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作者 徐赐淼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 目的:探究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2月于泗洪县分金亭医院确诊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特瑞普利单抗。比较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mR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mRNA表达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D-1 mRNA、PD-L1 mRNA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D-1 mRNA、PD-L1 mRNA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调控PD-1/PD-L1水平,提高临床获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特瑞普利单抗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丁念慈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35-137,共3页
目的:观察基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4年9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手术室护... 目的:观察基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2024年9月于泰兴市人民医院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30 min,两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30 min,两组HR、SBP、DBP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aO_(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Autar评分的手术室护理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良好,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DVT发生率,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 手术室护理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胡春晖 陈超 孙振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9期9-16,共8页
目的分析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该院行人工气胸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实验组... 目的分析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该院行人工气胸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通气模式,实验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模式,比较不同通气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后10 min(T_(1))、单肺通气1 h(T_(2))、手术完毕时(T_(3))和术后24 h(T_(4))的pH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T_(2)、T_(3)和T_(4)时点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T_(1)、T_(2)和T_(3)时点的静态肺顺应性(Cs)、平台压(Pplat)和气道峰压(Ppea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T1时点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T_(2)、T_(3)和T_(4)时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高于实验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潮气量(VT)6 mL/kg+100.00%吸入氧浓度+呼气末正压5 cmH_(2)O+肺复张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用于人工气胸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能够明显降低术中气道压力,减轻炎症反应,提高通气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胸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肺复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联合辅助车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陈丽华 林莹 +1 位作者 陈桂荣 何家贤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4期108-111,147,共5页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辅助车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按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联合辅助车在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包括有氧训练、管道护理、并发症观察、鼓励早期下床活动、疼痛管理等),试验组在术后护理常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联合辅助车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心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相关指标均高于干预前,试验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康复训练联合辅助车可以有助于改善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心肺功能和短期疼痛症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辅助车 食管癌根治术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胡林华 倪科春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51例... 目的探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10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5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护理的4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的希望水平、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前1 d及术后3 d,2组Herth希望指数(HHI)量表中的3个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术毕及术后1 d,观察组的心率均慢于同一时间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8%,明显较对照组的17.65%更低(P<0.0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更少,术后排气时间、纵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均<0.05)。结论在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辅以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对其希望水平提升、应激反应减轻以及并发症减少均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能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Snyder希望理论 希望水平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李娟 崔金元 楚阿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2-64,共3页
目的探究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40... 目的探究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40例患者实施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心理状态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SAS、SD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EC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及心理状态,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全程优质护理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应用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富超 张俊华 +7 位作者 程鹏 吴旌 钟斌 吕兵 黄国刚 刘洋 张泽学 韦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1,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持续RISS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策略,B组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 h、24 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 h、24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VAS评分及2 h、6 h、12 h、24 h、48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 3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敬涛 高不郎 +3 位作者 王国俊 李瑞欣 张云飞 丁恒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脂肪组织、胃上部、胃左系膜、胃左淋巴结作为一个整体切除。术中可见食管周围含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为食管筋膜融合间隙。前10例使用纳米炭示踪标记,显示食管淋巴液引流至胃左淋巴结。结果14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0~230(184.6±21.3)min,术中出血量20~100(46.7±16.8)ml,清扫淋巴结12~41(23.5±7.3)枚,97例淋巴结阳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10(7.1±2.5)d,经口进流食时间5~10(7.6±1.7)d,总住院时间9~20(14.0±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31/142),包括吻合口漏7例(4.9%),吻合口狭窄9例(6.3%),声音嘶哑9例(6.3%),残胃炎6例(4.2%)。无术后出血、乳糜漏、感染或术后30 d内死亡。142例随访11~35个月,中位数2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结论食管周围存在构成“信封”的系膜结构,膜解剖理论适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基于膜解剖理论的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膜解剖 食管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姜曙娟 赵锐瑾 +2 位作者 刘军晓 张丽 李晶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35... 目的探究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心理状态、应激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T0时的Cor、NE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围手术期指标、护理总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T1、T2时的Cor、NE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心理状态,降低患者机体的应激反应,同时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采纳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 胸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被引量:2
10
作者 潜艳 董翠萍 +2 位作者 曾莹 蔡纯 王君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住院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按照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 目的探讨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住院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按照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吞咽功能、摄食能力、营养相关指标以及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完成研究,干预组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术后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得分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态,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吞咽功能 吞咽障碍 摄食能力 康复训练 阶段性干预 营养护理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相关并发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1
作者 梁婕 蔡迎彬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发现高危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以发现高危患者。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189例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PPCs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前瞻性分析方式,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于该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作为验证,按照预测模型进行分组(高危组和低危组),验证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89例患者中,发生PPCs的患者53例(28.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部并发症组与无肺部并发症组年龄、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部位、一秒率(FEV_(1)/FVC)、手术时间和术中通气策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在胸中上段、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于210 min、术前肺功能差(FEV_(1)/FVC<70%)、COPD和术中使用传统通气策略,为影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Y=-3.646+1.565×肿瘤部位+1.451×年龄+1.230×手术时间+1.216×FEV_(1)/FVC+1.170×COPD+0.953×术中通气策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验证上述模型对PPCs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69;高危组患者术后7 d PPCs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上段肿瘤、年龄≥65岁、手术时间长于210 min、术前肺功能差(FEV_(1)/FVC<70%)、患有COPD和采用传统通气策略,是导致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所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发生PPCs的高危患者,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联合 食管癌根治术 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思琪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分析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8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的患者,依照随机法划分成研究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接受ERAS引导下的常规干预,... 目的分析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后加速康复外科(ER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80例接受食管癌根治的患者,依照随机法划分成研究组(40例)和常规组(40例),常规组接受ERAS引导下的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术后恢复状况、肺功能[最大通气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输液时间、胸管留置时间较短(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后研究组MVV、FEV_(1)水平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干预后研究组PaCO_(2)、PaO_(2)水平较高(P<0.05);与常规组相比,术后24、48、72 h研究组VAS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ERAS中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并能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加速康复外科 路径式呼吸功能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腹腔镜)与Ivor-Lewis(胸腹腔镜)术治疗的效果对比分析
13
作者 黄千长 安小康 唐东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2171-2174,共4页
目的:对比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腹腔镜)、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vor-Lewis)(胸腹腔镜)治疗局部完全食管鳞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00例局部晚期食管... 目的:对比经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胸腹腔镜)、经腹胸二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vor-Lewis)(胸腹腔镜)治疗局部完全食管鳞癌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00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研究组接受胸腹腔镜联合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比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状况以及围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皮质醇(Cortisol,Cor)]、肠道功能(二胺氧化酶、D-乳酸)。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首次进食时间、手术时间明显较少,淋巴结清扫数明显较多(P<0.05)。术后3 d,研究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CRP与Co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术,胸腹腔镜联合左颈-右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手术效果,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轻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并能保障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鳞癌 胸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14
作者 施向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采取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有效性。方法12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取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探究组应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采取微创食管癌根治术的有效性。方法12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探究组,每组60例。常规组采取开放性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探究组应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探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与常规组的83.33%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探究组淋巴结清扫数量(14.24±1.93)个、术中出血量(220.63±1.72)ml与常规组的(14.23±1.84)个、(220.61±1.52)ml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探究组手术时长(221.24±1.61)min、住院时间(14.27±0.42)d短于常规组的(265.27±1.54)min、(17.42±0.84)d,差异显著(P<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33%相比常规组的18.33%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应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临床治疗效果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出血量 并发症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贾卓奇 周维茹 +5 位作者 李硕 陈南征 李海军 张勇 张广健 付军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RAMIE)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的近期疗效,总结初期经验。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单医疗组所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21例,其中达芬奇机器人食管...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RAMIE)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的近期疗效,总结初期经验。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单医疗组所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21例,其中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RAMIE)患者25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患者96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及手术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生存时间。结果手术时间:RAMIE组平均(349±52)min,VAMIE(294±52)min,RAMIE组明显耗时更长(P<0.05)。术中出血:RAMIE组为(118±71)mL,VAMIE组为(165±107)mL,RAMIE组出血更少(P<0.05)。喉返神经损伤率:RAMIE组为8%,VAMIE组为14.5%,RAMIE组明显较低(P<0.05)。淋巴结清扫站数以及心肺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90 d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近期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在减少术中出血、喉返神经保护和淋巴结清扫方面有明显优势,而近期生存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对接受食管癌根治术患者CK-MB、hs-cTnI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孙国华 周縯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4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应用于接受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其血浆肌酸激酶MB(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4...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应用于接受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对其血浆肌酸激酶MB(CK-MB)、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54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是否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将其分为D组(27例)和R组(27例)两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后,先为D组患者输注1.0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为10 min,再为D组患者输注0.5μg·kg-1·h-1的盐酸右美托咪定,直至术毕,对其进行麻醉维持;为R组患者输注常规麻醉药物,对其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CK-MB、hs-cTnI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后10 min(T1)HR、MAP低于麻醉诱导前(T0)(P<0.05)。D组患者T1HR、MAP低于R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T4)、术后24 h(T5)血浆CK-MB、hs-cTnI的水平高于T0(P<0.05)。D组患者T4、T5血浆CK-MB、cTnI的水平低于R组患者(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复合麻醉应用于接受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可抑制其术后血浆CK-MB、hs-cTnI水平的升高,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癌根治术 盐酸右美托咪定 复合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护理应用于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7
作者 李阳 付珊珊 王俊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护理应用于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护理应用于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体温、低体温、寒战发生情况、临床指标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入室时、麻醉后体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冲洗时、出室时体温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护理应用于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患者护理中,可降低其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综合保温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修明 陈献珊 陈锋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5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给予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炎性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皮质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周IL-6、IL-10以及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 <0.05),两组术后1周CRP、FT3、FT4及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比较,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可明显减轻食管癌患者炎性反应,且对机体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 炎性反应 应激反应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无缝隙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在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杨晓萍 沈思雯 +1 位作者 范培培 宋婷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细节护理...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对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细节护理)及观察组(42例,全程无缝隙护理联合细节护理)。比较2组的应激反应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2组的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高于同组术前(P均<0.05),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心电监护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或早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2组的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联合细节护理可减轻行胸腔镜下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全程无缝隙护理 细节护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传统的开放食管癌根治术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卫忠 柳国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9期47-48,共2页
目的 :对比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目的 :对比用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期间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肺功能的各项指标。结果 :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后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其FVC (用力肺活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MMEF(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和MVV(最大通气量)均更高,P <0.05。结论 :与进行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对食管癌患者进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更好,可明显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后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食管癌根治术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食管癌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