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NBCA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凌云 李晓辉 +3 位作者 丘璇英 赖丽莎 钟秋影 朱康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粘合剂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皮肝穿应用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介入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27例成功...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粘合剂正丁基-2-氰丙烯酸盐(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皮肝穿应用NBCA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在介入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护理。结果27例成功栓塞达到止血效果,1例栓塞失败;少量肺栓塞4例,其中2例出现一次性咳嗽,2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疼痛,20例出现呕吐,轻微腹痛,无穿刺口出血及腹腔出血并发症,全部患者能顺利配合完成手术。结论做好栓塞术前的心理干预,术中病情的密切观察,术后的观察护理,早期预防及处理并发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 栓塞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童玉琴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0期55-56,共2页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主要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治疗,是继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外科切脾分流和断流术及内镜下曲张静脉注射硬...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s embolization,PTVE)主要应用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治疗,是继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外科切脾分流和断流术及内镜下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和套扎术后,对重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又一有效止血方法。我科近年来已开展十余例PTVE术,其中择期手术13例、急诊手术5例,近期止血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栓塞 经皮 经肝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经左肾-胃静脉分流栓塞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郭力行 何叶林 黄近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82-483,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 疗效观察 -肾静脉分流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34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铁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867-186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在肝硬化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6月响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4例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在肝硬化断流术后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治疗效果及优势。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6月响水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4例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TVE,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再出血情况。结果 34例行PTVE治疗的患者急性期止血良好,有效率97%(33/34);术后2周曲张静脉均消失或明显减轻者29例(85.3%),随访2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及消失者30例(88.2%);随访的2年内共6例(17.6%)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PTVE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防止新的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是治疗肝硬化断流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胃静脉栓塞术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期及长期疗效分析
5
作者 邹凯丽 王冠武 +2 位作者 李文军 孔铭新 唐世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60-865,共6页
目的评估急诊胃静脉栓塞术(GV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72例接受急诊GVE治疗的急性EGVB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未接受过TIPS、内... 目的评估急诊胃静脉栓塞术(GV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72例接受急诊GVE治疗的急性EGVB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未接受过TIPS、内镜结扎、硬化剂注射或手术等其他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于再出血的发生率,该研究的终点是发生再出血或死亡。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8.6%,止血成功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除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外,62例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并经治疗后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 d,平均住院费用3.8万元人民币;该62例患者中,入院后直接急诊行GVE的患者设为A组,保守治疗失败后急诊进行GVE的患者设为B组,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但住院费用相似。该62例患者中,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为37.1%,2年内发生率为53.2%。1年和2年内死于再出血的发生率均为14.5%。结论急诊GVE治疗急性EGBV止血安全有效,尽早完成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及成本,应成为急性EGBV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GVE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联合内镜下治疗可能能降低再出血发生率,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静脉栓塞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静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内镜下选择性食管胃静脉曲张来源支穿刺组织胶封闭术与传统内镜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6
作者 马佳丽 何玲玲 +2 位作者 魏红山 李坪 梁秀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来源支组织胶栓塞封闭术(PCS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3月1日—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GOV出血二级预防内镜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PCSS组和传统内镜治疗...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GOV)来源支组织胶栓塞封闭术(PCSS)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纳入2023年3月1日—12月31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行GOV出血二级预防内镜治疗的肝硬化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PCSS组和传统内镜治疗组,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GOV的硬化减轻或消失率,次要观察指标为静脉曲张再出血和死亡。正态分布及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PCSS组50例,脱落1例;传统内镜治疗组50例,脱落3例。患者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静脉曲张程度、胃静曲张分型等基线资料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SS组内镜治疗的次数(t=-15.671,P=0.001)、总组织胶使用量(t=-2.830,P=0.006)、术后静脉曲张的实变减轻或根除率(χ^(2)=7.078,P=0.029)均明显优于传统内镜治疗组。两组术后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很低,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PCSS与传统内镜治疗相比,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显著增加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超声内镜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晓春 诸葛宇征 张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 目的 以肝硬化伴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生存相关危险因素,构建TIPS术后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接受TIPS治疗的352例肝硬化伴EGVB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训练组(n=248)和验证组(n=104)。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TIPS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列线图;采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能力,同时通过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79.5%和77.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47,95%CI:1.032~1.092,P<0.001)、MELD评分(HR=1.127,95%CI:1.003~1.268,P=0.045)和血清钠水平(HR=0.928,95%CI:0.878~0.981,P=0.008)是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和列线图。训练组和验证组预测模型C-index分别为0.760和0.757。训练组列线图预测1、3、5年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0.788和0.787。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与实际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基于年龄、MELD评分和血清钠构建了预测肝硬化伴EGVB患者TIPS术后生存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脾体积比联合纤维蛋白原在评估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陆煜 卞兆连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9-2044,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体积比值(liver-to-spleen volume ratio,LSVR)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 目的探讨肝脏/脾脏体积比值(liver-to-spleen volume ratio,LSVR)联合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对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o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风险的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设计,将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EGVB患者13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及血凝、CT等检查结果。根据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未出血组(n=71)和再出血组(n=59),对于连续变量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则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对于分类变量比较,根据数据分布情况,选择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而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LSVR联合FIB的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LSVR、FIB单独及联合的临床效能。计算LSVR联合FIB预测EGVB预后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两组患者AST、FIB、D-二聚体、MELD、ALBI评分、SV、LSVR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SVR(OR=3.347,95%CI:1.624~6.899,P=0.001)和FIB(OR=0.206,95%CI:0.078~0.544,P=0.001)是影响EGVB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SVR联合FI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825,95%CI:0.751~0.899),高于单独LSVR(AUC=0.731,95%CI:0.639~0.822)和FIB(AUC=0.683,95%CI:0.589~0.777)。LSVR联合FIB最佳临界值为-2.741,特异度为81.7%,敏感度为74.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SVR联合FIB<-2.741的患者1年未出血率为53.4%(39/73),显著高于LSVR联合FIB≥2.741患者的7.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LSVR联合FIB可以提高单独LSVR和FIB预测EGVB患者1年发生再出血的预测效能。这一模型可能作为一个客观、简单的模型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体积 脾体积 纤维蛋白原 预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的血小板安全阈值:共识与挑战
9
作者 贾璐瑶 聂玉强 +3 位作者 谢飚 高洪波 李踔 黄春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08-1912,共5页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是常用治疗策略。血小板减少是肝硬化中最常见的血液学并发症之一,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有潜在出血的风险,可能影响临床医生及内...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晚期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是常用治疗策略。血小板减少是肝硬化中最常见的血液学并发症之一,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有潜在出血的风险,可能影响临床医生及内镜医生治疗决策。本文总结了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和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在国内外指南建议中的演变及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诊疗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疗法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血小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欣忆 李娇娇 孙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05-1611,共7页
目的构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目的构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患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并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药物治疗或内镜下止血失败后行TIPS的患者113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TIPS术后是否发生显性肝性脑病,分为显性肝性脑病组(n=32)和非显性肝性脑病组(n=8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常规、血清生化学及血凝检查等结果。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TIPS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列线图预测能力。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模型临床净收益。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结果显性肝性脑病组与非显性肝性脑病组比较,年龄、糖尿病、ChildPugh分级、腹水、术前门静脉主干直径、GG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及弗赖堡术后生存指数(FI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OR=17.498,95%CI:2.561~119.548,P=0.004)、术前门静脉主干直径(OR=1.361,95%CI:1.057~1.752,P=0.017)、GGT(OR=1.032,95%CI:1.013~1.052,P=0.001)和FIPS评分(OR=2.838,95%CI:1.277~6.311,P=0.010)是TIPS术后发生显性肝性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4项指标建立列线图模型,C-index为0.875,校准曲线拟合良好;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95%CI:0.799~0.929,P<0.001);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0.3~0.9阈概率间模型具有较良好的净获益。结论Child-Pugh分级、术前门静脉主干直径、GGT及FIPS评分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个体化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细胞癌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高翔 张晓丰 +2 位作者 曹伊敏 陈金军 罗小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27-2033,共7页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预防肝细胞癌(HC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疗效,并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收治的HC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预防肝细胞癌(HC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的疗效,并探索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院区收治的HCC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接受TIPS治疗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曲线评估TIPS术后再出血率及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再出血及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TIPS手术均在技术上成功。中位随访时间16.4个月。随访期间11例(31.4%)患者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1个月、3个月和1年再出血率分别为5.7%、17.1%和28.6%。TIPS术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为WBC[风险比(HR)=1.31,95%CI:1.04~1.64,P=0.021]、肿瘤数目≥3个(HR=35.68,95%CI:1.74~733.79,P=0.021)和术前门静脉压力梯度(HR=0.85,95%CI:0.73~0.99,P=0.032)。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5例。随访期间,共有19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TIPS术后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为门静脉癌栓(PVTT)(HR=7.04,95%CI:1.31~37.78,P=0.023)、血清TBil(HR=1.02,95%CI:1.00~1.03,P=0.042)和血清Alb水平(HR=0.82,95%CI:0.72~0.94,P=0.004)。结论TIPS可作为预防HCC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治疗选择;在WBC、TBil较高或伴有PVTT患者中,患者预后较差,应谨慎决定是否进行TIPS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AAR和FIB-4等预测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素梅 王楠 +2 位作者 于珍 张金卷 张健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评价无创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38例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伴发EGV分为有EGV组和无EGV组。比较2组患者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小板(PLT)、AST/PLT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和AST/ALT比值(AAR)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各模型对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诊断价值。结果:有EGV组患者的APRI、FIB-4和ALT明显高于无EGV组(P<0.01),而PLT水平和AAR则明显低于无EGV组(P<0.01)。单指标诊断模型以ALT的AUC最大,AUC为0.645(95%CI:0.580~0.705,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34.04%、68.53%及78.05%。多指标联合模型中以ALT+FIB-4+AAR+PLT联合模型的AUC最大,AUC为0.787(95%CI:0.730~0.838,P<0.001),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22%、73.40%、80.62%及63.30%。ALT+FIB-4+AAR、ALT+FIB-4+AAR+PLT和ALT+FIB-4+AAR+PLT+APRI联合模型的AUC与ALT和ALT+FIB-4模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种模型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FIB-4、ALT、PLT和AAR联合检测可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伴EGV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预测模型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白雪 刘晓艳 +1 位作者 杜文军 张忠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09名EGV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247),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连...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309名EGV患者,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EGV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n=62)和非出血组(n=247),收集患者的一般特征、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分类变量应用χ2分析探究组间差异,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EGV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将上述患者按照7∶3分为建模组及验证组,应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应用ROC曲线对两组模型效能予以检验。结果高密度脂蛋白(HDL)(P<0.001,OR=0.131,95%CI=0.049~0.350)、C-反应蛋白(CRP)(P=0.010,OR=2.657,95%CI=1.269~5.563)、门静脉宽度(PVW)(P=0.050,OR=1.156,95%CI=1.000~1.336)、脾脏厚度(P=0.035,OR=1.492,95%CI=1.028~2.165)、Child-Pugh B级(P=0.003,OR=11.320,95%CI=2.232~57.407)及Child-Pugh C级(P=0.002,OR=3.888,95%CI=1.659~9.114)与EGV破裂出血相关,ROC曲线示建模组集预测模型的AUC值为0.802,验证组为0.836。结论CRP升高、Child-Pugh B级和C级、HDL降低、门静脉增宽和脾脏增厚是EGV患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HILD-PUGH分级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被引量:21
14
作者 郑晖 黄宁 +5 位作者 黄兢姚 郑曲彬 江娜 吴正忠 申权 杨维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9,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单独接受TIPS治疗(非栓塞组),55例患者接受TIPS联...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接受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单独接受TIPS治疗(非栓塞组),55例患者接受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栓塞组),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TIPS手术操作均成功完成。栓塞组和非栓塞组患者术后12个月累积无消化道再出血率分别为77.33%和86.67%(P=0.30),分流道累积通畅率分别为74.10%和83.33%(P=0.30);栓塞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38%和82.85%,而非栓塞组分别为93.33%和82.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栓塞组和非栓塞组患者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8.18%(10/55)和40.0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结论与单独TIPS相比,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并未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 经颈静脉肝内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脾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23
15
作者 龚高全 王小林 +4 位作者 王建华 颜志平 程洁敏 钱晟 陈颐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499-501,508,共4页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栓塞治疗 PT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峰 周国锋 +2 位作者 梁斌 郑传胜 冯敢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肝穿刺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或不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单纯PTVE或PTVE联合PSE治疗的56例急性活动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TVE组22例、PTVE联合PSE组34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完全停止。PTVE联合PSE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升高显著高于PTVE组(P=0.002,P=0.032)。Log-Rank分析表明两组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1,P=0.210),Cox回归分析表明Child-Pugh评分与再发出血显著相关(HR=1.296,95%CI=1.130~1.488,P<0.001)。结论 PTVE及PTVE联合PSE两种介入手术均可有效地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活动性出血,两者远期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TVE联合PSE可显著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表现。Child-Pugh评分增高是术后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维竹 江娜 +2 位作者 郑曲彬 黄兢姚 黄宁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656-659,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O)在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PTO治疗,其中35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症止血治疗,10例为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择期栓塞,11例肝硬化伴重度食管...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O)在治疗肝硬化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6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施行PTO治疗,其中35例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症止血治疗,10例为消化道出血停止后择期栓塞,11例肝硬化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行预防性PTO治疗。结果56例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插管、栓塞成功率达100%。3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症栓塞术后均止血成功;11例行预防性PTO治疗病例,术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7例接近正常,4例静脉曲张程度由重度降为轻度。47例接受2~60个月随访,再出血5例,死亡4例,原因分别为再发消化道出血(1例),肝功能衰竭(1例),合并肝癌(2例)。结论对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PT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食管静脉曲张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于长辉 黄纯炽 张振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38-1140,1143,共4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 目的分析与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近期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其外周血细胞、肝功、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及内镜下曲张静脉的变化等,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经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5d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增加(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4周后门静脉管径缩小,血流量减小(P<0.05)。复查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不同程度缓解,11例(17.74%)在随访中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有明显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部分脾动脉栓塞 食管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兼用曲张静脉栓塞技术联合专用支架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中的应用
19
作者 宋畅 冯琦琛 +3 位作者 杨广鑫 刘启佳 王昌明 李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0-1012,F0003,共4页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一种症候群,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胸腹水等。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病因,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 门静脉高压症是由于门静脉压力持久增高引起的一种症候群,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胸腹水等。不同病因所致肝硬化是门静脉高压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病因,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通过在下腔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肝实质内建立分流道,以微创的方式从结构上显著降低门静脉阻力^([1])。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随着TIPS分流道建设模式由裸支架、覆膜支架、组合支架^([2-4]),到目前的TIPS专用支架^([5])(Viatorr,Gore公司,美国)的转变,临床治疗效果不断改善。尽管如此,TIPS手术后,肝性脑病、消化道再出血、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仍是广受关注的问题。在传统手术技术的基础上,本中心尝试应用专用支架联合弹簧圈及栓塞型医用胶,将传统TIPS的“重分流,轻断流”,改为新的“重断流,轻分流”。在此新指导原则下,对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或难治性胸腹水进行治疗,就其手术成功率、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情况进行随访总结并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内静脉 肝内门体分流 门脉高压症 食管静脉曲张 难治性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脾脏硬度预测肝硬化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凯 何蕊玲 +1 位作者 马苏美 毛小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 探讨肝脏及脾脏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患者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患者64例,均行胃镜、弹性成像及血清学检查,根据胃镜结果分为高风险静... 目的 探讨肝脏及脾脏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预测肝硬化患者高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肝硬化患者64例,均行胃镜、弹性成像及血清学检查,根据胃镜结果分为高风险静脉曲张(HRV)30例及非HRV 34例。比较两组间各临床、弹性成像指标差异,分析肝脏硬度、脾脏硬度对于HRV的诊断效能;并建立诊断模型,比较不同模型排除代偿期肝硬化患者HRV的诊断效能。结果 HRV及非HRV组血小板[(74±24)×10^(9)/L比(124±50)×10^(9)/L]、肝脏硬度[(16.1±5.6)k Pa比(13.6±5.5)kPa]及脾脏硬度[(41.7±8.9)k Pa比(28.1±8.6)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5.136、-1.832、-6.206,P均<0.05)。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预测HR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858。Baveno VI联合脾脏硬度模型对于排除HRV表现最佳(30.0%)。结论 利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肝脏硬度及脾脏硬度预测肝硬化患者HRV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脾脏硬度优于肝脏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脾脏 剪切波弹性成像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