、31.20%~68.98%、9.09%~13.41%和6.12%~13.03%,使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17.78%~22.8%;使连作草莓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显著增加9.14%~13.48%、9.06%~11.92%和6.95%~9.46%;接种量为2条/克土处理的影响作用大于接种量为8条/克土的处理。总之,接种食细菌线虫促进了连作草莓幼苗的生长,提高了其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矿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连作草莓 土壤酶 土壤矿质氮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矿化生物固定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63
3
作者 胡锋 李辉信 +1 位作者 谢涟琪 吴珊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14-920,共7页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 采用悉生微缩体系,研究了40d 培养期内不添加外源基质条件下食细菌线虫(Protorhabdtis sp.)和细菌(Pseudom onassp.)的相互作用及其对N、P转化的影响。在种植及不种植小麦的土壤中,发现接种线虫后细菌数量显著增加,非根标土壤细菌的增加量又比根际土明显。在种植小麦体系中,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线虫均比不种作物体系有增加趋势,其中根际土壤线虫种群的提高尤为显著。只加细菌处理中土壤N、P均无净矿化,相反培养前期出现轻微的生物固定。线虫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N、微生物量N 和微生物量P的含量,但对土壤有效P影响很小。这表明线虫活动主要是促进了N的矿化,而P表现出较强的生物固定。文中还分析了线虫捕食对细菌的增殖作用以及线虫——细菌相互作用在N、P矿化和生物固定中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细菌 相互作用 N P 矿化 生物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食细菌线虫的分离和富集培养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辉信 陈小云 胡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4,共4页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 ,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 (Protorhabditissp .) ,B1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 ,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sp .)。用... 从小麦根际土中分离得到一种能取食B1和B2两种细菌的土壤食细菌线虫 ,并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富化培养成功。经鉴定该线虫为原小杆线虫属 (Protorhabditissp .) ,B1为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sp .) ,B2为醋杆菌属(Acetobactersp .)。用牛肉膏蛋白胨细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无多糖产生 ,线虫不能取食细菌而生长繁殖 ;当用马铃薯蔗糖真菌培养基培养B1和B2两种细菌时 ,细菌分泌丰富的多糖 ,线虫生长繁殖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食细菌线虫 富集培养 细菌分离 马铃薯 蔗糖 培养基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食细菌线虫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周际海 唐嘉婕 +4 位作者 郜茹茹 杨红飞 程洪 刘佳丽 袁颖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7-364,共8页
通过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接种不同种类食细菌线虫,探究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的变化.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杀灭线虫土壤(NFS)、石油污染土壤(SP)、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分别接种不同线虫,即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SPN1)、头叶属线... 通过在石油污染土壤中接种不同种类食细菌线虫,探究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的变化.本试验设置5个处理:杀灭线虫土壤(NFS)、石油污染土壤(SP)、在石油污染土壤中分别接种不同线虫,即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SPN1)、头叶属线虫(Cephalobus persegnis,SPN2)和小杆属线虫(Rhabditis marina,SPN3).结果表明,经过168d试验,和NFS相比,SP的土壤基础呼吸和脲酶活性增大,而微生物量碳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减小.和SP相比,SPN1、SPN2、SPN3的基础呼吸增大,微生物量碳减少了34.59%~72.48%,蔗糖酶活性增加了15.66%~22.89%.SP、SPN1、SPN2和SPN3的微生物的丰富度(S)分别下降了5.00,7.25,2.50和9.75,Shannon-Wiener指数(H')分别显著下降了0.18,0.15,0.15和0.23.不同种类的食细菌线虫可通过捕食作用对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及多样性产生影响并有种间差异,有利于提高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石油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石油污染 食细菌线虫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食细菌线虫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成艳红 陈小云 +2 位作者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727-6733,共7页
通过设置两种孔径(1 mm和5μm)的网袋(25 cm×25 cm),采用于土样中添加猪粪的处理,获得有大量食细菌线虫富集(SM1)的,和有少量食细菌线虫富集(SM5)的供试土壤(两者养分状况相近),以研究食细菌线虫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通过设置两种孔径(1 mm和5μm)的网袋(25 cm×25 cm),采用于土样中添加猪粪的处理,获得有大量食细菌线虫富集(SM1)的,和有少量食细菌线虫富集(SM5)的供试土壤(两者养分状况相近),以研究食细菌线虫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植拟南芥15d后,与有少量线虫富集的PSM5处理相比,有大量线虫富集的PSM1处理拟南芥根系显著增长,根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根尖数显著增多。PSM1处理在显著增加土壤中NH4+-N的同时,还使土壤中植物激素(GA3和IAA)的含量显著增高。此外,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Biolog)的差异,表明存在大量食细菌线虫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发生了变化。此结果说明,土壤食细菌线虫对根系生长影响的效应,除了养分效应外,还存在激素效应,与食细菌原生动物和植物根系生长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拟南芥 根系生长 激素 BIOLO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食细菌线虫的原位富集培养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毛小芳 胡锋 +2 位作者 陈小云 Griffiths Bryan 李辉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50-654,共5页
采用两种孔径的尼龙网袋(1mm和5μm),将盆钵供试土壤分成内外两层,内层土壤混合猪粪或稻草,并以不添加猪粪和稻草的供试土壤作为空白;外层直接接入供试土壤,进行培养,以获取土著食细菌线虫大量富集的试验土壤。结果表明:添加基质(猪粪... 采用两种孔径的尼龙网袋(1mm和5μm),将盆钵供试土壤分成内外两层,内层土壤混合猪粪或稻草,并以不添加猪粪和稻草的供试土壤作为空白;外层直接接入供试土壤,进行培养,以获取土著食细菌线虫大量富集的试验土壤。结果表明:添加基质(猪粪和稻草)显著地促进了土壤线虫的繁殖,大量繁殖的线虫通过1mm网袋迁移至外层未加基质的土壤,而采用5μm网袋则限制了线虫向外层土壤的迁移。添加猪粪的1mm网袋处理经过28d培养后,外层土壤线虫数是空白处理的9.1倍;添加稻草的1mm网袋处理经过35d培养后,外层土壤线虫数是空白处理的5.9倍。添加两种基质的5μm网袋处理,外层土壤线虫数和空白处理差异不大。添加基质主要是促进了食细菌线虫的繁殖,在培养结束时,添加猪粪的1mm网袋处理的食细菌线虫比例达到98.2%,添加稻草的1mm网袋处理的食细菌线虫比例达到90.5%,两个处理食细菌线虫的总数分别是空白处理的14.8倍和8.9倍,并且主要是Protorhabditis sp.线虫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原位富集培养 猪粪 稻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与食细菌线虫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周际海 唐嘉婕 +5 位作者 袁颖红 黄荣霞 程坤 吴雪艳 袁东东 樊后保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497-3505,共9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利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并接种不同密度的食细菌线虫,探究石油污染条件下食细菌线虫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设5个处理,即:新鲜土壤(S)、5.0g/kg石油污染土壤(SP)、5.0g/kg石油污染土壤+5条线...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利用人工模拟石油污染土壤并接种不同密度的食细菌线虫,探究石油污染条件下食细菌线虫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实验设5个处理,即:新鲜土壤(S)、5.0g/kg石油污染土壤(SP)、5.0g/kg石油污染土壤+5条线虫/g干土(SPN5)、5.0g/kg石油污染土壤+10条线虫/g干土(SPN10)、5.0g/kg石油污染土壤+20条线虫/g干土(SPN20).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可以使土壤的CO_2、N2_O排放量明显增加,分别是对照处理S的7.03~10.16倍、11.56~32.19倍,而对CH4的排放影响不明显;但从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变化可以看出石油污染对温室效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是对照处理S的7.13~10.17倍;石油污染和食细菌线虫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微生物生物量碳和代谢熵(q CO_2),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的趋势是先升高后下降,各处理的代谢熵是对照处理S的6.59~9.83倍;石油污染对荧光素二乙酸酯(FDA)水解酶活性表现为初期抑制后期激活;石油污染对蔗糖酶和脲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食细菌线虫一定程度上可增加石油污染土壤中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温室气体CO_2、N_2O、CH_4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食细菌线虫 土壤温室气体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食细菌线虫对菲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井永苹 赵莉 +3 位作者 陈小云 刘满强 胡锋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2-377,共6页
以菲作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菲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存在与否的条件下,接种食细菌线虫对未灭菌土壤中菲去除的影响。析因设计包括4个处理:单独接种恶臭假单胞菌(B),单独接种食细菌线虫(N),同时接种食细... 以菲作为多环芳烃污染物的代表,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菲降解菌恶臭假单胞菌存在与否的条件下,接种食细菌线虫对未灭菌土壤中菲去除的影响。析因设计包括4个处理:单独接种恶臭假单胞菌(B),单独接种食细菌线虫(N),同时接种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BN)以及未接种线虫和细菌的对照(CK);分别在培养后第0、5、14、28天进行破坏性采样,测定土壤中菲的残留量,食细菌线虫和恶臭假单胞菌的数量,土壤FDA(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相比CK,在培养前期(0~14天),处理N提高土壤中菲的去除率;而在培养后期(14~28天),BN处理降解菲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培养结束(28天)时,各处理菲的去除率依次为BN(48.2%)〉B(45.1%)〉N(44.4%)〉CK(43.5%)。试验结果还表明,接种食细菌线虫能显著(p〈0.05)促进细菌以及土壤酶活性。总之,食细菌线虫和细菌的交互作用可能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恶臭假单胞菌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土著食细菌线虫对五种细菌的取食偏好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小梅 虞丽 +4 位作者 李根 郑文波 武俊 胡锋 李辉信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7,共6页
食细菌线虫通过取食细菌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而食细菌线虫取食细菌存在选择偏好。本试验通过设置"自助餐"式平板培养试验,研究了2种土著食细菌线虫(拟丽突属线虫和中杆属线虫)对5种细菌... 食细菌线虫通过取食细菌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从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而食细菌线虫取食细菌存在选择偏好。本试验通过设置"自助餐"式平板培养试验,研究了2种土著食细菌线虫(拟丽突属线虫和中杆属线虫)对5种细菌的活菌体、灭活菌体及菌体分泌物的取食偏好,以为进一步揭示土壤生态系统中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相互作用关系奠定基础。研究结果显示:拟丽突属和中杆属线虫对活菌体的取食偏好基本一致,均对G-菌具有偏好,其偏好顺序为:荧光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贪噬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拟丽突属线虫对5种细菌分泌物的辨识和取食不存在选择性偏好,从而使其对活菌体及灭活菌体的取食偏好顺序基本一致;而中杆属线虫对活菌体及灭活菌体的取食偏好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与中杆属线虫对5种细菌分泌物的辨识和取食具有选择性偏好有关。细菌分泌物对中杆属线虫的取食偏好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细菌 偏好 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生态系统中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凤娟 韩晓增 邹文秀 《土壤与作物》 2017年第4期304-311,共8页
食细菌线虫是土壤线虫主要的营养类群之一,其与细菌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网状结构是土壤微食物网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食物网中的能流方向和大小起关键的控制作用。本文概述了食细菌线虫对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食细菌线虫与细菌捕... 食细菌线虫是土壤线虫主要的营养类群之一,其与细菌通过捕食关系构成的网状结构是土壤微食物网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食物网中的能流方向和大小起关键的控制作用。本文概述了食细菌线虫对细菌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食细菌线虫与细菌捕食与被捕食的动态平衡关系,及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水分、温度、含氧量、C/N和p H)对食细菌线虫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揭示土壤食物网的功能和机制及土壤的生态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土壤细菌 土壤物网 群落结构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悉生培养微缩体系食细菌线虫提高土壤激素含量的机制
12
作者 姜瑛 吴越 +2 位作者 徐莉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28-2536,共9页
研究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功能是土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食细菌线虫取食细菌可以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矿化,提高氮素养分的供给,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食细菌线虫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 研究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功能是土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食细菌线虫取食细菌可以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矿化,提高氮素养分的供给,改善土壤的营养条件,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食细菌线虫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的"养分作用机制"已得到确认,而"激素作用机制"还存在争议。从供试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高效产IAA细菌和两种不同cp值的食细菌线虫,通过设置简化的悉生培养系统,对这两种土著食细菌线虫与土著产IAA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土壤中IAA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食细菌线虫的取食均能促进细菌数量和活性的增强,食细菌线虫与产IAA细菌相互作用也能显著增加土壤中IAA的含量;这些促进作用受到接种食细菌线虫的种类以及培养时间的影响:在培养第10天和第20天时,接种cp值为1的中杆属食细菌线虫显著增加了产IAA细菌的数量;在培养第10天和第30天时,相比较接种cp值为2的头叶属食细菌线虫,接种中杆属食细菌线虫显著提高了土壤中IA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细菌线虫 产激素菌 悉生培养 相互作用 IAA(吲哚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D-FISH研究食细菌线虫对氨氧化细菌(AOB)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海峰 李大明 +5 位作者 陈小云 刘满强 郑金伟 焦加国 胡锋 李辉信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413-5421,共9页
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取食与反馈之间的关系是土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接种原位的食细菌线虫和微生物群落模拟土壤真实环境,采用CARD-FISH方法来观察食细菌线虫的不同取食密度下,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数量... 土壤动物与微生物的取食与反馈之间的关系是土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接种原位的食细菌线虫和微生物群落模拟土壤真实环境,采用CARD-FISH方法来观察食细菌线虫的不同取食密度下,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数量的动态变化,以揭示土壤食细菌线虫对AOB数量的影响及AOB的反馈强度。结果表明:与单独接种细菌的处理(SB)相比,接种食细菌线虫显著地增加了土壤中AOB的数量,3个不同线虫接种密度处理中AOB数量表现为接种20条g-1干土的处理(SBN20)>接种10条g-1干土的处理(SBN10)>接种40条g-1干土的处理(SBN40)。由于过度取食,SBN40处理中AOB的数量在培养了14d后低于SB处理,且在第28天时显著低于SB处理。接种食细菌线虫显著增加了土壤中NH4+-N和NO3-N的含量,表明食细菌线虫促进了N的矿化和硝化作用。矿化作用增强使得硝化作用的底物NH4+-N显著增加可能是AOB数量显著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FISH 氨氧化细菌数量(AOB) 食细菌线虫 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硫量油菜对枸杞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4
作者 张树杰 陈灿 +2 位作者 罗爱华 王培 赵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775,共8页
为科学利用绿肥油菜对土壤的生物熏蒸作用,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含硫量绿肥油菜对枸杞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土壤线虫的数量和种类。处理包括行间种植高硫油菜(Hg)、低硫油菜(Lg)与常规清耕管理对照(CK)。结果显示:与CK相比,5月15... 为科学利用绿肥油菜对土壤的生物熏蒸作用,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含硫量绿肥油菜对枸杞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调查土壤线虫的数量和种类。处理包括行间种植高硫油菜(Hg)、低硫油菜(Lg)与常规清耕管理对照(CK)。结果显示:与CK相比,5月15日种植油菜一个半月,Hg和Lg处理分别使枸杞地土壤线虫数量显著升高103.45%和53.64%;6月30日种植油菜三个月,Hg和Lg处理分别使土壤线虫数量显著升高72.90%和51.34%;但在8月15日翻压油菜一个半月,Hg和Lg处理分别使土壤线虫数量显著降低58.35%和54.20%;9月30日翻压油菜三个月,Hg和Lg处理分别使土壤线虫数量升高5.10%和0.14%,但未达显著差异。同时,在线虫种类上,Hg和Lg处理使食细菌线虫个体和属的数量较CK显著升高,而使植食性线虫个体和属的数量较CK显著降低,特别是植食性线虫胞囊属。与CK相比,Hg和Lg处理线虫通路指数(NCR)在前3次采样时显著升高,而在第4次采样时显著降低;Hg和Lg处理使线虫丰富度指数(Rs)、瓦斯乐斯卡指数(WI)、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显著升高,而使植食性线虫成熟度指数(PPI)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绿肥油菜有利于枸杞地土壤线虫数量的增长,同时能够增加食细菌线虫属的数量和相对丰度、降低植食性线虫属的数量和相对丰度,特别是高硫绿肥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含硫量 绿肥 生物熏蒸 土壤线 食细菌线虫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虫和蚯蚓对土壤微量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罗天相 李辉信 +1 位作者 王同 胡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3-999,共7页
线虫和蚯蚓是农业中广泛存在的土壤动物,由于它们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对土壤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和养分转化的影响,可能影响土壤微量气体代谢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在不同土壤线虫密度下接种蚯蚓的15d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对土壤微... 线虫和蚯蚓是农业中广泛存在的土壤动物,由于它们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对土壤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和养分转化的影响,可能影响土壤微量气体代谢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在不同土壤线虫密度下接种蚯蚓的15d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动物对土壤微量气体(CO2和N2O)代谢有显著促进作用。与灭线土相比,高密度线虫土壤处理与高密度线虫土壤加蚯蚓的处理导致CO2排放量分别增加了4.3倍和5.2倍,相应的N2O排放量增加了1.8倍和2.7倍。与低密度线虫土壤处理比较时,高密度线虫土壤处理导致CO2和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9%和21%。接种蚯蚓在高密度线虫土中较接种在低密度线虫土壤中的CO2和N2O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2%和27%。5个处理中,除了低密度线虫加蚯蚓的处理和高密度线虫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两种气体的排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4)。高密度线虫土壤较低密度线虫土壤显著提高了土壤的DOC含量,不同线虫密度土壤中DOC显著性的差异与CO2和N2O排放密切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蚯蚓 食细菌线虫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生防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陈立杰 段玉玺 +3 位作者 范圣长 秦博 刘霆 王媛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190-194,共5页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 综述了大豆胞囊线虫的各类生防因子,如食线虫真菌、食线虫细菌、杀线虫植物、捕食性线虫和捕食性土壤动物等,其中研究较深入的是食线虫真菌和细菌,食线虫真菌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捕食性真菌、专性内寄生菌物、机会真菌、产毒真菌和菌根菌;另外,还对其他生防因子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类综述,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胞囊线 生防因子 线真菌 线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农田长期施氮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驱动因子分析
17
作者 冯清秀 黄苇苇 +3 位作者 朱向明 隋跃宇 倪雪蓉 潘凤娟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3期315-325,共11页
本研究选取21年长期施肥定位区氮肥3个不同施用量处理,探究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其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生物及非生物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本研究选取21年长期施肥定位区氮肥3个不同施用量处理,探究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其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生物及非生物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提高21.9%~24.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6.4%~7.5%和12.5%~14.8%。在属水平上,施用氮肥显著降低了RB41、Latescibacterota、g_Gemmatimonadaceae、Subgroup_7、MB-A2-108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o_Acidobacteriales、Candidatus_Solibacter的相对丰度。施用氮肥对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了Beta多样性。土壤食细菌线虫和环境因子分别影响了31.9%和11.0%的细菌群落变化。土壤中的铵态氮是驱动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真头叶属(Eucephalobus)、绕线属(Plectus)、中杆属线虫(Mesorhabditis)是驱动门水平和属水平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生物因子。研究明确了不同量氮肥施用条件下东北黑土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响应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为农田合理施用氮肥、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食细菌线虫 氮肥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