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风险预测研究
1
作者 尹钰恒 王雨雯 +2 位作者 范捷 杨春 王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6,共8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便为预防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医渡云大数据平台有电子记录的1113例肝硬化患者。通过结合递...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便为预防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提供合理的指导。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重庆医渡云大数据平台有电子记录的1113例肝硬化患者。通过结合递归特征消除算法(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和4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特征,建立5种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包括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决策树和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不同模型的性能,并根据表现最优的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SHAP图用于解释各风险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结果:XGBoost模型在预测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方面表现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0.813~0.918)。SHAP图表明,影响肝硬化患者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的风险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门静脉内径、胆碱酯酶、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比值、凝血酶原时间和血清总蛋白等9项临床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XGBoost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其筛选出的风险因素对临床防治肝硬化患者早期并发食管静脉曲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经套扎后并发食管血肿1例
2
作者 黄思婷 郭剑波 +2 位作者 刘苏东 陈奕金 卢佳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0,共1页
患者男,56岁,无明显诱因腹胀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小便黄1个月,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既往患乙型肝炎肝硬化;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肝掌、蜘蛛痣,全身皮肤及巩膜稍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25.7g/L,总胆红... 患者男,56岁,无明显诱因腹胀伴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小便黄1个月,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既往患乙型肝炎肝硬化;无特殊家族史。查体:肝掌、蜘蛛痣,全身皮肤及巩膜稍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实验室检查:白蛋白25.7g/L,总胆红素43.6mmol/L。腹部CT显示肝硬化、腹盆腔积液;CT静脉造影(CT venography,CTV)见食管下段、胃底周围及脾周多发纡曲静脉(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结扎术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瞬切能谱CT联合临床特征对肝硬化高危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陈洁文 黄伟康 +3 位作者 杨丽洋 马昆 蔡婷婷 文戈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瞬切能谱CT获得的肝脾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5月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肝硬化患者93例,患者均进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及胃镜检查。... 目的探讨双瞬切能谱CT获得的肝脾血流动力学指标联合临床特征,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高危食管静脉曲张(EV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5月南方医院增城院区肝硬化患者93例,患者均进行上腹部能谱CT增强及胃镜检查。根据胃镜评估的EV严重程度(无,EV0;轻,EV1;中,EV2;重,EV3)将患者分为低危EV(EV0、EV1)及高危EV(EV2、EV3)组。收集两组的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有无腹水、血小板,并测量能谱CT参数肝脏及脾脏体积、平均碘含量与碘容量。对两组参数的差异进行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对高危EV的诊断性能。结果两组年龄、Child-Pugh分级、腹水、血小板、肝脏体积、脾脏体积、肝脏碘容量和脾脏碘容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值=-5.921~16.343,P<0.05)。将腹水、血小板、肝脏体积、脾脏体积、肝脏碘容量和脾脏碘容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模型,结果显示脾脏碘容量(OR=1.002,P<0.001)、腹水(OR=5.319,P=0.009)、血小板(OR=0.990,P=0.062)是预测EV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子,Hosmer-Lemeshow检验表明该回归模型与观测值拟合良好(P=0.303),准确度为83.9%,敏感度为78.6%,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84.6%,阴性预测值为83.3%,曲线下面积为0.894。结论基于双能CT的脾脏碘容量、血小板及腹水等指标能术前无创预测高危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小板 腹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肝静脉压力梯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石雪平 李雯 +2 位作者 周晓亮 蔡薇 葛靖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8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s ligation,EVL)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 目的分析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s ligation,EVL)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及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7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为中度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HVPG>20 mm Hg且不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均行EVL治疗,评价EVL的治疗效果,统计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EVL对HVPG的影响及HVPG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64例无静脉残留,根治率为65.98%,25例曲张血管明显缩短变小,血疱征或红色征消失,有效率为25.77%,3例无明显变化,5例术后2~4周内出现呕血,无效率为8.25%。9例患者近期出现出血,后经调查为患者术后过早下床活动、过早进食硬质食物导致,及时进行制酸、扩容、降低门静脉压力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21例患者术后出现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术后发热及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65%;患者并发症程度均较轻,除发热患者进行退热处理外,其余患者均未进行特殊处理,患者临床症状自行改善。术后2~4周,出血复发患者HVPG为16~21 mm Hg,89例(96.74%)未出血患者HVPG为7.88~14.21 mm Hg,此外3例(3.26%)未出血患者HVPG分别为16.05、16.14、16.38 mm Hg。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HVPG是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OR=1.82)。结论 EVL有助于降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HVPG,且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高。高水平HVPG是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HVPG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静脉压力梯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急诊圈套结扎治疗
5
作者 钟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925-925,共1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22例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了急诊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止血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结扎治疗 急诊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硬化门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 出血患者 止血治疗 并发症 胃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早期出血的预防
6
作者 徐杰 吴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71-473,共3页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术后早期出血 预防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术后并发症 治疗方法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梁艳娉 巫织娥 +3 位作者 周小香 顾华英 毛苇 吴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4例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肝硬化患者,其中无痛胃镜组135人,常规胃镜组69人;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中... 【目的】比较常规胃镜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4例接受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肝硬化患者,其中无痛胃镜组135人,常规胃镜组69人;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中不良反应以及完成手术所用的时间;同时评估手术者对术中内镜视野及操作的满意度。【结果】无痛胃镜组患者术中与术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分别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分别与常规胃镜治疗组比较,术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无痛内镜组的术中不良反应(5.9%)显著低于常规内镜组(26.1%,P<0.01)。内镜操作时视野评估显示无痛胃镜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的手术时间为(28.3±8.6)min,显著低于常规胃镜治疗组的(41.5±11.8)min(P<0.01)。【结论】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是安全的,不良反应低,术中视野清晰便于操作,易于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 食管静脉曲张 内镜下套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对肝功能的影响及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芬 步光奎 +2 位作者 沈守荣 唐五良 徐灿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实施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对肝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行EVL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级、B级、C级三组,分别收集患者术前及术...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实施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对肝功能的影响并分析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行EVL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级、B级、C级三组,分别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的肝功能结果,比较肝功能的变化;再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再出血将患者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分析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A级、B级、C级三组患者套扎后肝功能中的ALT,AST,T-Bil,D-Bil较前无显著变化(P>0.05)。共有13例患者EVL后出血,出血率为9.4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程、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腹水量为影响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EVL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肝硬化患者的病程、肝功能分级、凝血酶原时间、腹水量为EVL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肝功能 术后再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石酸布托啡诺或右美托咪定分别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8
9
作者 蔡日生 王汉兵 +2 位作者 杨子文 赖晓红 欧伟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了布托啡诺或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组(A组)、布托啡诺联合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肝硬化患者。在基础... 目的观察比较了布托啡诺或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无痛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组(A组)、布托啡诺联合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每组30例肝硬化患者。在基础麻醉方法上,A组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B组缓慢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而C前(T_0)和给药后5 min(T_1)、15 min(T_2)及25 min(T_3)时的HR、MAP、RR和Sp(O_2),记录手术耗费时间、清醒时间和丙泊酚的总用量,并对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与T_0相比,三组患者的HR均明显下降,在同一时间点上,C组的HR最高,A组次之,B和Sp(O_2)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P> 0.05)。C组患者手术耗费时间和清醒时间最长,使用丙泊酚的总用量最大(P <0.05),而B组患者丙泊酚的总用量最少(P <0.05),A、B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两种联合用药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中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可降低丙泊酚的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症:与外科手术比较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宫卫东 薛克 +6 位作者 褚延魁 王青 阳威 权辉 杨鹏 王执民 吴智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GV)联合部分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介入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行PEGV联合PSE治疗和断流术。随访24个月,行胃镜、腹部超声...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EGV)联合部分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双介入组和外科手术组,分别行PEGV联合PSE治疗和断流术。随访24个月,行胃镜、腹部超声、肝功能和凝血系列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结果入组50例患者均顺利进行相应治疗。在双介入组,术前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33±0.65)×109/L和(3.63±1.05)×109/L,术后24个月分别是(7.98±3.0)×109/L和(163±91)×109/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7±0.25)cm,术后24个月为(1.31±0.23)cm(P<0.05);术后24个月11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6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1例患者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16%(4/25),3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1例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在外科治疗组,术前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是(2.2±0.60)×109/L和(41.0±12.5)×109/L,术后24个月分别为(9.3±2.56)×109/L和(321±12.5)×109/L(P<0.05);术前门静脉直径(1.43±0.22)cm,术后24个月(1.28±0.18)cm(P<0.05);术后24个月13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自Ⅲ级降至Ⅱ级,7例患者自Ⅱ级降至Ⅰ级。4例患者术后出现门脉血栓。术后24个月再出血率为20%(5/25),2例患者因再出血死亡,2例患者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结论PGEV+PSE双介入治疗在控制再出血以及提高血细胞数量方面显示出较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脾功能亢进 PGEV PSE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他宁和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但自力 杨玉珍 +2 位作者 王南下 田德安 王思元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比较了生长抑素 14肽施他宁和 8肽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用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的止血疗效。结果表明 :施他宁及善得定治疗 EVB的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 ,施他宁对于 EVB的止血疗效又显著优于善得定 ,施... 比较了生长抑素 14肽施他宁和 8肽善得定及垂体后叶素与硝酸甘油联用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的止血疗效。结果表明 :施他宁及善得定治疗 EVB的疗效明显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 ,施他宁对于 EVB的止血疗效又显著优于善得定 ,施他宁具有止血迅速、副作用轻微、疗效可靠的特点。结果提示施他宁是目前控制 EVB比较理想的血管活性药物 ,可作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他宁 善得定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 疗效 肝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斌 金瑞 +1 位作者 郑加生 李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1-313,共3页
为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我们从 1998年 - 2 0 0 1年对 2 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显示 ,血小板、白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脾脏肿大、PV... 为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 ,我们从 1998年 - 2 0 0 1年对 2 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显示 ,血小板、白细胞、白蛋白、总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5 )。脾脏肿大、PV、SV的内径、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也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和减轻 (P <0 0 5 )。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转氨酶、胆红素在治疗后 1周、1月、6月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P >0 0 5 )。因此 ,部分脾动脉栓塞对治疗脾功能亢进及食管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的疗效。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脾动脉栓塞 治疗 肝硬化 合并症 脾功能亢进 食管静脉曲张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隔一个月和两周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预防肝硬化患者再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凤敏 吕源 +2 位作者 武永乐 平春霞 宋燕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328-4332,共5页
背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为有效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方法。然而,最佳EVL间隔时间仍不清楚。目的比较间隔1个月和两周行EVL预防肝硬化患者再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 背景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为有效预防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方法。然而,最佳EVL间隔时间仍不清楚。目的比较间隔1个月和两周行EVL预防肝硬化患者再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治疗的肝硬化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信封法随机分为每月组和两周组。记录患者病因、症状、体征、内镜下活动性出血、胃底静脉曲张情况,检测静脉血清蛋白、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Beppu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患者入院12 h内行急诊EVL治疗,每月组行EVL的间隔时间为28 d,两周组行EVL的间隔时间为两周。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是再出血,次要终点是食管静脉曲张复发、EVL相关不良事件和死亡。结果本研究共入选70例患者,两组各35例。两组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水平是肝硬化患者EVL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HR=1.02,95%CI(1.00,1.03),P=0.012〕。两组食管静脉曲张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胸闷、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周组EVL后溃疡发生率高于每月组〔57.1%(20/35)与11.4%(4/35),P<0.001〕。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分级是肝硬化患者EVL后死亡的影响因素〔HR=2.95,95%CI(1.06,8.21),P=0.039〕。结论 EVL间隔时间为1个月和两周在预防肝硬化患者再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及死亡方面效果相当,但间隔两周行EVL的患者EVL后溃疡的发生率高于间隔时间为1个月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间隔时间 出血 复发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与血管加压素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瑞 陆英 +6 位作者 于中麟 张泰昌 杨昭徐 董恩玉 张涛 屈汉庭 林三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3-165,182,共4页
本文用生长抑素8肽(奥曲肽)、生长抑素14肽(舒得定)、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可利新)和氨戊酸血管加压素(必压生)等4种进口药物与国产垂体后叶素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病死率和副反应诸方面进行... 本文用生长抑素8肽(奥曲肽)、生长抑素14肽(舒得定)、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可利新)和氨戊酸血管加压素(必压生)等4种进口药物与国产垂体后叶素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病死率和副反应诸方面进行多中心对照观察。可利新和必压生在3小时和6小时完全止血率略高于另2种生长抑素。但12小时和24小时完全止血率则相似(P>0.05)。与垂体后叶素相比止血效果明显(p<0.05)。输血量及副反应亦明显减少。但再出血和存活率方面各组间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血管加压素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二级预防不同序贯疗法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芳 陈明锴 +5 位作者 肖勇 刘仕倩 曾西 吴楠楠 张静 李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2-606,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序贯治疗方法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且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合并EVB(内镜下分级均为重度)且行内镜下治疗的62例患者,分为3组:套扎序贯套扎...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序贯治疗方法对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二级预防的疗效。方法收集资料完整且明确诊断为肝硬化合并EVB(内镜下分级均为重度)且行内镜下治疗的62例患者,分为3组:套扎序贯套扎组22例,硬化剂序贯硬化剂组10例,套扎序贯硬化剂组30例。以上病例随访1年以上,若1年内出现大出血、死亡为终点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所有病例相关合并症、5天治疗失败率、6周病死率、1年再出血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等。结果 1)3组患者合并症例数比较,硬化剂序贯硬化剂组中食管狭窄及感染相对其他两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天治疗失败率、6周病死率在3种序贯方式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1年再出血率中,套扎序贯硬化剂组效果佳,未出现再出血情况。其他两组(套扎序贯套扎组、硬化剂序贯硬化剂组)再出血较高。3)3组不同序贯疗法间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序贯套扎组与硬化剂序贯硬化剂组的术中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比较,套扎序贯硬化剂组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费用较低。结论内镜下序贯治疗是治疗EVB的重要方法,套扎序贯硬化剂模式的5天治疗失败率和6周病死率,与另外两种序贯治疗模式相当,但1年再出血率低、医疗资源节约上具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序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吴利敏 吴金明 +2 位作者 刘扬 金颖 江宏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3803-380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内科药物治疗170例,按72h~6周内有无再次出血分为早期再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回顾性比较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寻找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止血后收缩压、总胆红素、合并感染及腹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感染、收缩压>120mmHg、年龄>60岁为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398、4.162、3.853,95%CI分别为2.360~76.066、1.027~18.722、0.951~15.614;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OR值为0.825,95%CI为0.153~4.413。结论:合并感染、收缩压>120mmHg、年龄>60岁是EVB药物控制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腹水是保护因素,应予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危险因素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早期再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亚诗 南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623-3625,共3页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患者频发且严重的并发症。控制和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是消退或根除食管静脉曲张。目前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sophageal vaficeal ligation,EVL...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患者频发且严重的并发症。控制和减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是消退或根除食管静脉曲张。目前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sophageal vaficeal ligation,EVL)被广泛接受为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案,国内常用的内镜下套扎术有密集形套扎术、非密集形套扎术、单环套扎术、多环套扎术或联合疗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套扎治疗 内镜下套扎术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肝硬化患者 单环套扎术 联合疗法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先注射纳布啡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邢娜 渠明翠 +3 位作者 张建文 李平乐 周文娟 张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纳布啡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6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纳布啡组(N组)和曲马多组(Q组),每...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纳布啡对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65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纳布啡组(N组)和曲马多组(Q组),每组30例。手术开始前,N组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Q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记录两组离开PACU、胃镜检查结束后24、48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拔管时间和离开PACU时间;记录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腹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离开PACU时N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Q组(P<0.05),胃镜检查后24、48 h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拔管时间、离开PACU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Q组[1例(3%)vs 6例(20%),P<0.05]。Q组有1例发生头晕、腹痛腹胀,N组有1例发生头晕。结论静脉预先注射纳布啡可有效缓解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布啡 曲马多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联合内镜下硬化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克勤 贾克东 +3 位作者 李娅娅 李涛 余海滨 刘金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内镜下硬化剂(EIS)注射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PSE联合EI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EIS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联合内镜下硬化剂(EIS)注射治疗严重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收治伴有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PSE联合EI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2例和单纯EIS治疗组36例。联合治疗组先行脾动脉栓塞,然后常规胃镜下曲张静脉注射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EIS组36例单纯给予1%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所有患者在12个月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完成曲张静脉系统根除治疗后所需硬化治疗次数、硬化剂用量。结果患者完成曲张静脉根除治疗所需平均治疗次数联合治疗组为1.5次,EIS组为2.7次;完成治疗所需总的硬化剂量在联合治疗组平均为38 ml,EIS组为94 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结论 PSE联合EIS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内镜下硬化剂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次聚桂醇注射液内镜下硬化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兰春慧 李平 +4 位作者 曹艳 兰丽 沈小春 陈东风 樊丽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内镜下行硬化治疗的64例患者共153例次的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1~78(48.6±14.0)岁。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经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内镜中心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行内镜下行硬化治疗的64例患者共153例次的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18例,年龄21~78(48.6±14.0)岁。观察急诊止血率、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急诊止血率94.4%,静脉曲张消失和基本消失率80.0%,并发症发生率2.0%~23.5%,死亡率1.6%。门诊及电话随访时间1~17个月。结论国产聚桂醇注射液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疗效好,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硬化治疗 聚桂醇注射液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