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茱萸碱增强Eca-109食管鳞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冯辉 郭宝瑞 +1 位作者 孔祥梅 吴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对Eca-109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0、20、40、60、80、100、120)μg/m L吴茱萸碱对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佳处理剂量。实验分为放射组(仅给予0、2、4、6、8...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对Eca-109食管鳞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探索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10、20、40、60、80、100、120)μg/m L吴茱萸碱对Ec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确定最佳处理剂量。实验分为放射组(仅给予0、2、4、6、8 Gy X线照射处理)、联合组(给予80μg/m L吴茱萸碱和0、2、4、6、8 Gy X线照射处理),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吴茱萸碱对Eca-10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Eca-109细胞中Ku70、Ku80、DNA激活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DNA双链修复蛋白Rad51蛋白水平。结果吴茱萸碱呈剂量依赖性抑制Eca-109细胞的生长,80μg/m L吴茱萸碱的抑制作用最大。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80μg/m L吴茱萸碱联合放射治疗后,平均致死剂量(D0)、准域剂量(Dq)值显著小于单纯放射时的值,放射增敏比(SER)为1.86±0.06,拟合的生存曲线左移。吴茱萸碱可减少放射诱导的细胞G2/M期阻滞,可显著抑制放射诱导的Ku70、Ku80、DNA-PKcs、Rad51蛋白上调。结论吴茱萸碱具有增加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和降低DNA损伤修复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 放射敏感性 DNA损伤修复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5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伟 周勇慧 庞一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9-1985,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沉默微小RNA-25(microRNA-25,miRNA-25)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各临床样品组织中miRNA-25的表达水平。建立miRNA-25过表达/沉默的TE1细胞株,采用CCK-8法、Brd U实验... 目的:探讨过表达/沉默微小RNA-25(microRNA-25,miRNA-25)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RT-PCR检测各临床样品组织中miRNA-25的表达水平。建立miRNA-25过表达/沉默的TE1细胞株,采用CCK-8法、Brd U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E1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及细胞周期状态;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E1(cyclin E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结果:miRNA-25在食管黏膜组织中具有特异性表达并在TE1细胞中呈高表达。CCK-8法和Brd U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NA-25的TE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5),而沉默miRNA-25抑制TE1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NA-25可明显促进TE1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换,沉默miRNA-25则抑制其转换。同时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NA-25后,cyclin E1和CDK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沉默miRNA-25后则显著减少(P<0.05)。结论:miRNA-25能够促进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E1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周期转换及上调cyclin E1和CDK2的表达水平有关,提示miRNA-25可作为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5 食管细胞癌细胞TE1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蛋白E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Br-cAMP和槲皮素对Eca-10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士坤 郑乃刚 +2 位作者 吴景兰 白经修 董子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及槲皮素等分化诱导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Eca 10 9细胞分为 3组 :①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加槲皮素组 (Q组 ) ;③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 (C组 )。同时培养 4 8h ,... 目的 :探讨 8 Br cAMP及槲皮素等分化诱导剂对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Eca 10 9细胞分为 3组 :①加 8 Br cAMP组 (Br组 ) ;②加槲皮素组 (Q组 ) ;③不加任何药物对照组 (C组 )。同时培养 4 8h ,将野生型DNApolβ的cDNA ,EGFRcDNA ,野生型 (wt)p5 3cDNA及c myccDNA分别制备了生物素 /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和RNA斑点印迹阵列。另进行POLB ,XRCC1,VEGF及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斑点印迹阵列。结果 :Br组和Q组的DNApolβ ,EGFR ,c myc基因表达下调而wtp5 3基因表达上调。POLB ,XRCC1,PCNA及VEGF免疫斑点印迹减弱。 8 Br cAMP及槲皮素显著下调Eca 10 9细胞的DNApolβ基因表达及相关癌基因表达 ,同时上调抑癌基因的表达。作为POLB的异二聚体XRCC1及恶性细胞生物标志的PCNA及VEGF表达下调。结论 :分化诱导剂下调Eca 10 9细胞DNApolβ基因表达 ,提示Eca 10 9细胞的polβ基因是高表达的 ;功能调整后的polβ通过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尤其是wt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Β 基因表达 eca-109细胞 8-BR-CAMP 槲皮素 食管状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