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合并心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惠云生 张彬彬 +1 位作者 江南 钱如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64-468,共5页
目的探讨非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合并心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0月我院采用非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20例合并心肺疾病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颈、腹部... 目的探讨非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在食管癌合并心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4年10月我院采用非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20例合并心肺疾病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颈、腹部2组手术人员同时进行,取左颈部切口,游离出颈段食管,置入纵隔镜后应用超声刀自上而下游离胸段食管并清扫食管旁淋巴结,与腹腔镜组(自下而上游离胃及食管)于纵隔内会师完成食管游离,制作成管状胃后于颈部完成吻合。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130.5±25.5)min,术中出血量(60.5±32.5)ml,纵隔淋巴结清扫3~11枚,腹腔淋巴结清扫1~5枚,术后住院时间(20.0±6.0)d。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狭窄2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2例,乳糜胸1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鳞癌18例,腺癌2例;术后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10例,Ⅲ期4例,与术前评估一致。20例随访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复查CT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非充气式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合并心肺疾病的食管癌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充气式纵隔镜 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心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富超 张俊华 +7 位作者 程鹏 吴旌 钟斌 吕兵 黄国刚 刘洋 张泽学 韦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1,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持续RISS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策略,B组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 h、24 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 h、24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VAS评分及2 h、6 h、12 h、24 h、48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 3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敬涛 高不郎 +3 位作者 王国俊 李瑞欣 张云飞 丁恒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 目的探讨膜解剖理论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1年10月行基于膜解剖理论的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142例资料。将食管系膜、食管癌以及食管系膜内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脂肪组织、胃上部、胃左系膜、胃左淋巴结作为一个整体切除。术中可见食管周围含疏松结缔组织的间隙为食管筋膜融合间隙。前10例使用纳米炭示踪标记,显示食管淋巴液引流至胃左淋巴结。结果14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0~230(184.6±21.3)min,术中出血量20~100(46.7±16.8)ml,清扫淋巴结12~41(23.5±7.3)枚,97例淋巴结阳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3~10(7.1±2.5)d,经口进流食时间5~10(7.6±1.7)d,总住院时间9~20(14.0±4.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8%(31/142),包括吻合口漏7例(4.9%),吻合口狭窄9例(6.3%),声音嘶哑9例(6.3%),残胃炎6例(4.2%)。无术后出血、乳糜漏、感染或术后30 d内死亡。142例随访11~35个月,中位数26个月,无复发和死亡。结论食管周围存在构成“信封”的系膜结构,膜解剖理论适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基于膜解剖理论的食管癌根治术安全、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食管系膜 胸腔镜手术 腹腔镜手术 膜解剖 食管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治愈性ESD治疗对追加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4
作者 卢荣鑫 刘锦源 +2 位作者 薛磊 范骏 骆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6-1589,1598,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追加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二次手术合适的间隔时间。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腹腔镜联...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追加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二次手术合适的间隔时间。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31例,其中52例在食管癌根治术前行ESD手术,其余779例未接受ESD手术,以倾向性评分进行1∶3匹配,将全部患者分为ESD+OP组(52例)和Non-ESD+OP组(149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研究ESD术后不同时间点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劣。结果:ESD+OP组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on-ESD+OP组(59.6%vs.33.6%,P=0.001),其中肺部感染(26.9%vs.10.7%,P=0.001)、吻合口瘘(13.5%vs.4.7%,P=0.033)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其余时间段相比,ESD术后2~4周追加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8.1%vs.75.0%,P=0.033),手术较为安全。结论:非治愈性ESD治疗会增加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ESD术后2~4周追加食管癌根治术较为安全,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非治愈性ESD 术后并发症 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的优化与实施 被引量:7
5
作者 潜艳 董翠萍 +2 位作者 曾莹 蔡纯 王君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住院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按照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 目的探讨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在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外科住院食管癌术后患者60例,按照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实施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康复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吞咽功能、摄食能力、营养相关指标以及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完成研究,干预组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短于和低于对照组,术后吞咽功能和摄食能力得分及营养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阶段性综合吞咽训练方案的实施有利于促进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改善术后营养状态,降低吞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吞咽功能 吞咽障碍 摄食能力 康复训练 阶段性干预 营养护理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O三联法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后苏醒期镇痛及呼吸恢复的效果
6
作者 王海浪 王凌川 +4 位作者 赵晴 曹亮亮 熊苗苗 张中军 王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5-709,715,共6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微穿刺注射及T8-9硬膜外阻滞联合羟考酮(Thoracoscopic direct vision intercostal nerve micropuncture injection and T8-9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oxycodone,T-E-O)三联法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 目的探讨胸腔镜直视下肋间神经微穿刺注射及T8-9硬膜外阻滞联合羟考酮(Thoracoscopic direct vision intercostal nerve micropuncture injection and T8-9epidural block combined with oxycodone,T-E-O)三联法用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苏醒期镇痛及呼吸恢复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70):对照组(C组)和T-E-O三联法组(T组)。术毕前1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C组)或羟考酮0.1 mg/kg(T组),T组麻醉诱导前T8-9硬膜外阻滞,关胸前罗哌卡因胸腔内肋间神经微穿刺注射麻醉。术毕均送入麻醉后监护病房(PACU),苏醒后拔管送入病房。术后舒芬太尼(C组)或羟考酮(T组)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术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05μg/kg(C组)或羟考酮0.05 mg/kg(T组)用于镇痛补救,维持VAS≤3分。于单肺通气(OLV)前1 min(t_(0))、恢复双肺通气前(t_(1))、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_(2))、入PACU后(t_(3))、拔管前(t_(4))、拔管后疼痛时(t_(5))、镇痛药补救后(t_(6))、出PACU(t_(7))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及呼吸指数(RI),收集PACU期间补救镇痛药物次数、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记录肺功能异常及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t_(5-7)时OI升高,A-aDO_(2)和RI降低(P<0.05),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缩短,补救镇痛次数、肺功能异常率及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T-E-O三联法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苏醒期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神经 硬膜外阻滞 羟考酮 食管癌根治术 疼痛 呼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与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贾卓奇 周维茹 +5 位作者 李硕 陈南征 李海军 张勇 张广健 付军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RAMIE)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的近期疗效,总结初期经验。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单医疗组所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21例,其中达芬奇机器人食管... 目的对比分析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RAMIE)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的近期疗效,总结初期经验。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单医疗组所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共121例,其中达芬奇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RAMIE)患者25例,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VAMIE)患者96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特征及手术指标,术后主要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生存时间。结果手术时间:RAMIE组平均(349±52)min,VAMIE(294±52)min,RAMIE组明显耗时更长(P<0.05)。术中出血:RAMIE组为(118±71)mL,VAMIE组为(165±107)mL,RAMIE组出血更少(P<0.05)。喉返神经损伤率:RAMIE组为8%,VAMIE组为14.5%,RAMIE组明显较低(P<0.05)。淋巴结清扫站数以及心肺并发症率、住院时间及90 d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近期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相比,在减少术中出血、喉返神经保护和淋巴结清扫方面有明显优势,而近期生存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机器人食管癌根治术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喉返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郑勇 姚元波 +2 位作者 蔡彦力 黄进启 毛志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0期2434-2436,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机体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6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镜组(n=154)和开放组(n=113)。胸腔镜组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机体创伤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26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镜组(n=154)和开放组(n=113)。胸腔镜组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开放组行开放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6d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同一时间点(术后1、6d)两组间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6d)两组间应激反应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开放食管癌根治术,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更小,对机体应激反应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开放食管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与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29
9
作者 彭雄 陈云 +5 位作者 Abdillah Nassor Juma 王彦卿 周源 焦阳 张位星 庄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 目的:总结74例微创Mc 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 Keown esophagectomy,MIE-Mc Keown)经验及体会,并与经典Ivor-Lewis食管癌手术(Ivor-Lewis esophagectomy,ILE)比较,探讨二者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胸外科接受MIE-Mc Keown的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接受ILE的食管癌患者85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近期疗效。结果:与ILE组相比,MIE-Mc Keown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手术切除食管长度更长,淋巴结清除组数及个数更多,但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淋巴结转移率52.8%,MIE-Mc Keown组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9.5%。两组共发现食管多中心病灶16例,次瘤位于主瘤上方者7例,次瘤远侧缘距主瘤中心的距离(D)为20~85(50.7±23.0)mm,次瘤位于主瘤下方者9例,D值为30~90(57.8±20.5)mm。结论:MIEMc Keown病灶切除更彻底,淋巴结清除度较高,安全、创伤小、短期效果好,是治疗食管癌的适合术式,但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高,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 Ivor-Lewis食管癌手术 切除长度 淋巴结清扫 吻合口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佣来 沙蕊 +4 位作者 刘晶宇 王凯国 李浩 燕博 周乃宝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年龄37-7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48),罗哌卡因组(R组,n=47)和罗哌卡...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年龄37-7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48),罗哌卡因组(R组,n=47)和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组(RD组,n=49)。D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浸润麻醉(1∶200 000肾上腺素),R组和RD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用20ml 0.5%罗哌卡因行浸润麻醉;R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D组和RD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10mg地佐辛。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0min(T3)、拔管后30min(T4)时,记录患者BP、HR,检测患者血丙二醛(MDA)、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RD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D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SBP均明显升高,T3时D组和R组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3时RD组的DB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D组和R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血糖、Cor、MDA、E和N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T1-T4时RD组的血糖、Cor、MDA、E和NE浓度均明显低于D组和R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RD组患者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和R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罗哌卡因 地佐辛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冬蕾 魏华兵 +1 位作者 周力璜 钱晓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3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资...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的3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资料,按照围术期处理方法分为FTS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FTS组行FTS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法;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胸管及尿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FTS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胸管[(2.9±0.9)d vs(6.3±1.4)d]及尿管[(1.7±0.5)d vs(5.2±1.6)d]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5±0.6)d vs(6.6±2.1)d]、住院时间[(14.7±3.1)d vs(20.6±3.8)d]等方面,FTS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FTS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缓解老年患者术后疼痛,并可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胸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凤仙 刘中杰 +3 位作者 徐世元 刘辉 张庆国 许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8例,年龄65~82岁,ASAⅠ或Ⅱ级,胸腔内操作期间均行单肺通气。容量治疗以维持合适的ITBVI为目标,监测麻醉诱导前(T1... 目的观察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8例,年龄65~82岁,ASAⅠ或Ⅱ级,胸腔内操作期间均行单肺通气。容量治疗以维持合适的ITBVI为目标,监测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侧卧位双肺通气20min(T3)、单肺通气20min(T4)、肺复张双肺通气20min(T5)、平卧位双肺通气20min(T6)、气管导管拔除时(T7)的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PVPI);监测单肺通气开始后15、30、45、60、75和90min时连续心指数(PCCI);记录单肺通气时间及尿量。结果各时点CI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T7时高于T3~T5时(P<0.01),T6时高于T5时(P<0.01);EVLWI均高于正常参考值,T6、T7时低于T4时(P<0.01)。PVPI及PCCI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时间为(267.2±39.3)min;术毕尿量为(500.0±157.2)ml。结论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中以维持正常ITBVI为目标进行液体治疗,有利于维持心输出量且不增加肺水肿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 老年 食管癌根治术 液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根治术2例报告 被引量:15
13
作者 范虹 蒋伟 +2 位作者 袁云锋 汪灏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食管癌根治术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沛函 韩雪萍 +2 位作者 孙政 王海涛 康鑫鑫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C组)、D1组和D2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后D1组和D2组分别以... 目的:探讨盐酸右旋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ASAⅠ~Ⅱ级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C组)、D1组和D2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麻醉诱导后D1组和D2组分别以0.3和0.5μg/(kg·h)静脉泵入盐酸右旋美托咪定,手术结束前30min停止;C组不做处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后(T2)、关胸(T3)、术后24h(T4)测定动脉血压分压,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于T1、T2、T3时计算肺有效顺应性;于T0、T3、T4时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人肺表面活性特异蛋白D(SP-D)。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3组的动脉血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均升高(P<0.05);与T1比较,T3时C组气道平台压、气道峰压均升高(P<0.05)。与C组相比,D1组和D2组在T3时TNF-α和SP-D的含量降低,其中D2组降低幅度小于D1组(P<0.05)。结论:盐酸右旋美托咪定能够抑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并改善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右旋美托咪定 呼吸功能试验 炎症 食管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董森林 顾尔伟 +1 位作者 张雷 朱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n=24)和全麻组(G组,n=23)。E组患者在全麻诱...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E组,n=24)和全麻组(G组,n=23)。E组患者在全麻诱导前行T8~9间隙硬膜外穿刺并置管,给予0.25%罗哌卡因5ml,出现麻醉平面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1.0μg/kg、TCI丙泊酚以初始血浆药物浓度1.5μg/ml,当达到设定血浆药物浓度后以0.3μg/ml逐级递增,直至BIS稳定于60以下时静注罗库溴铵0.9mg/kg,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中使用丙泊酚TCI、七氟醚补充吸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BIS维持在45~60;BP维持在基础值±20%之间;体温保护;限制性输液;单肺通气期间实施肺保护通气管理;术毕给予镇痛。E组使用硬膜外镇痛泵,G组使用静脉镇痛泵。记录入室时(T0)、插管后5min(T1)、手术开始后10min(T2)、单肺通气开始1h(T3)、单肺通气结束10min(T4)、手术结束即刻(T5)、拔管即刻(T6)、出PACU(T7)时的SBP、DBP、HR、SpO2,记录患者术中用药情况。记录术后第1、3天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静息痛VAS评分;于术前1d和术后第7天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E组拔管时间、PA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G组(P〈0.05);E组T4~T6时的SBP明显低于G组(P〈0.05),T5时的DBP明显低于G组(P〈0.05),T6、T7时的HR明显慢于G组(P〈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多于G组(P〈0.05);E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E组在术后第1、3天的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E组术后第7天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可明显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与认知功能损伤,但对患者长期转归影响仍需继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 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转归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胃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徐骁晗 骆金华 +6 位作者 张石江 陈亮 秦建伟 吴延虎 邵永丰 章斌 陈亦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87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41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分别比较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 目的:探讨管状胃代替食管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自2008年7月~2009年12月,87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接受食管切除术,其中管状胃组41例行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胃代食管。分别比较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情况、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7例均获成功,无手术死亡,两组手术时间相仿(145±38、136±45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贲门旁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管状胃组较对照组更彻底(22.3±6.1、14.7±4.2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80例,随访时间1个月~1年,胸胃综合征发生率管状胃组明显少于对照组(0%、10.9%),差异有显著性(P<0.05),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管状胃组优于对照组(2.4%、8.7%),但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相比传统胃代食管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对腹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管状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延昭 张缜 +5 位作者 郭强 张月峰 温士旺 李振华 王明博 田子强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5-360,共6页
目的 :通过对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EIN),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食管癌并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90例,将入选病... 目的 :通过对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EIN),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食管癌并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90例,将入选病人按随机表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病人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天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等。结果 :3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前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3组病人各指标较术前均明显减低(P<0.05);术后第3天3组病人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5),其中EIN组、EN组上升幅度比PN组快(P<0.05);术后第7天EIN组上升幅度最快(P<0.05)。3组病人术前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3组病人指标较术前明显上升(均P<0.05);术后第3天3组病人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0.05),其中EIN组、EN组下降幅度比PN组快(P<0.05);术后第7天EIN组下降幅度最快(P<0.05)。3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肺炎并发症例数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在术后发生吻合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1,P=0.585)。结论: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癌根治术 肠内免疫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6
18
作者 吕兰 罗荣刚 +2 位作者 杨家英 黄德清 倪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手术期肺康复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于手术前1天,由物理治疗师提供30min的术前肺康复教育。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腹式深呼吸、哈气和咳嗽,以及术后改变体位和尽早活动的重要性等。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30—40min的术后肺康复。内容包括:①体位管理;②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进行肩/胸廓活动度训练;③深呼吸、咳嗽和哈气;④在物理治疗师的监督下,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早期活动。术后第1天要求患者在床上坐直;第2天坐于床边,逐步过渡到床边站立;第3天开始在病房内步行,强度为Borg3—4分,时间逐渐增加,直到患者能持续步行超过10min。结果:干预组PPC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32.5%,13/40 vs 55%,22/40,P=0.043)。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亦显著降低,结果有显著性差异(22.5%,9/40 vs 45%,18/40,P=0.033)。但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16.32±11.97)d vs(15.625±11.53)d,P=0.791]。结论:围手术期肺康复能够降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PPCs的发生率,但对住院天数影响尚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康复 食管癌根治术 肺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玉婷 刘玉革 维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53-105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2例,男36例,女36例,年龄48~70岁,ASAⅠ或Ⅱ级,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D组于麻醉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术中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血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72例,男36例,女36例,年龄48~70岁,ASAⅠ或Ⅱ级,并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D组于麻醉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输注完后进行静脉诱导,随后按0.3μg·kg^(-1)·h^(-1)术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40min改为0.6μg/kg,泵入10min后停药。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静脉诱导完善后予左侧双腔支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在诱导前10min(T_0)、单肺通气后60min(T_1)、双肺通气30min(T_2)及术后120min(T_3)采集桡动脉血样检测血清TNF-α、IL-6、IL^(-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及人肺表面活性特异蛋白(SP-D)的水平。观察术中单肺通气时间、失血量、补液量、尿量及术后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苏醒期躁动、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血清TNF-α、IL-6、IL^(-1)0、MIP-2及SP-D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D组血清TNF-α、IL-6和SP-D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IL^(-1)0和MIP-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后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苏醒期躁动、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单肺通气的围术期血清炎性反应,缩短复苏室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苏醒期躁动、低氧血症、肺部炎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食管癌根治术 单肺通气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系统(SILS-Port系统)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彭江洲 陈柏深 +1 位作者 刘德纲 于晓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一切E1腹腔镜手术系统(SILS—Port系统)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科经SILS—Port系统施行胸、腹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5例。肩胛听诊三角区第6肋间为观察孔,胸腔镜下两操作孔游离... 目的探讨经单一切E1腹腔镜手术系统(SILS—Port系统)胸、腹腔镜联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科经SILS—Port系统施行胸、腹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5例。肩胛听诊三角区第6肋间为观察孔,胸腔镜下两操作孔游离胸段食管及清扫淋巴结,通过SILS系统,腹腔镜下两孔游离胃及清扫淋巴结,胃上提至颈部与食管吻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无死亡。腔镜手术时间(296.0±24.1)min,术中出血量(114±40)ml,术后胸、腹腔引流时间均是(1.2±0.4)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2.2±0.8)分。5例分别清扫淋巴结9、8、6、5、7枚,其中2枚阳性。5例分别随访10、22、8、16、3个月,1例术后16个月肿瘤复发转移,无死亡。结论经SILS-Port系统胸、腹腔镜联合根治性切除早期、无明显外侵的中下段食管癌,创伤小,出血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SILS Port系统 食管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