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
9
1
作者
杜娟
安康
+1 位作者
祖慧敏
杨云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52-53,共2页
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调查结果[1]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20.85/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一种新技术,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包...
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调查结果[1]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20.85/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一种新技术,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包括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逐步剥离,从而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免除了传统外科手术对病变部位的大范围切除,其针对范围包括食管、胃及大肠,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术后护理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ESD术后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对117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实施了ESD 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
被引量:
6
2
作者
凌亭生
程文芳
+4 位作者
林琳
丁静
陈莉
丁霞芬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入统计。结果:32例共33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治疗,30例共31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9%(31/33)。2例患者病灶局部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且难以剥离转行手术治疗。ESD手术时间(自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病变)55~125 min(平均85 min)。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出血;2例食管黏膜内肿瘤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穿孔发生率6.3%(2/32)。1例食管黏膜内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术后发生创面感染,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胸痛,抗感染治疗后6天恢复正常。成功实施ESD手术的30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人均住院费用1.45万元人民币,术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3例术后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术后1个月就发生食管狭窄,经过平均2次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出血和穿孔是主要的近期并发症,剥离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则容易发生食管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黏膜
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雨琳
牟钊
+2 位作者
张罗姚
周海月
杨国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内镜下判断是否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有无差异。结果:19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有119例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并与ESD术后切缘阳性有关(P=0.032)。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34例,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有白色苔藓样病变(P=0.036)、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P<0.001)、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以下,P=0.002)、病变浸润深度(M3以下,P<0.00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风险性增加;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病变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黏膜
白色苔藓样
病变
早期
食管
癌
内镜
黏膜
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
9
1
作者
杜娟
安康
祖慧敏
杨云生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
出处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22期52-53,共2页
文摘
2011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调查结果[1]显示,我国食管癌发病率为20.85/1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的第6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治疗消化道早癌的一种新技术,是在内镜下对消化道黏膜病变包括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逐步剥离,从而完整切除病变组织,免除了传统外科手术对病变部位的大范围切除,其针对范围包括食管、胃及大肠,具有创伤小、疗效好、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术后护理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ESD术后护理方面的研究较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对117例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实施了ESD 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内镜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护理
分类号
R57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
被引量:
6
2
作者
凌亭生
程文芳
林琳
丁静
陈莉
丁霞芬
施瑞华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出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3,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Lugol′s碘染色确定病灶边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剥离病灶并送检。切除成功率、手术时间、手术即刻及短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纳入统计。结果:32例共33处食管黏膜病变接受治疗,30例共31处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9%(31/33)。2例患者病灶局部黏膜下注射后抬举不良且难以剥离转行手术治疗。ESD手术时间(自开始标记至完整剥离病变)55~125 min(平均85 min)。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有少量出血;2例食管黏膜内肿瘤剥离过程中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成功,ESD穿孔发生率6.3%(2/32)。1例食管黏膜内癌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术后发生创面感染,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胸痛,抗感染治疗后6天恢复正常。成功实施ESD手术的30例患者平均住院8天,人均住院费用1.45万元人民币,术后每月随访1次,随访期3个月,创面基本愈合,无1例病变残留和复发。3例术后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术后1个月就发生食管狭窄,经过平均2次球囊扩张后狭窄缓解。结论:ESD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的有效方法,出血和穿孔是主要的近期并发症,剥离创面超过食管2/3周的患者则容易发生食管狭窄。
关键词
内镜
黏膜
下剥离术:
食管黏膜病变
分类号
R57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雨琳
牟钊
张罗姚
周海月
杨国栋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145-1150,共6页
文摘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于四川省南充市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共198例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内镜下判断是否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有无差异。结果:198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有119例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并与ESD术后切缘阳性有关(P=0.032)。ESD术后标本切缘阳性34例,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有白色苔藓样病变(P=0.036)、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P<0.001)、术后病理(黏膜内癌以下,P=0.002)、病变浸润深度(M3以下,P<0.001)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合并白色苔藓样病变患者ESD术后切缘阳性风险性增加;病变累计管周范围>3/4管周、病变浸润深度是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食管
黏膜
白色苔藓样
病变
早期
食管
癌
内镜
黏膜
下剥离术
切缘阳性
Keywords
white lichenoid lesion of esophageal mucosa
early esophageal canc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
positive margin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的术后护理
杜娟
安康
祖慧敏
杨云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黏膜病变
凌亭生
程文芳
林琳
丁静
陈莉
丁霞芬
施瑞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食管黏膜白色苔藓样病变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
陈雨琳
牟钊
张罗姚
周海月
杨国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